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温故知新
我国最早的人类位于哪个省什么
流域?
云南省
长江流域
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处于什
么石器时代吗?
旧石器时代
北京周口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因为这里发现了什么古人类遗迹?
北京人
山顶洞人
课前导入
伏羲氏
神农氏
熟食捕鱼
播种五谷
(炎帝)
旧石器
新石器
人类进入农业时代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课标导读
2、半坡居民的生活有什么特征?
3、他们生活特征不同的原因是?
1、河姆渡居民生活有什么特征?
4、大汶口居民生活有什么进步?
5、大汶口原始墓葬出现的原因?
河姆渡
1、遗址
约七千年前
今浙江余姚
河姆渡
2、农业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
3、工具
石凿
石斧
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
4、住房
告别洞穴
建房定居
干栏式房子
上面住人
下面养猪
通风防潮
建筑成就
河姆渡
5、饮水
河姆渡
6、畜牧业、手工业
河姆渡
南方农耕的代表组卷网
约七
千年
浙江余姚长江
流域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猪
磨制石器耒耜
简单玉器原始陶器
干栏式房屋
类别
距今时间
活动地区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
原始手工业
农业工具
原始陶瓷
原始建筑
表
现
河姆渡
7、比较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
洞人在生产和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住所
生活
生产
工具
食物
用具
天然洞穴→盖房定居
群居氏族→原始聚落
采集狩猎→农耕畜牧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
野兽果实→粮食畜类
异常简陋→制造陶器
半 坡
1、遗址
约五六千年
今陕西西安
半 坡
2、农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之国
半 坡
3、工具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生产力大大进步了
半 坡
4、住房
半地穴式房子
半 坡
5、纺织
纺线
织布
制衣
半 坡
6、彩陶
半 坡
北方农耕的代表
约五六千
年
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栽培粟和蔬菜
饲养猪狗
磨制
石器
木制
耒耜
石刀
纺线织布制衣
制造彩陶
半地穴式房屋
类别
距今时间
活动地区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
原始手工业
农业工具
原始纺织
原始陶瓷
原始建筑
表
现
半 坡
7、比较
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并
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
生产以农业为主
生活是盖房定居
磨制石器和陶器
同
农耕文明的特征
房屋的结构不同
种植农作物不同
异
因
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干栏式
半地穴式
水 稻
粟
半 坡
8、探究
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大汶口
1、概况
距今年代:约______年
生活地区:__________流域________
手
工
业:____和____
晚期墓葬:________特别明显
原
因:随着______发展,出现了
________和________
四五千
山东大汶口
黑陶
白陶
生产力
私有财产
贫富分化
黄河流域
贫富悬殊
大汶口
2、陶器
3、墓葬
大汶口
小结
长江流域河姆渡
七千年前水稻出
磨制石器耒耜古
居住干栏式建筑
黄河流域半坡落
六千年前已种粟
磨制石器彩陶酷
居住半地穴房屋
原始农耕
南方
北方
晚期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本课学习了原始农耕生活的三种代表:
是长江流域典型代表,
是黄河流域典型代表,
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代表。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河姆渡原始居民
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尧舜禹时期
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有的情节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玉米
C、粟
D、占城稻
右图的陶器
可能出土于
A、元谋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
B、青陶
C、白陶
D、黑陶
福娃贝贝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图案,我们应该感谢的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不能反映大汶口居民生活比以前进步的是
A、农耕主要生产活动
B、墓葬里有随葬品
C、有了黑陶和白陶
D、已经种植粮食
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
几项世界性贡献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约七千年
约五六千年
约四五千年
原始陶器
彩陶
黑陶白陶
水稻
粟
干栏式
半地穴式
浙江余姚
陕西西安
山东大汶口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大汶口人
时间
地点
农业
建筑
陶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