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情深深,“隔”重重
——苏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你心目中最动人的爱情是怎样的?
最动人的爱情
愿得一人心,
白首不相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在我心中,最动人的爱情,是时光深处的静水流深,是历经聚散离合后灵魂依旧的相望与相守。它不止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刹那心动;更有“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坚定与恒久。
然而,最深的情,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也能够跨越生与死。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1055年,16岁的王弗嫁给了19岁的苏轼,二人婚后,王弗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 1065年)就去世了。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但苏轼对亡妻依旧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震天,有泪当彻泉 ”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的“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听诵读+齐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干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一、情深深
1.浏览全词,请你找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2.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
思念、悲伤、痛苦、哀怨
乙卯正月二十日、十年、千里、泪
思量、难忘、相顾无言、肠断
孤、凄凉、尘满面、鬓如霜
3.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手法)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词的开篇即强烈的直抒胸臆。 “十年”强调时间久,体现作者对亡妻长久的思念;“茫茫”既写生死相隔的茫然感,又体现内心的迷茫与痛苦;“不思量”与“自难忘”形成了情感上的矛盾张力,真实再现了作者虽不愿触及却无法摆脱的思念。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孤坟”:借景抒情,“千里”写空间距离遥远;“孤坟”营造出孤独、凄凉的氛围。
“无处话凄凉:直抒胸臆,写出了对亡妻的无尽思念和内心的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运用了比喻和细节描写,将一个饱经风霜,灰尘满面、鬓角如霜、生活坎坷的老者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忽”字写出梦境的突然,表现出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已深入潜意识,不经意就会浮现。
“小轩窗,正梳妆”: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再现了往昔夫妻恩爱的场景,以乐景衬哀情,更显今日的哀伤。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运用夸张手法,通过“泪千行”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梦中重逢时的复杂情感。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料得” 一词,表明是词人的想象,从对面落笔,设想亡妻在明月照耀下的短松冈上,年年为思念自己而痛苦断肠,运用对写法,深化了情感。
“明月夜,短松冈” 以景结情,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让读者体会到苏轼在梦醒后那无尽的哀伤与思念。
4.从整首词来看,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
虚实结合。
上阕写实,“十年生死两茫茫”直白道出夫妻生死相隔十年,思念难抑,干里孤坟无处诉凄凉,“尘满面,鬓如霜”尽显沧桑。
下阕写虚,“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描绘美好梦境,与现实反差强烈。“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尽显梦中深情。
结尾“料得年年肠断处”虚中含实,借想象强化对亡妻的思念,虚实交融,将悼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二、“隔”重重
1.在与王弗的爱情里,最让苏轼痛彻心扉的是什么?
隔
苏轼与王弗的爱情
2.情深深,“隔”重重。词中提到了哪些“隔”?
①生死,是一种“隔”;
②妻子葬于千里之外的故乡,是一种“隔”;
③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
④梦中还乡,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
生死之隔
时空之隔
今昔之隔
言语之隔
3.如果你是苏轼,经历这十年,你觉得你心中最凄凉的是什么呢?
失去妻子的生死相隔的孤独和思念;
政治上的起伏与贬谪带来的巨大落差。
4.请结合你对苏轼的了解,说说你能从苏轼身上学到什么?
十年时光,足以改变许多人和事,但苏轼对王弗的思念却从未褪色。这份跨越生死的深情,源于他对美好情感的坚守。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会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在名利的追逐中迷失自我。
但苏轼用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都要守护好内心的那份纯真与美好。
爱妻的离世,无疑是他生命中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沉溺于悲痛无法自拔,而是以笔为剑,将内心的情感化作动人诗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各种挫折,也许是事业的低谷、学业的困境,或是生活的磨难。
但苏轼的经历告诉我们,痛苦并不可怕,逃避才是真正的懦弱。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契机;每一次磨难,都会使我们变强。
课堂总结
十年生死,阴阳两界,苏轼以一词凿穿时空的壁垒。茫茫”是生死之隔,“千里”是山河之阻,“尘霜”是岁月之痕,却无一能斩断刻骨相思。梦中轩窗梳妆的温存,与醒后明月松冈的孤寂,织成一场虚实交织的泪与梦。他的笔触如刀,剖开“不思量,自难忘”的矛盾深情——愈是压抑,愈是汹涌;愈是无言,愈是震彻心魂。这首词不仅是悼亡的绝唱,更是对人间至情的终极叩问:何以跨越生死?唯有情深入骨,方能以梦为舟,以泪为桨,渡尽“隔”重重。
课后作业
学诗词的最高境界是能写诗词。请以《江城子 黄泉答子瞻》为题,以苏轼亡妻王弗的口吻尝试按照《江城子》的词牌格律,创作一首答复词。
格式: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
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