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0-31 14:2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遵义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
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
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
D.37℃时,人体③渗透压大于②渗透压
2.图甲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之间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图中的B和C
B.从图甲可知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物质交换
C.图乙中⑤可表示细胞排出尿素、CO2等代谢废物
D.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系统参与
3.醉氧即低原反应,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
B.与醛固酮、血红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醉氧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的内环境稳态暂时失衡
D.醉氧现象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依据图示,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D.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只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5.某心脏病患者(心率130次/min)要做冠状动脉增强CT。为了成像清晰,要求受检者的心率低于70次/min,故医生让他在检查前1h口服25mg倍他乐克。试推测倍他乐克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A.激活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
B.阻断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
C.阻断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受体
D.促进副交感神经的神经递质降解
6.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
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
7.2024年1月,我国科研人员成功通过无线微创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帮助高位截瘫患者实现了自主脑控喝水。其原理是将脑机接口的体内机植入患者的颅骨内,负责收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产生的兴奋,然后通过体外机将其传送到电脑或者手机上,实现脑机接口通信,再通过脑电活动驱动气动手套,使患者实现自主喝水(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位截瘫患者依然可以产生渴觉,渴觉的产生不是反射活动
B.脑机接口中的“电脑或手机”相当于脊髓
C.气动手套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D.因大脑某区受损造成上肢不能运动也可利用脑机接口技术使其运动
8.下图是两种突触的模式图。若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则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变成+30mV,如图1所示;如果神经递质是甘氨酸,则突触后膜上Cl-通道打开,突触后膜的膜电位由原来的-70mV变成-85mV,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酰胆碱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图2中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的受体与Cl-通道蛋白的作用相同
C.正常生理条件下,乙酰胆碱在作用之后会被分解
D.图1和图2中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9.多巴胺是一种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研究表明一种钙黏着蛋白基因的过度表达可以防止可卡因成瘾。如图表示的是可卡因和钙黏着蛋白的作用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瘾君子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对可卡因的敏感性降低
B.多巴胺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下一个神经元发生Na+的内流
C.可卡因与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结合,导致多巴胺持续作用
D.过度表达钙黏着蛋白使多巴胺无法与处于饱和状态的受体结合
10.将青蛙的离体坐骨神经培养在一定浓度的海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的膜电位是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B.若提高细胞内的Na+浓度,C点会上升
C.AC段中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导致的
D.如图所示的电位变化是将两个电极分别放在膜外与膜内测出来的
11.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某抗抑郁药物的药理作用为抑制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对肾上腺素和5-HT的再摄取,提高受体部位递质浓度,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抑郁症还可以阻滞乙酰胆碱M受体发挥作用,引起不良反应如记忆功能障碍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不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5-HT的作用效果是使兴奋传递中的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C.抑郁可能与突触间隙中肾上腺素和5-HT含量过低有关
D.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受到抑制可能会导致记忆功能障碍
12.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说法,错误的是(  )
A.人和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B.婴儿尿床和大人憋尿说明了神经系统具有分级调节功能
C.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间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D.针刺缩手是因为大脑感觉到了痛之后发出的缩手指令,与脊髓无关
13.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 处理方法 胰液分泌量
① 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 增加
②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时 增加
③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 大量增加
④ 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 不增加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
B.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
D.胃酸刺激神经,使胰液分泌量增加
14. 如图为某高等动物激素调节过程,第一信使即细胞外信号,胞内信号为第二信使。细胞所接受的信号包括物理信号和化学信号,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细胞分泌的、能够调节机体功能的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它们是细胞间的信号通讯,被称为“第一信使”。第二信使为第一信使作用于靶细胞后在细胞内产生的信息分子,第二信使将获得的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下列选项中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B. 激素①与细胞质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核中参与调节基因的表达过程
C. 性激素调节生命活动需要第二信使
D. 图中甲和乙均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的双重功能
1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维持机体水盐平衡。下列有关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B.肾上腺素在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中均能发挥作用
C.体液中CO2浓度变化刺激相关感受器属于体液调节
D.相比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反应更迅速、作用范围更准确
16. 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变化的刺激后,机体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调整产热和散热,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了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下图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下丘脑感知温度变化并进行体温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原体感染机体并引起机体发热至38.5℃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 体温调定点上调后机体中的甲、乙等细胞的代谢增强,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只能作为感受器和神经中枢
D. 激素c作用的靶器官还可以是下丘脑和垂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如图为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A、B、C、D为体液,a、b、c、d表示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示A、B、D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填字母)。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
(2)B是 ,主要由 而形成。
(3)过敏后因机体释放组胺会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使B的量增多,造成组织水肿。请解释其原因: 。
(4)正常情况下,图中 (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以与血浆中的 (填“H2CO3”或“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18.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刺是一种外治法,以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引发系列生理学调节效应,远程调节机体功能。2021年科学家揭示了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菌脂多糖可引|起炎症反应,请据图回答问题:
(1)穴位在被针刺时感到疼痛,但并不会缩回,这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反射形成的条件是 和足够强度的刺激。研究发现,在电针刺激“足三里”位置时,会激活一组位于四肢节段的Prokr2感觉神经元,结合示意图,其延伸出去的突起部分可以将后肢的感觉信息通过 传向大脑的特定区域。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
(2)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 (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请结合图示分析,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针灸抗炎疗效甚微的原因是 。
(3)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是 。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
(4)请以健康小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低强度电针刺激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是通过Prokr2神经元进行传导的。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 。
19.下丘脑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及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当人感觉寒冷时,下丘脑可通过分泌 (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调节的特点是 。
(2)尿崩症患者的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多尿。肾性尿崩症的病因是肾脏相应细胞表面缺乏 ,而使抗利尿激素不能发挥作用,且患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含量与正常人相比要 (填“多”或“少”)一些。
(3)下丘脑也可调节血糖平衡,如图所示,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的物质有葡萄糖、 。写出通过A途径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反射弧: 。胰岛素的作用是 。
20.胰岛素在维持血糖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IR表示胰岛素受体)。回答下列问题:

(1)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位于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含量稳定在 。
(2)图中参与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除葡萄糖浓度变化外,还有① 、②
(3)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早期研究人员曾试图从胰腺研磨液提取胰岛素,但均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 。
(4)据图可知,胰岛素与 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含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 的数量,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5)据图分析,下列因素中不会引发糖尿病的有 (填字母)。
A.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抗体
B.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缺失
C.靶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不足
D.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的结合发生障碍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1)A Na+和C1-
(2)组织液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
(3)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会使A(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流向B(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
(4)C NaHCO3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8.【答案】条件;完整的反射弧;脊髓或延髓;单向;血钙过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导致抗炎功能降低;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okr2神经元;选取若干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为A、B两组.A组小鼠破坏Prokr2神经元,B组小鼠不做处理.对两组小鼠用细菌脂多糖诱发炎症.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足三里位置,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 B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明显强于A组
19.【答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②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③作为信使传递信息④微量和高效;相应受体(或抗利尿激素的受体);多;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葡萄糖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胰岛B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20.【答案】(1) 下丘脑 3.9--6.1mmol/L
(2) 神经递质 胰高血糖素
(3)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腺研磨液中含有蛋白酶,会催化胰岛素的分解
(4) IR/胰岛素受体 葡萄糖转运蛋白
(5)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