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运动(2)课件4张 -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地球的运动(2)课件4张 - 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0-30 15: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地球的运动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等特征。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01
地球的自转
02
地球的公转
CONTENTS
课时二
【情境创设1】中国新年第一缕曙光照射在哪里?
在图中找到我国最东端的省区。并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最早迎来曙光的省区是哪个省?
【查看中国政区图】
【黑龙江】
提问:如果想在元旦这一天迎接祖国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应该将目的地设定在哪个省区呢?
【问题思考】
【情境创设1】中国新年第一缕曙光照射在哪里?
拓展资料:中国新年第一缕曙光照射的地方并不在黑龙江省,而是最南端的海南省。每年1月1日,由于晨昏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6时27分左右,新年的第一束阳光最先照射到南海南沙群岛的海马滩,然后位于台湾省最东部的三貂角也亮了起来。中国本土大陆迎接第一束阳光的地方,则是在浙江省温岭市的石塘地区。到了1月中下旬,晨线仍维持东北-西南的大致走向,但倾斜程度的降低,让它与中国大陆的切点定格在了东北边疆,位于吉林省的珲春市东部,靠近图们江口的地方首先见到阳光。几乎与此同时,黑龙江的鸡西市东部兴凯湖附近也在晨昏线上迎来阳光。从春分开始,经过夏至,一直到秋分之后,抚远都是中国本土迎接第一束阳光的地点,没有地方能够撼动它的地位。秋分之后,晨线又回归了东北-西南走向,倾斜程度逐渐增加,本土大陆上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从抚远逐渐南移至鸡西,并在 11月下旬回到温岭石塘镇,停驻于此,直至年末。
探究:观察上图并思考,为什么晨昏线在不同时间倾斜程度会发生变化?
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的同时,以太阳为中心进行公转运动。公转过程中晨昏线时而与经线圈重合,时而与经线圈呈现一定的倾斜角度。
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53°33′N,113°30′W),用镜头记录下了当地一年中每月同一日日出方位的变化。
【情境创设2】
想一想,当地一年中日出方位的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是?
太阳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地球的公转轨道近似椭圆
如何描述公转的方向
地球公转的周期
一年(约365天)
公转方向与自转一致,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
活动探究
在桌面摆放一个小型地球仪,制作一张椭圆形卡纸模拟公转平面,将其垫高至与地球仪的球心高度齐平,并与桌面平行放置;在卡纸上放置红色箭头纸带表示太阳直射光线;移动纸带和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说出一年内太阳光直射的纬度位置变化情况。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运动
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
夏至:6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光直射在地球表面的纬度位置是变化的。
活动探究
对照 “地球的公转示意”观察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说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接受太阳直射次数,并填写模拟演示记录单。
南极
北极圈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南极圈
北极

30°
90°
60°
120°
150°
30°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冬至(12月22日前后)
夏至(6月21日前后)
春分(3月21日前后)
秋分(9月23日前后)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说明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接受太阳直射次数:
南北回归线之间2次,南北回归线上1次。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12月22日前后
6月21日前后
3月21日前后
9月23日
前后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赤道
赤道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变化
活动探究
对照 “地球的公转示意”观察二分二至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并填写模拟演示记录单。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比较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夜等长
北半球夏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
最近一段时间,这里太阳整日不落,我们北极考察队员正好可以延长野外勘测时间。
近来南极考察站一直处于黑夜,大多数队员已经撤离,只留下一些留守队员在室内整理资料、分析数据。
啊,我们太原的白天比黑夜长多啦,5点多钟太阳就出来了!
活动探究
探究:每组准备一个较大的地球仪,关闭教室窗帘,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手电筒照射的面积和亮度。保持手电筒和地球仪距离不变,略微倾斜手电筒,观察地球仪上被照射的面积和亮度变化。将倾斜角度加大,继续观察和记录照射面积与亮度变化。
手电筒位置 照射状况 照射面积(大/中/小) 亮度(强/中/弱)
垂直照射
倾斜角度小
倾斜角度大
太阳照射角度与地面获得光热实验记录单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
实验中手电筒倾斜角度模拟的就是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我们将之称为太阳高度。对着地球公转,同一地点不仅白昼长短发生变化,太阳高度也会改变,进而导致单位面积得到的光热不同。即距离太阳直射点近的位置,白昼时间长,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光热更多,这是四季更替的本质原因。
季节变换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最为明显。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季节变换而变化。
农民伯伯要插秧了,到了秋天就能吃到新米饭了。
厚重的防寒服要收起来了,不久就可以穿又轻又薄的夏装了。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
21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
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北温带的一些国家常将3、4、5三个月划为春季,将6、7、8三个月划为夏季,将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将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
季节变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从相同地点和相同角度拍摄的北京八达岭长城四季景观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五带划分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的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读图说出】
1.看看划分五带的界线及纬度。
2.说出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
南北回归线(23.5°)及南北极圈(66.5°)
北温带
我的家乡在热带这里正午的太阳高高悬在空中,气候终年炎热。
我生活在温带。这里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我居住在寒带。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终日不出,气候终年寒冷。
注:此照片为多次曝光而成。
挪威北角(71°10‘N,25°40’E)极昼期间,某日18时至次日6时的太阳高度变化。
【学与思】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仔细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南北半球分别有两条纬线是虚线,它们被称为回归线或极圈。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呢?
虚线
虚线
【学与思】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原来,每年夏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N,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向南移。
每年冬至日,太阳垂直照射在23.5°S,这是太阳光线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北移。
这样23.5°N和23.5°S就成了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学与思】地球仪上为什么有的纬线叫回归线,有的纬线叫极圈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
66.5°N、66.5°S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
【知识拓展】回归线
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北界线,称为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穿越了我国陆地上的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南纬23.5°纬线是太阳能够直射的最南界线,称为南回归线。
查阅《地理图册》中的“世界政区图”,说出北回归线穿越的国家和地区。
北回归线穿越的我国省级行政区
台湾花莲北回归线纪念标志
广州从化北回归线纪念标志
云南墨江北回归线纪念标志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纪念标志
广东汕头北回归线标志塔
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活动(课外完成)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对于一年中自然节律的划分。通过对日地运行变化的长期观察、分析和归纳,我国古人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
通过查找资料,梳理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理解其在我们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发现其与我国传统民俗活动的密切关系。
使用地球运动相关应用软件模拟地球公转
通过应用软件模拟地球公转,记录地球运动的情况。
地球公转运动观察记录
1. 地球公转周期是 。
2. 地球公转时地轴的指向 (变化或不变)
3. 太阳直射的纬线:
春分日(北半球):
夏至日(北半球):
秋分日(北半球):
冬至日(北半球):
一年
不变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特征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中心:太阳
周期:一年
方向:自西向东
昼夜长短变化
五带划分
四季更替
【思维导图】
【课堂练习题】
下图为中国上海和芬兰赫尔辛基6月21日、12月21日的日出与日落时间。
分别计算出中国上海、芬兰赫尔辛基在6月21日、12月21日的白昼时长。
14:11
10:07
19:43
5:12
【课堂练习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从图中信息可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 当地球处在图中A位置的时候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C.节气为夏至 D.北半球各地区昼短夜长
【B】
【C】
【课堂练习题】
3. 根据五带的划分,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
A.热带 B.北温带
C.寒带 D.南温带
【B】
4. 热带与温带的四季变化有何不同?
热带四季变化不明显,温带四季变化最明显
【课堂练习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球公转示意图
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 (A、B、C、D)位置附近;这一天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南、北)移动。
材料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于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在四川西昌成功发射。7月31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