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期中阶段测试卷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期中阶段测试卷一(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31 12: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期中阶段测试卷一
(范围:第一单元至第二单元)(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云其实是浮在空气中的 或 形成的。
2.天气 时,天空中经常会出现纤维、羽毛状的云。
3.天空中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我们记录为 。
4. 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的大气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5.“杭州今夜至明天晴到多云,偏北风3~4级,明天-3℃~7℃”。这份天气预报中包含的天气信息有:云量、 、 、 。
6.雨过天晴,地面上的水会慢慢变干,一部分渗到土中,还有一部分变成了 跑到空气中,这是蒸发现象。给水加热时,这个过程更 (填“快”或“慢”),一般情况下水持续加热到 摄氏度时,会沸腾。
7.小科发现爸爸把蔬菜装入塑料袋后放入冰箱保存,爸爸说这样可以存放更长时间。我认为这样做可以 (填“加快”或“减慢”)蔬菜中水分的蒸发。
8.我们在做“分离食盐和沙”实验时,可以先把混合物加入 中搅拌,然后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此时,水中溶解了 ,滤纸上有 。我们再用 的方法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 )
2.当温度降到4 ℃以下时,水会呈现出“热缩冷胀”。 ( )
3.“有的地方四季如春,有的地方常年干旱”,描述的都是当地的天气。( )
4.一天中,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中午12点左右。 ( )
5.用来做雨量器的容器,只要透明就好。 ( )
6.天上的云朵随风飘动,其实我们看到的云朵就是水蒸气。 ( )
7.往碎冰里加入食盐可以促进冰熔化,降低冰周围的温度。 ( )
8.使用温度计时,不能将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但可以碰到杯壁。 ( )
9.我们喝的汽水里溶解了很多“水蒸气”。 ( )
10.冰熔化的过程中体积会变小。 (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三个科学小组分别在教室内、操场上、树荫下测量了气温,( )的小组测得的数据和当地的气温比较接近。
A.教室内 B.操场上 C.树荫下
2.小科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如右图),此时的风向为( )。
A.西风
B.东南风
C.东风
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方面来描述天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刮东南风时,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方
B.气温可以用气温计来测量,一般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中午12时
C.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雨量器收集到的雨水总体积,单位是升
D.红旗向西北方向飘展,当时风向、风力分别是东南风、3级
4.下列使用雨量器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
A.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
B.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
C.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升”
5.小科用自制的雨量器收集了一天的雨水(如右图),这一天的降水量是( )。
A.10毫升
B.10毫米
C.10厘米
6.降水的形式很多,除了雨,( )也是降水形式之一。
A.霾 B.雾 C.冰雹
7.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 )组成的。
A.水蒸气 B.小水滴或小冰晶 C.小水滴
8.右图是小科观察天上的云记录的图,这是( )。
A.晴 B.多云 C.阴
9.下列是水和冰的相同之处的是( )。
A.会流动 B.有固定形状 C.是同一种物质
10.洗完澡后卫生间的镜子变得模糊,用手摸上去湿湿的,此现象主要是因为( )。
A.水变成了水蒸气 B.水蒸气变成了水 C.水变成了霜
11.在温度为( )的地方,冰熔化得最快。
A.0℃ B.25℃ C.40℃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的过程中会放出热量
B.云是气态的水,雾是液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C.湿衣服晾晒时要展开,是因为展开水蒸发得快
13.下列方法能使室内的一盆水蒸发速度加快的是( )。
A.在水中加入冰块 B.用电风扇吹 C.打开加湿器
14.用( )的方法能分离盐水中的食盐与水。
A.给杯子里的盐水加热
B.用滤纸过滤
C.快速搅拌
15.做“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溶解食盐和小苏打时,为了速度更快,可以一口气多加一些
B.在溶解食盐的过程中,要等杯中食盐完全溶解后,才能加下一勺
C.通过比较,小苏打的溶解本领比食盐要强很多
16.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谁更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杯水一样多
B.充分溶解后再放下一份
C.第5份不能溶解,结果就记录为5份
四、实验探究题(共42分)
1.在学习了“天气”单元后,小科同学观察了当地2025年1月 8日到1月10日的天气,以下是他的天气观测记录。(9分)
(1)从小科的天气观测记录中可知,这段时间出现的最低气温是 。
(2)1月10日吹的是西北风,风向标箭头将指向 方向。
(3)如果你要制作简易测量降水量的装置,下列最合适的容器是( )。
2.小明向竺可桢爷爷学习,坚持记录每一天的天气情况,下面是部分记录。(8分)
(1)这20天中有 天没有下雨。
(2)雨量最大的是10月 日,雨量等级为 。
(3)为了便于测量降水量,自制雨量器的形状是 。
3.水沸腾了。(12分)
(1)从开始加热烧杯里的水,一直到水沸腾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 (请在正确现象的括号内打“ ”)(6分)
水温逐渐升高( ) 水中逐渐出现气泡( )
水中气泡自下而上越来越大( ) 气泡到达水面就破了( )
水面上冒“白气”( ) 烧杯内壁上出现小水珠( )
(2)加热过程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C.为节约时间,停止加热后马上用手拿下烧杯
(3)烧杯里的水沸腾时,水的温度接近( )。
A.37℃ B.60℃
如右图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
( )。
A.袋子变大了 B.袋子变小了 C.袋子没有变化
4.小明在试管中装入一些清水,在水面处做好标记后放入盛满碎冰的杯中,再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13分)
(1)小明在碎冰里加了食盐,可以使碎冰的温度( )。
A.变得更低 B.不变 C.变得更高
(2)试管里水的温度下降到 ℃时,水会开始结冰,从 状态变成 状态。
(3)试管里的水完全结冰后,体积会( )。
A.没有变化 B.变大 C.变小
(4)小明想让试管里的冰重新变成水,请帮助他写出一种方法。(3分)
三年级(上)科学单元自主检测卷(期中测试卷一)
一、1.小水滴 小冰晶 2.晴朗 3.阴天 4.天气 5.风向 风速 气温
6.水蒸气 快100 7.减慢 8.水 食盐 沙子 蒸发
二、1. 2.
3.×解析:这句话描述的是当地的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4.×解析:一天中,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
5.×解析:用来做雨量器的容器最好是直筒透明杯。
6.×解析:我们看到的云朵是小水滴或小冰晶,水蒸气是看不到的。
7. 解析:冰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8.×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既不能碰到杯底也不能碰到杯壁。
9.×解析:汽水里溶解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10. 解析: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冰熔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
三、1. C解析:测量气温要在室外阴凉通风处,树荫下比较合适。
2. C解析:风向标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
3. D解析: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刮东南风时,箭头指向东南方;一般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14时左右;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一定面积地面上的水层深度,单位是毫米。
4. C解析: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
5. B解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6. C解析:雨、雪、冰雹都是降水的形式。
7. B解析:云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8. B解析:云量大于四分之一且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
9. C解析:水没有固定形状,冰不会流动,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10. B解析:水蒸气在镜子上遇冷凝结变成了水。
11. C解析:温度越高,冰熔化得越快。
12. C解析:水蒸发的过程中吸收外界的热量;云是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是气态的水;增大水跟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水蒸发。
13. B解析:水表面的空气流速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14. A解析:加热使盐水中的水分蒸发,可以分离出食盐。
15. B解析: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本领比小苏打强。
16. C解析:第5份如果不能溶解,结果应该记录为4份。
四、1.(1)0℃ (2)西北 (3)B 2.(1)12 (2)2 大暴雨 (3)直筒状 3.(1)全部打“ ”
(2)B解析:不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火,停止加热后也不能马上用手拿烧杯。
(3)C 解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4)A 4.(1)A 解析:在碎冰中加食 盐可以使冰块快速熔化,冰熔化吸热,试管温度降低。(2)0液体 固体(3)B(4)加热,使温度上升到0℃以上(或浸泡在热水中,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