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2.如图表示的是人体四种体液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多于甲、丙和丁之和
B.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
C.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甲中O 的含量高于丁
D.若乙是肝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蛋白质含量低
3.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
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都相同
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
4.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了人和动物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犬看到盆中的肉时唾液分泌增加是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射
B.有人听到“酸梅”有止渴作用是条件反射,与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有关
C.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了抑制性效应的结果
D.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的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5.狗的唾液腺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分别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以促进唾液腺分泌唾液。若对狗使用阿托品(一种抗乙酰胆碱药物),则其唾液的分泌会被明显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B.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释放只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C.推测狗唾液腺分泌唾液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副交感神经完成的
D.进食时分泌唾液和看见食物分泌唾液属于相同的反射类型
6.神经纤维上存在由神经胶质细胞包裹的髓鞘,髓鞘是绝缘的。密集钠离子通道的轴突暴露区只在两段髓鞘之间的郎飞结处存在,这使得兴奋只能发生在郎飞结处,如图所示。兴奋在郎飞结之间跳跃式传导会引起相邻静息电位的郎飞结快速产生局部电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b处的膜内外电位差都为零时,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可能不同
B.郎飞结处的浓度发生改变将明显影响静息电位的大小
C.兴奋在郎飞结之间传递,不利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前者的数量明显多于后者
7.图1表示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甲、乙、丙、丁之间的联系。图2是刺激图1中相关神经元时在电表上记录到的数据变化图。已知电位变化超过阈值才能产生动作电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丁的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神经递质的受体参与信息传递
B.单独刺激甲、乙,二者都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但均不能产生电位变化
C.连续刺激神经元甲对突触后神经元产生的影响具有叠加效应
D.先刺激神经元丙再刺激神经元甲可能不会引起神经元丁的兴奋
8.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阿片类止痛剂,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可与麻醉药合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用于大面积换药及进行小手术的镇痛,但长期使用会成瘾。其镇痛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芬太尼作为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发挥作用
B.芬太尼通过抑制Ca 进入细胞来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达到镇痛的效果
C.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使钠离子内流,引起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长期服用芬太尼对人体的健康不利,应谨慎使用
9.当膀胱内压升高到15厘米水柱以上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发生的排尿反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排尿反射过程中,兴奋在①上双向传导
B.兴奋传到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后会产生尿意
C.排尿反射的效应器是②末梢及其支配的尿道括约肌
D.图中的结构、功能正常,人体也可能出现尿失禁
10.脑部血管阻塞可引起脑部损伤的现象称为脑卒中,若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损伤导致手部不能运动时,患者的膝跳反射仍可发生
B.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排尿不完全
C.一位病人能主动说话,但他听不懂别人说话,可能是大脑半球的V区有损伤
D.一位病人不能临时记住验证码,可能是海马脑区受到了损伤
11.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
B.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
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
D.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
12.饥饿可以通过肾上腺影响毛发生长。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小鼠分组处理情况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组 处理 实验结果
皮质醇水平 毛发
甲 正常饮食 正常 正常
乙 断食 升高 减少
丙 断食+切除肾上腺 无 正常
A.断食处理可通过体液调节使靶细胞发生一系列的代谢变化
B.通过甲乙组对比分析不能证明毛发的生长受肾上腺的调节
C.丙组切除肾上腺处理是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D.根据甲乙丙组实验可以证明饥饿通过皮质醇调节毛发生长
13.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
B.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性激素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C.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D.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运输到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14.人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平衡的结果。下列关于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产生冷觉,人体可通过增添衣物,减少散热
B.下丘脑感受外界寒冷刺激,会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会引起人体不由自主地颤抖,产热增加
D.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控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产热增加
15.某科研小组为研究甲状腺激素(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对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影响,将正常小鼠切除甲状腺后随机分为三组,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小鼠体内TRH的相对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处理 TRH相对含量
注射适量生理盐水 ①
注射等量TH ②
注射等量TSH ③
A.上述实验的自变量为注射溶液的种类
B.小鼠体内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C.若③<①,则说明TSH可抑制下丘脑分泌TRH
D.若②<③,则说明甲状腺激素的调控作用弱于TSH
16.马拉松运动是一场考查体力和耐力的运动,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参与其中来维持人体的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运动员主动调节自己的呼吸频率是受交感神经支配的
B.运动过程中肌肉酸痛感的消失与血浆中的NaHCO3有关
C.剧烈的运动容易造成低血糖,糖尿病患者不宜参加该项运动
D.赛道上的补给站提供的运动饮料主要的作用是维持无机盐平衡
17.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发挥作用后,激素和神经递质会迅速失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产生酶,能分泌激素的细胞也可能会分泌神经递质
C.都能与特定分子结合,都可以通过体液定向转运至靶细胞
D.都能在生物体内传递相关信息
18.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Na+摄入多于排泄)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B.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与主动饮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关
C.细胞内液不参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但机体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多
二、解答题
19.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范围,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是低血糖的典型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症状。滋养性血糖过低症常见于胃大部分切除胃肠吻合术患者。下图是给正常人、滋养性血糖过低症患者和胰岛 B 细胞瘤性血糖过低症患者(该患者体内分泌过量胰岛素)口服 75 g 葡萄糖后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体血糖平衡的主要调节方式为 ,血糖的含量是 ,bc 段血糖降低时,机体肝细胞内发生的生理反应有胰岛素促进 (至少两项),cd 段与升高血糖有关的激素包括 (至少三种)。
(2)胰岛 B 细胞瘤性血糖过低症患者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值范围的原因是 。
(3)滋养性血糖过低症患者口服 75 g 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快于正常人的原因可能是 ,滋养性血糖过低症患者在 1~2 h 间血糖降低的速率远高于正常人,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是 。
20.病毒感染往往会引起人体出现发热症状,原因是病毒刺激机体细胞产生致热性细胞因子,该因子作用于下丘脑,使体温调定点上调,进而导致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使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调定点为左右
(1)正常情况下,当人体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散热速率 ,产热速率 ,以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病毒感染后人体体温上升至新的体温调定点()温度的过程中,机体的产热速率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速率。
(2)据图分析,机体增加产热的调节方式有 。
(3)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与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或不同的信号传导路径来发挥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垂体腺细胞的有氧呼吸等代谢活动,同时甲状腺激素也能抑制垂体腺细胞分泌,同一信号分子对垂体腺细胞发挥不同的作用,原因可能有 答出1点)。
(4)传出神经兴奋引起骨骼肌收缩, (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理由是 。
(5)人体出现高烧时,不能穿着较密闭且厚实的衣物,理由是 。
21.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血液中的碘会被吸收并储存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用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及其调节过程如图所示。请问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存在 和 的调节机制,能够调节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信号分子有 ,推测生长抑素(SS)能够 (填“促进”或“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2)临床上常通过来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水平,以此判断甲状腺的功能并用于分析疾病原因,原因是 。
(3)人体内激素要不断产生的原因: ,激素的调节的特点: 。
(4)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幼儿患呆小症,这反映出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关系为 。
22.屈反射是肢体对损伤性刺激的屈曲反应。当有害刺激作用于脚部时,引起同侧肢体的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伸肌舒张与中枢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有关,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和兴奋相反的电位变化),从而使肢体顺利屈曲。相关图解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屈反射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完成屈反射共需5个神经元。发生屈反射时,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 。①②处兴奋的传递是 向的,原因是 。
(2)图中甲、乙、丙为中间神经元,甲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发生屈反射时,突触②、③处的神经递质分别为 、 (填“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若在神经纤维表面A、B处各接一电表,能发生指针偏转的电表是 (填“A”、“B”或“A和B”)
(3)若对脚的有害刺激强度足够大,则对侧肢体(图中右侧)会同时发生伸反射,即伸肌收缩,屈肌舒张,腿伸展站立,从而维持身体的平衡。类比屈反射,判断右侧图中属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是 (填“乙”、“丙”、“乙和丙”)。
三、实验题
23.2025 衡水马拉松超级联赛于 9 月 21 日火热举行,某兴趣小组为研究马拉松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变化情况,对若干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进行了相关生理指标的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生理指标 血浆渗透压(mOsm/L) 血浆 Na 浓度(mmol/L) pH 值 体温(℃)
运动前 289.1 139.0 7.4 36.4
运动后 289.2 139.2 7.35 37.5
(1)上述生理指标中,属于内环境指标的是 。
(2)运动员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乳酸,但运动员血浆中的 pH 值却没有因此明显降低,原因是 ;若运动员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 (填“>”“<”或“=”)细胞内液。
(3)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研究地塞米松对组织水肿的影响,有关科研人员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编号 药物 使用一周后水肿指数 使用两周后水肿指数
A 组 地塞米松(79 例) 5.1~7.1 3.3~4.9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②甲同学据表分析得出结论:地塞米松可有效治疗水肿。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即使不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组织水肿也能恢复,原因是 (从内环境三者之间的联系角度作答)。
1.D
2.C
3.D
4.C
5.C
6.A
7.B
8.C
9.D
10.C
11.D
12.B
13.A
14.B
15.D
16.A
17.B
18.C
19.(1) 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3.9-6.1mmol/L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转变为甘油三酯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
(2)胰岛 B 细胞分泌大量胰岛素,从而导致低血糖
(3) 进食后葡萄糖迅速进入小肠,导致葡萄糖被快速吸收 餐后的高血糖会导致机体分泌的胰岛素含量高于正常人,降低血糖的能力增强,使患者出现低血糖
20.(1) 增大 增大 大于
(2)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3)垂体腺细胞中可能存在甲状腺激素的不同受体;或者是垂体腺细胞中甲状腺激素受体的位置可能不同;或者是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的信号传导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路径;或者是甲状腺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作用路径
(4) 不能 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5) 密闭且厚实的衣物会阻止热量的散失,使体温进一步升高
21.(1) 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 TSH、神经递质 抑制
(2)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且激素在体内的含量相对稳定(一旦体内激素含量偏离了生理范围,就会严重影响机体机能)
(3)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
(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2.(1) 非条件 伸肌、屈肌 单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 兴奋性 抑制性 B
(3)乙
23.(1)血浆渗透压、血浆Na 浓度、pH值、体温
(2)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等),能与乳酸发生反应,维持pH的相对稳定 >
(3) 使用药物和使用时间 水肿指数 没有设置对照组,无法对比未使用地塞米松的结果 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也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液,进而使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水肿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