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1.4《伤仲永》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1.4《伤仲永》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9-14 14: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伤仲永》同步练习
1、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选出语气停顿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项。
⑴传一乡秀才观之 答:(

A、传/一乡秀才/观之 B、传一/乡秀才/观之
C、传一/乡秀/才观之 D、传/一乡秀/才观之
⑵余闻之也久 答:(

A、余/闻之/也久 B、余闻/之也久
C、余闻/之也/久 D、余闻之也/久
2、比较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并自为其名
贤于材人远矣

还自扬州
如此其贤也
A、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也相同。
B、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贤”字含义也不同。
C、两个“自”字含义相同,两个“贤”字含义不同。
D、两个“自”字含义不同,两个
“贤”字含义相同。
3、下面对“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B、明道年间,我从父亲那里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C、明道年间,我随死了的父亲回家,于是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D、明道年间,我从死了的父亲那里回家,在舅舅家里见到了他。
4.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
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5.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答案:1、⑴A
⑵D 2、D
3、A
4.C
5.C
(二)(黎永江老师出题)
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D)。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2、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D
)。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3.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
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三)(苏洁清老师出题)
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D

A、借旁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B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1.《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
①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
②“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
③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④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
2.朗读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逮捕、拘押)
②或以钱币乞之(把他当乞丐)
③卒之为众人(卒,死亡;为,介词,为了)
④借旁近与之(代词,他,指方仲永)
4.对“且为众人”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
①尚且为了大家
②尚且变成一般人
③将要成为一般人
④尚且是一般人
答案:1.④
2.①
3.④
4.②
(四)(陈兰老师出题)
1、选出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A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B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就:完成)
C
或以钱币乞之(或:或者)
D
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2、选出下列句子中“之”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
D

A
哭啼求之
B
或以钱币求之
C
余闻之也久
D
不能称前时之闻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C)
A
世隶耕(世代给人做奴隶种田)
B
父异焉
(他父亲对此有不同看法)
C
父利其然也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
D
稍稍宾客其父
(很少人请他父亲去做客)
4、选出对“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翻译正确的一项。(A)
A
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B
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求见村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C
每天背着仲永四处拜访村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D
白天背着仲永四处求见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5、选出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B)
A
方仲永经历了天资聪颖,才能衰退到泯然众人三个变化阶段
B
方仲永由“天资聪颖”变得“泯然众人”的重要原因是他后天不愿意学习。
C
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与培养。
D
文中所说的“王子”就是指王安石。
6、选出下列各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A)
A
本文采用叙议结合,夹议夹叙的写法,告诉了我们后天教育对人成才的重要性。
B
本文采用先叙事后议论的写法,告诉了我们后天教育对人成才的重要性。
C
本文所写方仲永之事详写“闻”,略写“见”.
D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23456
CDCABA
(五)(梁文周老师出题)
1.指出下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B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于舅家见之
D。不能称前时之闻。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父异焉
b,邑人奇之
C,稍稍宾客其父
D。父利其然也。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
B、传一(一个)乡秀才观之
C、日(每天)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从(跟随)先人还家
4,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之:忽啼求之
或以钱币乞之
B,然: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C,其:并自为其名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一:传一乡秀才观之
居一年。
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