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版】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五年(2021-2025)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版】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五年(2021-2025)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7.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11-02 23:49: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0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5年2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5年2考 选择题 2022年2分 2021年2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考点0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年2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5年2考 选择题 简答题 2025年2分 2022年4分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别,物质性质的应用
考点0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2022·贵州遵义·中考)化学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为引燃的温度不够高
B.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种类与反应体系中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有关
C.通常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因为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粉尘爆炸实验中,吹入空气将面粉扬起,是为了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答案】A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由于空气中氧气浓度不够,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碳与氧气反应根据氧气是否充足会有不同的产物,氧气充足,碳发生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氧气不充足,碳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种类与反应体系中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有关,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铝比铁耐腐蚀,因为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面粉扬起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没有扬起,面粉会燃烧变黑,不会爆炸,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化学不仅与生活息息相关,还在科技、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贝贝的早餐是牛奶和面包加黄瓜,面包为贝贝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贝贝打扫卫生时,用洗涤剂除去抹布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贝贝为水培植物添加了含有硝酸钾的营养液,是为了给植物提供 营养元素。
(2)北京冬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过程中气态CO2被压缩为超临界CO2流体。气态CO2被压缩的过程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制作用到聚氯乙烯(简称PVC),PVC属于 (填“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该材料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说明其具有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答案】(1) 糖类 乳化 钾、氮
(2)物理变化
(3) 有机高分子材料 热塑性
【详解】(1)面包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油污;硝酸钾能给植物提供钾、氮两种营养元素。
(2)气态CO2被压缩为超临界CO2流体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聚氯乙烯是塑料的一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说明其具有热塑性。
3.(2022·贵州铜仁·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石蜡熔化 C.钢铁生锈 D.石油分馏
【答案】C
【详解】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油分馏过程中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杼织布 B.粉碎矿石 C.海水晒盐 D.五谷醇酒
【答案】D
【详解】A、机杼织布,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粉碎矿石,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C、海水晒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五谷醇酒,生成的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5.(2021·贵州黔西南·中考)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与生活相关的做法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出软水和硬水 B.在云层中撒布干冰人工降雨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加热使某冷却变形合金复原
【答案】A
【详解】A、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了浮渣,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B、在云层中撒布干冰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了其吸附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加热使某冷却变形合金复原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2021·贵州毕节·中考)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
【答案】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肥皂水呈碱性,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汽油溶解酒精,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7.(2021·贵州黔东南州·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灯泡发光 C.蜡烛燃烧 D.酒精挥发
【答案】C
【详解】A、海水晒盐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酒精挥发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睛】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8.(2021·贵州铜仁·中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爆炸 B.菜刀生锈 C.水蒸发 D.玻璃破碎
【答案】B
【详解】A、气球爆炸只是形状的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菜刀生锈有铁锈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水蒸发,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考点0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9.(2025·贵州·中考)净化水时,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性质是
A.熔点高 B.吸附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答案】B
【详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净化水时放入活性炭除去色素、异味。故选B。
10.(2022·贵州遵义·中考)遵义鸡蛋糕是遵义特色小吃,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遵义鸡蛋糕制作工艺传统独特,从选料、磨面、搅蛋、打油到烘烤等二十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其中“搅蛋”工序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在选料上除了基本的面粉、鸡蛋、糖,还采用了小磨芝麻油,使得香味独特。上述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3)烘烤环节尤为重要。火过大,烤出来的鸡蛋糕干涩难咽:过小,水分不能及时挥发,烤出来又不够蓬松。从微观角度分析温度对水挥发的影响: 。
(4)遵义鸡蛋糕远销全国,包装时通常会充入氮气,充入氮气的作用是 。
【答案】(1)搅拌
(2)鸡蛋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水分蒸发越快,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度越慢,水分蒸发越慢
(4)防腐防挤压
【详解】(1)“搅蛋”工序使其混合均匀,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搅拌操作;
(2)面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鸡蛋富含蛋白质;糖富含糖类;芝麻油富含油脂;
(3)烘烤环节尤为重要。火过大,烤出来的鸡蛋糕干涩难咽:过小,水分不能及时挥发,烤出来又不够蓬松。从微观角度分析温度对水挥发的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水分蒸发越快,温度越低,分子运动速度越慢,水分蒸发越慢;  
(4)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食品的保护气,防止食品变质,同时还防止食品被挤压,所以遵义鸡蛋糕远销全国,包装时通常会充入氮气,充入氮气的作用是防腐防挤压。
1.(2025·贵州贵阳清镇·二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霓虹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作干燥剂
D.盐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用于金属除锈
【答案】B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作助燃剂,不是燃料,故错误;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故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故错误;
D、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错误。
故选B。
2.(2025·贵州遵义红花岗区·一模)新材料出现和应用可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以下时代代表材料的制造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铁器时代 D.钢时代
【答案】A
【详解】A、石器时代属于原始人使用简单的石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青铜时代人类已经进行了金属的冶炼和制造,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铁器时代是历史上铁大量使用的年代,人类掌握了冶炼铁的方法,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钢时代人类已经进行了金属的冶炼和制造,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5·贵州黔南平塘·一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B、化学变化伴随能量变化,但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能量变化,则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C、阴离子带负电,原子中的电子也带负电,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阴离子,该选项推理不正确;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4.(2025·贵州铜仁沿河思源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服务于生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延长保质期 B.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杀菌
C.用含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含NaOH的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
【答案】A
【详解】A、甲醛对人体有害,不能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延长保质期。A错误;
B、因为75%的医用酒精具有最强的渗透作用,能够彻底渗透微生物使蛋白质凝固,从而杀灭微生物。所以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杀菌。B正确;
C、由于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Al(OH)3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消耗过多的胃酸。所以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正确;
D、氢氧化钠(NaOH)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所以用含NaOH的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D正确。
故选:A。
5.(2025·贵州毕节·一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氢气的密度小,可用作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有毒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来作铅笔芯
【答案】B
【详解】A、氢气可用作燃料,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可燃性,而不是因为密度小,选项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作保护气,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如炼铁),但这是因为其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而非毒性,选项错误;
D、石墨用作铅笔芯是因为其质地柔软、易留下痕迹),而非导电性。导电性通常用于电极等用途,选项错误;
故选B。
6.(2025·贵州黔东南州·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
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C.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铁
【答案】A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与氮气难溶于水无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酒精能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质而将其杀死,与酒精具有挥发性无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无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5·贵州铜仁万山三校·联考)梳理知识能有效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下列梳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浸泡海鲜食品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电器着火时用大量水扑灭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钙导致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 缺碘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 隔绝空气或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钢铁生锈 油锅着火可立即用锅盖盖灭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正确;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且甲醛是有毒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不能用甲醛浸泡海鲜食品,错误,不符合题意;
B、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正确;电器着火时不能用大量水扑灭,防止触电,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正确;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隔绝空气或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钢铁生锈,正确;油锅着火可立即用锅盖盖灭,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目的,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5·贵州安顺关岭县·三模)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4)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气以及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4
(2)BD
(3)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强氧化性或很强的腐蚀性)
(4)
【详解】(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x=+4,所以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故答案为:+4;
(2)A、84消毒液(含NaClO)中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故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中不含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符合题意;
C、氯气中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故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C2H4O3)中不含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符合题意;
故选BD;
(3)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ClO2的化学性质有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故答案为: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强氧化性或很强的腐蚀性,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4)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所以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和氧气,故答案为:。
9.(2025·贵州安顺关岭县·一模)贵州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技艺以及优美的风景,令无数游客心驰神往。这些多元的文化中蕴含着无穷的化学奥秘。
(1)“好山、好水、好空气”是贵州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清新的空气中含有的 可供给人类呼吸。
(2)肠旺面是深受贵州人民喜爱的特色美食之一,其制作原料有面条、肥肠、血旺和豆腐粒等,面条中富含 ,肥肠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可以预防的疾病是 。
(3)分布于贵阳乌当区一带的乌当手工土纸制作技艺,包括沤竹、提浆、抄纸、压榨等72道工序,其中压榨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安顺盛产茶叶,在茶树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一定的化肥以保证茶叶的产量,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字母)。
A.KCl B. C. D.
【答案】(1)氧气/O2
(2) 糖类 缺铁性贫血
(3)物理
(4)C
【详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清新空气中含有的氧气(O2)可供人类呼吸。
(2)面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人体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肥肠中含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3)乌当手工土纸制作工艺中的压榨过程,只是改变了纸浆的形状和水分含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复合肥是含有N、P、K这三种营养元素中至少两种的化肥。
A、KCl只含有钾元素,不属于复合肥;
B、NH4Cl只含有氮元素,不属于复合肥;
C、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3(PO4)2只含有磷元素,不属于复合肥。
故选C。
10.(2025·贵州毕节·一模)化学在解决资源、能源、材料、环境、人类健康等相关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1)空气中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2)水是生命之源,煮沸过程中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用聚乙烯塑料制作的水管经久耐用,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合成”或“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4)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KCl、、中属于氮肥的是 。
(5)在牙膏中添加适量的氟化钠(NaF),可补充牙齿中的 元素,预防龋齿。
【答案】(1)氧气/O2
(2)物理
(3)合成
(4)CO(NH2)2
(5)氟/F
【详解】(1)空气中的成分中,氧气(O2)能参与人体的呼吸作用,供给人类呼吸。
(2)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液态变为气态,物质本身还是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3)聚乙烯塑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所以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4)氮肥是含有氮元素的肥料。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5)氟元素能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在牙膏中添加氟化钠(NaF),可补充牙齿中的氟(F)元素,预防龋齿。
11.(2025·贵州黔东南榕江·一模)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面有关春节的习俗包含了很多化学常识。
(1)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烟花爆炸属于 变化;爆竹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扩散在空气中易导致 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应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2)贴春联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我们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色,是因为 。
(3)璀璨的霓虹灯能营造春节的喜庆氛围,其主要是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除夕夜时,每家每户都会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我国很多地区使用沼气作为燃料来烧火做饭,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年夜饭上,凉拌黄瓜这道菜可为人体补充 等营养物质。
【答案】(1) 化学 酸雨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稀有气体
(4) CH4
(5)维生素
【详解】(1)烟花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硫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溶于水会形成酸雨,造成环境污染。
(2)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3)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
(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5)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凉拌黄瓜这道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12.(2025·贵州黔东南榕江·一模)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自然界的水通常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经蒸馏得纯净水的过程是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KNO3溶液常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制200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 g。配制时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 。
(3)同学们对NaCl、KNO3两种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展开探究。下表是两者在不同温度时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①4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②20℃时,向50g水中加入15 gNaCl,此时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③实验室有一包回收所得的NaCl和KNO3固体混合物,为了选择合适方法分离提纯两种物质,先取80g混合物样品进行如图实验。通过实验可判断混合物样品中KNO3质量m的范围是 。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后续分离提纯实验。写出一种检验40℃时烧杯内KNO3溶液是否饱和的实验方法 。
【答案】(1) 混合物 物理变化
(2) 6 加速溶质的溶解
(3) 36.6 不饱和 43.4g ≤ m ≤ 63.9g 向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若固体能继续溶解,则为该温度下KNO3的不饱和溶液,若固体不再溶解,则为该温度下KNO3的饱和溶液
【详解】(1)自然界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是利用自然界的水中各物质沸点不同,将纯净水分离出来,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公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KNO3的质量:200g×3%=6g;配制时常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溶质的溶解;
(3)①根据表格可知,NaCl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②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也就是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的NaCl,那50g水中最多溶解18gNaCl,那么向50g水中加入15gNaCl,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③20°C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NaCl的溶解度为36.0g,40°C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NaCl的溶解度为36.6g,根据烧杯中的现象可以看出20°C时,固体有剩余,说明NaCl或KNO3没有全部溶解,升温到40°C时,固体全部溶解,说明NaCl也全部溶解,则NaCl的质量不能多余36.6g,当NaCl质量36.6g时,KNO3质量最小,此时KNO3的质量为80g-36.6g =43.4g,而40°C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则KNO3最大质量为63.9g,故混合物样品中KNO3质量m的范围是43.4g ≤m ≤ 63.9g;检验40°C时烧杯内KNO3溶液是否饱和的实验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若固体能继续溶解,则为该温度下KNO3的不饱和溶液,若固体不再溶解,则为该温度下KNO3的饱和溶液。
13.(2025·贵州省贵阳市·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铜呈紫红色,可用作导线 B.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作干燥剂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C
【详解】A、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与腐蚀性无关,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活性炭常用作冰箱除味剂,故C正确;
D、治疗胃酸过多使用的是弱碱(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钠腐蚀性太强,会损伤消化道,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D错误。
故选C。
14.(2025·贵州省毕节市·二模)生活处处即化学,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铝制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常温下铝化学性质不活泼
C.铜丝用来制作导线——铜具有导电性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答案】B
【详解】A、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合理;
B、铝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不是因为铝不活泼,该选项解释不合理;
C、铜丝可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该选项解释合理;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该选项解释合理。
故选B。
15.(2025·贵州省铜仁市·三模)梳理知识能有效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下列梳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使用;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浸泡海鲜食品。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电器着火时用大量水扑灭。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碘导致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 缺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 隔绝空气或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铁生锈;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A、酒精具有可燃性,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作燃料,正确;
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于浸泡海鲜食品,错误。
不符合题意;
B、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正确;
电器着火时不能用大量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错误。
不符合题意;
C、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错误;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故缺乏维生素可以多食用蔬菜、水果,正确。
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隔绝空气或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铁生锈,正确;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5·贵州黔南州·中考模拟)下列是从不同的化学观念对物质及变化的认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分类观:氧气、五氧化二磷、二氧化锰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他们都是氧化物
B.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守恒观: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D.元素观: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中,一定有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答案】D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五氧化二磷、二氧化锰都是氧化物,而氧气中只含氧元素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但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只能能量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是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C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和氧元素,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中,一定有含碳、氧元素的物质,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7.(2025·贵州省毕节市·二模)化学在解决资源、材料、农业、人类健康等相关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2)银饰制作中,银丝编结成六棱银索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常用作食品保鲜膜的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合成”或“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4)常用的化肥有、、等,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
(5)碳酸钙()是某种药品的主要成分,为人体补充 元素,能预防骨质疏松。
【答案】(1)氮气/
(2)物理
(3)合成
(4)KCl/氯化钾
(5)钙/Ca
【详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N2),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2)银丝编结成六棱银索的过程中,只是银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聚乙烯塑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不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4)钾肥是含有钾元素的化肥。CO(NH2)2含氮元素,属于氮肥;KCl含钾元素,属于钾肥;Ca(H2PO4)2含磷元素,属于磷肥。
(5)碳酸钙中含有钙(Ca)元素,能为人体补充钙元素,钙元素可预防骨质疏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0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5年2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5年2考 选择题 2022年2分 2021年2分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
考点0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5年2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5年2考 选择题 简答题 2025年2分 2022年4分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判别,物质性质的应用
考点0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2022·贵州遵义·中考)化学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为引燃的温度不够高
B.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种类与反应体系中碳和氧气的质量比有关
C.通常在空气中铝比铁耐腐蚀,因为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D.粉尘爆炸实验中,吹入空气将面粉扬起,是为了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2.(2022·贵州六盘水·中考)化学不仅与生活息息相关,还在科技、材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贝贝的早餐是牛奶和面包加黄瓜,面包为贝贝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贝贝打扫卫生时,用洗涤剂除去抹布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贝贝为水培植物添加了含有硝酸钾的营养液,是为了给植物提供 营养元素。
(2)北京冬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当前最先进的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过程中气态CO2被压缩为超临界CO2流体。气态CO2被压缩的过程属于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制作用到聚氯乙烯(简称PVC),PVC属于 (填“复合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该材料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说明其具有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3.(2022·贵州铜仁·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石蜡熔化 C.钢铁生锈 D.石油分馏
4.(2022·贵州黔东南·中考)《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书中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机杼织布 B.粉碎矿石 C.海水晒盐 D.五谷醇酒
5.(2021·贵州黔西南·中考)化学使生活更美好。下列与生活相关的做法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出软水和硬水 B.在云层中撒布干冰人工降雨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D.加热使某冷却变形合金复原
6.(2021·贵州毕节·中考)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悬浮物
B.用肥皂水涂抹蚊虫叮咬处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干冰冷藏保鲜运输食品
7.(2021·贵州黔东南州·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灯泡发光 C.蜡烛燃烧 D.酒精挥发
8.(2021·贵州铜仁·中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爆炸 B.菜刀生锈 C.水蒸发 D.玻璃破碎
考点0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9.(2025·贵州·中考)净化水时,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性质是
A.熔点高 B.吸附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10.(2022·贵州遵义·中考)遵义鸡蛋糕是遵义特色小吃,其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遵义鸡蛋糕制作工艺传统独特,从选料、磨面、搅蛋、打油到烘烤等二十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其中“搅蛋”工序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在选料上除了基本的面粉、鸡蛋、糖,还采用了小磨芝麻油,使得香味独特。上述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3)烘烤环节尤为重要。火过大,烤出来的鸡蛋糕干涩难咽:过小,水分不能及时挥发,烤出来又不够蓬松。从微观角度分析温度对水挥发的影响: 。
(4)遵义鸡蛋糕远销全国,包装时通常会充入氮气,充入氮气的作用是 。
1.(2025·贵州贵阳清镇·二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氧气有助燃性——作燃料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作霓虹灯
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作干燥剂
D.盐酸能和活泼金属反应——用于金属除锈
2.(2025·贵州遵义红花岗区·一模)新材料出现和应用可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以下时代代表材料的制造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石器时代 B.青铜器时代 C.铁器时代 D.钢时代
3.(2025·贵州黔南平塘·一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2025·贵州铜仁沿河思源实验学校·中考模拟)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服务于生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食品延长保质期 B.用75%的医用酒精消毒杀菌
C.用含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含NaOH的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
5.(2025·贵州毕节·一模)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氢气的密度小,可用作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有毒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来作铅笔芯
6.(2025·贵州黔东南州·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
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C.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炼铁
7.(2025·贵州铜仁万山三校·联考)梳理知识能有效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下列梳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乙醇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浸泡海鲜食品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电器着火时用大量水扑灭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钙导致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 缺碘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 隔绝空气或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钢铁生锈 油锅着火可立即用锅盖盖灭
A.A B.B C.C D.D
8.(2025·贵州安顺关岭县·三模)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4)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气以及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2025·贵州安顺关岭县·一模)贵州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传统技艺以及优美的风景,令无数游客心驰神往。这些多元的文化中蕴含着无穷的化学奥秘。
(1)“好山、好水、好空气”是贵州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清新的空气中含有的 可供给人类呼吸。
(2)肠旺面是深受贵州人民喜爱的特色美食之一,其制作原料有面条、肥肠、血旺和豆腐粒等,面条中富含 ,肥肠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可以预防的疾病是 。
(3)分布于贵阳乌当区一带的乌当手工土纸制作技艺,包括沤竹、提浆、抄纸、压榨等72道工序,其中压榨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安顺盛产茶叶,在茶树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一定的化肥以保证茶叶的产量,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填字母)。
A.KCl B. C. D.
10.(2025·贵州毕节·一模)化学在解决资源、能源、材料、环境、人类健康等相关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1)空气中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2)水是生命之源,煮沸过程中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用聚乙烯塑料制作的水管经久耐用,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合成”或“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4)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KCl、、中属于氮肥的是 。
(5)在牙膏中添加适量的氟化钠(NaF),可补充牙齿中的 元素,预防龋齿。
11.(2025·贵州黔东南榕江·一模)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面有关春节的习俗包含了很多化学常识。
(1)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烟花爆炸属于 变化;爆竹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扩散在空气中易导致 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应减少燃放烟花爆竹。
(2)贴春联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我们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色,是因为 。
(3)璀璨的霓虹灯能营造春节的喜庆氛围,其主要是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4)除夕夜时,每家每户都会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我国很多地区使用沼气作为燃料来烧火做饭,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年夜饭上,凉拌黄瓜这道菜可为人体补充 等营养物质。
12.(2025·贵州黔东南榕江·一模)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自然界的水通常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经蒸馏得纯净水的过程是 (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2)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KNO3溶液常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制200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 g。配制时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 。
(3)同学们对NaCl、KNO3两种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展开探究。下表是两者在不同温度时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①4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②20℃时,向50g水中加入15 gNaCl,此时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③实验室有一包回收所得的NaCl和KNO3固体混合物,为了选择合适方法分离提纯两种物质,先取80g混合物样品进行如图实验。通过实验可判断混合物样品中KNO3质量m的范围是 。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后续分离提纯实验。写出一种检验40℃时烧杯内KNO3溶液是否饱和的实验方法 。
13.(2025·贵州省贵阳市·一模)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铜呈紫红色,可用作导线 B.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常用作干燥剂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作冰箱除味剂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4.(2025·贵州省毕节市·二模)生活处处即化学,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金秋时节,丹桂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铝制品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常温下铝化学性质不活泼
C.铜丝用来制作导线——铜具有导电性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15.(2025·贵州省铜仁市·三模)梳理知识能有效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下列梳理完全正确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使用;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浸泡海鲜食品。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电器着火时用大量水扑灭。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碘导致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 缺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 隔绝空气或水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铁生锈;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A.A B.B C.C D.D
16.(2025·贵州黔南州·中考模拟)下列是从不同的化学观念对物质及变化的认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分类观:氧气、五氧化二磷、二氧化锰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他们都是氧化物
B.能量观:化学变化伴随能量改变,因此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守恒观: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说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
D.元素观: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中,一定有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17.(2025·贵州省毕节市·二模)化学在解决资源、材料、农业、人类健康等相关问题上具有重要作用。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含量最多且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2)银饰制作中,银丝编结成六棱银索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常用作食品保鲜膜的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合成”或“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4)常用的化肥有、、等,其中属于钾肥的是 。
(5)碳酸钙()是某种药品的主要成分,为人体补充 元素,能预防骨质疏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