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一
“自然灾害侦探局” 招募令
2025年7月以来河南省重大旱灾
2025年9月7日广东省台风“塔巴”引发的严重风雨灾害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害
2025年7月10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发生暴雨冰雹灾害
家乡乌拉特前旗2025年7月遭遇的冰雹和暴雨属于哪一类灾害?河南的农田干裂、广东的狂风又可能是什么灾害?
人
教
版
第
五
章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1课时 自然灾害严重│
八上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准确识别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的类型,说出分类依据并能描述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能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具体灾害的成因。
2.能力目标
能从新闻、地图、数据等材料中提取灾害关键信息,完成类型判断 — 分布分析 — 成因推理的逻辑过程并能通过跨学科活动(如物理分析冰雹形成、生物解释植被作用),提升知识整合与综合探究能力以及能结合家乡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地灾害风险,提出初步判断。
3.素养目标
树立“人地协调”理念,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省市互助防灾”案例,增强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养成关注自然灾害、主动学习防灾知识的意识。
二
侦探任务一
—— 识别灾害类型:分清“气象”与“地质”
主要有旱灾、洪涝、台风、寒潮、冰雹等类型,由大气运动引发,季节性明显(如夏季暴雨、冬季寒潮),每年都有发生;
1.气象灾害
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类型,由地壳运动或地形变化引发,与板块活动、山区地形密切相关;
2.地质灾害
小组讨论:
(1)该灾害的引发因素是什么?(大气运动/ 地壳
/ 地形变化)
(2)属于气象灾害还是地质灾害?依据是什么?
1.分析“家乡线索包”(乌拉特前旗冰雹照片、7 月暴雨气象数据、灾害新闻)
河南旱灾、四川地震分别属于哪类灾害?判断依据是什么?
云南山体滑坡
黑龙江寒潮
灾害类型判断表
灾害现象
类型
依据
地质灾害
地形变化引发
气象灾害
大气运动引发
三
侦探任务二
—— 追踪灾害分布:从“省市”到“全国”
(1)“河北位于秦岭 - 淮河以北,属于东部季风区,为什么春季多发旱灾?安徽在东部平原,为何洪涝频发?”
河北在秦岭 - 淮河以北,春季季风未到,降水少易旱;安徽是平原,淮河河道窄,雨季水量大易涝”;
(2)“广东濒临南海,为什么成为台风高发区?黑龙江的寒潮能影响到海南岛,说明寒潮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广东靠近台风发源地(西北太平洋),夏季易受台风影响;寒潮影响范围广,能到达海南岛。
(3)“四川的板块位置如何解释其地震多发?云南的滑坡与地势阶梯过渡带的地形特点有什么关系?”
四川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壳活跃多地震;云南在阶梯过渡带,地形起伏大,暴雨易引发滑坡。
气象灾害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平原和沿海地区因排水不畅、降水集中,洪涝多发;秦岭 - 淮河以北因春季降水少、蒸发大,旱灾多发;
1
旱灾、洪涝
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海南);
2
台风
影响范围广,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均可受其影响;
3
寒潮
地质灾害
我国地跨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 - 喜马拉雅地震带,强地震多分布在两带交汇处(如四川、云南、青海)。
1
地震
多发生在山区,尤其集中在地势阶梯的过渡带(如云南、甘肃、四川)。
2
滑坡、泥石流
家乡乌拉特前旗的主要灾害(冰雹、寒潮)符合哪些分布规律?
乌拉特前旗在北方,符合‘寒潮影响范围广’的规律;夏季强对流多,符合‘北方多冰雹’的特点。
四
侦探任务三
—— 解析灾害成因:自然与人为的共同作用
东部季风区的旱涝、地震带的地震,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但近年来云南的滑坡频率越来越高,这与人类活动有关吗?
云南滑坡加剧与人类砍伐植被、破坏地表有关。
① 自然主导型
四川地震
(板块运动示意图,人为影响可忽略)
广东台风
(热带气旋卫星云图,自然因素为主)
② 人为加剧型
云南滑坡
(各年植被覆盖对比图)
河北旱灾
(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数据)
(1)生物视角:“植被砍伐为什么会加剧滑坡?
植被根系能抓住土壤,防止土壤松散,砍伐后土壤易被雨水冲刷,引发滑坡”
(2)物理视角:“乌拉特前旗夏季经常出现冰雹,强对流天气中,气流的上升运动如何导致冰雹形成?
夏季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强对流,水汽在高空遇冷凝结成冰粒,越结越大形成冰雹。
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板块)是灾害发生的 “基础条件”,人为因素(植被破坏、过度开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是加剧灾害强度、扩大灾害范围的 “重要诱因”。
成因规律
《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条 “公民生态保护义务”,强调 “要减少人为因素加剧灾害” 。
那如果我们家乡过度开垦草原会怎么样呢?
我们家乡如果过度开垦草原,会减少植被覆盖,暴雨时雨水下渗少,容易形成积水,加剧洪涝风险”。
五
环节 5:趣味挑战
—— 灾害盲盒 “破案” 游戏
广东
云南省
六
课堂总结
—— 从案例到规律:凝聚防灾共识
今天我们学习了教材中的哪些核心规律?结合河南、四川等省市案例,说说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在‘类型成因’‘分布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气象灾害由大气运动引发,多分布在季风区、沿海;地质灾害由地壳 / 地形引发,多分布在地震带、山区。
这些案例体现了中国防灾减灾的什么精神?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家乡和全国的防灾做些什么?
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我们可以学习防灾知识,向家人宣传规律,保护草原植被。
达标检测
2025年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中部曼德勒省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后续监测到12次余震,最高达7.5级 。此次地震波及缅甸、泰国、中国云南等地 。截至3月29日,地震已造成至少694人死亡、1670人受伤,另有大量人员被困。图为缅甸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缅甸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缅甸此次地震发生的原因 。
缅甸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所以易发生地震。
(2)简述此次地震给缅甸带来的主要危害。
人员伤亡惨重;基础设施严重损毁;经济损失巨大;社会秩序受冲击等。
(3)假如你是救援人员,前往缅甸参与救援,结合当地实际,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
准备适应热带气候的物资、医疗急救设备、便于在复杂地形开展救援的工具等。
灾害是自然的警示,而我们的行动,是希望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