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与抉择-革命道路的确立与发展 二轮复习教学课件(共1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转折与抉择-革命道路的确立与发展 二轮复习教学课件(共16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10-31 22: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转折与抉择
--革命道路的确立与发展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时光之旅第三站:1927-1936·井冈山/遵义
导入新课
(1927年,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革命前路何在?
革命失败
前途未卜
菩萨蛮·黄鹤楼
目录
探究一:武装反抗——从“城市暴动”到“农村转向”
探究二:道路创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探究三:战略转折——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辉煌
探究一:武装反抗——从“城市暴动”到“农村转向”
任务1:梳理三大城市起义的实践探索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核心意义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1927.8.1
1927.9
1927.12
周恩来、贺龙
毛泽东
张太雷等
占领南昌后南下受挫
进攻长沙失利,转向农村
最终失败
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创建军队开端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端
体现武装反抗的决心
思考:城市暴动这条路,走得通吗?为什么?中国革命何去何从?
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毛泽东对起义军的讲话
探究一:武装反抗——从“城市暴动”到“农村转向”
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农村站住了脚跟,还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是什么呢?
档案1
探究二:道路创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任务1:小组讨论:为什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材料1:1927年中国社会结构数据:农村人口占80%,农民阶级占革命力量的70%。
材料2:井冈山地区群众基础调查:“农民深受地主压迫,革命性强,拥护分田地政策。”
参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中国国情决定了革命必须依靠农民、立足农村, “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档案2
探究二:道路创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任务2: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三大要素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根据地
中心内容
斗争方式
战略阵地
保证
保证
依托
依托
动力
动力
中国共产党
领导
解读三大要素的内涵,如何理解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
档案3
“博古、李德废弃过去几次反‘围剿’中行之有效的积极防御方针,而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的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毛泽东的正确建议被拒绝。”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兵力 结果
第一次 1930年 毛泽东、朱德 2.5:1 胜利
第二次 1931年 毛泽东 7:1
第三次 1931年 毛泽东 10:1
第四次 1932年 周恩来、朱德 4:1
第五次 1933年 博古、李德、周恩来 6:1 失败
红军长征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长征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五次反围剿情况
任务1:分析长征的原因
档案4
探究三:战略转折——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辉煌
任务2:梳理长征历程与遵义会议的转折
探究三:战略转折——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辉煌
任务2:梳理长征历程与遵义会议的转折
结合地图“长征关键事件时间轴”分析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思想、组织、军事三个角度思考)
9
冲破四道封锁线(八万→三万)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4.11-12湘江之战
1935.1遵义会议
艰苦卓绝的远征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左倾错误领导
档案5
结合地图“长征关键事件时间轴”分析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思想、组织、军事三个角度思考)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
①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纠正了左倾的错误,结束错误领导
②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正确军事路线
意义: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三:战略转折——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辉煌
档案6
毛泽东:“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哈里森·索尔兹伯:“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习近平:“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实现了红军的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探究三:战略转折——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辉煌
任选以上一句或几句话谈一谈长征的历史意义
任务3:阐释长征意义与精神
档案7
探究三:战略转折——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辉煌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长征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新时代的长征路是什么?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忠诚为民、实事求是
档案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课堂小结:梳理脉络
知识梳理:
国民大革命失败
城市武装起义(南昌、秋收)
转向农村
工农武装割据(实践+理论)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
遵义会议转折
会宁会师(开创新局面)
作业任务
本单元我们探寻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道路从1919-1936年三个阶段的时光之旅,探寻结束后,以“给百年前革命者的一封回信”形式,总结:1919-1936年的革命征程
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到长征的伟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成长,
在挫折中奋起。
长征精神永不过时,
新时代的我们
更要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行动,
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
档案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