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常见的化学物质(1)——酸碱盐(期中复习课件 7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1 常见的化学物质(1)——酸碱盐(期中复习课件 7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30 21:4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九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中复习大串讲
浙教版
考情分析
知识串讲
题型串讲
实战演练
专题01 常见的化学物质(1)——酸碱盐

考情分析

知识串讲

题型串讲

实战演练
考点导航
考情分析
第一部分
考情分析
核心考点 复习目标 考查形式 考情规律
酸碱指示剂 1. 明确酸碱指示剂的定义与常见种类 2. 掌握不同指示剂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 单选题 填空题 1. 高频结合生活场景
2. 常与 pH 值结合考查,强调 “定性判断酸碱性” 的功能,区别于 pH 试纸的 “定量测酸碱度”
溶液酸碱性与 pH 1. 理解 pH 的定义 2. 掌握 pH 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 单选题 实验题 1. 高频考查生活中常见液体的 pH
2. 易错点:pH 试纸不能直接伸入溶液,不能精确到小数位
考情分析
核心考点 复习目标 考查形式 考情规律
常见的酸 1. 掌握酸的定义 2. 区分盐酸、硫酸的特性 3. 熟练书写酸的通性反应方程式 选择题 实验题 计算题 1. 浓硫酸稀释 “酸入水” 是高频易错点,常考操作正误判断
2. 酸与金属反应需注意 “活泼金属”和硝酸的强氧化性
3. 常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
常见的碱 1. 掌握碱的定义 2. 区分 NaOH、Ca (OH) 的特性 3. 熟练书写碱的通性反应方程式 选择题 实验题 填空题 1. 高频考查 NaOH 与 CO 的反应
2. Ca (OH) 与 CO 反应生成沉淀是检验 CO 的核心反应,常结合实验装置考查
3. 易错点:碱的通性需注意 “可溶性碱”
考情分析
核心考点 复习目标 考查形式 考情规律
常见的盐 1. 掌握盐的定义 2. 区分 Na CO 、CaCO 、NaCl的特性 3. 掌握盐的溶解性口诀,熟练书写盐的反应方程式 选择题 实验题 流程题 1. 高频结合 “盐的制备途径” 考查复分解反应条件
2. 粗盐提纯是重要实验,常考操作步骤与误差分析
3. 侯氏制碱法中 NaHCO 沉淀的原因是高频考点
化肥 1. 区分化肥类型 2. 掌握常见化肥的判断 选择题 填空题 1. 高频考查 “复合肥的判断”
2. 常结合农业生产场景考查化肥用途
知识串讲
第二部分
思维导图
知识串讲01 酸碱指示剂和溶液酸碱性
1.定义: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 .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
3.pH:反应物质 强弱的指标。范围在 之间。
酸碱指示剂
酸碱性
0~14
整个物体
指示剂 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石蕊试液(紫色) 红色 蓝色
酚酞试液(无色) 无色 红色
蓝色石蕊试纸 红色 不变色
红色石蕊试纸 不变色 蓝色
知识串讲02 常见的酸
1.酸的定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 的化合物。
2.盐酸HCl:易 ,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 。
3.硫酸H2SO4:无色、 状、粘稠液体、不易挥发,浓H2SO4具有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
4.硝酸HNO3:易 ;能在空气中形成硝酸小液滴而成 。浓硝酸具有强 性,腐蚀性。
5.酸的共性(通性)
①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②酸和碱反应③酸和盐反应④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⑤酸和金属反应
氢离子H+
挥发
白雾

挥发
白雾
氧化
知识串讲03 常见的碱
1.碱的定义: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
2.碱的通性:
⑴碱性(可溶)物质能使 ;
⑵碱+酸=盐和水
⑶非金属氧化物+碱(可溶)=盐+水
⑷盐(可溶)+碱(可溶)=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3.氢氧化钠:俗名 ,易 ,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4.氢氧化钙:俗名 , 。
OH-
指示剂变色
苛性钠、火碱、烧碱
潮解
熟石灰、消石灰
微溶
知识串讲04 常见的盐
1.定义:电离时能产生 (或铵根离子) 和的化合物。
2.几种盐的性质
(1)碳酸钠( ),俗名为 ;
(2)碳酸钙(CaCO3 ),又名 ,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3)食盐(NaCl):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粗盐提纯的方法: 。
3.制取盐的途径
(1)盐+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反应)
(2)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反应)
(3)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反应)
(4)盐+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反应)
金属阳离子
酸根阴离子
Na2CO3
纯碱或苏打
汉白玉、大理石或石灰石
置换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复分解
复分解
复分解
知识串讲04 常见的盐
4.化肥的类型: 肥(含N)、 肥(含P)、 肥(含K)、 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 )
5.化肥的作用
(1)氮肥:能促使农作物的 生长茂盛,含有组成 重要元素。
(2)磷肥:促进农作物要 发达,增强吸收养份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穗数增多, 饱满等。
(3)钾肥:促进农作物生长旺盛, 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生成。

茎叶
根系
籽粒
茎杆


复合
叶绿素的
题型串讲
第三部分
解|题|技|巧——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题型一 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
首先明确研究的核心问题,即依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判断溶液酸碱性从而得出指示剂颜色变化,或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推断溶液酸碱性。关键在于,溶液的酸碱性由其自身性质决定,并非单纯依据物质类别等表面因素,要结合具体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规律来分析。
【典例1】 (2024秋 浙江期中)天宫课堂中,宇航员通过实验呈现了“奥运五环”,实验中使用了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溴百里酚蓝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显色情况如表所示。下列溶液能使绿色溴百里酚蓝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
A.氯化钡溶液 B.硫酸溶液
C.氢氧化钾溶液 D.硫酸钠溶液
题型一 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
C
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酸性溶液
颜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变式1】 (2024秋 乐清市校级期中)体液的pH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下表是四种体液的正常pH范围。据表可知,体液在正常pH范围都呈碱性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血液 D.尿液
题型一 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
C
体 液 唾液 胃液 血液 尿液
正常pH范围 6.6~7.1 0.8~1.5 7.35~7.45 4.6~8.0
【变式2】(2024秋 杭州期中)小艺利用酒精提取了几种花的色素,并分别检测它们在不同溶液中的显色情况,记录如表。则其中能用来区分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的是(  )
A.月季花 B.菊花 C.丝瓜花 D.一串红
题型一 物质的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
B
花的种类 不同溶液中的颜色
酸性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月季花 红色 红色 黄色
菊花 红色 紫色 黄色
丝瓜花 黄色 黄色 黄色
一串红 红色 红色 黄绿色
解|题|技|巧
题型二 酸的通性
首先明确酸的通性由其解离出的氢离子H+体现。解题时,先抓住反应是否因H+发生且其他酸也能发生这一关键判断点;再牢记酸能与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的通性;最后分析反应是否为酸的通性反应,结合反应现象、图像趋势等进行判断。
【典例1】 (2024秋 浙江期中)稀硫酸、稀盐酸以及其它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就是酸的通性。下列有关稀硫酸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A.BaCl2溶液 B.Cu(OH)2 C.Zn粉 D.CuO粉末
题型二 酸的通性
A
【变式1】 (2024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蚊子或蚂蚁叮咬人体后会向人体注射蚁酸,使皮肤红肿、瘙痒。蚁酸的俗名叫甲酸,化学式HCOOH,在水中能部分电离出H+,下列与甲酸相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变蓝 B. 产生沉淀
C. 产生气泡 D. 无明显现象
题型二 酸的通性
C
【变式2】(2024秋 瑞安市期中)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四个烧杯中,分别逐渐加入金属镁、Fe2O3固体、Cu(OH)2固体、Na2CO3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题型二 酸的通性
B
解|题|技|巧
题型三 碱的性质
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OH-,这是碱具有通性的关键。解题时,先确定物质是否为碱,再根据碱的通性(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等),结合具体反应的要求(如与盐反应需反应物可溶等),分析反应的可能性、现象和产物等。
【典例1】(2024秋 杭州校级期中)向一定质量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沉淀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质是CuCl2和NaCl
B.B点对应的溶质种类比C点多
C.OA段溶液的pH不变
D.BC段参与反应的物质是CuCl2和NaOH
题型三 碱的性质
A
【变式1】(2024秋 嘉兴校级期中)小龙运用“认识物质性质”的思维模型展开如下实验,某气体X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向充满气体X的烧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变化看,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B.从性质看,气体X一定不会与Ca(OH)2反应
C.从结构看,气体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D.从应用看,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气体X
题型三 碱的性质
C
【变式2】(2024秋 萧山区期中)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的可溶性碱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用U型管改进后的创新实验装置,石蜡使左右两边气体不相通,同时取下U型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2)为验证Ca(OH)2能与某些盐反应且又是碱的通性,可选择的物质是   (填字母)。
A.BaCO3 B.Na2CO3
C.Ba(NO3)2 D.CuSO4
题型三 碱的性质
D
左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右边更快,且最终左边玻璃管液面比右边玻璃管高
题型四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解|题|技|巧
1.检验变质:加酸若产生气泡,证明含碳酸钠,已变质。
2.检验部分、全部变质:先加过量氯化钙(或氯化钡)除尽碳酸钠,再加酚酞,若变红,含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若不变红,全部变质。
3.注意干扰: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会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需先除尽碳酸钠。
【典例1】(2024秋 北仑区校级期末)实验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依次开展了以下探究,请完成其中的三个空。
[提出问题1]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
题型四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2]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2]
题型四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
氢氧化钠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猜想1正确。
[思考与讨论]有同学认为,探究1已经证明了碳酸钠的存在,所以实验探究2中的实验步骤(1)是多余,只要如实验步骤(2),样品溶于水后,直接滴入酚酞即可的。该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
题型四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变式1】为测定某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的变质情况,某同学实验并记录如下:
(1)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E烧杯内加入54.4g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D烧杯溶液溶质的化学式为    ;
(4)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与未变质的氢氧化钠质量比为    。
题型四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NaOH+HCl=NaCl+H2O
7.8%
NaCl、NaOH、Na2CO3
1:1
【变式2】(2024秋 杭州校级期中)实验室里有两个试剂瓶,各装有8克氢氧化钠固体,久置未用。为检验该氢氧化钠变质程度,小滨和小江对瓶中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探究】小滨取其中一瓶氢氧化钠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
(1)图中蓝色絮状沉淀的化学式是     。
(2)上述探究可得出该瓶氢氧化钠   (填“没有变质”或“部分变质”)。
题型四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Cu(OH)2
部分变质 
【定量实验】小江想通过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多少,从而定量确定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并请小滨帮助修正方案。(注:不考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3)小滨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中量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其原因是     。
(4)小滨认为方案二的装置中存在缺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其原因是
   (写一点)。
题型四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造成测得CO2体积偏小
D装置产生二氧化碳带出的水蒸气被E装置的碱石灰吸收
题型五 粗盐提纯
解|题|技|巧
仪器识别:明确溶解(烧杯、玻璃棒)、过滤(烧杯、玻璃棒、漏斗)、蒸发(酒精灯、玻璃棒)所需玻璃仪器。
除杂顺序:BaCl2(除SO42-)要在Na2CO3(除Ca2+)和过量Ba2+前加,NaOH(除Mg2+)顺序灵活,最后加盐酸除过量NaOH、 Na2CO3 。
操作逻辑:过滤要在加盐酸前,防止盐酸与沉淀反应。
【典例1】海洋的物产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
(2)在实验室中完成粗盐的提纯实验,老师提供了烧杯酒精灯和胶头滴管等玻璃仪器,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可多选)。
A.⑤②④①③ B.③②④③① C.②⑤④①③ D.②④⑤①③
氯化钠
玻璃棒、漏斗
AC
题型五 粗盐提纯
【变式1】(2024秋 滨江区校级期中)侯德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他提出的联合制碱法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以粗盐(含Ca2+、Mg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和化肥NH4Cl,粗盐提纯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可依次加入过量Na2CO3、NaOH、BaCl2溶液
B.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NaOH和Na2CO3
C.④⑤两步操作顺序可以互换
D.化肥NH4Cl属于复合肥
B
题型五 粗盐提纯
【变式2】如图是模拟海水制盐的流程图:

(1)操作X的名称是    。
(2)实验①加入过量Ca(OH)2溶液的目的是    。
(3)写出实验②发生的其中一个反应    。
(4)精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    粗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   。
过滤
除尽粗盐水中的氯化镁
CaCl2+Na2CO3=2NaCl+CaCO3↓(或Ca(OH)2+Na2CO3=CaCO3↓+2NaOH)
大于
氯化钙(或Ca2+)
题型五 粗盐提纯
题型六 化肥的判断和应用
解|题|技|巧
1.辨化肥类型:看含氮(N)、磷(P)、钾(K)元素种类,含两种及以上为复合肥,只含一种为氮肥、磷肥或钾肥。
2.记肥料作用:氮肥促茎叶,磷肥促根系,钾肥促茎秆。
3.注意反应:铵态氮肥与碱混合会反应失肥效,不能混用。
【典例1】(2024秋 乐清市校级期中)城市绿化养护移栽的树木需要用到营养液,在营养液配制时在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以下几种成分,①KNO3;②KCl;③K3PO4;④(NH4)2SO4几种成分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B
题型六 化肥的判断和应用
【变式1】(2024秋 衢州期中)蔬菜缺钾元素就会使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许多褐斑。下列肥料中属于钾肥的是(  )
A.氯化钾[KCl]
B.硝酸铵[NH4NO3]
C.尿素[CO(NH2)2]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A
题型六 化肥的判断和应用
【变式2】(2024秋 杭州期中)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常见的复合肥料有硝酸钠、磷酸铵等
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K2CO3)是一种农家肥,可以促进植物茎秆强壮
C.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效果最佳,既施了氮肥又改良了酸性土壤
B
题型六 化肥的判断和应用
实战演练
第四部分
基础通关练
D
1.(2025 温州模拟)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
A.食盐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
基础通关练
【答案】D
【解答】解: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可选用白醋腐蚀出一个“福”字。
故选:D。
基础通关练
A
2.氢氧化钾具有与氢氧化钠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基础通关练
【答案】A
【解答】解:A、氢氧化钾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于无法确定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基础通关练
A
3.(2025 衢州三模)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基础通关练
【答案】A
【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钠是白色的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基础通关练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我国科学家    (填字母序号)利用食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A.侯德榜 B.张青莲 C.屠呦呦
(2)厨房常用调味品食醋pH    7(填“大于”或“小于”)。
(3)化肥中的    元素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但化肥使用过多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因此可施一些    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C
小于
氮或N
农家肥料或有机肥
基础通关练
【答案】(1)A;(2)酸性;(3)氮或N;农家肥料或有机肥。
【解答】解:(1)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利用食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和氨气制得了纯碱,发明了“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故选A;
(2)厨房常用调味品食醋中含有醋酸,呈酸性,pH小于7;
(3)化肥中的氮元素是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但化肥使用过多会使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结构,因此可施一些农家肥料或有机肥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基础通关练
5.(2025 余姚市模拟)某同学对HCl、FeCl3、NaOH、Na2CO3四种溶液的部分性质进行归纳整理,并编制了检索表,如图所示。
(1)P为    。
(2)表格中2a空格处的内容为:    。
(3)写出M与Ca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FeCl3
气泡
CaCl2+Na2CO3═CaCO3↓+2NaCl
基础通关练
【答案】(1)FeCl3;(2)气泡;(3)CaCl2+Na2CO3═CaCO3↓+2NaCl。
【解答】解:(1)HCl、FeCl3、NaOH、Na2CO3四种溶液中FeCl3溶液显黄色,则P是FeCl3。
(2)HCl、NaOH、Na2CO3三种溶液显无色,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有气泡产生,则Q是HCl;锌和NaOH、Na2CO3均不反应,则M、N是NaOH、Na2CO3中的一种;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则M是碳酸钠。
(3)M是碳酸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重难突破练
6.(2024秋 台州期末)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CuCl2溶液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C
重难突破练
【答案】C
【解答】解:A、随着CuCl2溶液的加入,水的质量应该是一直增加的,不会出现水平的线段,故A错误;
B、NaOH溶液显碱性,pH>7,因此开始时溶液的pH>7,而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一开始没有沉淀,随着氯化铜溶液的加入,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会出现水平线段,故C正确;
D、随着CuCl2溶液的加入,NaOH逐渐被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变为0,故D错误。
故选:C。
重难突破练
7.(2025 浙江模拟)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验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呈红色
B.③中上层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C.③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有气泡产生
D.④中溶液呈碱性
B
重难突破练
【答案】B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则②中溶液呈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则③中上层溶液中含有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无法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或氯化镁有剩余,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稀盐酸和氯化镁溶液不反应,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盐酸过量,④中溶液呈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重难突破练
8.(2025 浙江模拟)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各自对应实验中数据的是(  )
A.A——将浓硫酸敞口置于空气中
B.B——向pH=12的K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C——向由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配制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D.D——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A
重难突破练
【答案】A
【解答】解:A、将浓硫酸敞口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水蒸气,溶液质量变大,但溶质质量保持不变,故A正确;
B、pH=12的KOH溶液中不断加水,pH变小,但是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B错误;
C、向由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配制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盐酸先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加入盐酸,不会立即产生气体,故C错误;
D、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此过程中溶液一直是保持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状态,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重难突破练
9.(2025 钱塘区二模)侯氏制碱法是由我国化学工程师侯德榜先生所发明的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方法。如图是侯氏制碱法的流程示意图(部分),其制碱的原理可表示为NaCl+H2O+CO2+NH3=NH4Cl+NaHCO3↓。
(1)副产物NH4Cl是一种氮肥,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工业生产中要得到NaHCO3固体,需要进行的操作①是     。
(3)本生产流程中除了食盐水以外,还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3 
过滤 
CO2、NaCl  
重难突破练
【答案】(1)﹣3;
(2)过滤;
(3)CO2、NaCl。
【解答】解:(1)氢显+1价,氯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1)=0,则x=﹣3价。(2)工业生产中要得到NaHCO3固体,需要进行的操作①是过滤;
(3)分析可知,该工艺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两种物质是:CO2、NaCl。
重难突破练
10.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明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1)ab段在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     。
(2)bc段烧杯中固体质量并未增加是因为NaOH溶液与    先反应。
(3)cd点时,烧杯中不断增加的固体是   。
黑色的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HCl
Cu(OH)2 
重难突破练
【答案】(1)黑色的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2)HCl。
(3)Cu(OH)2。
【解答】解:(1)ab段在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出现的现象是黑色的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2)bc段烧杯中固体质量并未增加,是因为NaOH溶液与HCl先反应。
(3)cd点时,烧杯中不断增加的固体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
综合拓展练
11.(2025 鄞州区校级自主招生)向100克3.65克的盐酸中,逐滴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pH值及HCl和NaCl的质量分数w,分别以它们为纵坐标,并以每次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为横坐标的下列函数图象。图象基本正确的是(  )
A. B.
C. D.
D
综合拓展练
【答案】D
【解答】解: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HCl+NaOH=NaCl+H2O,则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比值:36.5:40,故可知:
A、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呈碱性,pH大于7,向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到大于7,观察选项,故A图错误;
B、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HCl+NaOH=NaCl+H2O,可知,50克4%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50,故HCl的质量分数一定不为1.83%,故B图错误;
C、向100克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100克4%氢氧化钠溶液时,二者完全反应,此时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混合溶液的质量为200克,故质量分数为5.85%错误,故C错误;
D、向100克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100克4%氢氧化钠溶液时,二者完全反应,此时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93%,而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其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综合拓展练
11.(2022 西湖区校级自主招生)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A
甲 乙 丙 丁
A Na2CO3 H2SO4 Ba(OH)2 石蕊
B Na2CO3 HCl Ca(OH)2 CuSO4
C Na2SO4 HCl Ba(OH)2 石蕊
D HCl Na2CO3 Ca(OH)2 酚酞
综合拓展练
【答案】A
【解答】解:A、碳酸钠和硫酸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硫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氢氧化钡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碳酸钠和氢氧化钡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正确;
B、碳酸钠和盐酸能反应产生无色气体,盐酸与硫酸铜混合不会溶液变红,错误;
C、硫酸钠和盐酸混合不能产生无色气体,错误;
D、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没有白色沉淀,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遇到酚酞后变红,错误;
故选:A。
综合拓展练
11.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是BaCl2和MgCl2
B.b~c段的沉淀为BaSO4
C.m=39.85
D.原混合溶液中HCl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7.3%
D
综合拓展练
【答案】D
【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故错误;
B、由分析可知,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故错误;
C、设氢氧化钡的质量分数为x,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100g×x 23.3g
x=17.1%
设a~b段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y,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
Ba(OH)2+MgSO4=BaSO4↓+Mg(OH)2↓
171 233 58
50g×17.1% y z
y=11.65g,
z=2.9g,
所以m=23.3g+11.65g+2.9g=37.85g,错误;
综合拓展练
D、设盐酸中溶质HCl的质量分数为m,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BaSO4~Ba(OH)2~2HCl
233 73
23.3g 100g×m
m=7.3%,正确。
故选:D。
综合拓展练
11.(2024 宁波自主招生)实验室里有四只编号为Ⅰ、Ⅱ、Ⅲ、Ⅳ但无试剂名称标签的试剂瓶,分别盛有盐酸、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为确认试剂名称,进行如下三个实验(还可使用硝酸银溶液),实验均没有明显现象.
(a)向溶液Ⅰ中滴入少量溶液Ⅱ,在所得的混和溶液中滴加少量的溶液Ⅲ;
(b)将溶液Ⅰ加入溶液Ⅲ中;
(c)向溶液Ⅳ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溶液较稀,微溶物不产生沉淀).
综合拓展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是   号,硫酸钠是   号.
(2)先将Ⅱ与Ⅲ混和,再加入I现象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I
IV
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溶解
2NaOH+MgCl2=Mg(OH)2↓+2NaCl;Mg(OH)2+2HCl=MgCl2+2H2O
综合拓展练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四种物质中,IV加入硝酸银后没有沉淀,说明IV是硫酸钠;盐酸和氯化镁不反应,和氢氧化镁反应都没有现象,所以溶液Ⅰ是盐酸,溶液Ⅱ和Ⅲ是氯化镁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两个无法确定.
(2)氯化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水,沉淀溶解.反应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Mg(OH)2+2HCl=MgCl2+2H2O.
故答案为:(1)I;IV;
(2)先出现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溶解;2NaOH+MgCl2=Mg(OH)2↓+2NaCl;Mg(OH)2+2HCl=MgCl2+2H2O
综合拓展练
12.(2024秋 镇海区期末)胃酸过多会引起不适,患者常用碳酸氢钠片和铝碳酸镁片等抗酸药物来治疗,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酸镁片的主要成分是铝碳酸镁,该物质中含有Al3+、Mg2+、OH﹣、,其中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   (填符号)。
(2)为测定碳酸氢钠片中有效成分的占比,兴趣小组取10片碳酸氢钠片研磨成粉,用图乙装置将20g稀盐酸分两次加入装有粉末的大烧杯。请利用图中数据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OH﹣、 32  
综合拓展练
(3)为了进一步比较药效,兴趣小组取等量的两种药片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利用CO2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出容器内CO2浓度和溶液pH变化,得到图丙所示两幅曲线图。通过分析曲线图你认为   片(填“碳酸氢钠”或“铝碳酸镁”)治疗胃酸的效果更好,理由是   。
铝碳酸镁 
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后溶液的pH更高,能使胃酸的酸性减弱得更明显,碳酸氢钠更容易造成胃胀气 
综合拓展练
【答案】(1)OH﹣、;
(2)84%;
(3)铝碳酸镁;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后溶液的pH更高,能使胃酸的酸性减弱得更明显,碳酸氢钠更容易造成胃胀气。
【解答】解:(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能与盐酸反应的微粒起抗酸作用。Al3+、Mg2+与盐酸不反应,OH﹣能与H+反应生成水;碳酸根离子能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起抗酸作用的微粒是OH﹣、;故答案为:OH﹣、;
综合拓展练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前碳酸氢钠粉末和稀盐酸的总质量为185.0g,加入10g稀盐酸后,总质量变为183.6g,则第一次加入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5.0g﹣183.6g=1.4g;再次加入10g稀盐酸后,总质量变为182.8g,则第二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3.6g﹣182.8g=0.8g。两次共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设10片碳酸氢钠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x 2.2g
x = 4.2g。
每片碳酸氢钠片的质量为0.5g,10片的质量为5g,则每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84%;故答案为:84%;
综合拓展练
(3)由图丙中pH变化曲线可知,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后溶液的pH更高,说明铝碳酸镁片能使胃酸的酸性减弱得更明显,所以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酸的效果更好。故答案为:铝碳酸镁;铝碳酸镁片与胃酸反应后溶液的pH更高,能使胃酸的酸性减弱得更明显,碳酸氢钠更容易造成胃胀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