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课程名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学科:历史
年级:高一年级上学期
单元主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旧中国道路“何去何从”
1840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1894
瓜分狂潮
1860
1912
边疆危机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晚 清 时 期
1898
1900
义和团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亥革命
1915
民 国 时 期
学器物
学制度
“中日民四条约”
救亡图存
觉醒与启航——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合作与变局——国共合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转折与抉择——革命道路的确立与发展
觉醒与启航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时光之旅第一站:1919-1922·北平/上海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021年共青团员在天安门广场宣誓
1919年北京学生举着“还我青岛”标语游行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口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任务一:五四运动的过程
觉醒与启航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觉醒——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档案1
时间 中心 主力 斗争方式 口号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结果
“还我青岛”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取消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北京
学生
游行、罢课、集会
上海
工人
罢工、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在和约上签字)
反帝反封
1919年5月4日—6月初
1919年6月初—6月28日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任务一:五四运动的过程
觉醒与启航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觉醒——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日记一:材料:1919年6月12日 晴 北平 “今早去天桥,见纱厂的王大哥蹲在路边叹气——他说厂主又扣了工钱,想反抗却没人领头。我把怀里的《新青年》递给他,指着李大钊先生写的‘工人是世界的主人’,他凑着光读了半天,突然抬头说:‘要是咱们工人都懂这理,就不怕厂主了!’ 昨天游行,警察抓了三个同学,是王大哥带了二十多个工人围了警局,说‘学生为国家闹,咱们得帮!’。现在才懂,光靠咱们读书人喊口号不够,得和工人一起干。”
“一位进步青年的日记片段”
—— 1919-1921年,北平青年周明的三则日记(节选)
日记二:1919年10月5日 阴 北平 “夜里翻父亲的旧信,他是辛亥革命时的老兵,信里写‘当年推翻清朝,靠的是几十个会党兄弟,老百姓都躲着看’。可现在不一样了:上个月天津工人罢工,连街边小贩都给罢工工人送馒头;我们学堂的校工,都主动问‘下次游行要不要喊口号’。 父亲说‘你们这闹法,比我们当年厉害’——我突然明白,这不是简单的‘闹革命’,是连最普通的人,都知道要‘救中国’了。”
日记三:1921年7月23日 雨 上海 “来上海找王大哥,他现在在‘工人夜校’教书,黑板上写着‘反帝反封建’。街角报童喊‘北京有人要建共产党,要让老百姓当家做主!’ 想起1919年咱们举着‘还我青岛’的旗子,被警察追着跑;现在,工人能读书,学生能和工人一起谈‘救国’,连远在湖南的朋友都来信说‘各地都在传马克思主义’。这两年的变化,像给中国开了条新路——1919年那股‘不怕输’的劲,真的在慢慢救中国。”
档案二
思想+干部的准备
新旧民主主义的转折点
新道路里程碑
任务二: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
五四运动的性质
1.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
任务二: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爱国运动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VS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同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异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 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合作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小组讨论5分钟)
陈独秀,1919年1月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宣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一时期的陈独秀认为,中国的落后源于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因此提倡效仿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议会政治和法律制度实现社会进步。
1920 年成为陈独秀思想转变的关键节点。在与俄共代表维经斯基的深入交流后,他开始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于同年 9 月发表《谈政治》一文,公开宣告接受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他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底时代,德谟克拉西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底专有物。”
档案三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激进民主主义” 转向 “马克思主义”
1919年
五四运动
5月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月
李大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3月
陈独秀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月
共产国际派代表来到中国
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北京建立了共产党小组
8月
10月
任务三: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和早期共产党组织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的一艘游船上。
任务四: 情景模拟,聚焦“一大”
请同学们扮演“一大代表”,用两句话概括自己的“参会感受”。
档案四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
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归社会公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
任务五:从一大到二大,党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纲领》(1922年7月)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革命对象
奋斗目标
资产阶级
共产主义
封建军阀、帝国主义
最低纲领、最高纲领
档案五
符合
国情
任务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阶级
新型政党领导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二、启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
一大
二大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标志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
过程
意义
觉醒
启航
本课作业
(一)基础作业(必做)
1.完成学案课后习题,重点掌握五四运动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二)拓展作业(选做)
1.撰写短文:以“《对比辛亥革命精神与红船精神,看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为题,结合历史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