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自然界的水
考点01水的组成、净化及水资源的利用(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水的组成 5年5考 选择题 简答题 计算题 2025年2分 2024年4分 2023年6分 2022年6分 2021年6分 电解水实验原理、现象及结论
水的净化 净水方法、原理、操作
水资源的利用 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应用
考点01水的组成、净化及水资源的利用
1.(2025·贵州·中考)净化水时,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性质是
A.熔点高 B.吸附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2.(2024·贵州·中考)我国重载铁路加氢站今年投入了商业运营。机车加注80kg氢气做燃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2023·贵州·中考)2023年3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将光伏、风力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宏观视角看,水由 组成;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 。
(2)电解水过程中可将电能转化为 能。
(3)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 (选填“大”或“小”)。
(4)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
4.(2022·贵州遵义·中考)2020年10月,我国基于中科院团队开发的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制甲醇(CH3OH)两项关键创新技术,建成年产“液态阳光”甲醇1440吨的装置。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运输的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转化利用,解决氢能储存和运输的安全难题等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乃至改善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1)该生产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提供44吨CO2利用上述流程生产甲醇,不考虑物质损耗,可产生O2 吨。
(4)该流程制备甲醇除对环境无污染、物质的循环利用外,还有的优点是 (答一点)。
5.(2022·贵州遵义·中考)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变化。
(2)自然界中的水通常是混合物,不同领域对水质的要求不同。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 。
(3)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列举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游泳池消毒、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现需配制100g8%的硫酸铜溶液,根据右图提供的试剂,拟定一个配制方案: (写出所选试剂和用量即可)。
(5)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现有80g硝酸钾和80g硝酸钠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50g80℃的蒸馏水,恒温条件下充分搅拌、静置,再冷却至20℃。两只烧杯80℃溶解后的现象和20℃时结晶现象如图二所示。(忽略液体体积变化)
①上述配制的硝酸钾和硝酸钠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
②图二中,盛硝酸钾的烧杯在80℃和20℃时的现象是 。(选填字母序号)
6.(2022·贵州·中考)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I.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 定有 。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查阅文献得知:①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②乙醇密度为0.8g/mL;③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4)20℃时,用小烧杯称取2.0gNaOH固体,加入50.0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20℃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NaOH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NaOH。
烧杯编号 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 溶解NaOH的质量/g
① 4:1 1.1
② 3:1 1.4
③ 1:1 3.1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10.0mL相同浓度HCl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 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 。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 、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7.(2022·贵州贵阳·中考)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化学实验室中经常用到水,如溶液的配制。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3g,需要水的质量为 g。
(3)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
①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②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③10℃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2所示。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KNO3”或“NaCl”)溶液。
④Ca(OH)2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将A点对应的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 。
8.(2021·贵州遵义·中考)水是生命之源。
(1)遵义市有丰富的山泉水,大部分的山泉水是硬水,需煮沸后饮用。硬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化学式为Ca(HCO3)2,在煮沸的过程中,碳酸氢钙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研究水的组成须从纯净的水入手分析,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 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3)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箭头指向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其中②为置换反应,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下表信息回答问题。
0 10 20 30 40
碳酸钠 7.1 12.5 21.5 39.7 49.0
碳酸氢钠 6.9 8.1 9.6 11.1 12.7
①表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②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样品,分别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A.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4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B.2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6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C.3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配制两样品的100g饱和溶液,再降温到0℃,观察现象
D.4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6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1.(2025·贵州贵阳花溪高坡民中·二模)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要,生命之基。
(1)2024年初,西安、武汉等地下起了冻雨。冻雨是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由冰水共存物组成的。从物质角度分析,冰水共存物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
①图1为电解水实验,通电后,若a管内产生气体体积为12mL,则b管内气体的体积约为 mL。可用 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
②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由 组成。
(3)贵州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的保护极为重要。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2所示。
①X能除去水中异味,该物质可能是活性炭,该净水过程利用了其 性。净化后的水 (填“能”或“不能”)直接饮用。
②写一种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2.(2025·贵州黔东南从江翠里中学·一模)2025年“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化学小组围绕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认识水
(1)1783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氢气和氧气点燃后生成水,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
(2)水是生命之源,甲、乙两组同学参考自来水厂净水流程设计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分别如图1、图2所示。甲组净水器的净水速度比乙组净水器 (填“快”或“慢”),原因是 。
项目二:利用水
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流程如图3所示。
(3)反应Ⅰ化学方程式为 。
(4)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分析该循环制氢反应系统的优点: 。
(5)航天员在太空中呼吸所需的氧气来自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理论上电解18kg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3.(2025·贵州遵义红花岗区·一模)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两电极分别产生氧气和氢气,由此说明水是由 组成。电解水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 能。
(2)水的净化:“生命吸管”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里面装有过滤材料和滤芯,其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生命吸管”中双层纺织网的作用类似于实验室中的 操作;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利用其 性。
(3)水的应用:
①水是最常用的溶剂,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
②溶解度曲线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如图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同
B.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C.除去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③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4)水的保护:“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请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措施: 。
4.(2025·贵州安顺关岭县·三模)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4)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气以及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2025·贵州黔南平塘·三模)水和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自来水厂吸附池内常用 吸附色素和异味。
(2)打开某品牌汽水的瓶盖后有气泡冒出,请解释此现象: 。
(3)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若要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500g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水 g。
(4)图1是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将t3℃时等质量的饱和KNO3溶液和饱和NaCl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KNO3 (填“>” “=”或“<” ) NaCl。
② 浓的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KNO3。
③ t1℃时,将mgNaCl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并分别进行如图2所示操作。据此分析与计算,t1℃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6.(2025·贵州黔南平塘·一模)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水配制成的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节约用水,图中,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2)水的净化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净水过程中,“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其作用为 ,“消毒池”中常用液氯作为消毒剂,消毒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此反应生成的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吸附池”中常用 (填名称)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水的组成: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当电源正极产生8mL气体时,负极产生 mL气体,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留下的液体“苦卤”经再加工可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 ℃时,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质量。
②t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和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是:A% (填“>”“<”或“=”)B%。
26.(2025·贵州铜仁碧江区·一模)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1)水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分子特征。
(2)如图是两杯等体积的水在50℃和80℃时的微观示意图,则温度为50℃的水为 (填字母)。
电解水实验。
(3)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试管收集的气体是 ;
(4)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其目的是 ;
为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直流电,电压12V),数据记录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温度/℃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体积/mL 体积/mL 电解时间/s
实验1 20 2% 20 9.8 54.0
实验2 20 5% 20 9.8 36.2
实验3 30 2% 20 9.6 46.2
实验4 30 5% 20 9.7 x
(5)该兴趣小组研究的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到的结论是 。
(6)分析实验数据,实验4的电解时间“x”应该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35.4 B.37.8 C.50.2 D.55.6
7.(2025·贵州铜仁碧江区·一模)溶液在工业、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水的净化过程。
(1)机械过滤器内部是陶瓷颗粒,可以除去颗粒直径 (填“大”或“小”)的颗粒物,活性炭过滤可除去水中的细颗粒物和异味,其作用是 ;
(2)常用化学需氧量(COD)判断水体污染情况、水质状况和化学需氧量的关系如表所示,某地环保部门测得环城河水域中水质化学需氧量为26.0mg/L,则水质类别是 。
水质类别 I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化学需氧量(mg/L) ≤15 ≤20 ≤30 ≤40
作为溶剂。
(3)常温下,现需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g,从微观角度分析,图中最接近NaCl溶液真实情况的是 (填字母);
(4)用溶液喷洒路面可以融雪,其原理是 ;
(5)20℃时,向100g水中加入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通过推理,氯化镁的溶解度是 g。
8.(2025·贵州铜仁沿河思源实验学校·中考模拟)氢气的发现、生产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8 世纪,科学家利用铁和稀盐酸反应得到“易燃空气”,之后命名为氢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发现氢气后,人们一直追求将氢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其理由是 。
1969 年,科学家利用催化剂 TiO2 实现光分解水制氢气。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氢气储运成本较高,原因之一是氢气易逸散而对储运容器密闭性的要求极高。从微观 粒子视角分析氢气易逸散的原因: 。
2023 年我国建成首座氨制氢加氢站。氨制氢的一种生产流程图如下所示。
(5)步骤Ⅱ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6)步骤Ⅲ的分子筛只让氢分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通过,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7)利用氨生产氢气的优点有 (写一个)。
2023 年 3 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 所示。
(8)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 能。
(9)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发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 (选填“大”或“小”)。
9.(2025·贵州安顺关岭县·一模)贵州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Ⅰ、自然界中的水
(1)自然界中水循环完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水循环的途径有地表径流、植物蒸腾作用、降水等。从微观角度描述水蒸发过程中的变化: 。
(2)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如图1所示,其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选填“a””b””c”或“d”)。
Ⅱ、水的利用
(3)实践小组参观并了解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
①利用活性炭的 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自来水经加氯消毒后残留的氯称为余氯(指残留含氯物质,如氯气、次氯酸等),对生物体有害。实践小组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除余氯,效果如图2。
【查阅资料】
A.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氢。
B.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氯气。
据图分析,采取方式二可去除余氯的理由是Ⅰ、光照时温度升高,氯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Ⅱ、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污染的水会对人类生活、生产造成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常添加混凝剂进行脱泥处理。混凝剂的净水效果可用浊度去除率比较,浊度去除率越高,净水效果越好。为探究常见混凝剂的净水效果,用明矾、硫酸铁及聚合硫酸铁(简称PFS)进行如下探究:在相同条件下,将明矾、硫酸铁、PFS投入不同酸碱度的污水中,搅拌后静置,测量浊度去除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时,不宜选择的混凝剂是 。
②工业上常用硫铁矿石(主要成分为)制备硫酸铁,流程如图4所示。煅烧硫铁矿石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写出加入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0.(2025·贵州铜仁·适应性考试)2024年10月30日,神舟19号飞船将蔡旭哲等三名宇航员送入“天和”空间站,乘务组计划在轨驻留六个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主体结构选用的钛合金属于 材料。
(2)空间站外部涂有陶瓷基复合材料,该涂层材料的性质有 。
(3)已知一名宇航员每天约消耗0.8kg氧气,呼出约1kg二氧化碳。空间站中主要利用电解水来获得氧气,为了保证三名宇航员一天的供氧量,每天大约需要电解水 kg。座舱空气中二氧化碳分压达到2千帕就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空间站中常用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的方法处理二氧化碳(),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 ,还可以采用的处理方法有 。
(4)请简述未来航天科技领域新型材料和能源可能的发展方向 。
11.(2025·贵州安顺·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常见的氢气制备方法:1.电解水制氢法,利用电能将水分解。特点:若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则称为“绿氢”,零碳排放,当前成本较高,但随技术进步和电价下降,前景广阔。2.生物质制氢法,利用厌氧菌发酵水解淀粉和纤维素得到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氢气。特点:原料可再生,但效率较低,规模化应用有限。3.天然气制氢法,首先在转化炉中,将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余热回收后,在变换塔中,在一定条件下使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特点:全球约70%的氢气通过此方法生产,成本低,但碳排放高,产生的氢气被称为“灰氢”。
(1)写出电解水制氢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这种方法制得氢气,理论上同时生成 t氧气。
(2)生物质制氢法原理:,则R的化学式为 。
(3)天然气制氢工艺中,变换塔中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1图所示:
图2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符号),方框内物质的微观模型图是 (选填图2中序号)。
(4)天然气制氢工艺中,转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天然气制氢工艺中,分离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可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得到气态的氢气和液态的一氧化碳。此分离原理是利用它们的 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7 自然界的水
考点01水的组成、净化及水资源的利用(5年5考)
命题点 频次 题型 年份及分值 考查内容
水的组成 5年5考 选择题 简答题 计算题 2025年2分 2024年4分 2023年6分 2022年6分 2021年6分 电解水实验原理、现象及结论
水的净化 净水方法、原理、操作
水资源的利用 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应用
考点01水的组成、净化及水资源的利用
1.(2025·贵州·中考)净化水时,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性质是
A.熔点高 B.吸附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答案】B
【详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净化水时放入活性炭除去色素、异味。故选B。
2.(2024·贵州·中考)我国重载铁路加氢站今年投入了商业运营。机车加注80kg氢气做燃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氢气,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设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x
x=720kg
答:理论上需要水的质量是720kg。
【解析】见答案。
3.(2023·贵州·中考)2023年3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将光伏、风力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氢。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宏观视角看,水由 组成;从微观视角分析电解水反应的实质是 。
(2)电解水过程中可将电能转化为 能。
(3)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 (选填“大”或“小”)。
(4)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
【答案】(1)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化学
(3)小
(4)无污染(合理即可)
【详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从宏观角度看,水含有氢氧两种元素,从微观角度分析,电解水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2)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转成化学能储存起来,故填:化学;
(3)增大压强,气体分子间的间隔会减小,故高压加注压缩时氢分子间的间隔会变小;
(4)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且燃烧产物为水,故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产物无污染,热值高,且来源广泛等。
4.(2022·贵州遵义·中考)2020年10月,我国基于中科院团队开发的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加氢催化制甲醇(CH3OH)两项关键创新技术,建成年产“液态阳光”甲醇1440吨的装置。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存运输的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作为碳资源转化利用,解决氢能储存和运输的安全难题等问题,对我国能源安全乃至改善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1)该生产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二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提供44吨CO2利用上述流程生产甲醇,不考虑物质损耗,可产生O2 吨。
(4)该流程制备甲醇除对环境无污染、物质的循环利用外,还有的优点是 (答一点)。
【答案】(1)水/H2O
(2)CO2+3H2CH3OH+H2O
(3)16
(4)增加了CO2的消耗,缓解温室效应
【详解】(1)该流程中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电解水制氢气时需要消耗水,则水能循环利用;
(2)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与甲醇,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3)解:设与44tCO2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x,可产生氧气的质量为y
x=18t
y=16t
故可产生氧气16t;
(4)该反应流程中需要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则该流程能缓解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5.(2022·贵州遵义·中考)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属于 变化。
(2)自然界中的水通常是混合物,不同领域对水质的要求不同。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 。
(3)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列举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 。
(4)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游泳池消毒、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现需配制100g8%的硫酸铜溶液,根据右图提供的试剂,拟定一个配制方案: (写出所选试剂和用量即可)。
(5)硝酸钾和硝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现有80g硝酸钾和80g硝酸钠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再分别加50g80℃的蒸馏水,恒温条件下充分搅拌、静置,再冷却至20℃。两只烧杯80℃溶解后的现象和20℃时结晶现象如图二所示。(忽略液体体积变化)
①上述配制的硝酸钾和硝酸钠溶液在40℃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
②图二中,盛硝酸钾的烧杯在80℃和20℃时的现象是 。(选填字母序号)
【答案】(1)物理
(2)煮沸
(3)淘米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擦地
(4)选用16%的硫酸铜溶液需要50g,再加入50g蒸馏水/选用10%的硫酸铜溶液需要80g,加入20g蒸馏水/选用硫酸铜固体需要8g硫酸铜固体,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92g
(5) 硝酸钠 AD
【详解】(1)水的三态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应填:物理;
(2)生活中软化硬水常用的方法是煮沸,故应填:煮沸;
(3)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有淘米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擦地等合理即可,故应填:淘米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擦地;
(4)①若选用第一种16%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稀释成8%的稀溶液,设需要16%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x,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可得100g×8%=x×16%,可得x=50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0g-50g=50g,所以若选用16%的硫酸铜溶液需要50g,再加入50g蒸馏水;
②若选用第二种10%的硫酸铜溶液,需要稀释成8%的稀溶液,设需要10%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为x,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可得100g×8%=x×10%,可得x=80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00g-80g=20g, 所以若选用10%的硫酸铜溶液需要80g,加入20g蒸馏水;
③若选用第三种硫酸铜固体,需要溶解成8%的稀溶液100g,则需要8g硫酸铜固体,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92g;
故应填:选用16%的硫酸铜溶液需要50g,再加入50g蒸馏水##选用10%的硫酸铜溶液需要80g,加入20g蒸馏水##选用硫酸铜固体需要8g硫酸铜固体,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92g;
(5)【答题空1详解】根据溶解度曲线,硝酸钾和硝酸钠溶液在4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较大,故相同的溶剂中,溶解的硝酸钠的质量较多,所以硝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故应填:硝酸钠;
【答题空2详解】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说明100g水中能溶解169g的硝酸钠,50g水中80g硝酸钠能完全溶解,没有固体剩余,所以应对应图像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概在40左右,在50g水中80g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有很大一部分固体剩余,所以应对应图像D,故应填:AD。
6.(2022·贵州·中考)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I.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 定有 。
Ⅱ.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查阅文献得知:①NaOH溶解于乙醇的速率较慢,20℃时其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②乙醇密度为0.8g/mL;③氯化钠难溶于乙醇。
(4)20℃时,用小烧杯称取2.0gNaOH固体,加入50.0mL乙醇,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约20分钟,静置,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此时上层清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 液。20℃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保留到0.1%)。
(5)取按下表比例配制的乙醇—蒸馏水混合溶剂各20.0mL于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NaOH 固体搅拌,至有固体未溶解时,停止加入NaOH。
烧杯编号 乙醇体积:蒸馏水体积 溶解NaOH的质量/g
① 4:1 1.1
② 3:1 1.4
③ 1:1 3.1
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在上述三只烧杯中均加入10.0mL相同浓度HCl的乙醇溶液。搅拌并静置后,发现三只烧 杯中均有固体,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且烧杯③中固体最少,主要原因是 。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 、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答案】(1)>
(2)硫酸钠/Na2SO4
(3) 红墨水液面左面高于右面
2NaOH+CO2=Na2CO3+H2O
(4) 饱和 14.9%
(5) 乙醇和水的体积比减小,溶解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
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 比较物质的溶解性
【详解】(1)碱性物质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溶液pH大于7,故氢氧化钠溶液pH>7;
(2)氢氧化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瓶中溶质一定有硫酸钠;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氢氧化钠溶液消耗的二氧化碳体积大,故会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边高于右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由于烧杯底部有少量固体,说明氢氧化钠溶解已到达最大,故此时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20℃时氢氧化钠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4g/100mL,故20℃时,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5)由表中数据可知,当乙醇和水的比例减小时,溶解氢氧化钠的质量增大;
HCl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水,故三只烧杯中均有固体,由于第三只烧杯中的乙醇的量最少,氯化钠易溶于水,故烧杯③中固体最少;
总结反思:
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比较物质的溶解性、测量温度变化、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7.(2022·贵州贵阳·中考)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化学实验室中经常用到水,如溶液的配制。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3g,需要水的质量为 g。
(3)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
①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②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 。
③10℃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2所示。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KNO3”或“NaCl”)溶液。
④Ca(OH)2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将A点对应的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 。
【答案】(1)吸附
(2)47
(3) 36.0 降温结晶 KNO3 降低温度到50℃以下,减少溶剂质量/降低温度到50℃以下,增加溶质质量
【详解】(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是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两部分组成,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为3g,需要水的质量为 ;
(3)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是硝酸钾,则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在10℃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则硝酸钾存在部分固体未溶解,而氯化钠全部溶解,可能是饱和溶液,则硝酸钾一定是饱和溶液;
④Ca(OH)2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A点对应的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到50℃以下,减少溶剂质量、降低温度到50℃以下,增加溶质。
8.(2021·贵州遵义·中考)水是生命之源。
(1)遵义市有丰富的山泉水,大部分的山泉水是硬水,需煮沸后饮用。硬水中常含有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化学式为Ca(HCO3)2,在煮沸的过程中,碳酸氢钙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研究水的组成须从纯净的水入手分析,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 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3)水的转化如下图所示,箭头指向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其中②为置换反应,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根据下表信息回答问题。
0 10 20 30 40
碳酸钠 7.1 12.5 21.5 39.7 49.0
碳酸氢钠 6.9 8.1 9.6 11.1 12.7
①表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②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固体样品,分别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A.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4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B.2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6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C.3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配制两样品的100g饱和溶液,再降温到0℃,观察现象
D.4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6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
【答案】(1)
(2)氢元素、氧元素
(3)
(4) 碳酸钠 BC
【详解】(1)在煮沸的过程中,碳酸氢钙发生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分别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①②③④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其中②为置换反应且生成水,则可以为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下生成铜和水,(合理即可);
(4)①分析表格可知,表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碳酸钠;
②A.没有具体温度,不确定两者溶解度大小,故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4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不能鉴别;
B.20℃时,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度分别为21.5g、9.6g;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6g,各加50g水溶解,观察现象则有固体剩余的为碳酸氢钠,完全溶解的为碳酸钠,可以鉴别;
C.碳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故30℃时,取两只烧杯,分别配制两样品的100g饱和溶液,再降温到0℃观察现象,析出晶体较多的为碳酸钠、较少的为碳酸氢钠,可以鉴别;
D.40℃时,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度分别为49.0g、12.7g;取两只烧杯,分别加样品各6g,各加50g水溶解,两种均全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不能鉴别。
故选BC。
1.(2025·贵州贵阳花溪高坡民中·二模)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要,生命之基。
(1)2024年初,西安、武汉等地下起了冻雨。冻雨是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由冰水共存物组成的。从物质角度分析,冰水共存物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我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
①图1为电解水实验,通电后,若a管内产生气体体积为12mL,则b管内气体的体积约为 mL。可用 检验b管产生的气体。
②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由 组成。
(3)贵州水资源丰富,水资源的保护极为重要。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2所示。
①X能除去水中异味,该物质可能是活性炭,该净水过程利用了其 性。净化后的水 (填“能”或“不能”)直接饮用。
②写一种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答案】(1)纯净物
(2) 6 带火星木条 氢元素、氧元素
(3) 吸附 不能 随手关闭水龙头
【详解】(1)因为冰水共存物只含H2O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2)①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a管(负极)氢气12mL,则b管(正极)氧气为6mL;氧气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3)①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异味和色素;净化后的水虽除部分杂质,但可能仍有微生物等,不能直接饮用 。
②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随手关闭水龙头或淘米水浇花等。
2.(2025·贵州黔东南从江翠里中学·一模)2025年“中国水周”主题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化学小组围绕主题展开项目式学习。
项目一:认识水
(1)1783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氢气和氧气点燃后生成水,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
(2)水是生命之源,甲、乙两组同学参考自来水厂净水流程设计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分别如图1、图2所示。甲组净水器的净水速度比乙组净水器 (填“快”或“慢”),原因是 。
项目二:利用水
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流程如图3所示。
(3)反应Ⅰ化学方程式为 。
(4)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分析该循环制氢反应系统的优点: 。
(5)航天员在太空中呼吸所需的氧气来自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理论上电解18kg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答案】(1)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慢 乙组净水器中水流方向为纵向,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上至下流动进行过滤,甲组净水器中水流方向为横向,水流向中心缓慢渗透进行过滤,重力作用影响较小,因而过滤速度较慢
(3)
(4)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为反应提供高温条件,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反应中Zn和ZnO循环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均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比较环保
(5) 16kg
【详解】(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乙组净水器中水流方向为纵向,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由上至下流动进行过滤,甲组净水器中水流方向为横向,水流向中心缓慢渗透进行过滤,重力作用影响较小,因而过滤速度较慢,故甲组净水器的净水速度比乙组净水器慢;
(3)由图可知,反应Ⅰ为锌和水蒸气在1127℃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化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系统中,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为反应提供高温条件,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反应中Zn和ZnO循环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均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比较环保;
(5)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设电解18kg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x=16kg
答:理论上电解18kg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kg。
3.(2025·贵州遵义红花岗区·一模)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水的组成:电解水的实验,两电极分别产生氧气和氢气,由此说明水是由 组成。电解水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 能。
(2)水的净化:“生命吸管”是一种快速获取野外饮用水的吸管装置,里面装有过滤材料和滤芯,其净水过程如下图所示:
“生命吸管”中双层纺织网的作用类似于实验室中的 操作;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利用其 性。
(3)水的应用:
①水是最常用的溶剂,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
②溶解度曲线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如图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同
B.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C.除去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③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
(4)水的保护:“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请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措施: 。
【答案】(1) 氢元素和氧元素 化学
(2) 过滤 吸附
(3) 1:2 B
(4)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用洗菜的水浇花
【详解】(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由此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电解水的过程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2)“生命吸管”中双层纺织网的作用类似于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利用其吸附性;
(3)①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比为;
②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a、c的溶解度相同,由于没有指明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则时,a、c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中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则除去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③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b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固体析出,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增大,没有固体析出,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时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4)节约用水的措施: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用洗菜的水浇花等。
4.(2025·贵州安顺关岭县·三模)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并回答问题。
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全球。为抑制新冠病毒传播,“含氯消毒剂”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ClO2。在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59℃,沸点11℃。在常温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2.9gClO2。ClO2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的ClO2和0.085%Na2CO3的水溶液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ClO2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
(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下列消毒剂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84消毒液(含NaClO) B.双氧水
C.氯气 D.过氧乙酸(C2H4O3)
(3)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4)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和氯气以及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4
(2)BD
(3)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强氧化性或很强的腐蚀性)
(4)
【详解】(1)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x=+4,所以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故答案为:+4;
(2)A、84消毒液(含NaClO)中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故不符合题意;
B、双氧水中不含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符合题意;
C、氯气中含有氯元素,属于含氯消毒剂,故不符合题意;
D、过氧乙酸(C2H4O3)中不含氯元素,不属于含氯消毒剂,故符合题意;
故选BD;
(3)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ClO2的化学性质有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故答案为:受热或者见光易分解或具有强氧化性或很强的腐蚀性,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4)一种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所以ClO2遇热水生成次氯酸(HClO)、氯气和氧气,故答案为:。
5.(2025·贵州黔南平塘·三模)水和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自来水厂吸附池内常用 吸附色素和异味。
(2)打开某品牌汽水的瓶盖后有气泡冒出,请解释此现象: 。
(3)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消毒,若要用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500g3%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水 g。
(4)图1是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 将t3℃时等质量的饱和KNO3溶液和饱和NaCl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KNO3 (填“>” “=”或“<” ) NaCl。
② 浓的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KNO3。
③ t1℃时,将mgNaCl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两份,并分别进行如图2所示操作。据此分析与计算,t1℃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答案】(1)活性炭
(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降低而减小
(3)450
(4) >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35.8
【详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自来水厂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在水中制成的,打开瓶盖后,瓶内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降低,所以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有气泡冒出。
(3)设需要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500g×3%=30%×x,解得x=50g,需要水的质量=500g 50g=450g;
(4)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NaCl大;将t3℃时等质量的饱和KNO3溶液和饱和NaCl溶液降温至t2℃,因为KNO3溶解度变化大,析出晶体的质量KNO3>NaCl。
②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浓的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的方法提纯KNO3;因为降温时KNO3大量结晶析出,而NaCl含量较少,仍留在溶液中;
③ 根据第一份恒温蒸发5g水析出0.5g晶体,所以第二份恒温蒸发10g水,蒸发的前5g水会析出0.5g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后5g水为在饱和状态下蒸发的5g水,此时又析出了2.29g-0.5g=1.79g固体,说明5g水溶解1.79g固体达到饱和,所以t1℃时NaCl的溶解度为。
6.(2025·贵州黔南平塘·一模)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水配制成的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节约用水,图中,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2)水的净化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净水过程中,“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其作用为 ,“消毒池”中常用液氯作为消毒剂,消毒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此反应生成的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吸附池”中常用 (填名称)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水的组成: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当电源正极产生8mL气体时,负极产生 mL气体,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留下的液体“苦卤”经再加工可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 ℃时,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质量。
②t ℃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所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和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是:A% (填“>”“<”或“=”)B%。
【答案】(1)B
(2) 加速沉降 +1 活性炭
(3) 16
(4) 大于 =
【详解】(1)由图可知A为“可回收物标志”,B为“国家节水标志”,C为“严禁烟火标志”。
故选B;
(2)①净水过程中,“ 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形成大颗粒,可以起到加速沉降的作用;
HCI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 +1) +x+ (-2) =0, x=+1;
②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池”中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
在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氧气和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 2,故电源正极产生8mL气体时,负极产生16mL气体,化学方程为;
(4)①根据图示可以看出,t2°C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故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大于氯化钠的质量;
②t°C时,硫酸镁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故二者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溶解度都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 和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是相等的。故填:=。
26.(2025·贵州铜仁碧江区·一模)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1)水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分子特征。
(2)如图是两杯等体积的水在50℃和80℃时的微观示意图,则温度为50℃的水为 (填字母)。
电解水实验。
(3)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试管收集的气体是 ;
(4)纯水的导电能力很弱,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一些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其目的是 ;
为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直流电,电压12V),数据记录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温度/℃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体积/mL 体积/mL 电解时间/s
实验1 20 2% 20 9.8 54.0
实验2 20 5% 20 9.8 36.2
实验3 30 2% 20 9.6 46.2
实验4 30 5% 20 9.7 x
(5)该兴趣小组研究的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到的结论是 。
(6)分析实验数据,实验4的电解时间“x”应该是___________(填选项)。
A.35.4 B.37.8 C.50.2 D.55.6
【答案】(1)分子
(2)A
(3) 氧气
(4)增强水的导电性
(5) 温度 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6)A
【来源】2025年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详解】(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运动出来的水分子越多,即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越多,A、B在相同体积内,A图中为3个水分子,B图中为4个水分子,相同情况下,A图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少,温度低,已知两杯水的水温分别是50℃和80℃,则温度为50℃的水为A;
(3)据图可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所以b试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向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酸钠溶液等物质;
(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兴趣小组研究的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比较实验1和3,可得到的结论是其它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6)对比1、2可知,其它条件相同时,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4的电解时间“X”应该小于36.2,可能是35.4,故选A。
7.(2025·贵州铜仁碧江区·一模)溶液在工业、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水的净化过程。
(1)机械过滤器内部是陶瓷颗粒,可以除去颗粒直径 (填“大”或“小”)的颗粒物,活性炭过滤可除去水中的细颗粒物和异味,其作用是 ;
(2)常用化学需氧量(COD)判断水体污染情况、水质状况和化学需氧量的关系如表所示,某地环保部门测得环城河水域中水质化学需氧量为26.0mg/L,则水质类别是 。
水质类别 I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化学需氧量(mg/L) ≤15 ≤20 ≤30 ≤40
作为溶剂。
(3)常温下,现需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g,从微观角度分析,图中最接近NaCl溶液真实情况的是 (填字母);
(4)用溶液喷洒路面可以融雪,其原理是 ;
(5)20℃时,向100g水中加入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通过推理,氯化镁的溶解度是 g。
【答案】(1) 大 吸附
(2)Ⅲ类
(3) 3 C
(4)MgCl2溶液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喷洒路面可以融雪
(5)54.6
【详解】(1)机械过滤器内部的陶瓷颗粒可以除去颗粒直径大的颗粒物;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活性炭过滤可除去水中的细颗粒物和异味,其作用是吸附;
(2)某地环保部门测得环城河水域中水质化学需氧量为26.0mg/L,由表中数据可知,15mg/L<26.0mg/L 30mg/L,则水质类别是 Ⅲ 类;
(3)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50g×6% = 3g;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NaCl溶液存在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从微观角度分析,图中最接近NaCl溶液真实情况的是 C;
(4)用MgCl2溶液喷洒路面可以融雪,其原理是MgCl2溶液能使水的凝固点降低,喷洒路面可以融雪;
(5)由图像可知,20℃时,向100g水中加入MgCl2固体的为60g、75g时,溶液的质量始终为154.6g,说明20℃时,在100g水中溶解54.6gMgCl2达到饱和状态,即20°C时,MgCl2的溶解度为54.6g。
8.(2025·贵州铜仁沿河思源实验学校·中考模拟)氢气的发现、生产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8 世纪,科学家利用铁和稀盐酸反应得到“易燃空气”,之后命名为氢气。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发现氢气后,人们一直追求将氢气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其理由是 。
1969 年,科学家利用催化剂 TiO2 实现光分解水制氢气。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氢气储运成本较高,原因之一是氢气易逸散而对储运容器密闭性的要求极高。从微观 粒子视角分析氢气易逸散的原因: 。
2023 年我国建成首座氨制氢加氢站。氨制氢的一种生产流程图如下所示。
(5)步骤Ⅱ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6)步骤Ⅲ的分子筛只让氢分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通过,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7)利用氨生产氢气的优点有 (写一个)。
2023 年 3 月,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绿电”与“绿氢”转化的示意图如图 所示。
(8)电解水过程可将电能转化为 能。
(9)固态合金储氢装置中释放出氢气,将氢气高压加注到新能源汽车中。高压加注压缩发能源时氢分子间的间隔变 (选填“大”或“小”)。
【答案】(1)
(2)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3)
(4)氢分子很小,具有高度的扩散性,能快速穿过材料微粒间隙
(5)分解反应
(6)物理
(7)容易获取和储存(或氨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相对简单,反应条件也不苛刻,合理即可)
(8)化学
(9)小
【详解】(1)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是等质量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 2 倍多);制取氢气的原料是水(可分解水制取氢气),资源不受限制;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故填氢气的燃烧产物是水,不会污染环境(合理即可);
(3)用催化剂TiO2实现光分解水制氢气,同时生成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4)氢分子很小,具有高度的扩散性,能快速穿过材料微粒间隙,导致从贮运容器逸散,故填氢分子很小,具有高度的扩散性,能快速穿过材料微粒间隙;
(5)步骤Ⅱ的反应是氨气分解生成氢气和氮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6)步骤Ⅲ的分子筛只让氢分子通过而阻止其他分子通过,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7)利用氨生产氢气的优点有容易获取和储存,氨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相对简单,反应条件也不苛刻。故填容易获取和储存(或氨分解产生氢气的过程相对简单,反应条件也不苛刻,合理即可);
(8)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填化学;
(9)增大压强条件下,气体被压缩,气体体积减小,分子数目不变,所以氢气分子之间间隔减小。故填小。
9.(2025·贵州安顺关岭县·一模)贵州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可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Ⅰ、自然界中的水
(1)自然界中水循环完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水循环的途径有地表径流、植物蒸腾作用、降水等。从微观角度描述水蒸发过程中的变化: 。
(2)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理活动如图1所示,其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 (选填“a””b””c”或“d”)。
Ⅱ、水的利用
(3)实践小组参观并了解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
①利用活性炭的 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自来水经加氯消毒后残留的氯称为余氯(指残留含氯物质,如氯气、次氯酸等),对生物体有害。实践小组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除余氯,效果如图2。
【查阅资料】
A.氯气()可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氢。
B.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氯气。
据图分析,采取方式二可去除余氯的理由是Ⅰ、光照时温度升高,氯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选填“增大”或“减小”);Ⅱ、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污染的水会对人类生活、生产造成影响。污水处理过程中,常添加混凝剂进行脱泥处理。混凝剂的净水效果可用浊度去除率比较,浊度去除率越高,净水效果越好。为探究常见混凝剂的净水效果,用明矾、硫酸铁及聚合硫酸铁(简称PFS)进行如下探究:在相同条件下,将明矾、硫酸铁、PFS投入不同酸碱度的污水中,搅拌后静置,测量浊度去除率,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时,不宜选择的混凝剂是 。
②工业上常用硫铁矿石(主要成分为)制备硫酸铁,流程如图4所示。煅烧硫铁矿石的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写出加入稀硫酸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b
(3) 吸附 减小
(4) 明矾 SO2
【详解】(1)水蒸发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则为b。
(3)①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②对比Ⅱ、Ⅲ可知,光照时温度升高,除氯效果更好,则说明氯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次氯酸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由图可知,当pH<7时,明矾的净水效果不好,则不宜选择明矾。
②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Fe、S、O的个数分别为4、8、22,等号右边除8X外,Fe、S、O的个数分别为4、0、6,则8X中含有8个硫原子和16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为SO2;
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2025·贵州铜仁·适应性考试)2024年10月30日,神舟19号飞船将蔡旭哲等三名宇航员送入“天和”空间站,乘务组计划在轨驻留六个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主体结构选用的钛合金属于 材料。
(2)空间站外部涂有陶瓷基复合材料,该涂层材料的性质有 。
(3)已知一名宇航员每天约消耗0.8kg氧气,呼出约1kg二氧化碳。空间站中主要利用电解水来获得氧气,为了保证三名宇航员一天的供氧量,每天大约需要电解水 kg。座舱空气中二氧化碳分压达到2千帕就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空间站中常用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的方法处理二氧化碳(),这种处理方法的优点是 ,还可以采用的处理方法有 。
(4)请简述未来航天科技领域新型材料和能源可能的发展方向 。
【答案】(1)金属
(2)耐高温、隔热性好(答案合理即可)
(3) 2.7 将有害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无害的甲烷和水(答案合理即可) 使用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试剂(答案合理即可)
(4)新型材料向更轻质、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方向发展;能源向更高效、清洁、可持续方向发展,如开发新型核能、高效太阳能利用技术等(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空间站外部处于太空环境,温度变化大等,涂有陶瓷基复合材料,该材料需具备耐高温、隔热性好等性质,才能起到保护空间站的作用。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设每天大约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x=2.7kg
用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处理二氧化碳,能将对航天员健康有影响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和水,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保障航天员健康;
可以利用一些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试剂,如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座舱内二氧化碳分压。
(4)在航天领域,材料需要适应太空极端环境,所以要更轻质、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能源方面,传统能源有限,需要更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如新型核能、更高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等。
11.(2025·贵州安顺·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常见的氢气制备方法:1.电解水制氢法,利用电能将水分解。特点:若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则称为“绿氢”,零碳排放,当前成本较高,但随技术进步和电价下降,前景广阔。2.生物质制氢法,利用厌氧菌发酵水解淀粉和纤维素得到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氢气。特点:原料可再生,但效率较低,规模化应用有限。3.天然气制氢法,首先在转化炉中,将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余热回收后,在变换塔中,在一定条件下使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特点:全球约70%的氢气通过此方法生产,成本低,但碳排放高,产生的氢气被称为“灰氢”。
(1)写出电解水制氢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这种方法制得氢气,理论上同时生成 t氧气。
(2)生物质制氢法原理:,则R的化学式为 。
(3)天然气制氢工艺中,变换塔中一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1图所示:
图2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填符号),方框内物质的微观模型图是 (选填图2中序号)。
(4)天然气制氢工艺中,转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天然气制氢工艺中,分离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可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得到气态的氢气和液态的一氧化碳。此分离原理是利用它们的 不同。
【答案】(1) 16
(2)
(3) C、O Ⅲ
(4)
(5)沸点
【详解】(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因此若用这种方法制得氢气,理论上同时生成氧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1个R分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6个碳原子、12个氧原子和24个氢原子,则1个R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故R的化学式为;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因此图2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由图1可知,反应前有2个氧原子、1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缺少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方框内物质的微观模型图是Ⅲ;
(4)天然气制氢工艺中,转化炉中发生的反应是甲烷和水蒸气在高温和催化剂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5)天然气制氢工艺中,分离氢气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可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得到气态的氢气和液态的一氧化碳,此分离原理是利用它们的沸点不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