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31 13:0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古希腊: 雅典-民主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贵族寡头制
帝国时期-君主独裁
公元前3000多年年
上古时期(奴隶社会)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议会制
公元476年
中古时期(封建社会)
1500年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联邦共和制
法国:议会共和制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早期公民
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
市民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近现代公民
从人治走向法治
从直接民主走向间接民主
从专制走向民主
第 2 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政体这个名词的意义相同于公务团体,而公务团体就是每一城邦‘最高治权的执行者,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则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又可以是多数人’”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类型 权利分配
君主制(一人)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较少。
僭主制(一人) 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
贵族制(少数) 贵族掌握政权,公民权较少。
寡头制(少数) 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有较少。
民主制(多数)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1.希腊政治制度概况
城邦国家形成的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
特点:城邦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其制度中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
各城邦实际实行的制度千差万别。
共同点:城邦公民或多或少享有政治权利,体现了公民政治这一特点。
政体划分依据:
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
影响国家统一;
促进航海业及商业发展
大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半岛西岸、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区。
汲取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
形成自身独特文化
发展航海事业
海外贸易海外殖民
毗邻三洲
海岸曲折
港口众多
多山少平原
耕地少,
人地矛盾
海外贸易频繁
开拓进取 独立思考 自由平等
不利于形成地区性大国
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民主政治的摇篮
雅典
斯巴达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希腊政治制度
2.希腊地理环境、城邦、公民(联系纲要下p6第3段)
(1)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的特点
城邦的特点:①小国寡民;②彼此独立,文化认同
③民主制度比较发达;④商品经济发达;⑤思想文化繁荣
城邦国家
▲ 绘有重装步兵的古希腊陶壶
陶壶出土于意大利半岛,距今约2700年。壶上图案展现了古希腊重装步兵交战的场景。古希腊公民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
2.希腊地理环境、城邦、公民(p8第一段)
(2)希腊公民
组成:由成年男子组成(奴\妇\外被排除)
地位:社会主体阶层,城邦政治核心力量
(既是士兵,也是土地所有者。他们承担保卫城邦
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
权利:有资格参与城邦行政、司法及各种活动
特点:①有较高的参政素质
②珍惜自由,敢于表现,不屈权威,
追求智慧与平等
③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实质:雅典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3. 比较雅典民主制和斯巴达寡头政治(p8第2-3段)
雅典机构 产生方式或资格 主要职责 性质或
地位
公民 大会
议事会
官员
公民法庭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
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
在任职时需要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
各机构的成员
抽签
产生
审理大小案件(陪审员达6000人)
日常司法机关
斯巴达机构 产生方式 或资格 主要职责
公民 大会
国王
长老 会议
监察官
全体公民参加
世袭
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名义上最高权力机关
垄断军事统帅权力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权力,但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能连任,因而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作用
实际最高权力机关
特点:实行分权,具有民主色彩。
实质 斯巴达寡头政治
★问题探究1 雅典民主制的得失及其影响
公元前 399年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并被判处死刑。他拒绝朋友和学生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而死,终年70岁。
“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由于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利克里(雅典政治家)
积极
(1)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奠定基础。
(如轮番执政是现代选举制起源、人民主权是近代主权在民开端、权力制约是三权分立起点)
(2)充分调动公民积极性,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成就。
局限
(1)民主范围狭小,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外,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是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2)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国家管理权,不考虑德行和才智,可能导致权力的滥用,容易形成多数人的暴政。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 罗马发展历史及政体的演变
帝制
前27年 屋大维
实质:君主专制
贵族共和制
帝 国 时 期
395年
476年
1453年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
前8世纪
前6世纪末
前27年
共和国时期
城邦时期
君主制
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次子霍诺留执掌(首都:罗马,395—476年)
东罗马:长子阿卡丢(首都:君士坦丁堡,395—1453年)
395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在米兰“驾崩“,根据皇帝生前的遗嘱,把帝国版图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权力机构 产生方式 主要职责或说明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有两人,一年一任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
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当选
寡头
贵族
实质:奴隶社会的贵族寡头政治,存在一定权力制约。
2. 罗马共和国时期政治制度特征及其实质(p9第1段)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二)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相同:(1)一定民主性。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民直接参与管理,部分官员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2)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资格参政,受到剥削。
不同:雅典所有公民参政机会;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是寡头政治,官员数量少且没
有薪水,普通人实际无法出任。
公民大会权力有所不同。
★问题探究2 P9思考点: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哪些方面相似(从实质、机构设置共性寻找)? 又有哪些不同(权利范围)?
3. 公元前1世纪前后,罗马政治制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其突出的特征是?(p9第2段)
变化:从共和国走向帝国;由寡头政治演变为
君主独裁统治(元首制)
特征:君主集权,实行独裁统治
国家 时间 制度内容 性质
雅典
斯巴达
罗马
共和国
罗马
帝国
公元前8-前6世纪
公元前
10世纪
公元前509-前1世纪
公元前27年
最高权力机关:( )议事会员
( ) 产生;
主要司法机关:( )
名义上最高权力机关:( );国王垄断( ),长老会议员( )监察官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一年一任
最高权力机关:( ),但受到高级官员和终身任职的元老院限制,所有官职( )
最高权力( )掌握,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 ),军队听命于( ),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公民大会
公民法庭
抽签
公民大会
军事统帅权
终身任职
公民大会
均无薪金
皇帝
法官
皇帝
民主政治
寡头政治
贵族寡头
君主专制
小结1: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本质上: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中古时期” (约500—1500年)一般是指欧洲封建社会的历史。即从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新航路开辟约1000年的时间
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封建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他死后,国家陷入分裂,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与此同时,日耳曼人征服不列颠。在欧洲
大陆移民(伊比利亚人——
罗马人——日耳曼人等)
长期征服过程中形成了
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
联合王国)
(一)中古西欧的封建国家及其特征
▲查理大帝(742—814)铜雕像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德国
学习聚焦 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以法国、英国为代表,分别形成了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制度。
1.中古西欧的封建国家
特征1: 封君封臣制度(纲要下p15)
2. 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特征(p10第3段)
(一)中古西欧的封建国家及其特征
特征2: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权力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
(1)关系: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教,维护教会权威。("丕平献土")
(2)冲突: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王权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布罗代尔: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领域 新的变化
政治 王权不同程度的加强;早期议会的出现;市民阶层的壮大
经济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赢得一定的自治权
文化 大学兴起,教育与文化出现
1.法国等级君主制(背景、结果、意义p10)
(1)背景:
(2)结果:
(3)意义:
知识拓展 法国三级会议与法国大革命
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税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冲突,为了寻求援助。
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
①标志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②有利于强化王权。
③改变中世纪割据状态 ,推动社会发展。
16至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沦为王权征税和扩张的工具。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最后一次三级会议,这次会议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二)中古西欧两种政治制度代表
我就是“美男子”,长的好看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2.英国议会制(过程、影响p10)
(二)中古西欧两种政治制度代表
过程①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订限制王权的《大宪章》。
②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
③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制时期。
体现:限制国王司法权和随意征税权力。
目的:限制王权,维护封建贵族权力。
内容:调整了封君封臣关系,保障……
肯定了……照顾……
影响 ①运用契约手段,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传统,限制王权,保障贵族权利。
②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问题探究3 《大宪章》对王权限制体现?
目的?如何评价?
评价 (1)确立“王在法下,”传统,限制了王权,在英国ZC革命时期,被ZC作为争取权力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2)是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并未改变农民的地位。不久即被约翰王撕毁,失去效力。
国王反对教会
意图实现统一
确立和强化国王的权力(三级会议)
等级君主制
法国
英国
贵族、骑士和市民
反抗国王
时代背景
性质特点
由于两国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等级君主制和议会制,对两国近代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议会制
国王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大宪章》
小结2: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阅读P11【历史纵横】神圣罗马帝国(德、奥、意部分)的选帝侯制度
★问题探究4 西欧封建君主制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一:封建君主的王权……实际上处于和贵族、教会、自治的城市等各种相对独立的政治力量并存的局面,它们既配合,又斗争……教会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王权为寻求自身的巩固和垄断,往往还要屈从于宗教组织和教会,以取得它们的支持。
——《中西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
材料二: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新兴资产阶级乐意使用财力支持君主去与封建势力做斗争。封建政府为了维持常备军和庞大的官僚机构,不得不奖励工商业发展和殖民扩张活动,这在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了扶植和保护作用......当资产阶级的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后,必然与专制王权彻底决裂。
——摘编自刘祚昌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特征:①君权未能实现高度集中,存在制衡君主权力的外部力量;
②教权控制意识形态,教权高于王权。
影响:①加剧了中世纪欧洲动荡;
②客观上加速了欧洲转型;
③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产生提供条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聚焦 近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前提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掌握政权)
概况
(1)确立:16-18世纪,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2)成熟:19-20世纪多次改革和革命,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3)代表: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法国议会共和制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史料1:1688年,有一群英国社会贵族精英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换掉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
(1)奠基: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基础:1689《权利法案》颁布
(3)发展:18世纪内阁制逐渐形成
(4)完善:19世纪三次议会改革 p12历史纵横
方式:以相对和平方式,“光荣革命”。
意义:①推翻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标志着革命的完成。②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基础③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有何意义?
1.形成过程
限制国王立法、征税、军权、司法权。
意义①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②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初步建立。
权利职责:①首相与内阁全体成员集体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②内阁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③若议会通过了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①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
②内容:1832---1867—1884/1885--
①以代议制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
②国王: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议会:国家的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以立法权为核心),监督内阁;
④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如果议会通过对内阁(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2.基本特点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国王权力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力由贵族民主下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小结:英国代议制演变趋势
(二)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3.内容
(1)联邦制
①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②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
(2)三权分立原则
1.背景: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2.标志:《1787年宪法》颁布
4.评价
(1)性质
(2)积极性
(3)局限性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
(三)法国共和制(一票共和)
1.艰难历程
2.确立:1875年宪法
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史料实证:从材料可以得出法国共和制的那些信息?
①行政权和立法权分属总统和议会,体现分权制衡的民主特色。
②总统权力较大,说明保皇派实力强大。
③民主共和确立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国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副署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四)评价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进步性)
②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局限性)
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用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战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美国则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治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西方代议制中
A.革命是实现民主的基本方式 B.民主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C.美国民主制度优于其他国家 D.总统共和制是时代主流
B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