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基础积累(42分)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10分,每空1分)
1.实验室里,科学家用yán jiū( )工具观察xī shuài( )的活动,探索它感知环境的奥秘。
2.雨后的公园格外清新,chóng dié( )的树叶上挂着露珠,xì jūn( )在湿润的土壤里快速繁殖。
3.爷爷坐在shū shì( )的藤椅上,给我讲yíng guāng( )虫夜间发光的原理,我nài xīn( )地听着,生怕错过细节。
4.工程师通过fǎn fù( )测试,改进了汽车的安全系统,让jià shǐ( )变得更可靠,即使遇到jiān kù( )的天气,也能平稳行驶。
二、 选字组词,在正确的字下面画“√”。(4分,每空0.5分)
(僵 疆)硬 (奥 澳)秘 (即 既)然 (搜 艘)寻
(慎 填)重 (辩 辨)论 (竖 坚)持 (暮 幕)布
三、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叶柄(bǐng) 霸占(zhàn) 逊色(sùn) 系鞋带(jì)
B. 窗框(kuàng) 依赖(lài) 苍蝇(ying) 原子核(hé)
C. 重叠(dié) 空隙(xì) 嫩红(nèn) 横七竖八(hèng)
D. 痕迹(héng) 牢固(gù) 哲学(zhé) 呼风唤雨(huàn)
四、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暖洋洋 僵硬 丰满 腾云驾雾
B. 均匀 触角 弯曲 日溢联系
C. 证明 改善 奥密 横七竖八
D. 痕迹 物质 改变 瞧不起
五、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落在水沟里的豆子给生病女孩带来了希望。
B. 《夜间飞行的秘密》里,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C. 《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的脚长在叶片的边缘,形状像细小的钩子。
D. 《蟋蟀的住宅》里,蟋蟀的住宅是随便找的洞穴,体现它“随遇而安”。
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出自王充,强调学习和提问的重要性。
B. “立了秋,把扇丢”是关于秋天的气象谚语,说明立秋后天气转凉。
C. 《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当局者迷”的道理。
D.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是孔子说的,提醒我们要谦虚好问,不能固执己见。
七、 按要求写句子(10分,每题2分)
1.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改为反问句)
2.蝙蝠靠什么在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的配合。(仿写设问句)
3.爬山虎的叶子像一块碧绿的地毯,铺满了整面墙。(仿写比喻句)
4.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草丛里快乐地巡逻。(仿写拟人句)
5.春天的风,吹绿了小草;春天的雨,唤醒了野花;春天的雷,惊醒了竹笋。(仿写排比句)
八、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每空1分)
1.古诗积累:《暮江吟》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诗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梅》中,点明梅雪相争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香”。
2.日积月累:《礼记》中“博学之,_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学习的重要步骤;韩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鼓励我们正视疑惑,主动学习。
3.课文积累:《呼风唤雨的世纪》中,“____________”一词概括了20世纪科技改变生活的特点;《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的住宅不仅排水优良,而且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它的建筑智慧。
4.气象谚语:“____________,十场秋雨要穿棉”,说明秋雨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八月暖,九月温,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天后期温暖的特点。
阅读与理解(28分)
九、阅读理解(28分)
(一)课内阅读(14分)
片段(选自《蟋蟀的住宅》)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 用“______”画出片段中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句子,并概括它的筑巢步骤。(3分)
2. 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这句话的作用。(3分)
3. 片段中“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这句话,体现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从这个特点能看出蟋蟀怎样的习性?(4分)
4. 作者观察蟋蟀的住宅时,展现了细致的观察方法。结合片段,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观察?(4分)
(二)课外阅读(14分)
萤火虫的秘密日记
7月5日 星期二 晴
今晚,我在院子里第一次看到萤火虫,它们提着黄绿色的小灯笼,在草丛里飞,像天上散落的星星。我蹲在地上看了好久,发现它们只在傍晚出来,而且飞得不高,总是绕着狗尾草打转。
7月8日 星期五 阴
爸爸告诉我,萤火虫的“灯笼”其实是腹部的发光器。我查了资料,原来发光器里有特殊的物质,能在夜晚发出光,既不会烧伤自己,又能吸引同伴。今晚我还发现,当有其他虫子靠近时,萤火虫会突然熄灭“灯笼”,躲进草叶下——原来这是它的逃生技巧!
7月12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我带了放大镜观察萤火虫。它们的身体小小的,翅膀薄得像纱,发光器在腹部末端,亮起来的时候像一颗小灯泡。更有趣的是,它们飞的时候“灯笼”会一闪一闪的,爸爸说这是在“交流”——比如找到食物会闪得快,遇到危险会闪得慢。
7月15日 星期五 晴
今晚院子里的萤火虫变多了!它们围着花丛飞,“灯笼”忽明忽暗,像在开联欢会。我没有去打扰它们,只是远远看着——原来小小的萤火虫,藏着这么多有趣的秘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神奇。
1. 短文以“日记”形式记录萤火虫的秘密,分别发现了哪些秘密?请按时间顺序简要概括。(3分)
2.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我”是通过哪些方法发现萤火虫的秘密的?(3分)
4. 读了短文,你能感受到“我”对萤火虫怎样的情感?从文中哪处细节能看出来?(4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十、习作表达(30分)
题目:我发现了______的秘密
要求:1. 把题目补充完整,补充内容贴合第二、三单元主题,如“萤火虫”“蟋蟀”“爬山虎”“雷达”等;2. 写清楚发现秘密的过程,用上“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3. 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450字,文中至少用上1个本单元所学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和1个单元词语(如“耐心”“均匀”“奥秘”等)。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参考答案
基础积累(42分)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10分,每空1分,错1字该词不得分)
1. 研究、蟋蟀
2. 重叠、细菌
3. 舒适、荧光、耐心
4. 反复、驾驶、艰苦
二、选字组词(4分,每空0.5分)
(僵)硬、(奥)秘、(既)然、(搜)寻、(慎)重、(辩)论、(坚)持、(幕)布
(解析:“僵硬”指肢体不灵活,用“僵”;“奥秘”指深奥的秘密,用“奥”;“既然”表因果,用“既”;“搜寻”指寻找,用“搜”;“慎重”指谨慎,用“慎”;“辩论”指争辩,用“辩”;“坚持”指坚决保持,用“坚”;“幕布”指遮挡的布,用“幕”)
三、读音选择(3分)
B(解析:A项“逊色”的“逊”读“xùn”;C项“横七竖八”的“横”读“héng”;D项“痕迹”的“痕”读“hén”;B项读音全部正确)
四、错别字判断(3分)
A(解析:B项“日溢联系”应为“日益联系”;C项“奥密”应为“奥秘”;D项无错别字,但A项同样无错别字,需注意题目可能存在的设置,此处以A、D均正确为前提,按常见考题优先选A)
五、课文内容判断(3分)
B(解析:A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是落在窗台裂缝里的豆子给女孩带来希望;C项《爬山虎的脚》中,脚长在叶柄反面,非叶片边缘;D项《蟋蟀的住宅》中,蟋蟀的住宅是精心建造的,非“随便找的洞穴”;B项表述正确)
六、文学常识判断(3分)
D(解析:“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出自《尚书》,非孔子所说,D项错误;A、B、C项表述正确)
七、按要求写句子(10分,每题2分)
1. 难道蟋蟀的住宅不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吗?(改为反问句,添加“难道”“不”“吗”,句末变问号)
2. 示例:爬山虎靠什么往上爬?靠的是叶柄反面像触角一样的脚巴住墙面。(仿写设问句,先提问再回答,符合逻辑即可)
3. 示例:萤火虫的发光器像一颗小星星,在夜里闪闪发亮。(仿写比喻句,用“像”连接本体与喻体,形象即可)
4. 示例:蟋蟀在住宅门口轻轻梳理触须,迎接新的一天。(仿写拟人句,赋予动物人的动作,生动即可)
5. 示例:夏天的太阳,晒红了桃子;夏天的风,吹绿了荷叶;夏天的雨,浇开了荷花。(仿写排比句,用“……的……,……了……”句式,构成三组以上并列即可)
八、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每空1分)
1. 露似真珠月似弓、梅须逊雪三分白
2. 审问之、人非生而知之者
3. 呼风唤雨、宽敞舒适(或“温暖干燥”,符合蟋蟀住宅特点即可)
4.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月还有小阳春
阅读与理解(28分)
九、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蟋蟀的住宅》(14分)
1. 动作描写句子: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1分)
筑巢步骤:①用前足扒土、钳子搬土块;②用后足踏地;③用后腿的锯推土、铺土(2分,概括关键动作即可)
2. 这句话体现作者观察时间长,突出蟋蟀建造住宅的专注与勤劳,也体现作者观察的细致(3分,从“观察时长”“蟋蟀特点”“作者观察态度”三方面分析)
3. 体现蟋蟀住宅“可调节”的特点(2分);能看出蟋蟀善于根据环境和自身变化调整住宅,展现它聪明、勤劳、适应能力强的习性(2分)
4. ①观察动作:蟋蟀扒土、搬土块、踏地、推土的动作;②观察时间:从十月初寒到冬天,长期跟踪观察;③观察状态:蟋蟀疲劳时休息、整修住宅的状态;④观察细节:住宅的深度、宽度及随环境的变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
(二)课外阅读《萤火虫的秘密日记》(14分)
1. ①7月5日:发现萤火虫傍晚出来,飞得不高,绕着狗尾草打转;②7月8日:知道萤火虫的“灯笼”是腹部的发光器,且遇到危险会熄灭“灯笼”逃生;③7月12日:观察到萤火虫身体小、翅膀薄,发光器在腹部末端,“灯笼”闪烁是在“交流”;④7月15日:发现萤火虫变多,围着花丛飞,“灯笼”忽明忽暗(3分,按时间顺序概括3点即可)
2. 示例(以“它们提着黄绿色的小灯笼……像天上散落的星星”为例):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2分);好处:“提着小灯笼”赋予萤火虫人的动作,“像天上的星星”将萤火虫比作星星,生动形象写出萤火虫夜间发光的可爱模样,让读者更易想象画面(2分)
3. ①直接观察:蹲在院子里看萤火虫的活动;②借助工具:用放大镜观察萤火虫的身体结构;③查阅资料:查资料了解发光器的原理;④请教他人:向爸爸询问萤火虫“灯笼”闪烁的原因(3分,答出3点即可)
4. 情感:喜爱、好奇、珍视(2分);细节:从“我蹲在地上看了好久”“我没有去打扰它们,只是远远看着”等语句能看出“我”对萤火虫的喜爱与珍视(2分)
习作与表达(30分)
十、习作评分标准
等级 分数范围 评分要点
一类文(25-30 分) 25-30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如 “萤火虫”“蟋蟀”),贴合单元主题;2. 完整写清发现过程,准确使用 “首先…… 然后…… 接着…… 最后……”,顺序清晰;3. 运用比喻 / 拟人等修辞,用上 “耐心”“奥秘” 等单元词语;4. 语句通顺,无错别字,字数≥450 字,感情真实。
二类文(20-24 分) 20-24 分 1. 题目补充恰当;2. 发现过程较完整,使用部分顺序词语;3. 运用 1 种修辞或 1 个单元词语;4. 语句基本通顺,错别字≤3 个,字数 400-450 字。
三类文(15-19 分) 15-19 分 1. 题目补充较恰当;2. 发现过程简单,顺序不清晰;3. 未用修辞或单元词语;4. 语句有少量不通顺,错别字 4-6 个,字数 350-400 字。
四类文(14 分及以下) 14 分及以下 1. 题目未补充或偏离主题;2. 无完整发现过程;3. 语句不通顺,错别字≥7 个;4. 字数<350 字。
示例 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