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历史与现实的产物 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地震断裂带
3000米落差
修了48年
死亡40余人
深入西藏之谷的天 路
墨脱公路
(2013年全线通车)
全长117公里
环节一:现实生活中的民族区域自治
▲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现实生活的表现。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序号 自治区名称 建立时间
①
②
③
④
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10
西藏自治区
1965.9
内蒙古自治区
1947.5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10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3
环节一:现实生活中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民族自治地区行政区划有几
级?五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地
理位置及建立时间你知道吗?从
地图中你能看出少数民族自治地
区分布的特点吗?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钟海燕(畲族)县长到直播间带货
第十七条 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
材料一
第二条 各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
第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01年2月28日修正)
▲根据上述信息概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涵,试分析其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异同 比较项 民族自治地区 港澳特别行政区
异 所属范围
设立目的
体现方针
社会制度
自治权力
同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香港、澳门
解决民族问题
解决殖民遗留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
“一国两制”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一定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
国家统一是前提;与国家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都有一定自治权
环节二:历史沿革中的民族区域自治
▲阅读教材,概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请在这一历程中选择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并说明理由。
确定区域自治
三个离不开
▲法制化是一个国家高度文明的表现,你能整理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的进程吗?
确定区域自治
三个离不开
2001
修订民族区域自治法
为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实施了与之配套的法规、规章、条例等。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材料二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我国国情和民族问题实际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会议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上的讲话
▲结合上述材料,从历史传统、国家结构和现实国情
等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国家结构:单一制国家结构
历史传统: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家庭
民族分布:各民族交错杂居
近代之殇:压迫歧视和落后
环节三:理论发展中的民族区域自治
材料三 1922年7月,党的二大宣言照搬当时共产国际的民族纲领,提出“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此后一直到七大,我们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主张包括民族自决、联邦制、民族自治,但基本主张是在“民族自决”的基础上建立多民族的“联邦共和国”。
——《新中国民族工作十讲》
▲中共早期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四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在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的过程中,特别是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痛失外蒙古之后,我们党意识到,用联邦制解决民族问题存在着被大国操纵和利用,可能会导致国家分裂的巨大危险。因此,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党关于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政策主张发生了重大转变。1945年10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内蒙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内蒙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政府。
——《新中国民族工作十讲》
▲抗战胜利期间,中共民族政策又有何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时段 理论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 由民族自决建立联邦制向民族区域自治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
改革开放后
十八大以来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被确立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
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明确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一个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
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坚持国家统一与区域自治相结合
材料五 南昆南疆青藏等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面貌一新。民族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达115.35万人,比1950年增长886倍,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7.14%。60年来,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4000万。 ——摘编自《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实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有何重大变化?
材料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材料八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伟大创造。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出版社)
▲请同学们相互探讨,进一步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大历史意义。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4年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
谢谢观看!
再说墨脱公路
▲有人认为:墨脱地区地广人稀、偏僻落后,不必花如
此巨大代价修墨脱公路!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