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二上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植物与阳光》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追逐阳光——植物的“美食”制造机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教学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隶属于:
1.核心概念: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学习内容:7.2 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3.学段目标:1-2年级学生能知道动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能通过观察,描述物体在阳光下的变化。
三、教材分析
《植物与阳光》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究阳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本课在学生已了解土壤固定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植物生存的另一关键条件——阳光。通过观察植物向光性现象和对比实验,学生将初步理解阳光是植物制造“食物”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为后续形成“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环境”的整体观念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了解植物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
2.科学思维:在教师指导下,能通过对比实验(遮光/不遮光),初步了解阳光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
3.探究实践:能通过观察和简单的实验,发现植物向阳生长的现象,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自己的发现。
4.态度责任:感受到阳光对植物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2.教学难点:设计并理解简单的对比实验,初步建立“阳光-植物生长”的因果联系。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植物向光性生长延时视频、阴生/阳生植物图片)、几盆提前一周进行单侧遮光处理的绿豆苗(现象明显)、几个纸盒(一侧开孔)、《学习任务单》、“阳光观察员”徽章(贴纸)。
2.学生准备:手电筒(或手机灯)。
3.场地准备:教室窗帘可调节,有向阳的窗台。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承接单元大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各位优秀的‘绿植守护者’们,我们已经掌握了土壤的秘密。今天,我们要挑战第三项技能,成为**‘阳光观察员’**!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家里的盆栽植物,妈妈总要让我们把它们搬到阳台上去晒晒太阳呢?阳光对于植物来说,就像什么对于我们一样重要?”
学生活动:
思考问题,联系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像我们需要吃饭?”“像我们需要营养?”)。
设计理念: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并自然承接单元情境,明确本课挑战任务。
(二) 探索活动一:发现植物的“小秘密”——向光性
教师活动:
1.展示现象:出示提前处理好的绿豆苗(明显向一侧倾斜生长)。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盆绿豆苗,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现象?”
2.引导猜想:“猜一猜,为什么它会长得歪向一边?”(引导学生猜想与阳光有关)
3.模拟验证:请一名学生用手电筒从不同方向照射盆栽,其他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
4.得出结论:“原来,植物会努力朝向有光的方向生长,这个秘密就叫‘向光性’。这说明它们非常需要阳光!”
学生活动:
观察奇特现象的绿豆苗,提出猜想,参与模拟实验,交流发现。
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奇特现象和模拟实验,激发探究欲望,直观感知植物的向光性,获得“植物需要阳光”的感性经验。
(三) 探索活动二:对比实验——有光和无光大不同
教师活动:
“那么,如果植物完全没有阳光,会怎么样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
1.展示材料:出示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豆苗。“这两盆绿豆苗是双胞胎,我们将一盆用纸盒完全盖住(不透光),一盆正常接受光照。”
2.预测与记录:“请大家预测一下,几天后,它们会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任务单上画下或写下预测)
3.展示结果:(教师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对比实验结果——被遮光的幼苗苍白、细弱;正常生长的幼苗翠绿、粗壮。)“看,实验结果和你们想的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
4.引导分析:“阳光就像植物的‘超级厨师’,帮助它们把水和空气变成美味的‘食物’(养分),所以有了阳光,植物才能长得绿油油、壮壮的!”
学生活动:
进行预测,观察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将“阳光的重要性”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因果逻辑关系,培养基于证据的科学思维。
(四) 表达与交流:绘制植物的“阳光食谱”
教师活动:
“现在,请把你的发现画在任务单上。画一画阳光是如何像一位厨师,为植物制造美味的‘食物’的。”
学生活动:
在《学习任务单》上绘画,用图画表达自己对“阳光制造养分”的理解。
设计理念:融合美术学科,将探究所得进行可视化输出,巩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 总结拓展与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探索,我们解开了阳光的秘密——阳光是植物的‘能量之源’,帮助它们制造食物,健康生长。”(知识总结)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充满了智慧,很久以前就发现了植物与阳光的密切关系。比如,我们祖先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其中的‘春分’‘秋分’就蕴含着阳光平衡的智慧,指导着我们何时播种,何时收获。我们国家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袁隆平爷爷,他正是利用太阳的光和热,培育出了超级杂交水稻,让更多的人吃饱了饭,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情感升华与民族自豪感渗透) “阳光,是地球生命共同的能量源泉。我们每一位‘绿植守护者’,都要懂得珍惜阳光,热爱我们充满生命力的绿色星球。今天所有积极参与探索的同学,都将获得这枚‘阳光观察员’徽章!”(课堂评价与责任延伸)
学生活动:
聆听总结,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感受阳光的珍贵,接受奖励。
设计理念:总结全课,将知识从“阳光作用”升华到“珍惜能源”和“热爱生命”的情感态度,并引入中国古代历法智慧和现代科学家成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颁发徽章,强化教学评一体化。
八、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看一看):观察家里或小区里的植物,哪些喜欢晒太阳?哪些喜欢待在阴凉处?
2.提升作业(做一做):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家里的植物找一个能晒到太阳的好位置。
3.拓展作业(想一想):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可以画一幅画)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现象-实验-绘图”的系列活动,成功地将“阳光滋养植物”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可感知、可理解的内容。向光性实验现象明显,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对比实验结果的展示,很好地帮助学生建构了科学概念。最后引入“二十四节气”和袁隆平院士的成就,将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后续可引导学生持续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三课《植物与阳光》学习任务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任务一:我的奇妙发现
我观察了窗台上的绿豆苗,我发现:它们都朝着__________的方向生长。 这说明植物__________阳光。(需要 / 不需要)
任务二:对比实验小记录
颜色 (翠绿 / 黄色) (翠绿 / 黄色)
茎的粗细 (粗壮 / 细弱) (粗壮 / 细弱)
我的结论 有________,植物才能健康生长! 没有________,植物会又黄又弱。
任务三:我的科学绘画
请画一画阳光是如何像一位厨师,为植物制造美味的“食物”的。
(此处留白供学生绘画)(绘画区)
任务四:课堂小收获
今天我知道了,阳光对植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区:
仔细观察 ☆☆☆ ☆☆☆
积极猜想 ☆☆☆ ☆☆☆
动手实验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