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地球的转动
▉考点01 地球绕地轴自转
古代的人们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认为太阳在绕地球旋转。其实,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载着我们不停地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的缘故。
1.自转的含义
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贯穿南、北两极的地轴旋转,这种运动被称为自转。
2.地轴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的特点
(1)绕转中心:地轴。
(2)周期:23时56分4秒。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4.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的原因
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②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太阳光照射到的地球区域是昼半球,而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另一半区域是夜半球。
(2)昼夜交替发生的原因
①地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②地球不停地绕着地轴转动。
(3)昼夜交替的周期
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即昼夜交替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5.地球自转与太阳的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使我们看到的太阳位置在一天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时,我们迎来黎明的曙光,揭开了白天的序幕;当太阳在西方落下,我们送走落日的余晖,夜晚也随之而来。
6.时间的差异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偏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方后看到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间早,偏西的地方时间晚。
(2)时区
为了避免各地地方时不同带来的麻烦,国际上规定: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同一个时区内使用一个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3)区时的计算
因为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此,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即往东越过1个时区要加上1个小时,往西越过1个时区要减去1个小时。已知两地的时区和其中某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区时,有如下两种方法:
a.公式法:已知甲时区的区时,求乙时区的区时。
乙时区的区时=甲时区的区时±甲、乙时区序数差。
b.数数法(或图解法):从已知地时区的区时(必须转化为24时制)开始数起,向东每数一个时区加1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小时数归零;向西每数一个时区减1小时,当减到0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减一天,小时数变为24。如下图所示:
(4)北京时间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考点02 地球绕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的含义
地球沿近似圆形的轨道不停地绕着太阳转动,这种运动称为公转。
2.地球公转的轨道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地球轨道。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的公转方向
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4.地球的公转周期
约为365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地球公转时的姿态
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为66.5°,地球以倾斜姿态绕太阳公转。
6.太阳的直射与斜射
因为太阳光入射角度不同,所以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同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地表的面积比直射(垂直入射)时大,所以斜射时相同地表面积上所接受太阳辐射量比直射时少。如下图所示:
因此地球以倾斜姿态绕太阳公转,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在一年中会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照射时间长短的差异。
7.四季的变化
(1)产生原因: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光会直射地球不同的纬度(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太阳辐射多少的变化,这是地球上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2)以北半球来看,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太阳照射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是夏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斜射北半球,因此北半球太阳照射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是冬季;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是春季和秋季。如下图所示:
8.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变化
(1)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赤道附近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直射的机会多),而随着纬度增加,太阳斜射得越来越厉害,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
(2)影响:由于太阳的直射与斜射,导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匀,使得大气及水产生循环运动与变化。
▉考点03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太阳高度的特点
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
在一日内,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光线和地面夹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1)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
(2)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4.太阳直射点
(1)概念: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直射。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即太阳直射点最北只能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只能到达南回归线。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在图中的位置
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A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B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C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D
5.太阳的运动轨迹
太阳在不同季节的运动轨迹并不相同。例如,在北回归线上观察,春分、秋分时太阳由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由东偏北方向升起,西偏北方向落下(白天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冬至时,太阳由东偏南方向升起,西偏南方向落下(白天短,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如右栏图所示。
6.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
(1)在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在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7.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如北纬30°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约为83.5°,冬至日约为36.5°。南纬30°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约为36.5°,冬至日约为83.5°。
8.杆影的变化
杆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1)一天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
同一地点的杆影的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一天中的正午,杆影朝着正北或正南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即太阳高度最大)。
(2)一年中正午杆影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
同一地点的杆影长度年变化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杆影变化
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正午的杆影要比冬季正午的杆影短 同一天,不同纬度正午杆影的长度不一样。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杆影也随之越来越长
▉考点04 昼长夜短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年中白天和夜晚的时间长度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2.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冬夏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3.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1)空间变化——在同一时间,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不同地)。
地球自转的中心与公转的中心不重合,故太阳直射点的不同导致在同一时间内,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随纬度的不同而不同。①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且越接近北极,昼与夜的时间长度差值越大。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66.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9月23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之恰好相反。③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时间变化——在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同地不同时)。
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地区
夏至 北回 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
冬至 南回 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春分、秋分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4.极昼和极夜
(1)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极夜现象。
(2)只有在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考点05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1.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2024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划分
我国古代,人们利用圭(guī)表、日晷(guǐ)实测日影长度,将每年正午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中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在历法中的位置。
3.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地球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直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如下表所示:
二十四节气对应阳历时间表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2月4日或5日 2月19日或20日 3月5日或6日 3月20日或21日 4月4日或5日 4月20日或21日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5月5日或6日 5月21日或22日 6月5日或6日 6月21日或22日 7月7日或8日 7月23日或24日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8月7日或8日 8月23日或24日 9月7日或8日 9月23日或24日 10月 8日或 9日 10月 23日或 24日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11月 7日或 8日 11月 22日或 23日 12月 7日或 8日 12月 21日或 22日 1月5日或6日 1月20日或21日
5.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一.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共7小题)
1.如图为地球自转的某极上空的俯视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中纬度地区 B.乙在丁的东北方
C.丙在丁的正东方 D.丁位于西半球
【答案】B
【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端,沿着纬线逆时针方向为东。甲的经纬度的0°,90°W,乙点的经纬度是135°E,60°N,丙点的经纬度是0°,60°N,丁点的经纬度是45°E,30°N。甲位于低纬度地区,乙在丁的东北方,丙在丁的正西方向,丁位于东半球,B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是浙江地图,标注的城市中,最晚迎来黎明的是( )
A.湖州 B.温州 C.衢州 D.舟山
【答案】C
【解答】解:位置越偏西,日出越晚。读图可得,衢州在浙江省内位置相对偏西,所以会最晚迎来黎明,C符合题意。
故选:C。
3.某摄影师利用赤道追踪仪展示出地球自转的可视画面。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为(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18时开始,家住杭州的球迷要半夜看直播
C.杭州各地的昼夜交替
D.清明节到中考期间,杭州各地白昼时间变长
【答案】D
【解答】解: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以及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18时开始,家住杭州的球迷要半夜看直播的时间差异现象等,而清明节到中考期间,杭州各地白昼时间变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故选:D。
4.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可以判断,①位于北半球,是北纬23.5°,在0°经线以西,是西经45°;②位于南半球,是南纬23.5°,在0°经线以东,是东经45°;
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称东经,以西称西经,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由此可知,③点的纬度是南纬23.5°,西经90°;④点的纬度是北纬23.5°,西经45°.根据题意。
故选:C。
5.(2011秋 萧山区月考)图中,正确示意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答】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示意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①图和③图。
故选:B。
6.小勇同学在做“地球自转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②用硬纸板做一个十字方向标;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 地轴方向 一致;④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⑤观察并记录。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
(2)假如小勇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勇看到的太阳方位是 正西 。
(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 B (填字母序号)。
【答案】(1)地轴方向
(2)自西向东
(3)正西
(4)B
【解答】解:(1)指向标方向指向北方,地轴方向也可指向北方,所以两指向方向应一致。
(2)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3)太阳光来向代表太阳的方位,所以在C位置时,太阳光从正西方射来,说明太阳在正西方。
(4)丙图中,B点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其地方时是0时,为子夜时间;A、B、C都处于昼半球。
故答案为:
(1)地轴方向
(2)自西向东
(3)正西
(4)B
7.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自转的相关内容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B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从北极上空看地球 逆 时针方向转动。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昼夜交替 现象。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 E 点,处在黑夜的是 F 点。
【答案】(1)B;逆;
(2)昼夜交替;
(3)E;F。
【解答】解:(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字母B所表示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2)读图可知,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3)读图可知,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昼半球)的是E点,处在黑夜(夜半球)的是F点。
故答案为:(1)B;逆;
(2)昼夜交替;
(3)E;F。
二.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共3小题)
8.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C.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
D.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
【答案】D
【解答】解: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②;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故选:D。
9.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答案】B
【解答】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产生时差、太阳的东升西落。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故选:B。
10.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 66.5° 的夹角,且在公转过程中自转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 北极星 附近。
【答案】66.5°;北极星。
【解答】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公转的轨道面与地轴总保持66.5°夹角,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故答案为:66.5°;北极星。
三.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共3小题)
11.著名球星姚明于8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直播( )
A.19时 B.20时 C.21时 D.22时
【答案】C
【解答】解:读题意可知:美国纽约的时区为西五区,北京的时区为东八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纽约的区时比北京的区时晚13个小时。当纽约是8时,北京则为21时。
故选:C。
12.某游客是9月9日的生日,他想在一年内连续过两个生日,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能实现( )
A.在东12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12区
B.在西12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12区
C.在西12区过完9月8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12区
D.在东12区过完9月8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12区
【答案】A
【解答】解:根据日界线的定义,东12区的日期最早,他可以先在东12区过完一次9月9日的生日,再越过日界线进入西12区(日期变成9月8日),然后再经过一次9月9日,即一年过了两个生日。
故选:A。
13.阅读下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24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机8月18日纽约时间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西五区)机场起飞,抵达北京(东八区)。
(1)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机8月18日纽约时间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此时北京时间为 A 。A.8月19日3时19分
B.8月19日14时19分
C.8月18日23时19分
D.8月18日1时19分
(2)这架飞机起飞时间为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到达北京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D 。
A.15时21分
B.14时21分
C.13时21分
D.12时21分
【答案】(1)A;
(2)D。
【解答】解:(1)已知一个地方的区时,求另外一个地方的区时时,先计算出两个地方的时区之差。如果所求的地方在已知地方的东边,则加上这个差值;如果在西边,则减去这个差值。美国纽约位于西五区,北京位于东八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相差13个小时,东八区在东侧,求西五区区时用减法,当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时,位于东八区的北京是8月19日3时19分。
(2)飞机起飞时纽约时间为8月18日14时19分,纽约位于西五区,纽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8月19日3时19分,到达北京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12小时21分。
故答案为:
(1)A;
(2)D。
四.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共1小题)
14.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以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姿态,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表。
“自制地球仪”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制作精美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姿态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既不能模拟地球自转,也无法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小北利用铁丝穿过实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地轴与底座面垂直)。
(1)根据评价表,发现该模型的“指标一”能评为“优秀”,请你对该模型的“指标二”进行评价 合格 (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你评价的理由是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
(2)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小北进行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如图乙所示,并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本实验中小北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
【答案】(1)合格;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解答】解:(1)根据图甲可知,用手拨动泡沫塑料球,则泡沫塑料球能围绕铁丝转动,这种转动模拟了地球的自转,但不能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姿态,所以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指标二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所以符合合格的条件。
(2)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则手电筒类似于太阳辐射;用手拨动地球仪,则太阳光线在地球仪上能东西移动,产生昼夜更替,体现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故答案为:
(1)合格;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五.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共2小题)
15.如图所示为温州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图,其中代表早晨杆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答】解:早晨杆影长,且此时太阳偏东,所以影子位于西方;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故④正确。
故选:D。
16.宁波市某校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影位于人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正西方 D.正东方
【答案】B
【解答】解:我区某校(浙江,纬度大概北纬30度左右)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影位于人的正北方。根据题意。
故选:B。
六.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共27小题)
17.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等长的地方是(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南回归线上 D.南北回归线之间
【答案】A
【解答】解:由于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上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但赤道上每天昼夜等长。
故选:A。
18.从我国“清明节”到“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答案】A
【解答】解: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我国“清明节”到“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根据题意。
故选:A。
19.我们把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称为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B
【解答】解:一年中,正午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故选:B。
20.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叫做一个节气,下列各项属于节气的是( )
A.儿童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答案】D
【解答】解: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叫做一个节气,属于节气的是清明节,D正确。
故选:D。
21.2024年春分正午时,北京古观象台的圭表上测得影长约为7尺,那么6月21日夏至正午时,圭表上测得影长最有可能是( )
A.约2尺 B.约7尺 C.约16尺 D.都有可能
【答案】A
【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点和自己的生活常识可得,春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北京古观象台的圭表上测得影长约为7尺,那么6月21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影长一定小于7尺,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22.从7月1日到9月1日这段时期内,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并且昼短夜长,夜越来越长
B.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并且白天时间越来越长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并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不一定越来越小,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一定越来越大
【答案】D
【解答】解:从7月1日到9月1日这段时期内,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京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并且昼长夜短,夜越来越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并且极夜范围逐渐缩小;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不一定越来越小,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一定越来越大;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该地终年昼夜等长。
故选:D。
23.小科同学在赤道O点根据某日看到的太阳位置画了一个示意图(如图),A、B、C分别表示一天内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我们宁波处于夏季
B.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C﹣B﹣A
C.当太阳在C点时,你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西南方向
D.当天宁波夜长昼短
【答案】D
【解答】解:图中太阳光线从南半球照向赤道,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宁波处于秋冬季节,昼短夜长;依据太阳东升西落,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A﹣B﹣C;当太阳在C点时,我们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东北方向。
故选:D。
24.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4年9月23日(秋分,农历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为期16天。图示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9月23日地球位于图中①位置
B.9月23日当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亚运期间地球由图中③向④运动
D.亚运期间杭州地区每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答案】C
【解答】解:读图可知在,9月23日前后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地球位于公转示意图中的③位置,故A错误;
9月23日当天,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全球昼夜等长,故B错误;
2024年9月23日亚运会在杭州开幕,为期16天,亚运期间地球由图中③(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向④(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运动,故C正确;
亚运期间,杭州地区每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白昼时间越来越短,故D错误。
故选:C。
25.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四季变化
C.月相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答案】B
【解答】解: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地球不运动也会产生昼夜现象,月相变化是月球绕地球旋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沿用至今。“万年历”就将计时方式以古今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让不同年龄层的人民都可以简单、快速的读懂。如图所示,今天的地球的位置,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答案】D
【解答】解:图中的地轴向右倾斜,所以右侧的④是冬至日,时间在12月22日前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①是春分日,时间在3月21日前后;②是夏至日,时间在6月22日前后;③是秋分日,时间在9月23日前后。2月份介于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与次年3月21日前后的春分日之间,即在④①之间,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7.家在北仑的你感觉某段时间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夜色也一天比一天更早地降临了…,那么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应该是图中的(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
A.a→b B.b→c C.c→d D.d→a
【答案】B
【解答】解:从地球公转示意图看出,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时间为6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b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时间为9月23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c处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时间为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公转到d处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所以国庆节(10月1日)后,家在北仑的我感觉夜色一天比一天更早地降临了…此时地球运行的位置在b→c之间。
故选:B。
28.对于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的时期是( )
A.春分日到夏至日 B.夏至日到秋分日
C.秋分日到冬至日 D.冬至日到春分日
【答案】A
【解答】解: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在北半球上,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向北运动,此时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根据题意。
故选:A。
29.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答案】B
【解答】解:结合图可知,C点位于赤道上,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全球昼夜平分,AC错。
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B正确。
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D错。
故选:B。
30.唐僧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危险,被妖怪施法后藏在一枯井中,孙悟空向观音求救,观音告诉他:一年中只有一天阳光会直射到井底,到时不救,恐有灾难.请问是在我国什么地方的什么时间( )
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N﹣夏至日
【答案】D
【解答】解: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阳光直射到井底的现象,该地的位置和这天的日期应为北回归线(23.5°N)和夏至日(6月22日)。
故选:D。
31.图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为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自转方向)。读图乙,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2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对应图1中的②位置,时间大致是6月22日前后。
故选:B。
32.(2011秋 萧山区月考)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7月27日﹣8月12日举行,你认为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黑点表示此时的地球)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奥运会召开期间(7月27日﹣8月12日)位于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即A图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故选:A。
33.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般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也随之进行着调整,主要考虑白昼时间的长短.我们今天所处的季节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 长 (填“长”或“短”),造成一年中白昼时间长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公转 (填“地球的自转”或“地球的公转”).
【答案】长;地球公转。
【解答】解:一年中夏季白昼时间最长,冬季白昼时间最短。我们今天所处的季节是秋季,该季节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长,造成一年中白昼时间长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
故答案为:长;地球公转。
34.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
(1) 12 月 22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短夜长 。
(2)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太阳直射 现象,此时为当地地方时的 12 时。
【答案】(1)12;22;昼短夜长;(2)太阳直射;12。
【解答】解:(1)OP最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题干中的学校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在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其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北京昼短夜长。
(2)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太阳直射现象,此时为当地地方时的12时即正午时间。
故答案为:(1)12;22;昼短夜长;(2)太阳直射;12。
35.第十九届亚运会已于2024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4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丙 位置,太阳直射在 赤道 上。
(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新昌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昼渐短,夜渐长 。
(3)地球自乙运行到丙,太阳直射点从 北回归线 逐渐南移到 赤道 。
【答案】(1)丙;赤道;
(2)昼渐短,夜渐长;
(3)北回归线;赤道。
【解答】解:(1)由图及所学知识知,甲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乙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是秋分日(9月23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丁是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由以上分析知,从9月23日到10月8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持续向南(赤道)移动,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新昌昼变(渐)短夜变(渐)长,整体昼短夜长。
(3)由以上分析知,地球自乙运行到丙,即由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23.5°N)向南移到赤道(0°纬线)。
故答案为:(1)丙;赤道;
(2)昼渐短,夜渐长;
(3)北回归线;赤道。
36.甲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③时,在乙图中应该是A、B、C、D所示四个位置中的 C (填字母)。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的D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 ④ (填序号)。
(2)在太阳直射点由甲图③移到④的过程中,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 昼渐短,夜渐长 。
(3)当浙江省绍兴市在一年中影子最短时,地球位置位于乙图中的 B (填字母)。
【答案】(1)C;④;(2)昼渐短,夜渐长;(3)B。
【解答】解:(1)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③赤道时,为北半球秋分日,在乙图中应该是C位置,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D为冬至日;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的D冬至日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④南回归线。
(2)在太阳直射点由甲图③赤道移到④南回归线的过程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位于北半球的绍兴昼短夜长且夜渐长、昼渐短。
(3)当浙江省台州市在一年中影子最短时,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处于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②北回归线上,地球位置位于乙图中的B夏至日。
故答案为:(1)C;④;(2)昼渐短,夜渐长;(3)B。
37.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N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以正确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写出C所在的经纬度位置( 90°E , 0° )。
(3)图示的当天,A、B两点中, B 点将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 D 点将先进入黑夜。
(4)A、B、C、D、E五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A 点,纬度最高的是 E 点。A点在E点的 西南 方向。
(5)当中国的广州(23°N,113°E)是正午时,美国的华盛顿(38°N,77°W)处于 黑夜 (填“白天”或“黑夜”)。
【答案】(1)
(2)90°E;0°;(3)B;D;(4)A;E;西南;(5)黑夜。
【解答】解:(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N位于北极附近,据此标注。
(2)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度数差是30°,C所在的经纬度位置(90°E,0°)。
(3)图示的当天,A、B两点中,B点将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D点将先进入黑夜。
(4)A、B、C、D、E五点位于西半球的是A点,其经度是30°W;纬度最高的是E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A点在E点的西南方向。
(5)广州位于东八区,华盛顿位于西五区,华盛顿比广州晚13个小时,当中国的广州(23°N,113°E)是正午时,美国的华盛顿(38°N,77°W)处于黑夜。
故答案为:(1)
(2)90°E;0°;(3)B;D;(4)A;E;西南;(5)黑夜。
3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至图乙中的 A (填字母)。
(2)下列选项中,与图乙中D日期同月的是 D (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向南 (填“向南”或“向北”)。
【答案】(1)A;(2)D;(3)向南。
【解答】解:(1)图甲中所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该图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时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运行至图乙中的A位置。
(2)图乙中D是北半球的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选项四个节日中与秋分日同月的是教师节(9月10日)。
(3)图乙中地球从A北半球夏至日位置运行到C北半球冬至日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故答案为:(1)A;(2)D;(3)向南。
39.如图表示的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H表示 太阳高度角 ,它是 太阳光线 与 地面 的夹角。
(2) B 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南 方(填东南西北等方位,下同)。
(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西 方向,影子朝向 东 方向。
【答案】(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地面;(2)B;南;(3)西;东。
【解答】解:(1)H表示太阳高度角,它是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最大角度是90°。
(2)B点反映的是一天中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影子在正北方。
(3)太阳是东升西落的。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西方,影子朝向东方。
故答案为:(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地面;(2)B;南;(3)西;东。
40.2024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神舟十六”发射当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处在图1中的 b 段(填“a”、“b”、“c”、“d”)。
(2)这天杭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昼长夜短 (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
(3)一年中,杭州市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夏至日 (填节气)。
(4)杭州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 公转 运动相关。
(5)中国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图2中①②③④所处标注的地名),处在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是 ④ ,最早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 ② 。
【答案】(1)b;
(2)昼长夜短;
(3)夏至日;
(4)公转;
(5)④;②。
【解答】解:读图可知,(1)2024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发射,地球运行在春分(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之间,地球运行在图1中的b段。
(2)2024年5月30日这天,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昼长夜短。
(3)一年中,杭州市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
(4)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杭州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公转运动相关。
(5)中国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图2中①②③④所处标注的地名),处在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是④文昌;发射场②是太原,位置最偏东,最早迎来黎明。
故答案为:
(1)b;
(2)昼长夜短;
(3)夏至日;
(4)公转;
(5)④;②。
4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取得巨大成就:2024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2024年1月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024年,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全部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导航定位服务;2024年5月15日,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2024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图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丙为“静止轨道卫星示意图”。
(1)图甲中所示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文昌 。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乙中的 ② (填序号)位置附近,此时酒泉昼夜长短情况是 昼长夜短 。
(3)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图丙),北斗静止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约为 一天 。
【答案】(1)文昌;(2)②;昼长夜短;(3)一天。
【解答】解:(1)图甲中所示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文昌,该地位于热带。
(2)2024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乙中的②北半球夏至日位置附近,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酒泉昼长夜短。
(3)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图丙),北斗静止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约为一天。
故答案为:(1)文昌;(2)②;昼长夜短;(3)一天。
42.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 。
①冬季 ②夏季 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D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冬至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赤道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昏 (选填“晨”、“昏”)线。
【答案】(1)A;(2)D;(3)冬至;赤道;(4)昏。
【解答】解:(1)(3)读图可得,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A地位于北半球,该地属于冬季,其昼夜长短特点是昼短夜长。此时赤道上的点昼夜平分。
(2)图示季节及冬季,该季节浙江省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大地一片葱绿、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雷雨天气经常发生都是夏季的景观。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昏线,该线是指由昼半球向夜半球过渡的分界线。
故答案为:(1)A;(2)D;(3)冬至;赤道;(4)昏。
43.如图甲,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一定方向绕电灯运动。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公转 运动。
(2)在模拟过程中,地球仪的运动方向是 自西向东 。
(3)根据模拟实验,判断图乙地球处在D位置时,我国的节气是 冬至 。
(4)图丙表示北半球某地四个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其中与图乙位置B对应的太阳高度角是 a 。
【答案】(1)公转
(2)自西向东
(3)冬至
(4)a
【解答】解:(1)根据材料,图甲中能够模拟的是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属于地球的公转运动。
(2)该实验模拟的是地球公转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3)图乙中,D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
(4)图乙位置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图丙中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对应图中的a。
故答案为:
(1)公转
(2)自西向东
(3)冬至
(4)a
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4小题)
44.如图是某地区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图,关于A处所表示的日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该地区是冬季
B.此时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C.此时该地区是夏季
D.此时该地区的气温全年最高
【答案】A
【解答】解:从折线图中可以看出,A 处对应的日期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所以是冬季;A处对应的日期在折线图中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高的点;气温的变化不仅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有关,还与其他因素如大气环流等有关,不能仅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判断此时气温全年最高。综上所述,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45.如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25°N B.18°N C.18°S D.25°S
【答案】C
【解答】解:根据图片,该地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该地位于回归线之间,AD错误。
该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说明该地离南回归线较近,位于南半球,C正确,B错误。
故选:C。
46.(2011秋 萧山区月考)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李红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他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
(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是在 正午 。
(2)萧山区的纬度是30°N, 无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机会。
(3)为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萧山区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冬至 日的楼影来计算。
【答案】(1)正午
(2)无
(3)冬至
【解答】解:(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是在正午。
(2)萧山区的纬度是30°N,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无太阳直射现象。
(3)萧山区的纬度是30°N,在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冬至南楼的影长最长,楼间距最大,所以萧山区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冬至日的楼影来计算。
故答案为:
(1)正午
(2)无
(3)冬至
47.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开展了“观杆测影”活动。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该地的正午杆影朝向;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一年内正午杆影长度变化图。
(1)正午时分,若太阳位于正南方,则杆影方向为 正北方向 。
(2)图乙中②所对应的节气是 夏至日 。
(3)兴趣小组通过绘图(如图丙)的方式向同学解释正午杆影长度变化的原因。由图可知,正午杆影长度与 地球公转 有关。
【答案】(1)正北;
(2)夏至日;
(3)地球公转。
【解答】解:(1)正午时分,若太阳位于正南方,则杆影方向为正北方向。
(2)图乙中②所对应的节气是夏至日,此时影子长度最短。
(3)一年之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轨道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得一年之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冬季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
故答案为:(1)正北;
(2)夏至日;
(3)地球公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11 地球的转动
▉考点01 地球绕地轴自转
古代的人们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认为太阳在绕地球旋转。其实,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载着我们不停地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的缘故。
1.自转的含义
地球始终不停地绕着贯穿南、北两极的地轴旋转,这种运动被称为自转。
2.地轴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它的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
3.地球自转的特点
(1)绕转中心:地轴。
(2)周期:23时56分4秒。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
4.昼夜交替
(1)昼夜产生的原因
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②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太阳光照射到的地球区域是昼半球,而太阳光照射不到的另一半区域是夜半球。
(2)昼夜交替发生的原因
①地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
②地球不停地绕着地轴转动。
(3)昼夜交替的周期
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即昼夜交替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5.地球自转与太阳的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使我们看到的太阳位置在一天中不断地发生变化。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时,我们迎来黎明的曙光,揭开了白天的序幕;当太阳在西方落下,我们送走落日的余晖,夜晚也随之而来。
6.时间的差异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偏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偏西的地方后看到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间早,偏西的地方时间晚。
(2)时区
为了避免各地地方时不同带来的麻烦,国际上规定: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同一个时区内使用一个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
(3)区时的计算
因为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此,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即往东越过1个时区要加上1个小时,往西越过1个时区要减去1个小时。已知两地的时区和其中某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区时,有如下两种方法:
a.公式法:已知甲时区的区时,求乙时区的区时。
乙时区的区时=甲时区的区时±甲、乙时区序数差。
b.数数法(或图解法):从已知地时区的区时(必须转化为24时制)开始数起,向东每数一个时区加1小时,加到24小时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加一天,小时数归零;向西每数一个时区减1小时,当减到0的时候,就要将日期减一天,小时数变为24。如下图所示:
(4)北京时间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考点02 地球绕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的含义
地球沿近似圆形的轨道不停地绕着太阳转动,这种运动称为公转。
2.地球公转的轨道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上的每一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而且构成一个封闭曲线。这种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所走的封闭曲线,叫地球轨道。地球轨道的形状是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地球的公转方向
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4.地球的公转周期
约为365天,即通常所说的一年。
5.地球公转时的姿态
地球公转时地轴呈倾斜状态,且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为66.5°,地球以倾斜姿态绕太阳公转。
6.太阳的直射与斜射
因为太阳光入射角度不同,所以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同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地表的面积比直射(垂直入射)时大,所以斜射时相同地表面积上所接受太阳辐射量比直射时少。如下图所示:
因此地球以倾斜姿态绕太阳公转,使得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在一年中会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和照射时间长短的差异。
7.四季的变化
(1)产生原因: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光会直射地球不同的纬度(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太阳辐射多少的变化,这是地球上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
(2)以北半球来看,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太阳照射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是夏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斜射北半球,因此北半球太阳照射时间短,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是冬季;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是春季和秋季。如下图所示:
8.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变化
(1)变化规律:一般来说,赤道附近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直射的机会多),而随着纬度增加,太阳斜射得越来越厉害,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减少。
(2)影响:由于太阳的直射与斜射,导致不同纬度的地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匀,使得大气及水产生循环运动与变化。
▉考点03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指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简称太阳高度。
2.太阳高度的特点
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是不断变化的。日出日落时角度都为0°,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高度最大。
3.正午太阳高度
在一日内,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太阳光线和地面夹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1)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不同而不同。
(2)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4.太阳直射点
(1)概念: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直射。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
(2)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即太阳直射点最北只能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只能到达南回归线。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
时间 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在图中的位置
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A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B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C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D
5.太阳的运动轨迹
太阳在不同季节的运动轨迹并不相同。例如,在北回归线上观察,春分、秋分时太阳由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由东偏北方向升起,西偏北方向落下(白天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多);冬至时,太阳由东偏南方向升起,西偏南方向落下(白天短,接受的太阳辐射少)。如右栏图所示。
6.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
(1)在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在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在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7.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如北纬30°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约为83.5°,冬至日约为36.5°。南纬30°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约为36.5°,冬至日约为83.5°。
8.杆影的变化
杆影的长度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1)一天中杆影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
同一地点的杆影的长度在一天中的变化:一天中的正午,杆影朝着正北或正南方向时,杆影最短,此时太阳位于该地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即太阳高度最大)。
(2)一年中正午杆影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
同一地点的杆影长度年变化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杆影变化
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正午的杆影要比冬季正午的杆影短 同一天,不同纬度正午杆影的长度不一样。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杆影也随之越来越长
▉考点04 昼长夜短变化
1.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年中白天和夜晚的时间长度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2.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冬夏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3.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1)空间变化——在同一时间,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不同地)。
地球自转的中心与公转的中心不重合,故太阳直射点的不同导致在同一时间内,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随纬度的不同而不同。①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3月21日前后至9月23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且越接近北极,昼与夜的时间长度差值越大。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66.5°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9月23日前后至次年3月21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与之恰好相反。③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此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时间变化——在同一地点,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同地不同时)。
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昼夜长短状况
北半球 南半球 极地地区
夏至 北回 归线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
冬至 南回 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春分、秋分 赤道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4.极昼和极夜
(1)有些地方有时太阳会整日不落,这种现象称为极昼现象;有时太阳会整日不出,这种现象称为极夜现象。
(2)只有在南北极圈及其以内才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考点05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
1.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2024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划分
我国古代,人们利用圭(guī)表、日晷(guǐ)实测日影长度,将每年正午日影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太初历》中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在历法中的位置。
3.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地球从春分点(黄经0°,此刻太阳直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因此,一年分为24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二十四节气的日期
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如下表所示:
二十四节气对应阳历时间表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2月4日或5日 2月19日或20日 3月5日或6日 3月20日或21日 4月4日或5日 4月20日或21日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5月5日或6日 5月21日或22日 6月5日或6日 6月21日或22日 7月7日或8日 7月23日或24日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8月7日或8日 8月23日或24日 9月7日或8日 9月23日或24日 10月 8日或 9日 10月 23日或 24日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11月 7日或 8日 11月 22日或 23日 12月 7日或 8日 12月 21日或 22日 1月5日或6日 1月20日或21日
5.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一.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共7小题)
1.如图为地球自转的某极上空的俯视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位于中纬度地区 B.乙在丁的东北方
C.丙在丁的正东方 D.丁位于西半球
2.如图是浙江地图,标注的城市中,最晚迎来黎明的是( )
A.湖州 B.温州 C.衢州 D.舟山
3.某摄影师利用赤道追踪仪展示出地球自转的可视画面。下列现象中,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为(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卡塔尔世界杯决赛于当地时间18时开始,家住杭州的球迷要半夜看直播
C.杭州各地的昼夜交替
D.清明节到中考期间,杭州各地白昼时间变长
4.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1秋 萧山区月考)图中,正确示意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小勇同学在做“地球自转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②用硬纸板做一个十字方向标;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 一致;④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⑤观察并记录。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2)假如小勇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勇看到的太阳方位是 。
(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 (填字母序号)。
7.某学校地理学习小组在学习地球的自转的相关内容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演示实验示意图,帮他们解决下列问题。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模拟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图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从北极上空看地球 时针方向转动。
(2)观察这一演示实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现象。
(3)图中的E、F两点中,正处在白天的是 点,处在黑夜的是 点。
二.地球公转及其轨道形状、方向和周期(共3小题)
8.如图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C.6月21日这天地球位置最接近图中的④
D.地球从①处运行到②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向北移动
9.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四季变化 B.昼夜交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0.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是: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 的夹角,且在公转过程中自转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 附近。
三.地方时差的形成原理(共3小题)
11.著名球星姚明于8时在纽约(西五区)参加美国职业篮球比赛,那么我们(东八区)应该在什么时候可以看到电视直播( )
A.19时 B.20时 C.21时 D.22时
12.某游客是9月9日的生日,他想在一年内连续过两个生日,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能实现( )
A.在东12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12区
B.在西12区过完9月9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12区
C.在西12区过完9月8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东12区
D.在东12区过完9月8日后,再越过日界线到西12区
13.阅读下述材料,运用有关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24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机8月18日纽约时间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西五区)机场起飞,抵达北京(东八区)。
(1)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客机8月18日纽约时间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此时北京时间为 。A.8月19日3时19分
B.8月19日14时19分
C.8月18日23时19分
D.8月18日1时19分
(2)这架飞机起飞时间为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到达北京时为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则飞机的飞行时间为 。
A.15时21分
B.14时21分
C.13时21分
D.12时21分
四.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基本原理(共1小题)
14.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以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姿态,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表。
“自制地球仪”评价表(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制作精美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姿态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既不能模拟地球自转,也无法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小北利用铁丝穿过实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地轴与底座面垂直)。
(1)根据评价表,发现该模型的“指标一”能评为“优秀”,请你对该模型的“指标二”进行评价 (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你评价的理由是 。
(2)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小北进行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如图乙所示,并用手轻轻拨动地球仪。本实验中小北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五.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共2小题)
15.如图所示为温州市某校园内杆影(虚线表示)的日变化趋势图,其中代表早晨杆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宁波市某校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影位于人的( )
A.正南方 B.正北方 C.正西方 D.正东方
六.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共27小题)
17.地球上一年四季昼夜等长的地方是( )
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南回归线上 D.南北回归线之间
18.从我国“清明节”到“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19.我们把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称为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劳动人民将四季更替的周期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叫做一个节气,下列各项属于节气的是( )
A.儿童节 B.中秋节 C.春节 D.清明节
21.2024年春分正午时,北京古观象台的圭表上测得影长约为7尺,那么6月21日夏至正午时,圭表上测得影长最有可能是( )
A.约2尺 B.约7尺 C.约16尺 D.都有可能
22.从7月1日到9月1日这段时期内,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北京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小,并且昼短夜长,夜越来越长
B.赤道处的太阳高度越来越大,并且白天时间越来越长
C.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并且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D.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不一定越来越小,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一定越来越大
23.小科同学在赤道O点根据某日看到的太阳位置画了一个示意图(如图),A、B、C分别表示一天内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日我们宁波处于夏季
B.小科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为C﹣B﹣A
C.当太阳在C点时,你学校旗杆影子的方向为西南方向
D.当天宁波夜长昼短
24.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4年9月23日(秋分,农历八月初九)在杭州开幕,为期16天。图示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9月23日地球位于图中①位置
B.9月23日当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
C.亚运期间地球由图中③向④运动
D.亚运期间杭州地区每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25.下列现象中,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四季变化
C.月相变化 D.太阳的东升西落
2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沿用至今。“万年历”就将计时方式以古今结合的方式体现出来,让不同年龄层的人民都可以简单、快速的读懂。如图所示,今天的地球的位置,在( )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27.家在北仑的你感觉某段时间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夜色也一天比一天更早地降临了…,那么这段时间地球运行的位置变化应该是图中的(涂黑部分表示黑夜)( )
A.a→b B.b→c C.c→d D.d→a
28.对于宁波地区,白昼比黑夜长且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的时期是( )
A.春分日到夏至日 B.夏至日到秋分日
C.秋分日到冬至日 D.冬至日到春分日
29.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
C.南半球昼长夜短
D.宁波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30.唐僧在取经的途中遇到了危险,被妖怪施法后藏在一枯井中,孙悟空向观音求救,观音告诉他:一年中只有一天阳光会直射到井底,到时不救,恐有灾难.请问是在我国什么地方的什么时间( )
A.23.5°S﹣冬至日 B.23.5°S﹣夏至日
C.23.5°N﹣冬至日 D.23.5°N﹣夏至日
31.图甲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为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自转方向)。读图乙,判断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2.(2011秋 萧山区月考)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于当地时间7月27日﹣8月12日举行,你认为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黑点表示此时的地球)是( )
A. B.
C. D.
33.学校的作息时间一般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也随之进行着调整,主要考虑白昼时间的长短.我们今天所处的季节的白昼时间比冬季要 (填“长”或“短”),造成一年中白昼时间长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填“地球的自转”或“地球的公转”).
34.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棵树,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
(1) 月 日OP最长,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2)当OP为零时,学校所在地会出现 现象,此时为当地地方时的 时。
35.第十九届亚运会已于2024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24年9月23日是农历秋分日,这天地球公转至图中 位置,太阳直射在 上。
(2)从9月23日到10月8日,新昌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为 。
(3)地球自乙运行到丙,太阳直射点从 逐渐南移到 。
36.甲图是太阳直射点一年当中回归运动示意图,乙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③时,在乙图中应该是A、B、C、D所示四个位置中的 (填字母)。当地球公转到乙图所示的D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甲图中的 (填序号)。
(2)在太阳直射点由甲图③移到④的过程中,绍兴昼夜长短变化是 。
(3)当浙江省绍兴市在一年中影子最短时,地球位置位于乙图中的 (填字母)。
37.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N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以正确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写出C所在的经纬度位置( , )。
(3)图示的当天,A、B两点中, 点将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 点将先进入黑夜。
(4)A、B、C、D、E五点位于西半球的是 点,纬度最高的是 点。A点在E点的 方向。
(5)当中国的广州(23°N,113°E)是正午时,美国的华盛顿(38°N,77°W)处于 (填“白天”或“黑夜”)。
3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至图乙中的 (填字母)。
(2)下列选项中,与图乙中D日期同月的是 (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填“向南”或“向北”)。
39.如图表示的是某日太阳东升西落(A、B、C分别表示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H表示 ,它是 与 的夹角。
(2) 点反映的是一天的正午,此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填东南西北等方位,下同)。
(3)请据图推测: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 方向,影子朝向 方向。
40.2024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神舟十六”发射当天,地球的位置大致处在图1中的 段(填“a”、“b”、“c”、“d”)。
(2)这天杭州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填“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等长”)。
(3)一年中,杭州市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填节气)。
(4)杭州不同季节昼夜长短不同,这一现象主要与地球 运动相关。
(5)中国有四大航天发射场(图2中①②③④所处标注的地名),处在我国最南端的发射场是 ,最早迎来黎明的发射场是 。
4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我国航空航天工业取得巨大成就:2024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2024年1月3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2024年,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全部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导航定位服务;2024年5月15日,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2024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图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图丙为“静止轨道卫星示意图”。
(1)图甲中所示四个卫星发射中心,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2)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当天,地球公转至图乙中的 (填序号)位置附近,此时酒泉昼夜长短情况是 。
(3)静止轨道卫星是运行于地球赤道平面上的地球同步卫星(图丙),北斗静止轨道卫星运行的周期约为 。
42.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地的季节和此时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①冬季 ②夏季 ③昼短夜长 ④昼长夜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在我们浙江省可能出现的是 。
A.大地一片葱绿
B.同学们穿着短袖衣衫上学
C.雷雨天气经常发
D.正午房屋的影子在一年中最长
(3)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北极都处于极夜,则这一天的节气为 日。这一天中昼夜平分的地点为 。
(4)图中所示的晨昏线属于 (选填“晨”、“昏”)线。
43.如图甲,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让地球仪按一定方向绕电灯运动。
(1)该实验能模拟地球的 运动。
(2)在模拟过程中,地球仪的运动方向是 。
(3)根据模拟实验,判断图乙地球处在D位置时,我国的节气是 。
(4)图丙表示北半球某地四个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其中与图乙位置B对应的太阳高度角是 。
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共4小题)
44.如图是某地区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图,关于A处所表示的日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该地区是冬季
B.此时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C.此时该地区是夏季
D.此时该地区的气温全年最高
45.如图是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 )
A.25°N B.18°N C.18°S D.25°S
46.(2011秋 萧山区月考)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李红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他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
(1)一天中,太阳高度最高时是在 。
(2)萧山区的纬度是30°N,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机会。
(3)为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萧山区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 日的楼影来计算。
47.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开展了“观杆测影”活动。图甲表示测量的方法,箭头所指的方向为该地的正午杆影朝向;图乙为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一年内正午杆影长度变化图。
(1)正午时分,若太阳位于正南方,则杆影方向为 。
(2)图乙中②所对应的节气是 。
(3)兴趣小组通过绘图(如图丙)的方式向同学解释正午杆影长度变化的原因。由图可知,正午杆影长度与 有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