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3.1平行线的性质(第二课时)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9-14 11: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5.3.1 平行线的性质 (第2课时)
本课学习是通过对例题、练习的分析和讲解,巩固平行线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
课件说明
学习目标:
(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2)经历例题的分析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培养推理能力,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综合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问题.
课件说明
1.梳理旧知,引入新课
问题1 (1)平行线的性质是什么?
 性质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这三个性质中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
答:相等.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①如果AB∥CD ,∠1与∠2相等吗?为什么?
(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
答:∠1=∠3.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②如果DE∥FB,能得到∠1与∠3的关系吗?为什么?
(2)结合图形回答问题:
答: AD∥CB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③根据哪两条直线平行可以得到∠A+∠ ABC=180 ?为什么?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问题2 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 ,∠B=115 ,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解:因为梯形上、下两底 AB∥CD ,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可得∠A+∠D =180 ,∠B+∠C =180 .
于是∠D =180 -∠A
=180 -100 o =80 ,
∠C =180 -∠B
=180 -115 =65 .
所以,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80 ,65 .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1.梳理旧知,归纳方法
问题3 对比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你能说出它们的区别吗?
条件 结论
判定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性质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问题4 已知,如图,∠1=∠2,CE∥BF,
试说明: AB∥CD.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练习1 如图,AB∥CD,BE平分∠ABC,CF平分
∠BCD,你能发现BE与CF的位置关系吗?说明理由.
答: BE∥CF.
理由如下:
∵ BE平分∠ABC,

同理
∵ AB∥CD,
∴∠ABC=∠BCD.
∴∠1=∠2.
∵∠1和∠2是内错角,
∴ BE∥C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1
2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练习2 已知:如图,∠AGD=∠ACB,
∠1=∠2,CD与EF平行吗?为什么?
答:CD∥EF.
2.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理由如下:
∵ ∠AGD =∠ACB ,
∴ GD∥BC.
∵∠1和∠3是内错角,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2=∠3.
∵∠2和∠3是同位角,
∴ C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问题5 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已知条件:如图,AB∥CD,∠1=∠2,∠3=∠4.
猜想:∠2和∠3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试说明:PM∥NQ.
答:∠2=∠3.
理由如下:
∵ AB∥CD ,
∴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已知条件:如图,AB∥CD,∠1=∠2,∠3=∠4.
试说明:PM∥NQ.
理由如下:
∵∠1=∠2 ,∠3=∠4,
又∵∠2=∠3.
∴∠1=∠2 =∠3=∠4.
∵∠1+∠2 +∠5=180 ,∠3+∠4 +∠6=180 ,
∴∠5=∠6.
∵∠5和∠6是内错角,
∴ PM∥NQ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是什么?
4.归纳小结
(2)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你能区别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性质,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吗?
教科书 习题5.3 第7、8、14题,
复习题5 第6题
5.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