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习题
一、填空题
1.青藏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主要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雅鲁藏布江谷地地热资源丰富,拉萨以北的__________有我国目前__________的地热蒸气田。现在已建成__________发电站。
3.青海省西北部的__________盆地,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东部__________区有盐盖,__________盐湖附近 建起了我国最大的__________。
4.西藏已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工业,柴达木盆地已建起多处__________基地,在青海省的__________修建了大型水电站,西藏正在建设我国海拔最高的__________水电站。
5.从1951年起,本区已先后建成了以拉萨为中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通八达的公路 网,此外,还修筑了从拉萨通往邻国尼泊尔的__________。
6.历史上,青藏高原被称为民航的__________,现已开辟有拉萨—__________、拉萨—__________、拉萨—__________、 拉萨—__________等定期航空线。
二、单项选择
1.我国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为 ( )
A.西宁
B.日喀则
C.拉萨
D.乌鲁木齐
2.青藏地区主要的生产部门是 ( )
A.采矿业
B.河谷农业
C.畜牧业
D.电子工业
3.龙羊峡大型水电站所在的省区和水系是 ( )
A.西藏、黄河
B.西藏、长江
C.青海、黄河
D.青海、长江
三、多项选择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牧业以河谷农业和高寒牧区为特征
B.毛纺织、棉纺织工业发达
C.煤、石油、天然气、水能资源丰富
D.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2.关于青藏地区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海省工业发展比西藏自治区要快
B.西宁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建立的工业中心
C.西藏正在建设我国海拔最高的水电站
D.格尔木是青藏地区最大的工业中心
四、综合题
读青藏铁路及三江源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回答,青藏铁路起点 ,终点 。在进藏铁路中,有滇藏铁路和青藏铁路两个方案,试比较两个方案的优劣。滇藏铁路: 。
青藏铁路: 。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图中的① 、② 、③ ,其保护的主要对象是 。
(3)1997年至1999年,黄河源头连续三年出现断流,试分析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
人为原因: 。
(4)要改变黄河源头断流的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5)青藏地区农业的特色是什么? 。
简述青藏铁路修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生态坏境保护与资源开发》习题
一、综合题
图7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2.我图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
3.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遇到的困难有( )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滑坡
4.青藏铁路将经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之源)地区。下列关于该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热量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
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图3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完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 )
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季风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右图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据图回答7~8题。
7.从自然条件分析,乙所在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生产是( )
A.水稻种植业
B.畜牧业
C.小麦—牧羊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8.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
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
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9.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
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 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 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 ;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 、
和 。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
原因:
举措: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坏境基本概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各类资源的分布以及开发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活的影响。
2.分析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3.能根据所学知识体会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过度人为活动对当地生态坏境的影响。
理解开发青藏,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媒体选择和设计】
本节课使用的电教媒体为幻灯片,在幻灯片中主要包括 4 部分内容:文本、 图片、 音乐、 视频。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手段,整合大量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雪域高原的魅力,置学生于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中学习新知识。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回忆复习第一节内容:
一、世界屋脊
(学生活动)阅读“中国地形图”估计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
(提问)1、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
2.本区有哪些主要山脉?
3.本区内都有哪些重要的河流?
二、高寒气侯
(承转) 海拔高是本地区地形最突出特征, 这种地形条件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了极大影响。 (课件展示)不同高度的气温差异 (学生活动)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请大家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学生计算并回答)
(课件展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差异
(设问)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课件展示)高寒气候 (简要讲解)
导入:展示志愿者到高原上拾捡垃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
(学生)得出答案,举手发言
1、生态环境保护
让学生阅读P87-P89内容,初步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如何,现在有了哪些变化,人们针对这些变化采取了什么措施。
(展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片)
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2、资源的开发
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进行讨论,该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介绍“聚宝盆”——塔里木盆地
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 所以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 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润的 带和河流沿岸 ,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 绿洲,以及盆地边缘的河流沿岸,沿着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储量的1/4左右。
简要介绍
矿产资源: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等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能源资源:水能、太阳能、地热能。
老师自述
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他们持续的发挥良好的效用,会造福于我们自己,也会造福于子孙后代。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该区的生态环境正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些野生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出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被猎杀的图片)
提问:针对上述现象,你想说什么?
【课堂小结】
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 但这些特点又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人类来说青藏高原的环境是十分恶劣的。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开发这块土地?如果不放弃, 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这块土地呢?青藏地区有哪些资源可供人们开发利用?为什么青 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能却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请同学们在课后积极搜索材料解答这些问题, 同时也可以提出更多关于青藏地区的其他问题,我们下节课再一起一一解答这些疑问。
课件14张PPT。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青藏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昆 仑 山阿 尔 金 山祁 连 山喜 马 拉 雅 山横 断 山 脉青藏地区的范围AB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的景观差异冬寒夏凉
太阳辐射强
降水少高寒气候高原冰川生态环境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贫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使高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1)干旱气候增加,过渡放牧,滥挖药材,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剧烈发展;(2)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3)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严重影响了三江源地区和中下游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你认为国家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原因是什么?(三江指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保护世界屋脊区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世界第三极”景观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促进三江源头和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是什么?“聚宝盆”——塔里木盆地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等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这些矿产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所以该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目前,已在察尔汗盐湖附近建起了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太阳能: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原因是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
水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横断山区各河 、黄河上游(龙羊峡、羊卓雍湖);
煤、石油:鱼卡的煤,冷湖的石油(柴达木盆地);
铅锌矿、盐(等):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有最大的钾肥厂。公路:川藏、滇藏、新藏、青藏等公路。
航空:1956年试航拉萨成功,现有拉萨至北京、成 都、西安、广州的定期航班。
铁路:青藏铁路交通运输变化1、青藏地区有哪些资源可供人们开发利用?为什么青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能却非常丰富?为什么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为什么青藏地区水能丰富?2、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可能造成哪些环境问题?修建的意义是什么?小结课件14张PPT。第二节 生态环境与保护资源开发脆弱的生态环境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贫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使高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凸显。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青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保护该区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植物,我国在青藏地区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保护世界屋脊区湖泊湿地、原始森林、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珍稀动植物以及“世界第三极”景观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促进三江源头和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资 源 开 发“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藏地区有哪些资源可供人们开发利用?
为什么青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能却非常丰富?
为什么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
为什么青藏地区水能丰富?你能行1、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2、矿产资源(石油、煤、钾盐等)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多 ②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量大 ③降水少,日照时数多 。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热资源多 。青藏地区东南部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河流落差大。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地热能交通与城市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
1.以拉萨为中心公路网: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
2.航空:地面交通建设难度大(高寒.缺氧.冻土),航空可避开地表影响.
3.主要铁路:兰青线、青藏线
4.交通不便,制约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青藏铁路已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路程最长、在冻土上克服了世界级困难的铁路。 青藏公路天路——青藏铁路总结1、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
2、青藏地区丰富的资源。
3、青藏地区的交通。谢 谢 观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