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闻和尝》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闻和尝》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0-31 16:2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一上科学第二单元第6课《闻和尝》教学设计
一、 活动主题
双料侦查员——破解“闻”与“尝”的密码
二、 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教学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属于核心概念5.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下的“5.1 人体感知环境的方式”。
2.学段目标:1-2年级学段目标中“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学业要求:能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并描述其功能;了解闻和尝是认识物体的一种方式,并知道如何安全地进行观察。
三、 教材分析
《闻和尝》是本单元的第四课,也是五种直接感官观察方法的最后两种。教材通过“闻气味”和“尝味道”两个核心活动,引导学生安全、规范地使用嗅觉和味觉来获取信息。本课特别强调安全教育,让学生建立“不明物体不能随便闻和尝”的强烈意识。同时,教材也揭示了嗅觉和味觉常常协同工作的特点,为学生理解感官的综合运用打下基础。
四、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鼻子和舌头是嗅觉和味觉器官;了解通过闻和尝可以辨别物体的气味和味道;深刻理解并遵守“不明物体不能随便闻和尝”的安全规则。
2.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辨别不同的气味和味道(如酸、甜、苦、咸),并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描述。
3.探究实践:能通过“闻气味”和“尝味道”的活动,安全、规范地运用嗅觉和味觉进行探究;能意识到嗅觉和味觉在感知物体时是相互影响的。
4.态度责任:对用嗅觉和味觉探索世界产生兴趣;形成严谨、安全的科学探究习惯;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安全、规范地运用嗅觉和味觉感知物体的气味和味道。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牢固建立“不明物体不能随便闻和尝”的安全意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安全警示动画、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扇闻法”演示视频)、多个“神秘气味瓶”(瓶内装有无毒、气味明显的安全物品,如橘子皮、醋、风油精、香菜、咖啡渣等,瓶盖扎有微小孔洞)、多种“安全尝味盒”(内放小块安全食物,如苹果、盐糖水、苦瓜片、柠檬片,确保新鲜卫生)、一次性小杯、牙签、大量手套、“安全小卫士”勋章贴纸、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健康的鼻子和舌头。
3.环境准备:教室通风良好,将学生分成4-6人的“特工小组”。课前重点强调:今天所有闻和尝的物品都是老师准备好的安全物品,绝对不可以随便闻和尝其他任何东西!
七、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特工终极密令
教师活动:
“各位尊敬的‘视觉侦查官’、‘声音辨位师’、‘触感破译官’们!祝贺你们已经掌握了四大感官绝技。现在,总部下达了一道终极密令:需要你们解锁最后两种也是最‘危险’的感官——嗅觉和味觉,成为拥有全部技能的双料侦查员!这两种感官能带给我们很多快乐,但也藏着风险。所以,今天的首要任务是: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大家能否严格遵守安全指令?”
学生活动:
神情专注,大声回应:“能!”
设计理念:延续特工情境,用“终极密令”激发兴趣,同时开门见山强调本课核心——安全,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理警示。
(二) 新授与探究:安全特训与实战
第一关:安全特训——嗅觉的奥秘与“扇闻法”
教师活动:
“首先训练嗅觉。我们的鼻子能分辨成千上万种气味。但如何安全地闻呢?绝对不能用鼻子凑上去闻!请看大屏幕,学习特工专用技法——‘扇闻法’。”(播放“扇闻法”动画:用手将气味轻轻扇向鼻子) “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小手当扇子,轻轻扇过来。这样既能闻到气味,又非常安全。现在,各小组将领取‘神秘气味瓶’,请用刚学的‘扇闻法’辨别气味,并完成报告单的第一部分。” (巡视指导,纠正动作,对操作规范的小组给予“安全小卫士”贴纸奖励)
学生活动:
学习并练习“扇闻法”,小组合作闻气味瓶,讨论并记录气味特征。
设计理念:将安全教育和技能学习放在首位,通过直观的动画和实操训练,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第二关:安全实战——味觉的探索与“浅尝辄止”
教师活动:
“嗅觉过关!接下来是更严格的味觉训练。我们的舌头能尝出酸、甜、苦、咸等味道。规则更严格:只有老师分发到小盒里的食物才能尝,而且每人只用一根干净牙签取一点点,这就是‘浅尝辄止’。” (分发“安全尝味盒”,内含四种代表不同味道的安全食物) “请小特工们依次品尝,尝尝是什么味道?是酸?是甜?是苦?还是咸?把结果记录下来。” (进行跨学科融合)“咦?刚才闻起来很香的苹果,尝起来是甜的。如果我们捏住鼻子再吃苹果,味道会有什么变化吗?谁来试试?”(引导学生体验嗅觉对味觉的影响) “看,我们的鼻子和舌头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一起工作,才能让我们享受到食物的完整美味!”
学生活动:
严格遵守“浅尝辄止”规则进行品尝,记录味道,体验捏鼻子吃东西的感觉,发现嗅觉与味觉的关联。
设计理念: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味觉探究。通过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嗅觉和味觉的协同作用,理解感官的综合性与人体构造的精妙。
(三) 总结与升华:授勋与文化传承
教师活动:
“太棒了!所有小队都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完成了终极挑战!现在我宣布,你们正式晋升为‘五星级双料侦查员’,荣获感官特工队最高荣誉!”(播放授勋动画) “我们通过闻和尝,认识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其中,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光是‘味道’,就不止酸甜苦咸,我们祖先还提出了‘鲜’、‘涩’、‘麻’等概念,发展出了享誉世界的八大菜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了不起的智慧结晶!” “最后,请大家齐声朗读我们的安全誓言(指向课件):‘安全第一记心间,不明物品我不闻也不尝!’”
学生活动:
接受最高荣誉,聆听中华饮食文化介绍,自豪地齐声朗读安全誓言。
设计理念:总结全单元,授予最高荣誉。将“味道”升华至中华饮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最后以安全誓言强化记忆,将课堂所学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
(四) 课后延伸
1.教师活动:布置分层作业(见第八部分),强调所有拓展作业必须在家长全程陪同下完成。
2.学生活动:明确任务。
八、 作业设计
《双料侦查员》家庭任务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安全提示:以下所有任务,必须在爸爸或妈妈的陪同和允许下才能进行!
请你选择一项任务完成,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安全小卫士!
基础作业 在家长陪同下,用正确的“扇闻法”闻一闻厨房里的三种调味品(如醋、酱油、香油),并说出它们的气味。 ★:能在陪同下闻1种物品。
★★:能规范地闻2种物品并描述。
★★★:能规范地闻3种物品并准确描述。
提升作业 在家长帮助下,蒙上眼睛捏住鼻子,尝一小口苹果和一小口胡萝卜,看看能不能分清楚。把你的发现告诉家人。 ★:能完成体验。
★★:能发现味道变模糊了。
★★★:能说出因为捏鼻子闻不到气味,所以分不清。
拓展作业 和家人一起包一次饺子(或做一道菜),体验“和面”、“拌馅”的过程,用多种感官感受食材的变化。 ★:能参与并观察。
★★:能描述出1-2种变化(如面粉+水变粘了)。
★★★:能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述整个过程。
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感官单元的收官之作,成功地将趣味性和安全性紧密结合。“扇闻法”和“浅尝辄止”的实操训练到位,学生参与度高且秩序井然,安全第一的意识得到了有效渗透。
通过体验嗅觉对味觉的影响,学生直观感受到了感官协同工作的奥秘,效果很好。结尾部分引入中华饮食文化,成功提升了课堂的格调,实现了情感升华。
需特别注意:课前必须与家长沟通,强调家庭作业的安全须知,确保万无一失。整体来看,本课为整个单元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附:《闻和尝》学习任务单
“感官特工队”双料侦查员侦查报告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特工编号:__________
安全承诺:我承诺,只在课堂上品尝老师分发的小盒内的食物,并做到“浅尝辄止”。 签名:__________
第一关:气味侦查(用√选择或词语描述)
我闻到的神秘气味瓶:
1号瓶气味:□ 香香的 □ 酸酸的 □ 清凉的 □ 怪怪的 我觉得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号瓶气味:□ 香香的 □ 酸酸的 □ 清凉的 □ 怪怪的 我觉得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味道破译(用√选择)
我尝到的安全尝味盒:
A盒味道:□ 酸 □ 甜 □ 苦 □ 咸
B盒味道:□ 酸 □ 甜 □ 苦 □ 咸
C盒味道:□ 酸 □ 甜 □ 苦 □ 咸
D盒味道:□ 酸 □ 甜 □ 苦 □ 咸
我的重大发现:
当我捏住鼻子品尝时,味道好像变得 □ 更浓了 □ 更淡了 □ 分不清了
特工表现评价
我能严格遵守安全规则 ☆☆☆ ☆☆☆
我学会了正确的“扇闻法” ☆☆☆ ☆☆☆
我能辨别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 ☆☆☆
我发现了嗅觉和味觉的小秘密 ☆☆☆ ☆☆☆
家庭任务:恭喜你成为五星级特工!回家后继续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探索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