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温故知新:
中国近代前期的探索历程
地主阶级洋务派(学器物)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洋务运动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资产阶级维新派(学制度)
戊戌变法
由于维新派力量相对弱小,没有掌握实权,又缺乏必要的政治经验,变化最后以失败告终。
资产阶级革命派(学制度)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屡次探索皆以失败告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何处?
导入新课:
山河破碎之际,一群五四青年挺身而出,以热血与呐喊冲破黑暗……
他们怀揣着怎样的信念?新文化运动与它有着怎样的联系?这场斗争又如何成为他们心中永不磨灭的精神烙印?
第11课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陈独秀
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青年杂志》封面
蔡元培
鲁迅
胡适
学习目标
1
2
3
知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评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的事迹,感知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付出的艰苦努力;通过对当时青年学生、工人和商人等挽救民族危亡史实的学习,感悟五四爱国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壹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材料一: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极力推崇封建纲常名教,大搞祭天祀孔……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一时间,社会上“孔教会”、“经学会”等尊孔社团纷纷出现,形成了一股尊孔复辟逆流。 —陈独秀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陈旭麓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袁世凯举行祭天
1912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掀起尊孔复辟逆流。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开端。
陈独秀
《青年杂志》封面
1915 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黄浦江边。陈独秀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号召国人建设一个青年中国,这个中国应当具有六个特点: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
这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一系列文章,号召打倒孔家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由于他们的文章均发表在《新青年》上,所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北京大学
蔡元培(1868-1940)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即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
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
——陈独秀(《青年杂志》)
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
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由、民主、平等。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专制思想仍就根深蒂固
材料二: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旧道德草菅人命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即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①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历数尊孔与宪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②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材料四: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鲁迅的《狂人日记》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材料五:《袁世凯复活》
——陈独秀
“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主思想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材料六: 《药》
——鲁迅
(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治好!”
缺乏民主思想
缺乏科学思想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民主
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
科学
指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法则、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反对专制
反对愚昧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适
①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国语”兴起
白话文
文言文
材料七:题目:请用文言文拟一份委婉拒绝别人的电报。
文言文: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白话文:干不了,谢谢!
材料八:(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朋友 ——胡适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推倒 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 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新文学
旧文学
(倡导白话文,发展新文学)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倡导白话文,发展新文学)
②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材料九: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认为: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实际情况: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作用:
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学逐渐普及开来,更多人接受了新思想。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918年7月起,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李大钊
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积极意义:
儒家传统思想
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儒家传统思想
材料二:“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材料一:
材料三: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虽不始于新文化运动,但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比较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 近代中国研究网
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6、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积极意义:
材料四: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北大青年们最早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而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正是新文化运动的拥护者傅斯年、罗家伦等人。
材料五: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
②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局限性:
材料六: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材料七:“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探究1
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孔,而今人又尊孔,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批判的继承。
探究2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具有怎样的特点?
洋务
运动
学器物
戊戌
变法
学制度
辛亥
革命
新文化
运动
学思想文化
特点:
①在方法上:向西方学习。
②在学习层面上: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③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
贰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历史背景:
(1)国内方面
材料一:军阀扩充军队数目:1914年全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85万多人。
材料二: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
材料三: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为担保。
材料四: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1918年日本对华借款3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
北洋军阀对内掠夺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列强。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历史背景:
(1)国内方面
材料五: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这些外商企业,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剥削广大劳动人民;随后,在洋务派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厂矿里,也产生了无产阶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增加到200万左右。
材料六:宁波纱厂女工平均每日工资5·5分,还买不到2斤大米;劳动时长达到13个小时;上海缫丝车间,供应沸水的汽管,常年保持高温,工人的手经常被烫伤。
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商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
工人阶级不断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历史背景:
(1)国内方面
材料七: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国际方面
材料八: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历史背景:
(2)国际方面
材料九: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巴黎和会现场
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主要围绕战胜国处理战败国德国的问题而展开争论。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当要求:
①废除外国在华特权; ②取消“二十一条”; ③收回青岛主权等。
NO!!!
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历史背景:
①北洋军阀对内掠夺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列强;
②工人阶级不断壮大提供了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④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⑤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经过: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经过:
(1)五四运动的爆发: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主力(前期):
北京大学等校学生
《五四运动》(绘画)
(2)口号与要求: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探究3
彻底、坚决
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封建主义
口号和要求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2)五四运动的概况:
2、五四运动的经过: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方式 结果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5月4日到6月3日
北京
青年
学生
集会、罢课、游行
遭到北洋军阀镇压
6月3日以后
上海
工人阶级
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签字)
探究4
两个阶段的斗争结果不同,说明了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①根本原因是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对北洋政府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探究5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只实现了直接目标?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先锋
主力军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叁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这实际上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有重大改革及革命的目的。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对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新京报书评周刊》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广泛性
革命性
进步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历史意义:
材料一: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运动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新京报书评周刊
材料二:五四爱国运动后的一年中,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思想领域内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阵地,比较广泛地在中国传播,并迅速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它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材料三:很少有哪场历史事件,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那样,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 —— 《五四100年》
材料四: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①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探究6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名 称 相同点 不同点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列宁主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实现社会主义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究7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
材料: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的领导阶级
——工人阶级
新的理论思想
——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
新的斗争面貌
——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新的群众力量
——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新
探究8
什么是“五四精神”?现在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1、“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2、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头可断,血可流,国土一寸不能丢”。——“五四”传单
4、“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原素。”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新时期弘扬五四精神:
①好好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②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时间:1919.5.4
前期主力中心:学生、北京 后期主力中心:工人、上海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 主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编辑部
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②提倡民主与科学;③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②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课 堂 小 结
课 堂 练 习
1、某学者提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确实也在缓慢地向前发展,黑暗中也酝酿着光明”。这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C
2、1916年9月,某刊物多次在《申报》刊登广告,称“凡读过本志的人,都知道本志是时常要求进步的”,还有诸如“改造国民思想,提倡文学革命”等令读者眼前一亮的广告词。这“一份唤醒沉睡中国的名刊”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生活》
C
3、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为此,他们主张( )
A.扶清灭洋 B.尊孔复古 C.实业救国 D.民主与科学
D
4、五四运动时,在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下,产生了“三多”:社团多、主义多、期刊多。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B.社会思想比较活跃
C.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
课 堂 练 习
5、北洋政府决定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全国学联立即号召和组织各地学生投入拒签和约的斗争,工人群众在这场斗争中表现得亦非常坚决。他们表示:“签字而山东亡,山东亡而全国随之,亡国大难迫于眉睫。吾同胞忍坐视家国之亡而甘心作奴隶乎?”与材料相关的是( )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B
6、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
7、李大钊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契机,为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推动了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B.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D
课后作业:
情境设定:面对今天的人生考题和时代考验,把五四精神作为理想信念的牢固根基,当代青年如何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1、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以天下为己任;
2、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3、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以天下为己任,甘愿在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危亡的关头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参考答案:
请发表你们的青春宣言!
复习并预习第1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