-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阶段综合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阶段综合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30 10: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
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积累与运用(共40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均出自本单元词语表,每空1分,共10分)
1.为了掩护主力转移,战士们在xuán yá峭壁间fèn zhàn,哪怕面对rì kòu的疯狂进攻也绝不退缩。
2.国庆节当天,天安门广场huì jí了无数群众,当国歌响起时,掌声如pái shān dǎo hǎi般响彻云霄。
3.弟弟bié chū xīn cái做的竹节人,手持“长枪”,wēi
fēng lǐn lǐn,引得同学们纷纷围观。
4.科学家通过guān cè发现,火星表面gān zào少水,且存在微弱的cí chǎng,暂时不适合生命生存。
二、选择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 全神贯注 热血沸腾 手榴弹 悬崖
B. 别出心栽 技高一筹 排山倒海 检阅
C. 大步留星 暴露无遗 沮丧 磁场
D. 忘乎所以 干燥 念念有词 心满义足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他在演讲时夸夸其谈,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B. 战士们居高临下,向山下的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C. 博物馆里的文物太多了,让人看得粉身碎骨。
D. 火星上没有氧气,这是生命存在的有利条件。
3. 下列诗句与作者、诗题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B.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杜甫——《春日》
C.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陆游——《长征》
D.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绝句》
4. 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敌人的阵地。
B. 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同学们的心跳声。
C. 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在天安门广场上涌动。
D. 竹节人挥舞着“兵器”,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
三、 句型练习(共10分,每题2分)
1.五位壮士的英勇事迹,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敬佩。(改为反问句)
2.英勇的战士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消灭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敌人。(缩句)
3.竹节人是课间的欢乐,是手工的乐趣,是童年的回忆。(仿写排比句)
4.通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使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修改病句)
5.运动会上,同学们的欢呼声非常响亮。(改为夸张句)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共10分,每题2分)
1.《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红军的豪迈;《春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描绘春日生机。
2.《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壮士将敌人引上__________,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英勇跳崖,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
3.《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为了不暴露潜伏部队,任凭烈火烧身也一动不动,最终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4.《故宫博物院》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故宫,其中__________是故宫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5.李纲曾说:“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守护好国家领土;《春日》中“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春日踏青的惬意。
五、 口语交际(演讲)(4分)
学校开展“致敬革命先烈”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写一段演讲开头,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有感染力,能快速吸引听众。
阅读与理解(35分)
六、阅读理解(共35分)
(一)课内阅读(15分)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①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②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 第①段中,作者通过描写五位壮士的动作和神态,突出了他们的特点。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马宝玉——沉着指挥 B. 葛振林——满腔怒火
C. 宋学义——紧张害怕 D. 胡德林、胡福才——全神贯注
2. 用“______”画出第①段中的场面描写句子,用“ ”画出第②段中体现五壮士决心的句子。(4分)
3. 第②段中“斩钉截铁”一词表现了马宝玉怎样的品质?“热血沸腾”体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心情?(4分)
4. 五壮士为什么选择向棋盘陀转移?这个选择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4分)
(二)课外阅读(20分)
竹节人(节选)
①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② 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竹节人。
③ 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
④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⑤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⑥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⑦ 把竹节人放在裂缝上,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人就像站在黄河边的武士,威风凛凛。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足蹈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⑧ 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⑨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⑩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缰绳,这就成了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骑赤兔马的关羽!威风!
1. 文中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2. 用“_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3. 文中多次提到“神气”“威风”,这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怎样的情感?(4分)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竹节人为什么能“风靡全班”?(4分)
5. 如果你也做了一个竹节人,你会给它设计怎样的“装备”?请简要描述(4分)
写作与表达(25分)
七、习作(共25分)
题目: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1. 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阅读”“科技”“友谊”“运动”等;2. 结合具体事例,写出所填事物如何让生活变得更美好,避免空泛;3. 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数不少于450字。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共40分)
一、根据语境写词语(10分,每空1分,错1字该词不得分)
1. 悬崖、奋战、日寇
2. 汇集、排山倒海
3. 别出心裁、威风凛凛
4. 观测、干燥、磁场
二、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 A(解析:B项“别出心栽”应为“别出心裁”;C项“大步留星”应为“大步流星”;D项“心满义足”应为“心满意足”,A项无错别字)
2. B(解析:A项“夸夸其谈”含贬义,不适合形容演讲;C项“粉身碎骨”形容牺牲,与“看文物”无关;D项“没有氧气”是生命存在的“不利条件”,逻辑错误;B项“居高临下”形容战士作战的优势,使用恰当)
3. A(解析:B项《春日》作者是朱熹,非杜甫;C项《长征》作者是毛泽东,非陆游;D项“胜日寻芳泗水滨”出自《春日》,非《绝句》;A项对应正确)
4. B(解析:A、C、D项均为比喻,B项“静得能听见心跳声”是夸张,与其他三项修辞不同)
三、句型练习(10分,每题2分)
1. 五位壮士的英勇事迹,难道不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敬佩吗?(改为反问句,保持原意,句末用问号)
2. 战士们消灭了敌人。(缩句保留主干“战士们”“消灭了”“敌人”,删除修饰语)
3. 示例:阅读是知识的钥匙,是心灵的灯塔,是成长的阶梯。(用“是……是……是……”句式,构成排比,内容合理即可)
4. 通过阅读《狼牙山五壮士》,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或:阅读《狼牙山五壮士》,使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删除“通过”或“使”,消除主语残缺)
5. 示例:运动会上,同学们的欢呼声震耳欲聋,仿佛要把操场的屋顶掀翻。(用夸张手法突出“响亮”,合理即可)
四、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0分,每题2分)
1. 红军不怕远征难、等闲识得东风面
2. 狼牙山顶峰(或“棋盘陀”)
3. 壮烈牺牲、严守纪律(或“舍生取义”“钢铁意志”)
4. 空间、太和殿
5. 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无边光景一时新
五、口语交际(演讲)(4分)
示例: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当我们站在五星红旗下,当《义勇军进行曲》在耳边回荡,你是否想起那些为了祖国山河浴血奋战的革命先烈?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用热血染红了飘扬的国旗。今天,我想以“致敬革命先烈”为题,和大家分享那些永不褪色的英雄故事!(观点明确,有感染力,能吸引听众即可)
阅读与理解(35分)
六、(一)课内阅读《狼牙山五壮士》(15分)
1. C(解析:第①段中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体现的是“用力”,而非“紧张害怕”,C项对应错误)
2. 场面描写句子: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1分)
体现决心的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3分,画出关键句子即可)
3. “斩钉截铁”表现了马宝玉在关键时刻果断、坚定的品质,体现他为了群众和连队主力,毫不犹豫选择牺牲的决心(2分);“热血沸腾”体现了战士们被班长感染,愿与班长共同面对危险、守护主力的激昂心情(2分)。
4. 选择向棋盘陀转移,是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的转移方向(2分)。这个选择体现了五壮士舍己为人、英勇无畏、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的崇高精神(2分)。
(二)课外阅读《竹节人》(20分)
1. 第③段主要写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将毛笔杆锯成不同长度的截段,钻眼后用线串成,制作时需小心避免崩裂(3分,概括“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即可)。
2. 比喻句:①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② 把竹节人放在裂缝上,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人就像站在黄河边的武士,威风凛凛。(2分)
好处:第①句把“课桌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突出裂缝的宽、长,贴合课桌破旧的特点;第②句把“竹节人”比作“武士”,生动体现竹节人的威风模样,让描写更形象(3分)。
3. 多次提到“神气”“威风”,体现了“我们”对竹节人的喜爱与自豪之情——既喜欢竹节人的外形和玩法,也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感到骄傲(4分)。
4. 竹节人能“风靡全班”,一是因为制作材料常见(毛笔杆、线等),容易上手;二是玩法有趣(可搏斗、可装饰),充满创意;三是能带来互动乐趣,课间一起玩能增进同学间的快乐(4分,结合选文内容答出两点即可)。
5. 示例:我会用硬纸板剪一把“方天画戟”,粘在竹节人手上;再用红布条做一个披风,系在竹节人肩上,在它背上刻“战神吕布”四个字,让它像古代将军一样威风(4分,设计合理,有细节描述即可)。
写作与表达(25分)
七、习作评分标准
等级 分数范围 评分要点
优秀(22-25 分) 22-25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如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友谊让生活更美好”);2. 结合 1-2 个具体事例,详细写清 “事物让生活更美好” 的过程,有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3. 语句通顺,感情真实,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4. 字数≥450 字,无明显错别字。
良好(18-21 分) 18-21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2. 有具体事例,能体现主题,有少量细节描写;3. 语句通顺,感情较真实,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4. 字数 400-450 字,错别字≤3 个。
中等(14-17 分) 14-17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2. 有事例但不具体,勉强体现主题,细节描写少;3. 语句基本通顺,感情平淡,未用或仅用一种修辞手法;4. 字数 350-400 字,错别字 4-6 个。
及格(10-13 分) 10-13 分 1. 题目补充不恰当或未补充;2. 事例笼统,偏离主题;3. 语句少量不通顺,无修辞手法;4. 字数 300-350 字,错别字 7-10 个。
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