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初三科学期中复习讲义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不一致的是(  )
A.水银———— Hg————单质
B.生石灰——CaO——氧化物
C.消石灰———— Ca(OH):————碱
D.小苏打————Na2CO3————盐
2.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 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该实验是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C.b点表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图中b 点所示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 NaCl 和NaOH
3.复合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多种养分,给其以“全面呵护”。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硫酸钾(K2SO4) B.硝酸铵(NH4NO3)
C.尿素[CO(NH2)2] D.硝酸钾(KNO3)
4.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小明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 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 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C.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最少 D.a至 d段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大
5.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将稀硫酸、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液体鉴别出来,供选择的是:①pH 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其中能鉴别的是 (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6.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一组物质是(  )
A.CaCl2、Na2CO3、KNO3 B.NaCl、Ba(NO3)2、NaOH
C.NaNO3、FeCl3、HCl D.H2SO4、NaOH、Na2CO3
7. 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一定有
B.加入 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一定有Cl-
C.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再加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一定有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一定有钡
8. 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分别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甲:利用酚酞试液鉴别Na2CO3、NaCl 和稀硫酸三种溶液;
乙:利用CO2气体鉴别 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丙:利用稀硫酸鉴别 KOH、Na2CO3和 BaCl2三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 HCl、C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
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
9.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
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10.实验室研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按如图进行实验。实验后将甲、乙、丙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然后将丁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中,有气泡冒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气泡可能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
②甲、乙、丙试管混合时有红色物质出现
③甲试管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稀盐酸
④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NaCl、ZnCl2、HCl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 D.②③
11.如图四圆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H2SO4 石蕊
B HCl
C HCl 石蕊
D HCl 酚酞
A.A B.B C.C D.D
12.小陈向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铁粉,测得烧杯中溶液质量随加入铁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点a时的溶液中暂无金属铜生成
B.当加入铁粉质量为m1时,溶液变为无色透明
C.点b时过滤出烧杯中的固体,加入稀盐酸后会产生气泡
D.若纵坐标表示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所得图像不变
13.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和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为除去可溶性杂质,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①和②的顺序不能颠倒
B.步骤③中的操作是过滤
C.步骤③中所得沉淀的成分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D.步骤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14.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或操作方法
A 过滤、洗涤、干燥
B 粉末(粉末) 适量稀盐酸
C 溶液(溶液) 适量溶液、过滤
D 点燃
A.A B.B C.C D.D
1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废钢铁
B.向等质量的锌与铁中加入足量的同质量分数稀盐酸
C.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16.向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滤渣的质量等于加入Zn粉的质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的溶质在少有两种
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可能有白色沉淀
C.取反应后的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生成
D.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17.10克10%的盐酸与1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哪种物质反应(  )
A.CuSO4溶液 B.CO2 C.CuO D.H2SO4
18.为了测定X、Y、Z、P的金属活动性,某化学小组进行如下反应:①将X、Y、Z、P单质放入稀硫酸中,Y中产生大量气泡,Z中有少量气泡,X、P上无明显现象;②将X的单质放入PCl2溶液中:X+PCl2═XCl2+P;则X、Y、Z、P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Z>Y>X>P B.Y>Z>X>P C.Z>Y>P>X D.Y>Z>P>X
19.小红看到喷泉就想自己也设计一个趣味喷泉,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其气密性良好。但实验时,当将A中的固体和液体混合后,B中尖嘴导管处并没有有“喷泉”产生。请你分析: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  )
A.氧化铁和稀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锡粉和稀盐酸
20.图像法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图甲是用足量的铁单质置换硫酸铜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乙是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
C.图丙是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沉淀质量与加入量关系
D.图丁是在一定量的AgNO3和Zn(NO3)2混合液中加入铁粉,溶质种类与加入量的关系
21.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装置,现将a克Fe2O3在高温下与足量CO反应,实验结束后测得B中产生3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应该先打开弹簧夹①
B.该实验过程中共反应了0.84gCO
C.氧化铁质量为1.6g
D.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二、填空题
22.铜、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
(1)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比纯铜   (选填“大”或“小”)。
(2)“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
(3)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別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
A.曲线 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
B.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C.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23.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查阅资料可知合金的熔点低于其中任何一种金属的熔点。下表是几种金属熔点的数据。
金属 锡 铅 锑
熔点/℃ 232 327 630
(1)铅锡合金具有导电性,该性质属于合金的   性质。
(2)如图表示铅锡合金的熔点随其中一种金属的质量分数变化的图像,则该图中横坐标表示   金属的质量分数。
(3)一般家用保险丝大都是用铅(不少于98%)和锑(0.3~1 5%)制成的合金,根据以上信息及生活经验判断该合金的熔点可能为______。
A.20-40℃ B.232- 300℃ C.327-600℃ D.630-900℃
24.我们知道,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越靠前,越容易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现把铁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少量的金属.然后在滤液里滴入盐酸,用化学符号回答:
(1)若滴加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则滤纸上的金属是   ,
(2)若滴加盐酸后没有沉淀产生,则滤纸上一定有的金属是   可能有的金属是   
(3)滴加盐酸后无论有没有沉淀产生,滤液中都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   
25.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2)汽车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   的作用。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我市自2018年开始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到2019年实现全市全覆盖。乙醇(C2H5OH)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填一种即可)
26.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下图是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
(1)根据上图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B.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C.生成物甲醇属于有机物
D.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2)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如果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尿素[CO(NH2)2] B.葡萄糖(C6H12O6) C.甲醛(CH2O)
27.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 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等。
(1)甲烷是一种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难溶于水,③在 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④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组成乙烷[C2H6]的元素有     种,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3)丙烷[C3H8]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8.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粉末中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
(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   ,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29.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这包粉末的组成,进行以下实验:(提示:碳酸钠溶液具有弱碱性)
①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无现象。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②另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③取第②步红色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1)白色沉淀M是   。(填名称)
(2)加入的试剂X是   。(填化学式)
(3)通过上述实验确定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30.将下列物质的序号按要求填写在相应物质类别的横线上:
①自来水;②乙炔;③干冰;④空气;⑤高锰酸钾;⑥沼气
混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   ;有机物:   ;盐:   
三、实验与探究题
31.某化学实验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
(2)【实验与探究】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步骤一: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则证明猜想I成立。
步骤二:另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实验过程中产生   。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
(3)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步骤二的实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结果酚酞变红,则猜想   成立。
(4)【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2. 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引进和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种植了海水稻。小科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盐碱地土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盐碱地的土壤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有Na2CO3、NaCl、CaCl2、Na2SO4。
实验1: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1)步骤:测土壤酸碱度:小组同学测定滤液的pH值,正确的是图中____(填选项)。
A. B. C.
(2)实验2:探究土壤所含成分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 加入适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滤液 a 中含有 Na2CO3,没
②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 加入适量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①得到的结论为: 滤液a中含有Na2CO3, 没有   。
(3)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实验②无法确定滤液a中含有 你认为理由是   。
实验3:为进一步探究滤液a的成分,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4) 实验结论:该盐碱地土壤中含有   。
33.某校项目化小组同学以食品包装袋干燥剂为主题开展了微项目化学习。
【认识干燥剂】
(1)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最有可能是   。
【探秘干燥剂】
小明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如图)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①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500℃以上会分解为氧化钙和水。
②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900℃左右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2)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钙,小明设计如下实验: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干燥剂,在70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其质量为m2。若样品中含氢氧化钙,则m1   m2(选填“>”、“<”或“=”)。
(3)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碳酸钙,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后发现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小明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小敏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项目评价】
物质的检验有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中所用试剂的量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用感觉器官直接判断 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可借助仪器判断 借助仪器也不能判断
(4)在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氧化钙时,小明设计的方案是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这一方案的评价等级是   。
3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Na2CO3、Na2SO4、CuSO4、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断:
⑴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溶液无色透明;
⑵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盐酸, 有气泡产生;
⑶另取(1)中少量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⑷在(3)中滴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均填化学名称)
35.已知某混合气体由H2、CO和CO2三种气体组成。为验证该混合气体成分,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经过讨论,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方案。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C、F装的都是澄清石灰水,但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装置F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
(2)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能否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H2?
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3)图甲方案B装置可用来吸收但没有现象。为证明和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乙所示的方案。则图乙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   和   的混合溶液。
四、综合题
36.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晓军同学为 了测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分四组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 品 第 1 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试计算:
(1)上表中 m 的数值是   ;
(2)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质量比为   时,两者恰好完全 反应;
(3)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37.“橘生山海间,味道自然甜”,红美人皮薄易剥,入口即化,有独特清新的橘香味,香味物质中有一种为戊酸乙酯(C7H14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戊酸乙酯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C7H14O2的式量为   。
(3)C7H14O2中的数字14表示的意义是   。
(4)列式计算多少克戊酸乙酯含有8.4克碳元素?
38.急性腹泻会造成人体脱水,可服用补液盐补充水分。某口服补液盐标签如图。
【规格】20g/包,30包/盒【成分】每包含葡萄糖1g,NaCl 1.755g,KCl 0.745g,1.650g【用量】临用时,将一包补液盐溶于500mL温水中,一般每日服用3000Ml
(1)该口服补液盐的成分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
(2)按照说明书中一天的用量,需要服用6包,则一天由该补液盐补充的钾元素质量是   。
(3)科学兴趣小组为鉴定药品中含量是否合规,采用稀盐酸来测定(查资料得知:药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向锥形瓶中加入5包补液盐,然后分6次加入稀盐酸,每次加入稀盐酸后充分反应,且气体全部逸出。已知:。用电子秤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50 50
反应后瓶中剩余物的总质量/g 149.12 198.24 247.36 296.48 345.60 395.60
通过计算说明该补液盐是否合规   。
39.某兴趣小组用12g镁条与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反应,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镁条中除表面含有氧化镁外,还有其它难溶性杂质且不与稀硫酸反应),试分析回答:
(1)稀硫酸质量在0~20g范围内,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未产生气体的原因   。
(2)当稀硫酸质量为90g时,取出部分溶液加入碳酸钡粉末,则会产生的现象是   。
(3)求出P的值。(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4)计算该镁条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40.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克。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Ba(NO3)2 ,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A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2)操作Ⅰ的名称是   。
(3)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C
22.【答案】(1)大
(2)水蒸气和氧气
(3)B;C
23.【答案】(1)物理
(2)锡
(3)B
24.【答案】(1)Ag
(2)Ag;Cu
(3)Fe2+
25.【答案】(1)轮胎、塑料保险杠
(2)防止金属锈蚀
(3)C2H5OH+3O2 3H2O+2CO2
(4)稀盐酸
26.【答案】(1)A
(2)A
27.【答案】(1)①③
(2)2;4:1
(3)有机物
28.【答案】(1)FeCl3;Na2CO3、CaCl2
(2)溶液仍为红色(若溶液红色不褪)
29.【答案】(1)硫酸钡
(2)HNO3
(3)NaCl、Na2CO3、Na2SO4
30.【答案】①④⑥;③;②;⑤
31.【答案】(1)NaOH和Na2CO3
(2)白色沉淀
(3)III
(4)2NaOH+CO2==Na2CO3+H2O
32.【答案】(1)B
(2)CaCl2
(3)碳酸钠也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4)Na2CO3、NaCl、Na2SO4
33.【答案】(1)生石灰
(2)>
(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
(4)优秀
34.【答案】Na2CO3、Na2SO4;CaCO3、CuSO4;NaNO3
35.【答案】(1)检验是否生成 CO2
(2)不能,因为一氧化碳也能还原氧化铜
(3)氢氧化钠;氯化钡
36.【答案】(1)0.5
(2)1:4
(3)与第1、2两份样品反应时,所加硫酸均完全反应(可用这两次数据来计算)设与第1份反应掉的硫酸质量为x
Zn+ H2SO4═ZnSO4+ H2↑
  98 2
  c 0.2g
98∶2= x∶0.2
x =9.8gH2SO4%=(9.8g/40)×100%=24.5%
37.【答案】(1)有机物
(2)130
(3)每个戊酸乙酯分子中含有14个氢原子。
(4)m = 13克
38.【答案】(1)葡萄糖
(2)2.34g
(3)由表中的数据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5+50g×6-395.60g=4.4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总质量为x,x=8.4g每包含碳酸氢钠的质量为,所以该补液盐中 NaHCO3符合要求;答:所以该补液盐中 NaHCO3符合要求。
39.【答案】(1)MgO+H2SO4=MgSO4+H2O
(2)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
(3)解:根据题意可知与金属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50g×49%=24.5g
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Mg+ H2SO4 =MgSO4 + H2↑
  98 2
  24.5g x
=
x=0.5g
(4)解:根据题意可知与氧化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20g×49%=9.8g
设氧化镁的质量为y
MgO+ H2SO4= MgSO4 +H2O
40 98
y 9.8g
= y=4g
MgO%=4g/12g ≈ 33.3%
40.【答案】(1)H2SO4
(2)过滤
(3)解:设由CuO生成的CuSO4的质量为x。
CuO+H2SO4= CuSO4+H2O
80 160
8克 x
x=16克
设与Cu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y,同时生成Na2SO4的质量为a。
CuSO4+ 2NaOH=Cu(OH)2+ Na2SO4
160 80 142
16 g y a
;y=8克
;a=14.2克
所用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 ×100%=20%
(4)解:设与H2SO4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b。
H2SO4+ 2NaOH= Na2SO4+2H2O
80 142
60克×20% b
;b=21.3克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1.3克+14.2克=35.5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