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5《去外婆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去外婆家》是二年级上册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课文,以作者回忆童年去外婆家的经历为线索,围绕“外婆家的乐趣”展开,描写了舅舅带回山里野果和外婆喂小山雀等场景,语言生动浅显,画面感强,既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亲情与童年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认识“婆、趣、候、舅、或、留、份”等生字,会写“总、些”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或”与“和”的用法、区别。
能理解外婆家的乐趣,并说说自己相似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外婆家的乐趣,并说说自己相似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我们今天一起开启快乐童年之旅的第二站。学生齐读课题《去外婆家》。教学“婆”,读好短语——去外婆家。
(设计理念:联系本单元的儿童对世界的有趣发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外婆家”是一个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容易读成外婆——家,指导学生连读,读课题的时候,“去”的后面稍微停顿一下。)
二、初识外婆家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人?外婆家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1.教读一个长句子。“天气好的时候,在屋后的山上玩,会看到一只只小山雀在林间欢快地蹦来跳去,它们是我最喜欢的宝贝。”
2.梳理文中人物关系。教学“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外婆家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回答。抓住“乐趣”和“有趣”两个词语,教学第1和第6自然段。
设计理念:本课长句子比较多,教给学生断句的方法,指导他们读好一个长句子,学以致用,就能读好其他的句子。本课的写作很有特点,首尾照应,虽然我们二年级还不涉及到写法,可以初步引导学生感受这篇文章的特点。
(1)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外婆家。
(2)外婆家真有趣!
三、探秘外婆家
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圈出外婆家有趣的事物(宝贝)。
1.交流有哪些有趣的事物。
2.分类整理这些有趣的事物。
3.梳理第二自然段和3、4、5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让学生圈画“外婆家有趣的事物”的词句,培养其自主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有趣的事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提炼文本要点的能力,引导学生整合信息,把握课文内容。
外婆的家在山脚下。山上山下宝贝多,有吃的,有玩的,还有看的。
四、爱上外婆家
(一)品读“好吃的”,感受有趣。
1.好吃的是大自然的馈赠,很有趣。
2.好吃的充满了惊喜和期待,很有趣。
3.好吃的是外婆和舅舅对“我”的疼爱、偏爱和宠爱,很有趣。
有时候舅舅从山上干活回来,会带一些山楂、柿子或毛栗子,外婆总要给我留一份。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舅舅从山上干活回来”“外婆总要给我留一份”等关键语句,通过想象、补白等方式,深入体会舅舅、外婆对“我”的关爱,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说说自己相似的经历,分享乐趣。
联系生活,分享爱的味道,有趣的味道。
哪样好吃的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学着圣野爷爷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介绍。
五、快乐书写
教学生书写“总”和“些”。
设计理念:书写生字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强调笔画的舒展、对称以及部件的比例协调,不仅规范了书写,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汉字的审美观念。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