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玩磁铁》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11《玩磁铁》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11-01 22: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一上科学第二单元第12课《玩磁铁》教学设计
一、 活动主题
第三关:魔法实验室——磁铁探秘之旅
二、 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教学严格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与实施。
1.核心概念:4.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4.2 电磁相互作用。
2.学习内容:知道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列举常用的不同形状的磁铁。
3.学段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及现象;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三、 教材分析
《玩磁铁》是本单元的关键课,它引入了“非接触力”(磁场力)的概念,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对“力”的认知边界。教材通过“认磁铁”、“找朋友”(辨别铁制品)和“隔物吸铁”三个核心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这既是对前两课“力”的概念的深化与补充,也为最后一课《做纸蜻蜓》中可能运用磁铁进行创意设计提供了知识储备。本课充满趣味性和神秘感,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绝佳载体。
四、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玩磁铁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和镍等材料;知道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如纸、薄布)吸引铁制品。
2.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比较,辨别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能对物品能否被吸引进行简单的预测,并验证。
3.探究实践:能用磁铁对多种材料进行吸引测试;能尝试完成“隔物取物”等小挑战。
4.态度责任:在“小小魔法师”角色中,体验科学探究的神奇与乐趣;养成认真观察、如实记录的习惯;通过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感受古代中国的科技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并发现磁铁能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2.教学难点:能根据已有经验,对“哪些物品能被吸引”进行初步的预测和归类。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含“小小玩具设计师挑战赛”主题海报、任务卡、各种形状磁铁图片、司南动画或图片)、多种形状的磁铁(条形、蹄形、环形)、一袋“神秘材料”(内含铁钉、回形针、铝片、铜钥匙、木块、橡皮、塑料片、布片等)。
2.小组材料:每组一套“神秘材料”、每人一块磁铁、一张记录卡、一个托盘。
3.挑战赛材料:“小鱼”池塘(纸盒内铺蓝色纸,上有别着回形针的纸鱼)、自制“钓鱼竿”(绑有磁铁的木棍)。
七、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魔法实验室开门
教师活动:
“各位天才设计师们,欢迎来到我们挑战赛最神秘的第三关——魔法实验室!(PPT出示关卡名称,背景可设计为科幻风格)在这一关,你们将不再依靠自己的‘力气’,而是要掌握一种神奇的‘魔法力’!看,这就是我们的魔法棒——磁铁!(展示磁铁)它拥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魔力。你们想不想成为一位磁铁魔法师,揭开它的秘密?”
学生活动:
被“魔法”情境强烈吸引,好奇心被激发,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理念:利用“魔法”的比喻,将抽象的磁力形象化、趣味化,完美契合“玩中学”的主题,迅速抓住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二) 探究活动一:认识魔法工具——各种各样的磁铁
教师活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拥有魔法的工具。请从你们的材料盒里找出磁铁,摸一摸,看一看,它们都长什么样子?像什么?” (展示不同形状磁铁)“这是条形磁铁,像一根小尺子;这是蹄形磁铁,像一个小马蹄;这是环形磁铁,中间有个洞。它们虽然形状不同,但都拥有同样的魔力哦!”
学生活动:
观察手中的磁铁,描述其形状(U形、长条形等)。
设计理念:从观察磁铁本身开始,建立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为后续探究做好铺垫。
(三) 探究活动二:魔法测试——寻找磁铁的“好朋友”
教师活动:
“现在,魔法测试开始!磁铁的魔力就是:它能吸引一些东西,我们把它们叫做它的‘好朋友’;不能吸引的,是‘陌生人’。请用你的磁铁,去测试材料盘里的所有物品,帮磁铁找出它的所有‘好朋友’!” (提出要求并巡视)“记得哦,我们的科学家守则是:大胆猜,认真试,如实记。先用小脑袋猜一猜它会不会是好朋友,再用磁铁试一试,最后把结果画在你的任务单上。” (引导发现)“哇,大家发现了什么?磁铁的好朋友有什么共同点?对啦!它们大多都是铁做的!磁铁最喜欢铁制品了!”
学生活动:
进行预测→实验验证→记录。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发现磁铁吸铁的性质。
设计理念:这是本课的核心探究环节。通过“预测-验证-发现”的科学流程,让学生自主建构科学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证精神。
(四) 探究活动三:魔力穿越——隔物取物挑战赛
教师活动:
“魔法师的功力越高,他的魔法就能穿越障碍!我们的磁铁魔法也有这个本领吗?请试一试,磁铁的魔力能穿过这张纸吗?能穿过这本课本吗?能穿过你的手掌吗?” (组织挑战)“终极挑战:‘钓鱼大赛’!这个池塘里有许多小鱼,但我们的手不能碰到水。谁能用这根魔法鱼竿(展示绑有磁铁的鱼竿),又快又准地钓起最多的鱼?”
学生活动:
兴奋地尝试用磁铁隔着不同物体吸回形针。积极参与“钓鱼”游戏,感受磁铁隔空作用的特性。
设计理念:通过游戏化的挑战,深化对“磁力能穿透非铁质物体”这一性质的理解,将知识应用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所学。
(五) 总结交流与评价
教师活动:
“今天的魔法实验室之旅真是收获满满!谁来总结一下,你发现了磁铁的哪些魔力?(引导学生总结:能吸铁、能隔着东西吸铁)” “请大家根据任务单,为自己的魔法师之旅评评分吧!”
学生活动:
分享自己的发现。完成学习任务单的自我评价。
设计理念:梳理本课核心概念,并通过评价表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六) 升华主题:从魔法到科学
教师活动:
“同学们,我们今天玩的看似是‘魔法’,其实是伟大的科学!在几千年前,我们智慧的中国人就发现了磁石的这种特性,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出示图片或动画)。它帮助郑和这样的伟大航海家在大海上辨别方向,开创了伟大的航路。这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的科技成就!” “从古老的司南到现在的磁悬浮列车,磁铁的魔力不断推动着科技的进步。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份好奇和探索的热情,未来也能用科学知识创造出新的‘中国奇迹’!”
学生活动:
聆听故事,观看图片,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巨大成就,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设计理念:将有趣的“玩”升华到严肃的“科学”和“科技史”,通过讲述中国古人利用磁铁特性的伟大发明,自然而然地渗透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玩磁铁》学习任务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魔法师编号:__________
第三关:魔法实验室挑战记录
我的预测与发现:
帮磁铁找“好朋友”。(是好朋友的,在对应表情下画√)
回形针 铝片
铁钉 铜钥匙
木块 塑料片
我的魔法挑战:
我成功用磁铁隔着了这些东西吸起了回形针!(成功了的,在□画√)
□ 一张纸
□ 我的课本
□ 我的手掌
□ 其他:_______
我的评价:
给自己评星:(在对应位置画√)
☆:我认真参与了玩磁铁的活动。
☆☆:我发现了磁铁能吸铁,并能完成隔纸吸铁。
☆☆☆:我不仅能发现规律,还能准确预测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
魔法师勋章:今天我一共钓到了 _____ 条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