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原子的结构 课件2025-2026学年九上化学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知识点+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7 原子的结构 课件2025-2026学年九上化学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知识点+习题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31 18: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
专题07 原子的结构
01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再分,但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如图所示是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2.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H原子除外),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
核电荷数指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的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
知识点1 原子的构成
3.几种原子的构成

由上表可以看出:
(1)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
(2)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
(3)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4)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
原子核很小,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不停地运动着,这种运动不像卫星一样有自己的运动轨道,但却经常出现在一定区域。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分层依据: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离核越近,电子的能量越低;离核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分层排布: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第一层,次之为第二层,依次类推为第三、四、五、六、七层,离核最远的也叫最外层;已知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知识点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①核外电子在分层排布时,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离核较近的电子层上,只有当能量较低、离核较近的电子层被排满后,才能排布在能量较高、离核较远的电子层上,即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依次类推。
②每一个电子层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不同: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电子数不超过2个)。

知识点2 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氢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 电子数 结构的 稳定性 得失电子 的趋势 化学性质 举例
金属原子 一般小于4 不稳定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钠、镁等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大于4 不稳定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氧、硫等
稀有气体原子 8(He为2) 相对稳定 不易得失电子 相对稳定 氖、氩等
知识点3 离子
1.离子的定义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作离子,如Na+、Cl-等。
2.离子的分类和形成
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知识点3 离子
2.离子的分类和形成
(2)常用离子符号及名称
①阳离子:H+(氢离子)Na+(钠离子)Mg +(镁离子)Al +(铝离子)Fe +(铁离子)Fe +(亚铁离子)(铵根离子)
②阴离子:(氧离子)(硫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硝酸根离子)SO42 (硫酸根离子)CO32 (碳酸根离子)
(3)离子符号的含义

知识点3 离子
4.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5.离子形成物质的过程(以氯化钠为例)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和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形成不带电的物质。

粒子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结构特点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荷 带负电荷
表示方法 Na、Cl Na+、Mg + Cl-、S -
联系 知识点3 离子
6.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由哪种微观粒子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观粒子保持。

示例 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碳原子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保持氯化钠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知识点4 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得到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计算公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
4.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
与质子、中子相比,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点3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观粒子间都有间隔,微观粒子都在不断运动;(3)同种粒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联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可构成分子:
02
综合训练
(2024秋 利辛县期中)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丁由2个原子构成
B.物质乙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C.物质丁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为78%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微粒数之比为1:1
01
考点01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B
【答案】B
【解答】解: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硅和NF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iF4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F3+3Si 一定条件 3SiF4+2N2;
A、物质丁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
B、物质乙为单质,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B正确;
C、空气中物质丁的体积分数为78%,而不是质量分数,故C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微粒数之比为4:3,故D错误。
故选:B。
01
考点01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2024秋 获嘉县校级期中)原子模型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漫长历程,下列曾被人们提出的模型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观粒子
B.原子是一种实心的球体
C.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01
考点02 原子结构
D
【答案】D
【解答】解:A、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没有化学变化的限制,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B、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而质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核内,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高速运动,故选项说法错误。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的质量相比较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01
考点02 原子结构
(2024秋 鼓楼区期中)1909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束轰击金箔后发现: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一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由该实验现象可知
(  )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核带负电,α粒子发生偏转
C.原子核外有电子
D.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
D
01
考点03 原子论观点发展
【答案】D
【解答】解: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则金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A错误;B、通过上述实验,原子核带正电,与α粒子带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推斥,因此一部分α粒子发生偏转,故B错误;C、该实验不能得出电子的相关信息,故C错误;D、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即大多数α粒子直接通过此空间;极少数α粒子偏转几乎达到180°,原因是极少数α粒子向着原子核运动,受到斥力,说明原子内有体积很小的原子核,故D正确。
故选:D。
01
考点03 原子论观点发展
(2024秋 定州市期中)现有Ca、Ca2+两种粒子,下列关于这两种粒子认识错误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C.Ca比Ca2+多两个电子 D.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01
考点04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答案】D
【解答】解:A、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故正确;B、核内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是同种元素;故正确;C、钙离子是钙原子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的离子,Ca比Ca2+多两个电子;故正确;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两者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故错误;
故选:D。
01
考点04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2024秋 正定县期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都比原子的质量大
B.碳与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所以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氧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其它原子的原子核也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所以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粒子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B
01
考点05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答案】B
【解答】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如氢分子的质量就比铁原子的质量小,故选项A推理错误;B、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故选项B推理正确;C、氧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原子核不一定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选项C推理错误;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但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粒子不一定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如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选项D推理错误;
故选:B。
01
考点05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024秋 敦煌市校级期中)某粒子最外电子层为第三层,该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则它不属于下列粒子中的(  )
A.稀有气体原子 B.金属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B
01
考点06 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B
【解答】解:由题意,“某粒子最外电子层为M层(即第三层),该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则该粒子可能为得电子的阴离子,可能为失电子的阳离子,也可能为没有得失电子的稀有气体的原子,故它一定不属于金属原子。
故选:B。
01
考点06 原子结构示意图
(2024秋 北碚区校级期中)在医学工作中,14C主要用于检查患者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以及评估服用药物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效果等。14C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6 B.8 C.12 D.14
A
01
考点07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答案】A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14C表示含有6个质子,故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
故选:A。
01
考点07 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2024秋 广东校级期中)可以用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离子的结构,从下图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表示三种元素
B.①和③表示的都是原子
C.②是阴离子,④是阳离子
D.①②④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C
01
考点08 离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答】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②③质子数相同,则共有三种元素,故选项A说法正确;B、①③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B说法正确;C、②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④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故选项C说法不正确;D、①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②④核外有多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均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C。
01
考点08 离子结构示意图
(2024秋 绥德县期中)已知钠、镁、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23、24、27,则等质量的钠、镁、铝中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A.钠 B.镁 C.铝 D.无法确定
01
考点09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A
【答案】A
【解答】解:题干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为:钠原子<镁原子<铝原子。因为当三种金属质量相同时,含原子数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即为钠原子。
故选:A。
01
考点09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03
知识小结
01
知识总结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