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原子与分子课件 2025-2026学年九上化学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知识点+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6 原子与分子课件 2025-2026学年九上化学人教版2024期中复习知识点+习题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0-31 18: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
专题06 原子与分子
01
知识剖析
知识点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
2.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硅由硅原子构成。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

实验内容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现象 刚开始,品红多浮在水面,少量下沉,同时在品红周围出现鲜艳的红色;随后红色区域逐渐扩大,品红固体逐渐消失;溶液最终呈现均匀的红色
结论 品红在水中会扩散
分析或解释 品红和水由微小粒子构成,且微小粒子间有间隔,微小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知识点2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 kg,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 个水分子。
2.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1)分子在不断运动,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时的挥发、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越快。如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等。

知识点2 分子的性质
2.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2)实验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问题 怎样才能认识分子运动呢 信息 氨(NH )易溶于水,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 内容

实验 现象 溶液呈无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A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红色,烧杯B中溶液颜色无变化
实验 分析 蒸馏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 结论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知识点2 分子的性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情况:温度越高,分子间的间隔越大;压强越大,分子间的间隔越小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的体积不同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示例 氧气和液态氧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都具有助燃性;氧气和乙醇的分子构成不同,性质不同,氧气有助燃性,乙醇有可燃性。
知识点3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的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2.从不同角度解释物质的变化

变化 宏观 微观 实例
物理 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改变的是分子间间隔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化学 变化 生成了新物质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水分子和氧分子
知识点3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3.原子
(1)分子由原子构成
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O )由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H )由2个氢原子构成
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CO )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氨分子(NH 由1个氮原子和3个氢原子构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如氧化汞受热分解:

知识点3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3.原子
(3)原子
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但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金属、一些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知识点3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观粒子间都有间隔,微观粒子都在不断运动;(3)同种粒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化学性质不同 联系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可构成分子:
02
综合训练
(2024秋 长沙期中)夏天路面会拱起开裂,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受热膨胀引起的.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微粒的性质发生了改变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C.微粒的质量发生了改变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01
考点01 物质的微粒性
D
【答案】D
【解答】解:由物质的微粒性可知: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在受热膨胀时,微粒间的间隔变大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所以,微粒的大小、质量及性质没有改变。由此可知:
A、微粒的性质没有改变,故A错误;
B、微粒的大小没有改变,故B错误;
C、微粒的质量没有改变,故C错误;
D、微粒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
故选:D。
01
考点01 物质的微粒性
(2024秋 神木市期中)在战争时代,地下工作者常用米汤写字再晾干来送情报,得到情报后再喷上碘水,即可获取信息.其实是利用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的性质,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这一现象说明(  )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度相同
01
考点01 物质的微粒性
C
【答案】C
【解答】解:固态碘和碘蒸气中含有相同的碘分子,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说明相同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也相同,与分子的质量、体积、运动速度无关。
故选:C。
01
考点01 物质的微粒性
(2024秋 增城区校级期中)“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
A.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D
01
考点02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答案】D
【解答】解: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故选:D。
01
考点02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2024秋 临潼区校级期中)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以下从微观角度所做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校园内月季、丹桂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氧气压缩后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氧气无毒,但臭氧有毒——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D.水通电与水汽化有本质区别——前者分子未发生改变,后者改变
D
01
考点02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答案】D
【解答】解:A.校园内月季、丹桂飘香是因为月季、丹桂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月季、丹桂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气压缩后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C.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D.水汽化属于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给水通电,在通电条件下水分解,属于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01
考点02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2024秋 渝中区校级期中)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四氧化三铁 B.过氧化氢
C.二氧化碳 D.液态空气
D
01
考点03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答】解:A、四氧化三铁中不含氧气,因此不含氧分子,故A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故B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氧分子,故C选项错误;D、液态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其中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液态空气含有氧分子,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01
考点03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2024秋 北流市期中)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高锰酸钾 B.五氧化二磷
C.二氧化碳 D.空气
D
01
考点03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答】解:A、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A错误;B、五氧化二磷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B错误;C、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C错误;D、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01
考点03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2024秋 金山区校级期中)对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构成分子,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水结冰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B
01
考点04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B
【解答】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错误;
B、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如:O2、O3,故正确;
C、任何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错误;
D、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但不同的分子、原子无法比较大小,故错误;
故选:B。
01
考点04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024秋 武冈市期中)在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  )
A.氢原子 B.氢分子
C.两个氢元素 D.氢气
A
01
考点04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A
【解答】解: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H2、H2O、H2SO4、H2O2四种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
故选:A。
01
考点04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2024春 仁寿县校级期中)我国新疆赛里木湖是世界三大“冰泡湖”之一,“冰泡”是由湖底植物释放出的沼气(主要成分甲烷)在上升过程中,因极寒气温导致冰封速度过快,被“锁”在冰层之中而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泡”形成时水结冰速度比甲烷逸出的快
B.溶解性强的气体更容易形成“冰泡”现象
C.“冰泡”中气体分子不再运动
D.“冰泡”中气体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01
考点0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A
【答案】A
【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冰泡”的形成,它要求温度必须下降得非常快,使得湖面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结冰,而且结冰的速度要快于气体冲出湖面的速度,故A正确;B、“冰泡”的形成可说明甲烷难溶于水,溶解性弱的气体更容易形成“冰泡”现象,故B错误;C、“冰泡”中气体分子仍然在不断运动,故C错误;D、温度降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分子大小不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01
考点0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2024秋 金乡县期中)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的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毫升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小时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物理性质与普通水一样
B
01
考点0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答案】B
【解答】解:A、小分子团水和水一样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其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此选项错误;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小分子团水也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正确;C、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所以构成小分子团水的水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此选项错误;D、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小分子团水分子与普通水分子相同,只不过它们的聚集状态不同,故它们的物理性质有所不同,此选项错误;
故选:B。
01
考点05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03
知识小结
01
知识总结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