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校发展共同体”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编号
:
时间:
2016年
月
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集体备课
批注栏
一、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2.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3.培养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心理素质。学习重点:能准确复述课文内容。学习难点: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三、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案1、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出字词。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耸(
)立
峭(
)壁
凸(
)
嶙峋(
)
迂(
)
回纳罕(
)
小心翼(
)翼
屡(
)次3、解释下列词语
耸立:
迂回:
屡次:
应付: 凝视:
纳罕: 小心翼翼: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①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②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③.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④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探究案读文并且复述课文内容。合作探究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2.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把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走”是什么意思? 3.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4.
读了这篇文章,你感悟到了什么?检测案1.下边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啜泣(chu )
一堵墙(dǔ)
峭壁(qiào)
耸立(sǒnɡ)
B.崩土(bēnɡ)
蓬乱(pénɡ)
颤抖(zhàn)
嶙峋(xún)
C.凝视(nínɡ)
嘲笑(cháo)
头晕(yūn)
目眩(xuàn)
D.陡峭(dǒu)
动弹(tɑn)
摔死(shuāi)
翼翼(yì)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
A.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训诫:告诫,教导
B.嶙峋:形容人瘦削
灌木:灌溉树木
C.目眩:眼睛昏花
啜泣:抽抽搭搭地哭
D.纳罕:惊奇,诧异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
3.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B.“我”在伙伴的怂恿下爬悬崖。
C.伙伴们勇敢地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D.我终于爬了上去并跟他们一块艰难地下来了。
第二课时预习案(一)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1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训诫(jiè)
耸立(sǒng)
迂回(xū)啜泣(zhuì)
纳罕(hǎn)
嶙峋(lín)屹立(yì)
屡次(lěi)
目眩(xuàn)萧瑟(sè)
头颅(lú)
小心翼翼(yì)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嶙峋
头晕目炫
颤抖
B、啜泣
心惊肉跳
屡次C、山涯
小心翼翼
晕倒
D、峭壁
恢心丧气
恐惧下列各句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那高高的摩天大楼像是钻天的白杨树,直刺苍穹。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虽然我也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探究案合作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脱险”部分,由组长主持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有什么作用?
(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光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时你有什么启示?(3)“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的。”“我能办得到的。”朗读这三句话时应把重音放在哪个字上?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4)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为什么还说“我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2.多角度地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反思、讨论:(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2)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那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检测案一、课文阅读(阅读课文第14-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能概括这一部分内容的一个句是:
。2、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我”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爬上悬崖
爬下悬崖3、从故事中,你可以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你用一个句子进行表述。4、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