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完成今天的说课任务: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安排、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在初中起始阶段安排这样的一个单元,不论在知识、能力培养,还是在情感熏陶方面对于学生都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学习这一单元在语文知识及能力方面,要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来。在学习方法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情感方面,要引导学生体味人生,想一想生活哲理。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忆自己童年一次“脱险”经历而作的一篇记叙性散文,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困在石架上下不来。后来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一步一步克服困难,最终勇敢爬下悬崖的经历,从而就“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阐述了自己的经验,抒发了自己的感想。文章看起来表面浅显,实则意义深远。因为它说出了人生的普遍道理,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的好教材,而且写出的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事,易于引发学生的心灵体验,引起共鸣。这对于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同学来说,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上,还是在人生目标的定位上都具有指导意义。
二、说学情
调研小学高段的语文教材,与初一语文教材非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贴近。调研新课标在阅读教学方面对小学高段学生的要求:对于一篇文章,只关注写了什么(给予学生专业性的阅读术语,像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方法等,要求从文本中能够找到相关句段,达到积累的目的);在关注为什么这样写(采用这些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方法的作用)不做重点强调,这正是初一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工作中所要做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在家中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生子女,父母长辈娇惯的比较多,孩子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少顾及父母、亲人及其他同伴的感受,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创设贴近生活的教育情境,锻炼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形成换位思考的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品析文章精美词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与文中人物对话,换位思考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作者对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角度获得人生启迪,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在人际交往中,能做到换位思考,理解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更充分地发挥教材教育教学意义,依据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细腻生动的描写,把握文章意蕴。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人物母亲、父亲、杰利,主要是“我”的内心情感世界,探讨文章主题思想。
五、说教学安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教师的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为此,我将教法定位为:
朗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讨论交流法,将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等作为辅助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以下学法:朗读品析法、自主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自己读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本课在篇幅上属于短篇,结构层次明晰,文字浅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懂,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找到与学生心灵相通的契合点,所以我将安排一课时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犹豫的在每一堂课上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那样将会得到百倍的补偿。为了将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五环节着手:
★资料导入,引起兴趣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角色朗读,品析文本
★创设情境,探究主题
★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一)资料导入,引起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我的设计如下:
多媒体出示蚊式双引擎侦察机图片,教师讲课文背景资料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
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经历的事情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内容。
(本环节我出示图片,用背景资料导入,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背景资料是课文的删减部分,一方面能让学生能更完整的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能起到设置悬念,引起兴趣的作用。)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本环节,我先多媒体出示问题:
遇到什么险?怎么会陷入险境的呢?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蕴含着什么生活哲理?你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
让学生带着疑问默读课文,然后4人小组互动,探讨交流并展示多媒体出示的问题。
(本课是典型的一事一议性的文章,先叙述事件,最后一段议论点明中心。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整体感知课文。)
(三)角色朗读,品析文本
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后,品析文章语言,交流展示
交流格式:文中的某句话写得好,这句话中的某个词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到了什么的作用。
教师列举:
文中的“这似乎能办得到”这句话写得好,这句话中“似乎”一词表明“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有了一点勇气和信心。
文中的“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句话写得好,它采用了环境描写,烘托出我越来越恐惧的心灵。
(新课标在小学第二学段中就提出“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要求,而此环节分角色朗读旨在让学生揣摩文中人物
“我”、杰利的内心情感。之后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小学高段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义及其感彩,体会表达效果;学生已经接触到人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方法。此环节通过交流,让他们更加有意识的去品析词句的意蕴,为下一教学环节铺垫,并将写作方法灵活自如的运用到自己写作当中去。同时也能达到更加深入的品读文本的效果。)
(四)创设情境,探究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真正的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应该是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教师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有责任领会教科书编者的意图,站在孩子的位置,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和文中的人物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活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本环节创设一个采访情景,老师扮演记者,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扮演文中的“我”“父亲”“母亲”“杰利”。
记者分别提问:
①文中的“我”,我想问你,这件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②文中的“母亲”,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让儿子冒险?
③文中的“父亲”,我想问你,你为什么不直接把儿子抱下来呢?
④文中的“杰利”,我想问你,你当时为什么要抛下“我”一个人?为什么后来又和“父亲”来找“我”呢?
之后,学生四人一小组,多角度谈谈文章的主题思想
分别从“我”
“父母亲”
“杰利”“四个孩子”的角度来谈。
(此环节,前三个提问学生不难回答,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四个,关于对杰利的提问,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体会杰利作为孩子,既不想舍弃朋友,又不想被其他玩伴嘲笑的矛盾心理,但最终友谊占上风,叫来父亲解救了“我”。这也正是和文中其他几个孩子的对比之所在。多角度探究文章主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巩固内化,拓展延伸
以“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进行练笔(提供人选:读者朋友们,小亨特,文中的“爸爸”、“妈妈”,“杰利”,“小伙伴们”)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在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优秀文化的同时,提高思想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设计本环节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精神实质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品质,实现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走一步,再走一步》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希望共勉。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
步/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了下一步/于是就没了路……
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这首诗紧扣课题,富有哲理性。全班学生齐读这首小诗结束本节课,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另一方面希望达到情感熏陶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课我的板书设计为: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美)
“我”:化解困难,认真对待,赢得胜利
父母亲:不能溺爱,科学训导,使之成长
杰利:要患难与共,不离不弃
四个孩子:要满怀爱心,关心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