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二上科学第一单元第11课《认识位置》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探险第一关:方位语言我能行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属于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中的学习内容。学段目标要求:能利用前后、左右、远近等术语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科学观念);能利用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绘画、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探究实践)。素养导向为培养学生基于观察进行描述与设计的科学思维,乐于参与探究的态度责任。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和基础课。学生从生活中模糊的方位感,过渡到学习使用前、后、左、右、远、近等科学、准确的术语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这为后续学习“东、南、西、北”等绝对方向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和空间思维基础。本课的活动趣味性强,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培养学生科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良好载体。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语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
2.科学思维:能根据观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3.探究实践:能通过“听指令,站位置”游戏和“描述座位”活动来辨别和描述位置。
4.态度责任:对用准确语言描述位置产生兴趣,乐于参与游戏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用前、后、左、右、远、近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左”和“右”,并能综合运用多个方位词进行准确、完整的描述。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校园探险家”勋章图片、活动指令、闯关成功音效);《学习任务单》;奖励贴纸。
2.学生准备:铅笔、彩笔。
3.环境准备:将教室中间空出较大活动区域。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同学们,欢迎大家正式加入我们的‘校园探险家’集训营!我是你们的探险队长。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探险家,首先必须掌握一项最基本的技能——那就是准确地向同伴描述‘东西在哪里’‘目标在哪个方向’。今天,我们就来挑战第一个关卡,解锁‘方位语言’的奥秘!顺利通过的同学就能获得第一枚‘探险家勋章’哦!准备好了吗?” (播放激昂的探险主题背景音乐) “好,我们的第一关挑战就是——《认识位置》!”
学生活动:
被情境吸引,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挑战欲,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创设“校园探险家”大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 探究活动一:听指令,站位置
教师活动:
“现在进行我们的第一个训练任务——‘听指令,站位置’。请所有探险队员起立,走到活动区。注意听我的指令,看谁反应最迅速、位置最准确!” “请站到我的前面。” (观察学生行动) “请站到我的后面。” (观察并纠正) “请举起你的左手!非常棒!现在,请向你左边跨一步。” “请举起你的右手!很好!现在,请向你右边跨一步。” “现在难度升级哦!请找一个伙伴,站在离他远一点的地方。…再请站在离他近一点的地方。” “太棒了!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些方位语言。现在,请根据指令快速归位!”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的指令,进行实际的移动和操作,在游戏中亲身感知和体验前、后、左、右、远、近的空间方位。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化和身体运动的学习方式,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玩中学,是做中学理念的直观体现。
(三) 探究活动二:描述我的座位
教师活动:
“各位探险队员表现真不错!但光会自己做还不够,我们还要学会准确的交流。现在,请回到你的座位。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向你的同桌描述一下,你的文具盒在你的桌子的哪个位置?” (下发《学习任务单(一)》) “请大家把描述的内容,用画图或者写字的方式记录在任务单上。比如,可以画一个文具盒,然后用箭头标出它在桌子的左边还是右边。” (巡视指导,对描述准确的学生给予肯定) “我听到这位同学说‘我的文具盒在桌子的右上方’,描述得真准确!” “现在,谁能来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同桌坐在你的哪个方向?”
学生活动:
(1)自主学习:思考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一)》,用画图或简单文字描述自己文具盒的位置。
(2)合作学习:与同桌相互交流,互相检查描述是否准确。
(3)展示交流:个别学生向全班展示和描述。
设计理念:此环节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任务单是评价工具,也是学习支架。从动觉学习过渡到符号记录,并强调科学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桌互评促进了合作学习。
(四) 拓展应用:宝藏在哪里
教师活动:
“终极挑战来了!作为一名探险家,我们经常会看到藏宝图。这里就有一张简单的藏宝图(课件出示一个网格图,图中有课桌、讲台、窗户等图标)。提示是:宝藏藏在‘讲台前面,离窗户远,离教室门近’的地方。请大家在任务单上圈出你认为宝藏藏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指令,找出大致区域) “ ‘讲台前面’ 是哪里?‘离窗户远’ 又要排除哪些地方?恭喜找到宝藏的同学,你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方位语言的秘密!”
学生活动:
独立思考,解读由方位词组成的“藏宝指令”,在任务单的平面图上进行空间推理和定位。
设计理念:跨学科融合(数学-图形与位置),将三维的空间感知转化为二维的平面识图,提升思维层次。解决虚拟的“寻宝”问题,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输出,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五) 总结升华,颁发勋章
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挑战成功!大家不仅学会了用前、后、左、右、远、近这些词来描述位置,还能用它来交流和解谜,真是太了不起了!” “大家知道吗?这种准确描述位置的能力非常重要。在我们中国的航天工程中,工程师们就是依靠极其精确的‘方位语言’和坐标,才能让飞船在茫茫太空里准确地‘握手’对接,才能让‘嫦娥’姐姐和‘玉兔’车在月球上永不迷路。这是我们中国人智慧和科学的骄傲!” “现在,我宣布,成功通过第一关的所有队员,奖励一枚‘方位语言勋章’!(播放颁奖音乐,为学生粘贴奖励贴纸)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向着下一关——‘识别方向’,前进!”
学生活动:
分享本课收获,聆听教师总结,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科学的价值,情感得到升华。
设计理念:课堂小结梳理巩固知识。将本课学习的“位置”知识与国家重大科技成就相联系,自然渗透民族自豪感和科学精神,体现学科育人价值。颁发勋章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即时肯定和形成性评价,持续激发学习动力。
八、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说一说):向家长介绍你的书房/书桌,用上前、后、左、右、远、近等词语。
2.提升作业(画一画):画一张你的书桌简图,并标注桌面上主要物品的位置。
3.拓展作业(玩一玩):和家人玩“听指令,拿物品”的游戏。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探险家”情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和活动设计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效果良好。“左”“右”的区分仍是部分学生的难点,需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巩固强化。将航天科技成就引入课堂,既能升华主题,也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热爱科学的种子,效果超出预期。学习任务单的使用有效辅助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实现了教学评的统一。
《学习任务单(第1课)》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探险编号:__________
任务一:描述我的小天地
请画一画你的文具盒在书桌上的位置,并用一句话写下来。 (学生可画一个桌子简图,在相应位置画上文具盒) 我的文具盒在桌子的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我是小导游
请向你的同桌介绍他/她在你的哪个方向。 我的同桌在我的______________边。
任务三:宝藏搜寻令
根据指令,在下面的地图中圈出宝藏可能隐藏的位置。 指令:宝藏藏在“讲台前面,离窗户远,离教室门近”的地方。
(教师可提供简单教室平面图,包含讲台、窗户、门等图标)
探险家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个方位词。 我的表现:
☆( ) ☆☆( ) ☆☆☆( )
老师给我的勋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