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课件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课件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共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3 20:4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1965年,在 发现了距今约 万年的 ,他们已经会 和 ,是我国境内已知 人类。
3、1929年,在 发现了距今约 万年的 。他们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确,能够制造 ,过着 生活,能使用 。
4、1933年,在 发现了距今约 万年 。他们的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用 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会 ,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 结合起来的 。
会不会制造工具
云南省元谋县
打制石器
群居
天然火
北京周口店
3
山顶洞人
骨针
人工取火
血缘关系
氏族
170
用火
制造工具
元谋人
最早
北京人
70~20
北京周口店
导语: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了解到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的食物来源主要是采集、狩猎和渔猎,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存在着很多困难。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困难表现在什么方面?有什么办法能避免这种局限性?
1、受季节、气候影响;
2、受自然灾害影响,如洪涝,旱灾等;
3、由于食物来源不固定、不充足,需要不断变更生活场所,这种変更有很大盲目性。
最好的办法就是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开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认识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阅读场景,说说农耕生活产生的过程:
时间:~7000年前
镜头一:一群人在分享劳动果实,不经意中有一些掉在了地上。
镜头二:一年后,他们再次经过此地,发现地上长出了几颗植物,并且上面挂着果实。他们又进行采摘,一位妇女若有所思,并随手种下几颗。
镜头三:再一年后,这位妇女又来到此地,她发现自己有意种下的种子真的长出来,并且又结了果子。这位妇女非常高兴。
镜头四:女子在播种,男子在打猎捕鱼。
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发现植物的果实掉在地上可以发芽、生长、结果。如此反复地进行观察和试验,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人工栽培,早期的农业劳动也就因此而产生了。
浙江余姚
河姆渡遗址
约七千年
陕西西安
半坡遗址
约五、六千年
山东
大汶口遗址
约四、五千年
活动一:博物馆里的历史!
第一站:
看图说话:我是最佳解说员!
河姆渡人已会种植 ,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中国

水稻
耒耜(sì)用于耕地,说明河姆渡人已使用 。

磨制石器
这是河姆渡人居住的 ,说明河姆渡人已会建造房屋,过着 生活。
干栏式房屋
定居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说明他们已经会挖水井,获取地下水。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说明河姆渡人已会制造陶器,出现了原始艺术。
第二站:
看图说话:我是最佳解说员!

半坡原始居民的粮食有 和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蔬菜

这是半坡人居住的 。
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夜叉和鱼钩,说明半坡人的食物还有 和

鱼(渔猎)
肉(狩猎)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说明半坡人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活动二:参观后记
原始
居民 距今时间 生活
地区 住 食
(农业、畜牧业) 工具
(手工业) 社会组织
河姆渡
半坡
大汶口
约七千年
长江
流域
磨制石器
耒耜耕地
陶器、玉器、乐器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渔猎;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种植粟和蔬菜;
饲养猪狗;
渔猎;
磨制石器、耒耜、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一、归纳梳理: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干栏式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氏族公社
约四、五千年
黄河流域
更大发展:磨制石镰、石锄、黑陶、白陶……
相同点:
1、定居生活,有房屋
2、种植庄稼,使用磨制石器
3、手工业制作陶器
二、比较分析: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异同
不同点:
1、地理环境(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2、房屋样式(干栏式、半地穴式)
3、种植作物(水稻、粟)
4、手工业(半坡: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1、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为什么他们的主食不一样?
长江流域雨水充沛,气候潮湿,气温相对高,所以适宜种植喜高温、多湿的水稻;
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少,气温相对低,所以主要以种植耐寒且产高的粟为主。
三、不耻下问:
2、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为什么他们的房屋不一样?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能有良好的通风性和防潮性能;
西安地处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暖性能,并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3、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2)种植水稻、粟、蔬菜,人类由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
饲养家畜;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3)定居:天然洞穴→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4)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半坡人会制造骨制工具
会制造陶器 ,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半坡人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衣:
食:
住:
工具:
动脑筋
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生产力发展
1、采集、狩猎、渔猎→农耕、畜牧业、手工业
3、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
课堂总结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和鱼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课堂检测
1、(2015·湖南娄底·30)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2015·山东东营·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2015·重庆A卷·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2015·湖南益阳·1)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北京人
5、(2015·江苏南京·1)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黄帝
请预习:
第3课 华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