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14 07:4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夏商西周继,春秋战国承
西周春秋战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铁器、牛耕 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发展
战争频繁 矛盾激化、社会危机加重
各国纷纷改革 以求强大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匈奴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情况表简介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变法内容废除旧田制(西周井田制)
奖励耕战
推行县制
保护和推动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保证国家的财源和兵源;打击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建立国君直接任命地方官吏的集权政治体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攻打求救齐攻都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2000年,都江堰以其为“当今世界年代久远、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与青城山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都江堰水利工程平面示意图燕齐赵魏韩楚秦将战国七雄名称正确填入相应方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