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检测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
1.下图中甲、乙为人体内两种不同组织处的毛细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学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乙
B.若②为氨基酸,经吸收运输,在组织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组织蛋白共要穿过5层生物膜
C.①②③三种化学物质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
D.37℃时,人体③渗透压大于②渗透压
2.下表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mmol L-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③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③为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①②
C.肝细胞中的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 6 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③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血浆中的尿素、尿酸是代谢废物,其含量高低不能作为判断内环境是否处于稳态的指标
B.组织液中存在淋巴细胞
C.口服、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进入血浆
D.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完全依赖于免疫自稳
4.“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 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血红蛋白、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
C.发生严重腹泻后,应及时引用淡盐水以缓解症状
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调节的实现依赖完整的结构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细胞体发出的轴突和树突都可构成神经纤维
B.完成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中通常不含有中间神经元
C.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躯体运动和内脏器官的神经
D.大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共同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
6.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犹如汽车的油门与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更为精准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入神经,均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不受意识支配,不受大脑控制,完全自主
C.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相反
D.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加强
7.霍金被诊断患有渐冻症,它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就好像被冰渐渐冻住,从四肢到躯干,以及胸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渐冻症患者被称为“清醒的植物人”。如图为某渐冻症患者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③表示的是神经中枢,⑤表示的是感受器
B.若给予一适宜刺激,渐冻症患者无法感觉到疼痛
C.在反射弧中,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D.渐冻症患者具有完整的反射弧,并能正常传递兴奋
8.(2022·辽宁锦州高二月考)如图是神经元分泌谷氨酸的示意图,①~③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和②构成了突触
B.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引起②的兴奋或抑制
C.结构③既是受体,又是离子跨膜运输的通道
D.合成谷氨酸的场所是核糖体
9.生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兴奋状态
B.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不能用于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C.钠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钠离子内流,其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D.乌头碱破坏了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影响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
10.下图表示在离体条件下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纤维受刺激前,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B.ab段发生Na+内流,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若提高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则c点上移
D.de段后,神经纤维膜内K+浓度小于膜外
11.毒品极大地危害人们的健康,我们必须拒绝毒品。例如毒品可卡因会干扰人脑部神经的信息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阻碍多巴胺回收
B.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可卡因使人兴奋的原因是增加了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D.多巴胺与结构②特异性结合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
12.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在排尿反射中,机体存在着一种感觉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该神经元无明确的轴突、树突之分,其靠近中枢的一侧为中枢突,靠近外周的一侧为周围突,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可导致排尿
B.若仅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
C.当成年人控制膀胱排尿时,兴奋将沿着中枢突传向周围突
D.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兴奋将沿着周围突传向中枢突
13.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入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B.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存在神经调节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
D.要证明胰液分泌是否还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14.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如图所示的调节机制,甲~丙表示内分泌腺,a~c表示相关激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分别表示下丘脑、垂体和性腺
B.研究激素c的功能,可切除丙再注射或饲喂激素c
C.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激素c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和乙
D.长期服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导致雄性动物的器官丙萎缩,分泌功能下降
15.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调节系统
B.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而神经调节则通过神经运输
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相对体液调节来说更加广泛
D.人的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16.在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如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增加会导致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图中的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和调节基因的表达
C.去甲肾上腺素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持续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通过脂肪分解加快和合成减少来增加产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7.在下图空白框和括号中填写适当的名词(箭头表示流动方向)。
18.如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
(2)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 融合,通过A细胞膜的方式是 ,进入突触间隙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并引起B细胞产生 。由此可以总结出: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而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 (填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1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 ,图1中激素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 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 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
(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 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当人体内 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5)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 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 (填“神经递质”或“激素”)。
(6)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 (填“酸性”或“碱性”)物质的缓冲作用减弱,可引起胃黏膜损伤。
20.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正在逐渐增加。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3.9-6.1mmol/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原因是 。
(2)图中葡萄糖经GLUT2转运体以 的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后,会马上被GK(葡萄糖激酶)磷酸化为葡萄糖-6-磷酸,而这一过程对丙酮酸形成的影响不显著。葡萄糖-6-磷酸进一步氧化使ATP/ADP比率 ,引起细胞膜上ATP敏感钾通道关闭,细胞内K离子浓度 ,细胞膜去极化,激活细胞膜上电压门控L型钙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增加,刺激胰岛素分泌颗粒分泌胰岛素。图中胰岛素分泌囊泡由 (填细胞器名称)产生。
(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植物提取液对患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血糖效果,进行了实验。
①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甲、乙两组不作处理,丙丁两组制备成 。
第二步: 。
第三步:对各组小鼠进行处理:
甲组:健康小鼠+灌胃清水
乙组:健康小鼠+灌胃植物提取液
丙组:
丁组:
第四步:每隔7天,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计算平均值,测定3次。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②分析讨论:乙组小鼠处理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
18.【答案】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前膜;胞吐;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中枢;a、c、d、e
19.【答案】 大脑皮层 B、C 胰岛素 丙 效应器 反馈调节 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 (特异性)受体 神经递质 酸性
20.【答案】(1)血糖浓度高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2)易化扩散(协助扩散)升高 升高 高尔基体
(3)糖尿病模型鼠 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并计算平均值 模型鼠+灌胃清水 模型鼠+灌胃植物提取液 探究植物提取液是否会影响正常小鼠血糖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