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一上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摸一摸》教学设计
一、 活动主题
触感破译官——揭秘“摸”的学问
二、 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教学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学习内容属于核心概念2. “物体与物质”下的“2.1 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
2.学段目标:1-2年级学段目标中“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3.学业要求:能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并描述其功能;能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粗糙程度、硬度、温度等特征。
三、 教材分析
《摸一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聚焦于训练触觉这一重要的近距离感知感官。教材通过“摸物辨形”“感受粗糙与光滑”“体验冷与热”等环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皮肤(尤其是手)去感知物体的多种物理属性,认识到触觉可以获取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硬度、温度、形状等信息,进一步丰富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维度。
四、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皮肤是触觉器官,能通过触摸感知物体表面的粗糙与光滑、软与硬、冷与热等特征。
2.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用比较的方法,通过触觉辨别和分类物体(如按软硬、粗糙程度)。
3.探究实践:能通过“神秘宝盒”游戏和“触感分类”活动,运用触觉进行有目的的探究,并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触摸的感觉。
4.态度责任:对用触觉探索世界产生兴趣;养成在不确定物体是否安全时“先观察,后触摸”的良好习惯;尊重和理解触觉对于特殊人群(如盲人)的重要性。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运用触觉感知物体的粗糙程度、软硬、冷热等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汇(如粗糙、光滑、柔软、坚硬、冰凉、温暖)来描述复杂的触觉体验。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物体表面特写镜头、盲文介绍视频)、多个“神秘触感宝盒”(侧面开圆孔,内置不同物品:砂纸、丝绸、海绵、石头、金属勺、塑料积木、温水袋、冰块盒等)、实物投影仪、学习任务单。
2.学生准备:灵敏的小手。
3.环境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特工小组”。
七、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特工终极挑战
教师活动:
“各位出色的‘视觉侦查官’和‘声音辨位师’们,欢迎归来!你们的感官能力正在飞速升级。今天,我们将迎来感官特工队的终极挑战——触感破译!在许多危急情况下,特工无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这时,指尖的触感将成为你最可靠的伙伴。你们准备好成为一名触感破译官了吗?”
学生活动:
情绪被调动,充满期待地回答:“准备好了!”
设计理念:
将本课定位为“终极挑战”,赋予更高荣誉感,激发学生征服欲,紧扣单元大情境。
(二) 新授与探究:特工终极训练
任务一:基础训练——触感词汇库
教师活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触感破译官,我们必须掌握描述触感的‘密码词汇’。请大家摸摸你的桌面,什么感觉?(平滑)再摸摸你的校服,什么感觉?(柔软)摸摸这块橡皮,呢?(有点凉)” (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砂纸、丝绸、海绵、金属块等物品,引导学生说出“粗糙”、“光滑”、“柔软”、“坚硬”等词汇,并板书建立“触感词汇库”) “太好了!我们现在拥有了一个强大的词汇库,接下来就去实战吧!”
学生活动:
触摸身边物品,在教师引导下学习并跟读“粗糙、光滑、柔软、坚硬、冰凉、温暖”等描述触觉的词汇。
设计理念:为后续探究活动进行词汇铺垫,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有词可用”,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任务二:核心考核——神秘宝盒大挑战
教师活动:
“终极考核开始!每个小组将获得一个‘神秘触感宝盒’,里面藏有未知物品。你们的任务是:只能将手伸入盒内,绝对不能用眼睛看,运用你们的触觉,破译出里面物品的特征,并完成《触感破译报告》。” “你可以感受它是软的还是硬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是凉的还是温的?甚至可以试着猜猜它可能是什么。开始行动,特工们!”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上刚学的词汇,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描述) “时间到!现在请各小组来汇报你们的破译成果。‘破译官’请说:‘我认为它是……,因为摸起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看看你们的发现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轮流将手伸入宝盒触摸,热烈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记录和猜测。
设计理念: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探究活动。蒙眼触摸的形式极具神秘感和挑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触觉感官,迫使他们专注体验并运用词汇进行描述,深刻体会触觉的功能和价值。
任务三:拓展应用——触觉的伟大意义
教师活动:
“大家刚才仅仅依靠触摸就获得了这么多信息,真的太了不起了!这让我们想到,对于那些看不见的朋友们,触觉就是他们认识世界最重要的‘眼睛’。” (播放一段介绍盲文的短视频) “看,这就是盲文。盲人朋友们就是通过指尖触摸这些凸起的小点来读书、学习的。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与爱心的体现,我们国家有非常完善的盲文出版和盲人教育体系。所以,我们的手不仅能感受世界,还能传递知识和温暖。”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了解盲文,感受触觉对于盲人的重要性,体会科技的人文关怀。
设计理念: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升华,将触觉的学习从个人体验上升到社会关怀和民族自豪感,体现学科的育人功能。
(三) 总结与升华:授勋与敬畏
教师活动:
“我宣布,所有同学成功通过终极考验,荣获‘顶级触感破译官’称号!你们解锁了感官特工队的全部徽章!(播放授勋动画)” “回顾我们的旅程,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每一种感官都如此神奇,它们是我们认识这个美丽世界的无价之宝。” “同时,我们也要心存敬畏。在生活中,对于不了解的物体,一定要记住‘先观察,后触摸’的原则,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未来,希望你们能运用所有感官,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学生活动:
接受最终荣誉,聆听总结,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强化安全意识和科学探索的愿望。
设计理念:对本课及整个单元进行总结,强调感官的综合运用和安全教育,将科学探究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
(四) 课后延伸
1.教师活动:布置分层作业(见第八部分)。
2.学生活动:明确任务。
八、 作业设计
《触感破译官》家庭任务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请你选择一项或多项任务完成,让你的“超级触觉”本领越来越强!
基础作业 闭上眼睛,摸一摸家里的3种物品,用“光滑/粗糙”、“柔软/坚硬”等词向家人描述你的感觉。 ★:能摸出1种物品的1个特征。
★★:能说出2种物品的不同特征。
★★★:能说出3种物品的特征并用词准确。
提升作业 找一个布袋,装入2样物品(如钥匙、毛绒玩具),让家人闭眼摸一摸,猜猜是什么。 ★:能参与游戏。
★★:能准备物品并描述其特征引导家人猜。
★★★:能清晰地用触觉词汇引导家人猜出。
拓展作业 和家人一起查阅资料,了解一种利用触觉工作的动物(如鼹鼠),并画下来。 ★:能找到一种动物。
★★:能说出该动物如何利用触觉。
★★★:能画下来并简单介绍。
九、 教学反思(预设)
本节课是单元感官探索的收官之作,情境代入感强,“神秘宝盒”的活动设计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建立“触感词汇库”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难题,为后续的科学描述奠定了基础。
盲文视频的引入是点睛之笔,自然地将课程升华至社会关怀和科技人文层面,效果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活动时,要反复强调纪律,确保学生真正是“盲摸”而不是偷看,以保证探究的纯粹性。整体来看,本节课圆满完成了单元教学目标的最后一块拼图。
附:《摸一摸》学习任务单
“感官特工队”触感破译官侦查报告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特工编号:__________
任务二:神秘宝盒大挑战(小组活动)
请将手伸入宝盒,仔细触摸神秘物体,将你的感受和猜测记录下来。
表面感觉 □ 非常粗糙 □ 比较粗糙 □ 光 滑 □ 非常光滑
软硬感觉 □ 非常柔软 □ 比较柔软 □ 坚 硬 □ 非常坚硬
温度感觉 □ 冰 凉 □ 凉 □ 温 □ 热
我的最终猜测 我认为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猜测理由 因为摸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工表现评价
我能遵守规则,只用触觉探究 ☆☆☆ ☆☆☆
我能从多个角度感受物体 ☆☆☆ ☆☆☆
我能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触感 ☆☆☆ ☆☆☆
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猜测 ☆☆☆ ☆☆☆
家庭任务:恭喜你完成所有感官特工任务!回家后继续用你的双手探索世界吧,完成背面的《家庭任务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