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旅变革》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旅变革》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3 22:1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旅变革》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的力量
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3.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有思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有思想的人才是最有力量的人。下列名言反映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彼窃筠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6.在历史长河中,湖湘大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风云人物,其中与屈原并成为湖湘文化开启者的是(

A.贾谊
B.胡安国
C.魏源
D.柳宗元
7.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8.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
9.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10.“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材料中反映我国古代哪一时期政治制度(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明朝
11.《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B.兼并战争使分封制遭破坏
C.诸侯王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
D.诸侯王势力已超过周王室
12.下列历史事件属于西周时期的是
A.世袭制的产生
B.分封制的实行
C.郡县制的推行
D.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13.与成语典故“卧薪尝胆”相关的是(

A.齐国与周之争
B.晋国与楚国之争
C.秦国与六国之争
D.越国与吴国之争
14.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A.建立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15.商鞅,本姓卫,因是卫国皇室之后,又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孙鞅。后因变法有功被秦孝公封在“商”地,才被称为“商鞅”、“商君”。商鞅名字变化背后所反映的史实是
A.分封制的盛行
B.商鞅变法得到秦始皇的肯定
C.商鞅生在商国
D.耕织有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爵位
16.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17.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18.据史书记载,周成王以一片桐叶将弟弟叔虞封在了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唐”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这个国家实施了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亡,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
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射死在楚
王的尸体前;商鞅在秦国变法,最后被反对者五马分尸而死。
请回答:
(1)商鞅的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
(2)任用商鞅变法的国君是谁?
(3)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4)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20.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铁制农具
穿有鼻环的牛尊
材料二: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商君改革的措施。
(4)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
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商鞅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那两项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4)商鞅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好被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22.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请回答:
下列两幅图,从侧面反映
“大变革时代”中出现的历史现象,你能将下列说明,按照你发现的历史规律排列吗?(将英文代号填写在相应数字序列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田地变成私田出租。
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
C、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D、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E、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1)排序:①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些内容会损害这些“守旧群臣”的利益?(至少举出两条说明)
(3)你怎样来认识商鞅变法的重要意义?
23.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4.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
( http: / / www.21cnjy.com )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内容,指出商鞅变法的意图是什么?商君变法时是哪一位国君在位?
(2)材料二反映商鞅后来被秦惠王用车裂酷刑致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有人认为:“人亡政息,人都死了,那么商鞅所进行的变法也一定失败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根据所学知识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C
6.B
7.A
8.A
9.C
10.C
11.A
12.B
13.D
14.A
15.A
16.D
17.D
18.D
19.(1)法家
(2)秦孝公
(3)详见解析
(4)详见解析
20.
(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得到推广。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改革,材料三反映了秦孝公时商鞅变法。
(3)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工;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孝公死后失去政治支柱。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有不怕困难牺牲的精神,锐意进取;改革的过程要注意权衡各方面利益;改革要有坚强的后盾。(言之成理即可)
21.(1)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地主阶级。
(2)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成功了。因为变法目的已经达到。
22.(1)排序:①
B

A

D

E

C

(2)(列出两条变法内容即可)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3.
(1)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孝公
北魏孝文帝
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其他意思对亦可)
24.
(1)富国强兵
按书上:“巩固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不符合题意不给分

秦孝公

(2)不同意或变法成功

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