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
2、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
一、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二、英美率先确立: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三、行政管理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西方国家的文官一般特指在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他们既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实质),也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选必1 P36
▲《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封面书影
“文官”是从英文Civil Servant意译过来的。……直译应为“文职服务人员”或“公务员”。……专指在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任职的事务官员。
一、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
(一)历史因素:政党分肥制等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时期 中古前期 中古后期 17世纪 18世纪
政治发展 特征 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 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
官员选用 形式 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无需职业官员
国王挑选亲信赐予官职(赐官制)
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个人赡徇制)
政党分肥制
在政治上就像在爱情上和战场上一样的公平,肥缺归胜利者所有。——【美国议员】威廉·马西
腐败泛滥,政局不稳,
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
思考1:阅读材料分析,政党分肥制度有哪些弊端?
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19世纪上半叶,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行政管理,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二)经济因素:
启蒙思想的影响(比如天赋人权、 “人人生而平等”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程度提高、平等参政愿望强烈。
建立文官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工业革命的推动
(三)思想因素:
(四)外部因素:
材料一 1983年,时任美国人事总署署长艾伦 坎贝尔在中国讲学时曾公开说:“当我……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深感惊讶的。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
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1)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要求更多的参政权,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2)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对国家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工业革命后,人们要求平等参政的愿望日益强烈。
P36思考点:
为什么说工业革命推动了文官制度的产生?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角度)
(一)英国:西方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
1-1.18世纪初,除大臣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防止官员干预议会活动)
1-2.开始出现:19世纪初,开始设立常务次官(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影响)
1-3.奠定基础:1855年,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考试。
考试录用,奖励能者
二、英美率先确立: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1.建立历程
官员类别 职责
政务官 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随内阁共进退,负责制定政策
事务官 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以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忠实执行政策。
材料一 这个法令(1855年法令)是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起点。通过考试择优录用官员,较以前的赐官制无疑是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有历史局限性和不彻底性。例如,没有规定要面向所有人进行公开的竞争性考试,也没有公布考试标准。候选人的推荐群里仍然保留在各部大臣或副大臣手里。考试有时候只是走过场,常常出现徇私舞弊现象。
——选必一教参
根据材料,指出这个法令存在的问题。
没有公开竞争,没有考试标准,依然保有 推荐权,考试不公平。
面对这个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政府的解决之道。
材料二 1870年6月4日,(英国)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委员会委员在财政部的要求下,有权独立决定被录用文官的基本条件。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4.最终确立:1870年,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
分肥制对共和国的危险可能比叛乱还要大。——林肯
美国总统阿瑟签署俄亥俄州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美国文官法》,标志着美国建立文官制度。
法国、德国、日本建立文官制度
1883
二战后
德国1873年颁布文官法,日本1885年参照德国颁布《官吏纲要》,仍未脱离封建官僚体系。直至二战后才最终建立文官制度。
中国科举制 考试内容 最初为综合性考试,虽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
西方文官制度 考试内容 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
【知识拓展1】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②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
③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
(2)不同点(社会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基础)
中国 ①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②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
③受儒学影响,考试内容趋于单一
西方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②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不受国王、内阁控制
③受启蒙思想影响,考试内容综合多样
三、行政管理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阅读两则材料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考试录用、中立、常任、晋升等。
1.通过建立适当的考试系统,选拔能干的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2.成绩突出的公共服务人员可以得到晋升,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员可以得到最高奖励,以此鼓励公共服务人员勤勉的工作态度和进取心。
——《关于建立常任文
官制度的报告》(1854年)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美国文官法》(1883年 1月)
1.积极性:
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
②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③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④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
2. 局限性:
①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②文官人数膨胀,增加国家财政负担
③文官层次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④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西方文官制度的实质】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
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扩大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为资产阶级治理国家提供了优秀人才,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的统治。文官的政治中立和无错常任特点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有利于政局稳定。晋升和退休制度等系统的管理制度,保证了文官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增强社会治理的专业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1)不搞“政治中立”。中国公务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划分。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知识拓展2】
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