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026年中考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026年中考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1 06: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地图的阅读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地图上的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2)图幅相同时,比例尺与实地范围的关系:比例尺越   ,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内容越    ;比例尺越   ,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内容越    。
3.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二、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
1.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          、         、          、          是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    千米,赤道周长约    千米。
3.简述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意义。
太空探索能帮助人类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二)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1.经纬线:经线形状为    弧线,长度全部    ,指示    方向。纬线形状为    (极点除外),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指示    方向。
2.经纬度:经度起始线为    (本初子午线),向东(E)、向西(W)各分180°。纬度起始线为    (赤道),向南(S)、向北(N)各分90°。
3.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   纬度地区、30°~60°为   纬度地区、60°~90°为   纬度地区。
4.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的划分:以   为界,赤道以北为    (0°~90°N),以南为    (0°~90°S)。
(2)东西半球的划分:以    组成的经线圈为界,    为东半球,    为西半球。
5.经纬网的定位、定向
球状经纬网、方格经纬网 极地经纬网
定位 南北纬 度数由南向北增大为   ,反之为    南北极 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为    ,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为   
东西经 沿地球自转方向,度数由西向东增大为   ,反之为    东西经 沿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的为   ,度数减小的为    
定向 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位于北极点,周围均为   方向;位于南极点,周围均为   方向
三、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示意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
1.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为    (北逆南顺),周期为   (约24小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和    (东早西晚)等。
2.地球的公转:公转方向为    ,周期为    (约365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及昼夜长短变化、    、    等。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及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4.四季的划分:北半球3—5月为   季;6—8月为   季;9—11月为   季;12月至次年2月为   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   (北温带、南温带);极圈到极点为   (北寒带、南寒带)。热带地区  太阳直射,  极昼、极夜现象,    ;温带地区  太阳直射,  极昼、极夜现象,    ;寒带地区  太阳直射,  极昼、极夜现象,    。
6.简述地球运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地球自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合适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对人类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地方观看体育直播赛事的时间不同;等等。
(2)地球公转:可以体验不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根据农作物生长习性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智能路灯不同季节开启时间的早晚;等等。
四、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一)海陆分布
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
1.海陆分布特点:   分海洋,   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面积    陆地面积,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2.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    、     、    、    、     、    、     。
3.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     、     、     、     。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见上图)
(二)海陆变迁
全球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1.海陆变迁
(1)原因:地壳的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证据: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海洋→陆地);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陆地→海洋);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海洋→陆地)。
2.大陆漂移学说:科学家魏格纳由大西洋两岸凹凸遥相对应得到启发而提出。
3.板块构造学说
(1)六大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2)特点: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    ,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    。
(3)两大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带。
4.说出板块运动的两种方式,并根据所给案例说明成因。
运动方式 案例 成因
     喜马拉雅山脉逐渐升高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地中海面积逐渐缩小      板块与    板块碰撞挤压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板块与     板块张裂拉伸
五、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陆地地形:   (地表起伏小,海拔<200米)、   (起伏较大,沟谷较深,海拔>500米)、   (海拔200~500米,相对高度较小)、   (海拔>500米,边缘比较陡峭)、   (中间低,四周高)。
3.海底地形
4.等高线地形图
(1)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   。
(2)地形部位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水库修建 库址应建在有利于积水的“口袋形”峡谷或小盆地;坝址应建在工程量较小、坝长最短、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或盆地出口处
引水渠 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流
农业生产 平原多发展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
工业区选址 宜建在地势较为平坦开阔的地区,且需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自来水厂 应选址在河流上游
居民区选址 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且向阳;交通便利,远离污染源
爬山、露营地 爬山省力选等高线稀疏的缓坡;露营地选坡度较小的缓坡或鞍部
交通线布局 一般选缓坡或与等高线延伸方向大致平行的线路,尽量避开陡崖、陡坡
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天气与天气预报
1.常见的天气符号
2.简述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晴天光照充足,利于太阳能发电,但紫外线过强会对人们造成伤害;台风会带来灾害,但也可以带来降水,缓解高温炎热;下雨天可以为农作物补充水分,减少空气扬尘,但会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
(二)气温和降水
1.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
(1)气温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温出现在   前后。气温日较差=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2)气温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均温出现在   月,海洋出现在    月;北半球陆地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    月,海洋出现在    月;南半球相反。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
(3)世界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①纬度位置: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   。
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内陆地区气温   沿海地区,冬季相反。
③地形:山地、丘陵地区气温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气温低,大致规律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世界年降水分布示意图
(1)纬度位置:   附近降水多,   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   ,大陆东岸降水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内陆地区降水   。
(3)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三)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因素:   位置、   位置、   。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 资料图
特征 全年   ,气温年较差小 终年高温,分   、   两季 终年高温,长冬无夏,分   、   两季 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   )
类型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 资料图
特征 夏季   ,冬季  夏季  ,冬季  全年  ,降水均匀 冬冷夏热,   ,降水集中在夏季
3.简述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农业生产(农作物种类及耕作制度);影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气候异常时会带来自然灾害等。
(2)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过度砍伐森林、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会破坏局部地区甚至全球的气候;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会改善局部地区气候等。
七、居民与文化 世界的发展差异
(一)人口
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
1.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0,代表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代表人口   。
2.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稠密区:   的东部和南部、   的西部、   的东部等  纬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2)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   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   地区、终年   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引起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住房紧张或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2)人口增长过慢:引起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龄化加重等问题。
4.世界的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二)聚落
1.简述聚落的主要形式,并从生产生活、建筑、人口密度、交通等方面分析其差异。
(1)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建筑密度较低,多平房或低层建筑;人口密度相对较小;交通道路较少,道路等级低。
(2)城镇聚落: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建筑规模、密度较大,多高层建筑;人口多而密集;交通便利,道路纵横交错。
2.简述特色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干栏式民居:沿山坡修建,屋顶倾斜,底部架空两至三层,上层住人,下层储物——气候湿热,依山傍水。
②锥形/“人”字形民居:就地取材,屋顶坡度陡,便于排水——以热带草原、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集中。
③西亚传统民居(碉房):墙厚、窗小、顶平——气候炎热,降水稀少,多风沙。
④蒙古包:选材轻便,便于搭建和拆卸——温带草原地区,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草场广布。
(三)世界的文化
1.语言:联合国工作语言包括   (使用人数最多)、   (使用范围最广)、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
2.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3.请为某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合理建议。
扩大文化宣传(或通过网络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宣传推广、创建该非遗产品公共品牌、提升认知度等);加大培养传承人才力度(或加强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等);健全该非遗技艺保护传承体系(或全面整理该技艺的档案资料、加强数字化保护以及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建设等);加强该非遗产品产业化发展,提高其产品质量和销量(或推动文旅融合等);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区;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四)发展与合作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   国家: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2)   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为主。   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国际合作:“   ”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3.中国和拉丁美洲合作是全球合作典范,谈谈其对当今世界各国加强合作的启示。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加强交流贸易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多元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4.简述交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缩短了两地之间的通行时间,提升运输速度;加强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
一、地图的阅读
2.(1)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小 大 简略 大 小 详细
二、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球
1.安全的宇宙环境 稳定的光照 适宜的温度 大气和液态水的存在
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5.1亿 6 371 4万
(二)地球仪
1.半圆形 相等 南北 圆圈 不等长 东西
2.0°经线 0°纬线
3.低 中 高
4.(1)赤道 北半球 南半球
(2)20°W和160°E 20°W~0°~160°E 160°E~180°~20°W
5. 北纬 南纬 北极 南极 东经 西经 东经 西经 正南 正北 
三、地球的运动
1.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2.自西向东 一年 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4.春 夏 秋 冬
5.热带 温带 寒带 有 无 终年炎热 无 无 四季分明 无 有 终年寒冷
四、海陆分布与海陆变迁
(一)海陆分布
1.七 三 大于 陆地 海洋
2.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3.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4.乌拉尔 白令 巴拿马
(二)海陆变迁
3.(1)太平洋 亚欧 非洲 印度洋 美洲 南极洲 (2)稳定 活跃
(3)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4.碰撞挤压 亚欧 印度洋 亚欧 非洲 张裂拉伸 非洲 印度洋
五、地形图的判读
1.1500 1000
2.平原 山地 丘陵 高原 盆地
4.(1)相同 相等 (2)鞍部 山峰 陡崖 山谷 缓 山脊 陡
六、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二)气温和降水
1.(1)14时 日出 (2)7 8 1 2 (3)递减 高于 高于 0.6 ℃
2.(1)赤道 两极 (2)少 多 多 少 (3)多 少
(三)世界的气候
1.纬度 海陆 地形
2.高温多雨 干 湿 旱 雨 雨热同期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暖热多雨 寒冷干燥 温和湿润 干旱少雨 
七、居民与文化 世界的发展差异
(一)人口
1.增长 减少
2.(1)亚洲 欧洲 北美洲 中低 (2)沙漠 雨林 严寒
(三)世界的文化
1.汉语 英语
(四)发展与合作
1.(1) 发达 (2) 发展中 中国
2.南南合作 南北对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