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从算式到方程 课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1 从算式到方程 课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10-30 17: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5.1.1 从算式到方程
第五章 · 一元一次方程
从算式到方程
知识目标
1.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一本质,能区分算式与方程的差异。
2.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用符号表示未知量并建立等式模型(如根据总量不变、倍数关系等)。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生活实例,将文字描述转化为数学语言,训练逻辑推理和代数表达能力。
2.经历 观察情境→设定变量→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的完整过程,提升从具体到抽象的应用意识。
素质目标
通过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浪浪山小妖怪分水果
一天,浪浪山的四个小妖怪——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和猩猩怪——在森林里玩耍时,意外发现了一罐装了50颗糖果的大瓶子!大家兴奋极了,决定一起分享这份甜蜜。
小猪妖说:我比蛤蟆精多拿了8颗糖;
蛤蟆精说:我没数拿了几颗;
黄鼠狼说:我拿的糖的数量是前两个小妖怪之和;
猩猩怪说:剩下的糖果都被我收入囊中,我数了一下,刚好剩下6颗!
你能算出蛤蟆精拿了几颗糖果吗?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复习旧知
小学学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z+200=2000
x+2=10
4y=2000

复习旧知
你能判断出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吗?
分组讨论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2x+5(  )          x=1(  )
5+2y=0(   ) 6x+8>19(   )
5=5(   ) 50+50=100(   )
×
×


×
×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七年级一班两位老师带全体同学去牡丹园游玩,成人票60元,学生半票,共花费1320元,这个班的学生共多少人?
2.甲种铅笔每支1.4元,买了10支;乙种铅笔每支1.8元,小明一共花了23元,买了多少支乙种铅笔?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甲、乙两支登山队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向一山峰进发,甲队从距大本营1km的一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1.2km;乙队从距大本营3km的二号营地出发,每小时行进0.8km.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分组讨论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路程=速度×时间
因此 1.2x+1=0.8x+3.
设x小时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当甲队追上乙队时,甲队所走的路程为1.2x+1 km;
乙队所走的路程为0.8x+3 km,
因为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即甲队所走的路程=乙队所走的路程,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问题1 用买3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4个小水杯,大水杯的单价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如果设大水杯的单价为x元,那么小水杯的单价为(x-5)元.
因为用买3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4个小水杯,所以
3x=4(x-5).
由这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可以求出大水杯的单价,进而可以求出小水杯的单价.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如果设这枚纪念币的长为x mm,则纪念币的宽可以表示为x mm.
面积可以表示为x · x2,所以
x2=4000.
由这个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可以求出这枚纪念币的长,进而可以求出纪念币的宽.
问题2 如图是一枚长方形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币,其面积是4000mm2,长和宽的比为8∶5(即宽是长的 ).这枚纪念币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毫米?
从算式到方程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像这样,先设出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作方程.
通常用x,y,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是最早这样做的人.我国古代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数.
从算式到方程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对比算式方法与方程
方程
算术方法
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含有已知数,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列算式比较困难.
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
相等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既含有已知数,又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从算式到方程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归纳: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的思路
实际问题
方程
设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相等关系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情景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念
示范讲解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情景激趣
浪浪山小妖怪分水果
8
8
6
设蛤蟆精拿了x颗糖,
列方程:(x+8)+x+(2x+8)+6=50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
从算式到方程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
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
3.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判断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x=2,x= 是方程2x=3的解吗?
(2)x=10,x=20是方程3x=4(x-5)的解吗?
例2
代入检验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分析问题,寻找对应
观察方程1.2x+1=0.8x+3,3x=4(x-5),
(x+8)+x+(2x+8)+6=50,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分组讨论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
③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
一般地,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讲解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例3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①2x2-5=4;②-m+8=1;③ =1;④x+y=1;⑤x+3>0;
⑥2x2-2(x2-x)=1;⑦ -7=4;⑧πx=12.2
②③⑥⑧为一元一次方程
⑥2x2-2(x2-x)=1化简得2x2-2x2+2x=1
2x=1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 )
A.7x+3=2x-5 B.4x+5
C.2+10=12 D.3x-6<4
2.下列各式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 )
①x2-4x=3;②3x-1= ;③x+2y=1;④xy-3=5;⑤ =5.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
A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3.检验 x = 3是不是方程 2x-3 = 5x-15的解.
解:把 x =3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
左边=2×3-3=3,
右边=5×3-15=0.
∵左边≠右边,
∴ x =3不是方程的解.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4.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求卖出铅笔的支数.
对照练习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5.有两条电线,第一条长 90 m,第二条长 40 m. 要从第一条截下一段接在第二条上,使两条电线长度相等. 求截下的那段电线的长度(两条电线接头部分的长度忽略不计).
链接中考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2025·贵州·中考真题) 已知x=2是关于x的方程x+m=7的解,则m的值为( )
A.3 B.4 C.5 D. 6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合作探究
抽象概括
课堂练习
示范讲解
课堂小结
我亲历了什么
我知道了什么
我会什么
判断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掌握判断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明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一本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