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玩彩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0《玩彩泥》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01 22:2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一上科学第二单元第11课《玩彩泥》教学设计
一、 活动主题
第二关:造型工坊——百变彩泥秀
二、 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教学严格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与实施。
1.核心概念:4.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4.1 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2.学习内容: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学段目标: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三、 教材分析
《玩彩泥》是本单元的承上启下之课。它延续了第一课《玩小车》对“力”的探究,将焦点从“力改变运动状态”转向“力改变物体形状”。教材通过自由玩彩泥和制作特定造型两个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力的方式(捏、揉、压、搓等)不同,导致物体形状的变化也不同。这为后续理解更抽象的磁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制作纸蜻蜓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玩彩泥活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捏、揉、压、搓、刻等)施加力,可以改变彩泥的形状。
2.科学思维:能观察并比较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形状变化;能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彩泥造型表达出来。
3.探究实践:能运用多种方法改变彩泥的形状;能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立体造型,并向同伴介绍。
4.态度责任:在“造型师”角色中,乐于创造,感受制作的乐趣;养成物尽其用、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通过了解面塑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改变彩泥的形状。
2.教学难点:有目的地运用不同方法,将彩泥塑造成一个想象中的造型。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含“小小玩具设计师挑战赛”主题海报、任务卡、各种彩泥造型图片、短片《神奇的面塑》)、各色彩泥、塑料小工具(滚棒、塑料刀等)。
2.小组材料:每人一包彩泥、一张塑料垫板、一个密封袋。
3.场地布置:课桌分小组摆放,便于合作与展示。
七、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进入新关卡
教师活动:
“恭喜各位设计师成功通过‘动力车间’的挑战!大家已经能让玩具动起来了。但一个优秀的玩具,不仅要有动力,还要有酷炫的造型!欢迎来到第二关——造型工坊!(PPT出示关卡名称)在这一关,我们的挑战任务是:成为魔法造型师,看谁能把最普通的彩泥,变成最有趣的造型!大家准备好了吗?”
学生活动:
情绪被调动,进入“造型师”角色,齐声回应。
设计理念:延续单元大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主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是关于“形状”的改变与创造。
(二) 探究活动一:魔法初体验——自由改变形状
教师活动:
“首先,让我们和彩泥朋友打个招呼。请各位造型师拿到彩泥后,先别急着做东西,就用你的小手,尽情地捏一捏、揉一揉、压一压、搓一搓(配合动作演示)。看看你能用它变出多少种不同的形状?比比谁的方法最多!” (巡视指导,选取典型方法)“老师发现了一位魔法师,他用手掌一压,彩泥变成了薄饼!这位同学用手指一搓,变出了一根面条!太神奇了!原来,用不同的方法施加力,就能产生千变万化的形状!”
学生活动:
自由探索,用各种方法尝试改变彩泥的形状,并观察产生的不同结果(球状、长条、圆饼等)。
设计理念: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从无目的到有意识地发现“方法”与“形状”之间的因果关系,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三) 探究活动二:创意大比拼——设计制作我的作品
教师活动:
“各位造型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现在,终极挑战来了:请你用刚才学会的所有魔法,设计并制作一个你最喜欢的东西。可以是一种水果,一种小动物,或者任何你想到的。做完后,还要为你的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准备介绍给大家。” (出示提示)“如果你需要更精细的魔法,可以来老师这里借用这些‘魔法工具’(展示塑料小工具)。开始创造吧!” (个别指导)“想一想,小兔子的耳朵怎么捏?西瓜的条纹怎么画出来?”
学生活动:
动手创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有目的地制作一个具体造型。遇到困难会尝试解决或求助。
设计理念:从“自由探索”升级到“有目的创作”,促进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融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工具支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 展示交流:小小发布会
教师活动:
“时间到!请各位造型师将你们的作品放在展示区(垫板中央)。现在,我们举办一个小小发布会,邀请几位设计师来介绍一下他们的杰作。你可以说:我的作品叫……,我是用……方法做出来的。” (引导学生评价)“大家觉得他的作品怎么样?你喜欢哪个部分?”
学生活动:
展示作品,并尝试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和用到的主要方法。欣赏同伴的作品,并给予简单评价(如“很好看”、“很像”)。
设计理念:提供表达与交流的平台,固化探究成果。通过介绍,内化“方法”与“形状”的关联。同伴互评有助于学会欣赏他人,提升交流能力。
(五) 总结升华与文化延伸
教师活动:
“今天的挑战真是太精彩了!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平凡的彩泥变成了生动的作品。我们发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不同的方法用力,就能创造千变万化的世界。(板书总结)” “(文化升华)其实,用双手塑造形象的智慧,早已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大家看(播放短片《神奇的面塑》),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艺术——面塑。艺术家们用一双巧手,将面团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花鸟鱼虫,成为了世界惊叹的‘中国绝活’。今天,你们每个人都是这门古老艺术的小小传承人。未来,希望你们能继续用这双充满创造力的手,去学习,去探索,去设计出更多展现中国智慧的玩具!”
学生活动:
聆听教师总结,观看视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设计理念:总结核心概念,并将本节课的技能提升到文化传承的高度,实现科学教育与审美教育、民族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深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 整理与评价
教师活动:
“最后,请各位设计师完成任务单上的评价,并记得把我们散落的‘魔法材料’(彩泥碎屑)收集起来,物归原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有创意,还要有良好的习惯!”
学生活动:
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自我评价,整理桌面,将彩泥收回密封袋。
设计理念: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环保意识,将态度责任的培养落到实处。
《玩彩泥》学习任务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造型师编号:__________
第二关:造型工坊挑战记录
我的魔法:我用了这些方法玩彩泥!(在你会的方法后面画√)
捏 (niē)
揉 (róu)
压 (yā)
搓 (cuō)
刻 (kè) (用工具)
其他:_________
我的作品:为我做的造型画个像,并给它起个名字吧!
作品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评价:
给自己评星:(在对应位置画√)
☆:我尝试用了1-2种方法玩彩泥。
☆☆:我用了3种以上方法,并完成了一个造型。
☆☆☆:我的造型很形象,还能介绍用了什么方法!
发现小伙伴的闪光点:
我今天想夸夸_________(同学名字),因为他/她的作品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