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我的叔叔于勒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6.我的叔叔于勒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30 10: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我的叔叔于勒》
学习目标:
1.通过绘制情节曲线图,梳理小说情节的起伏变化。
2.通过对比菲利普夫妇与若瑟夫在“契约”崩塌时
的不同反应,分析人物行为的心理与社会动因。
3.运用对比阅读,理解小说中“契约”的多重含义及其异化。
小说
1、小说的三要素、 、 。
2、 是小说的灵魂。
3、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有: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
人物
情节
环境
人 物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从“承诺”说起
“如果你是债主,下一秒会怎么做?”
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拮据( ) 栈桥( )
煞白( ) 别墅( )
褴褛( ) 阔绰( )
zhàn
shà
jié jū
shù
lán lǚ
chuò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病,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莫泊桑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莫泊桑
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
俄国的契诃夫—《变色龙》
美国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美国的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
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
执行任务一:绘制“契约”曲线图
快速默读课文,从情节角度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以“情节发展”为横轴,以“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为纵轴,绘制一条曲线图。在曲线的关键转折点处,标注对应的“契约”状态。
推动这条曲线变化的,不仅仅是情感,更有一种内在的“契约”逻辑。
执行任务二:透视“契约”众生相
“契约”的崩塌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面貌。圈画出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在“契约”崩塌时的不同反应,完成以下探究。
1.在文中圈画出以下人物在发现于勒真相时的言行细节,并填写表格。
人物 细节表现(言行、神态) 遵守契约类型 人物形象
菲利普夫妇
于勒
若瑟夫
2.菲利普夫妇在“契约”崩塌后,选择躲避于勒。你认为他们是精明的“契约守护者”,还是冷酷无情的“契约机器”?请结合课文细节阐述理由。
他们是精明的“契约守护者”。论据1:守护家庭脆弱的经济。于勒第一次挥霍已构成违约,不能再让他拖垮全家。论据2:捍卫承诺的严肃性。于勒“发财”的承诺落空,是他再次失信。结论:他们的行为是在残酷生存压力下无奈的“生存策略”。
他们是冰冷的“契约机器”。论据1:将亲情完全工具化。于勒有价值时是“福星”,无价值时是“瘟疫”。论据2:其“契约精神”是双标的、功利的。只计算经济得失,完全排除了情感与道义。结论:他们的逻辑是“契约”的异化,用经济法则彻底取代了人伦温情。
3.在菲利普夫妇的“经济契约”逻辑占据绝对上风时,若瑟夫的言行代表了另一种声音。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深意?
若瑟夫恪守“情感”这份契约,不因对方的贫富而变化,其核心是“人”本身,而非“价值”。通过他在真相大白时付出了行动(给小费)和情感(心里默念),作者既批判了现实的冷酷,也为灰暗的叙事保留了一缕人性的温暖,寄托了对未来回归本真情感的期望。
执行任务三:思辨“契约”社会性
这种由‘契约’引发的悲剧,是于勒一家的偶然遭遇,还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困境?阅读《项链》内容情节,比较“契约”的两种命运,完成下列表格。
内容情节: 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她的丈夫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她虽然地位低下,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会,她用丈夫积攒下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在部长家的晚会上,玛蒂尔德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了风头,她的虚荣心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可她竟然把借来的项链丢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她只有隐瞒着好友,慢慢来赔偿。从此,夫妇俩度过了10年节衣缩食的生活。在这艰难的积攒过程中,玛蒂尔德的手变得粗糙了,容颜也衰老了。后来,她偶然得知了她丢失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一条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项链,而她赔偿的却是一挂真钻石项链。就这样玛蒂尔德白白辛苦了10年。
对比维度 项链 我的叔叔于勒
契约类型
履约行为
悲剧根源
作者态度
为什么《项链》中的路瓦栽夫妇“坚守”契约,和菲利普夫妇“撕毁”契约,最终都导向了悲剧?
补充写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写于1883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的时期。普法战争以后,法国出现了延续二十年的农业危机,工业技术发展缓慢,工业危机也时起时伏。财政巨头为了转嫁危机,一方面向国外大量投资,加紧侵略殖民地;另一方面,在国内加紧盘剥劳动人民,使大量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一部分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险途,企望在美洲、亚洲甚至非洲闯出一条大发横财的生路,梦想着有朝一日腰缠万贯荣归故里。同时,在文化思想上更加紧用资产阶级腐杯堕落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毒害广大群众。这篇小说所写的小资产阶级日益贫困的境遇和他们海外发财的幻想,以及拜金主义影响下人和人的关系,都清晰地反映着时代的面目。
《项链》的悲剧在于:对形式化、物质化契约的过度忠诚,牺牲了人的青春与生活实质,体现了契约的僵化与非人性一面。
《我的叔叔于勒》的悲剧在于:将功利的、经济的契约原则凌驾于人伦的、情感的契约之上,导致了亲情的泯灭和人性的扭曲。真正的凶手是那个造就了菲利普夫妇、于勒以及无数类似悲剧的、金钱至上的社会本身。当契约精神失去人性的温度,无论是盲目坚守还是功利性地抛弃,都会造成人的异化与悲剧。
作业布置: 《项链》悲剧在于,对契约过分坚守,牺牲了生活与青春。《我的叔叔于勒》悲剧在于,将金钱契约凌驾于亲情契约之上,导致了人性的扭曲。谈谈你认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应如何平衡契约的规则性与人性的温情?
(字数:150-200字)
积累与运用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拮据(jié) 栈桥(zhàn) 别墅 铮钱
B. 褴褛(lǔ) 阔绰(chuò) 恭维 荒唐
C. 女婿(xu) 煞白(shà) 嘟囔 保祐
D. 哆嗦(duō) 狼狈(bèi) 撬开 遗产
1、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为“公园城市 美好人居”,其绿色低碳的理念不言而喻。展会以绛溪河生态绿廊为主会场,与新津现代农艺、温江川派盆景、郫都花卉产业等主题分会场相得益彰。主办方认为,探索山、水、人、城的和谐相融是讲好“成都故事”的不二法门;这一“永不落幕的园艺盛会”,将使成都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A. 不言而喻B. 相得益彰
C. 不二法门D. 与日俱增
3.B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B.本文的线索是“我”的所见所闻。
C.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串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为,都是通过“我”的眼睛看到的。
D.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是他们的性格特征。
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