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吹泡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吹泡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31 16: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一上科学第一单元第1课《吹泡泡》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小小科学家启蒙营·第一关:挑战“泡泡探秘员”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概念13.3“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中1-2年级学段要求:“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并渗透科学探究(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和科学态度(好奇、合作)的启蒙培养。
三、教材分析
《吹泡泡》是本册教材的起始课,也是“走进科学课”单元的第一课。教材以儿童最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为载体,并非让学生单纯玩耍,而是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观察“泡泡是怎样产生的?”“用什么工具能吹出更大的泡泡?”,初步体验“提出问题→动手尝试→观察现象”的科学探究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激发科学兴趣,消除对科学的陌生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很好玩”,为后续《把它们立起来》、《我的“小问号”》奠定情感和活动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动手操作,知道泡泡是在气体作用下从蘸有液体的工具中产生的;能直观感受到泡泡通常是球形的。
2.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对“怎样吹出大泡泡”进行简单猜想;能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异同。
3.探究实践:能安全地使用提供的工具吹出泡泡;能用语言和图画初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泡泡特点。
4.态度责任:对吹泡泡活动产生浓厚兴趣,并愿意与他人分享材料和发现;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安全、成功地吹出泡泡,并乐于描述自己的发现。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思考。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含“小小科学家启蒙营”闯关背景、安全须知动画)、泡泡液、多种吹泡工具(圆形铁丝圈、方形铁丝圈、三角形铁丝圈、吸管、漏勺等)、学习任务单、勋章贴纸。
2.学生准备:好奇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闯入第一关
教师活动:
“同学们,欢迎大家正式加入我们的‘小小科学家启蒙营’!我是你们的营长老师。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小科学家’,我们需要完成三项挑战。今天,我们就来闯第一关!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泡泡液和工具)对,泡泡!第一关的任务就是——成为一位出色的‘泡泡探秘员’!你们有信心吗?” “不过,在开始挑战前,营长有两条重要的安全守则要告诉大家:第一,泡泡液不能入口、不能弄到眼睛里;第二,使用工具时要小心,不要对着同学的脸吹。大家能遵守吗?好,挑战开始!”
学生活动:
被情境吸引,产生强烈参与兴趣。齐声回答“有信心!”并认真倾听安全规则。
设计理念:创设“启蒙营闯关”情境,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角色感和挑战欲。将安全教育和课堂规则融入情境中,自然而不生硬。
(二) 探究活动一:怎样吹出泡泡?
教师活动:
“首先,我们来完成第一个小任务:成功吹出泡泡!每位探险员都可以来领取一份装备(一套工具和泡泡液)。请大家先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工具,试一试,怎样才能成功地吹出泡泡来呢?是轻轻吹还是用力吹?是快吹还是慢吹?看看谁最先找到秘诀!”
学生活动:
领取材料,自由选择工具进行尝试、探索。在实践中摸索吹出泡泡的方法(如轻轻吹、蘸足泡泡液)。
设计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让他们在“试错”中自主建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三) 探究活动二:不一样的泡泡
教师活动:
“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成功掌握了吹泡泡的本领!现在,第二个更难的任务来了:请大家换不同的工具都试一试,比如这个圆圈的、方框的、还有三角形的。仔细观察一下,你用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吗?” (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观察) “哇,我听到有同学发现了秘密!请你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泡泡都是圆的”)
学生活动:
轮流使用不同形状的工具吹泡泡,饶有兴致地观察泡泡的形状、大小。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尝试用语言描述:“我用方框吹,泡泡也是圆的!”“三角形的吹出的泡泡小一些。”
设计理念:通过变换工具制造认知冲突(方框工具吹出圆泡泡),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比较,这是科学探究的核心环节。鼓励生生之间的交流,初步体验合作学习。
(四) 展示交流:我的泡泡发现
教师活动;
“各位探秘员,你们的发现太精彩了!现在,请大家拿出我们的《学习任务单》,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看到的最漂亮的泡泡记录下来吧!可以画下来,也可以让同桌看看你画的像不像。” (展示几位同学的任务单) “看,这位同学画出了泡泡彩虹般的颜色,观察得真仔细!这位同学记录了他吹出了一个超级大的泡泡,真了不起!”
学生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画一画我吹的泡泡”任务。展示自己的记录,并欣赏他人的作品。
设计理念:将探究发现通过图画(跨学科融合:美术)的方式记录下来,将感性体验转化为初步的理性表达。教师通过即时评价,强化良好的科学观察和记录习惯。
(五) 总结升华:科学的第一把钥匙
教师活动: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自己的小手和亮晶晶的眼睛,成功地闯过了第一关!我们不仅玩得开心,还像真正的科学家一样,发现了泡泡的很多秘密:比如,不管用什么工具,泡泡都是球形的。这就是观察和发现的力量,它是打开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就像我们一样,从小热爱观察、喜欢提问,长大后用这种探索精神,为我们国家造出了火箭、卫星,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老师相信,只要大家保持今天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索劲头,未来,你们中也一定会诞生了不起的科学家!现在,我为所有成功闯关的‘泡泡探秘员’颁发勋章!(粘贴勋章)恭喜大家!”
学生活动:
聆听总结,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科学探究的神圣感。获得勋章激励。
设计理念:将课堂活动升华至科学精神和国家自豪感的高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勋章进行即时评价,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让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八、作业设计
(与单元设计中活动一的作业保持一致,此处再次列出以便于教学实施)
1.基础作业:回家后用吸管吹泡泡给家人看。
2.提升作业:试一试,用有孔的漏勺能不能吹出泡泡?
3.拓展作业:(可选)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生活中哪里还能看到泡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预计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有序地“放”和有效地“收”。需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和管理。对于“泡泡都是球形”的结论,不必强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整表述,只要他们能通过观察感受到这一现象即可,重在体验过程。勋章评价机制预计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附:《学习任务单》
“小小科学家”启蒙营第一关:泡泡探秘员任务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探秘员编号:__________
任务一:画一画我吹出的最漂亮的泡泡!
(把它打扮得漂亮些哦!)
任务二:我的小发现
(看到了就给它打个“√”吧!)
□ 我吹出了一个大泡泡!
□ 我看到泡泡上有彩虹一样的颜色!
□ 我用方框(或其他形状)的工具,吹出了圆圆的泡泡!
任务三:
老师给我的奖励 (☆☆☆) (☆☆) (☆)
营长老师评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