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2 09:4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颤藻、绿藻、禽流感病毒中都有的结构或物质是(  )
A.细胞核 B.细胞膜 C.核糖体 D.遗传物质
2.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
A.核苷酸、葡萄糖、含氮碱基
B.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C.磷酸、含氮碱基、葡萄糖
D.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3.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之一是(  )
A.脂类 B.糖原 C.淀粉 D.纤维素
4.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下列关于胶原蛋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作为缝合线的胶原蛋白能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它被分解成了氨基酸
B.组成胶原蛋白的氨基酸最多有21种,其中有13种是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
C.水解后的蛋白质与变性后的蛋白质都不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D.在细胞中合成胶原蛋白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
5.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分别是水、蛋白质;图2 a、b、c依次表示O、C、H
B.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化合物中不含图2中的b
C.若图1表示完全脱水的细胞,则此时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D.地壳与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因此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6.最近媒体报道的“地沟油”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但还含有许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一定是C、H、O、N
B.“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遇苏丹Ⅲ染液可能呈现紫色反应
D.“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反应而生成的
7.下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主要存在于硝化细菌拟核中的核酸由5种碱基构成
C.病毒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
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
8.为了让宇航员在太空吃到蔬菜,补充维生素,人们发明了冷冻脱水蔬菜技术。现在,脱水蔬菜已成为方便面的“标配”。方便面中脱水蔬菜的加工过程主要如下:原料挑选→切削、烫漂→冷却、沥水→烘干。烘干的过程需要注意温度,否则容易烤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沥水后新鲜蔬菜直接烘干过程中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
B.方便面中的脱水蔬菜烤焦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淀粉
C.方便面的干牛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D.脱水蔬菜方便好吃,可以完全替代新鲜蔬菜
9.某同学在缺少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生鸡蛋大头的蛋壳去掉,保留壳膜完好,将小头打破,让蛋清和蛋黄流出,如下图所示。然后,在蛋内灌上清水,把它放在浓度为0.3 g·mL-1的蔗糖溶液中,并且用铅笔在鸡蛋壳上标上最初的吃水线,半小时后,他发现鸡蛋壳上浮,原吃水线高出水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壳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壳内清水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减少,重量减轻,蛋壳上浮
C.如果蔗糖溶液换成0.2 g·mL-1的蔗糖溶液,蛋壳将会下沉
D.如果蛋壳里面是蔗糖溶液,外面是清水,蛋壳将会下沉
10.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的多糖和二糖被水解成单糖后,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上被吸收。为研究葡萄糖的吸收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体外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蛋白质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 葡萄糖的吸收速率为0
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 对照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实验组,且实验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0
在外界葡萄糖浓度为100mmol/L时,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微绒毛 对照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实验组,且实验组葡萄糖的吸收速率>0
A.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B.小肠微绒毛吸收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
C.在外界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小肠微绒毛主要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
D.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葡萄糖的浓度≥5mmol/L
11.在测定细胞的化学成分时,发现某细胞器含A、G、C、U四种碱基,但不含T。下列对该细胞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都有该细胞器
②该细胞器的膜与内质网膜化学成分相似
③该细胞器上进行的反应过程会产生水
④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该细胞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分布于突触后膜上的NMDA受体不仅能识别神经递质还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静脉注射的氯胺酮可作用于NMDA受体,使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产生运动和感觉阻滞,从而产生麻醉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的NMD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会导致Na+大量外流
C.谷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增大
13.头发主要由角蛋白组成。下图为烫发的原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角蛋白在上图的变化过程中,分子质量发生了改变
B.角蛋白的S-S键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
C.肽链盘曲折叠程度仅由S-S数量决定
D.卷发剂处理的过程中涉及肽键的变化
14.叶绿体可能起源于被真核细胞内吞后并与之共生的蓝细菌。下图是核基因编码叶绿体前体蛋白合成与转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与植物病毒在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蓝细菌和植物叶肉细胞含有相同的光合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C.叶绿体与蓝细菌中遗传物质都是DNA,叶绿体中能发生转录和翻译,但不能进行DNA复制
D.前体蛋白是叶绿体内关键酶的组成成分,由此可以判断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
15.水分子之所以能从低浓度的溶液中进入高浓度的溶液中,是因为存在渗透压。为了证明这一渗透压的存在,测定渗透压的大小有人设计了以下三个实验:假设三个实验中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是V1,出来的速度是V2。下列对a到b的过程中V1的变化情况和b到c的过程中V2的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V1由快变慢 B.V1和V2都是由慢变快 C.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 D.V2由快变慢
16.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只能折叠成一种空间结构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鸡蛋清溶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等无关
二、解答题
17.如下图示细胞中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化合物的形成,据图回答:
(1)A是指 ,B在动物细胞内是指 ,在植物细胞内主要是指 。
(2)若单体A中再加入N、P元素,则A是指 ,B是指 ,B中含有的碱基有 种。
18.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十分密切。图中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其中A、B、C、a、b、c、d代表不同的物质,其中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等组成.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框中X所指代的元素,X为 。
(2)小分子物质a、c的中文名称分别是 、 ,物质A是 。
(3)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d用到的试剂是 ,现象是 。
(4)在生物体中组成B的b大约有 种。形成B的相邻b是相连的,可用 检测。
19.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细胞中部分结构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含有核酸的结构有 (填序号)。
(2)该图可表示 的细胞。若该同学要绘制完整的菠菜叶表皮细胞结构模式图,则需要删去的细胞结构是[ ] ,需要添加的细胞结构有 。
(3)图中的细胞器并不是漂浮于细胞质中的,支持它们的结构是 ,该结构是由 组成的。在细胞中加入阻断该结构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发现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运动能力降低,这说明该结构具有的功能有 。
20.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 ~ 3 表示3 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 。
(2)图2中存在3 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 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 ;
若与受体蛋白结合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那么靶器官是 。
(3)图3中 ATP 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 (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 ~ 3 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
(6)图1 ~ 3 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 (写出3 项)。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颤藻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也无细胞核,A错误;
B、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细胞膜,B错误;
C、禽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C错误;
D、颤藻(DNA)、绿藻(DNA)、禽流感病毒(RNA)都含有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DNA彻底水解不产生核苷酸和葡萄糖,核苷酸是初步水解产物,A错误;
B、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T、C、G)和磷酸,B正确;
C、DNA彻底水解无葡萄糖,含脱氧核糖,C错误;
D、RNA彻底水解含核糖,DNA含脱氧核糖,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脂类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不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A错误;
B、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与植物细胞壁无关,B错误;
C、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不构成细胞壁,C错误;
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是重要成分之一,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胶原蛋白被人体吸收是因为在消化酶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可被吸收利用,A正确;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21种,其中13种是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食物获取的必需氨基酸有8种(婴儿9种),B正确;
C、水解后的蛋白质若含肽键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变性后的蛋白质肽键未断裂,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错误;
D、合成胶原蛋白时,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D正确。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其次是蛋白质(B);活细胞中元素含量前三位是O、C、H(图2a、b、c),A正确;
B、细胞鲜重中A是水,由H和O组成,不含图2中的b(C),B正确;
C、完全脱水的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最多的元素是C(图2中的b),C正确;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体现在元素种类的统一性,而非含量,D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地沟油”主要成分是脂肪,组成元素是C、H、O,不含N,A错误;
B、生物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是储能物质,B错误;
C、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呈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呈紫色,C错误;
D、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含RNA,有4种碱基(A、U、C、G)和4种核苷酸,A错误;
B、硝化细菌拟核中的核酸是DNA,含4种碱基(A、T、C、G),B错误;
C、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不会同时含两种,C错误;
D、DNA彻底水解产物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和磷酸,无核糖,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A、沥水后新鲜蔬菜直接烘干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不易失去,A错误;
B、脱水蔬菜烤焦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淀粉会被燃烧分解,B错误;
C、干牛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水分含量低,C正确;
D、脱水蔬菜在加工中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能流失,不能完全替代新鲜蔬菜,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壳膜相当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允许水分子通过,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A正确;
B、壳内清水浓度低于外界蔗糖溶液,水分子通过壳膜渗透进入蔗糖溶液,壳内水量减少,重量减轻,蛋壳上浮,B正确;
C、若蔗糖溶液换成0.2g·mL-1,外界浓度仍高于壳内清水,水分子仍会外流,蛋壳仍会上浮,只是上浮程度变小,C错误;
D、若壳内是蔗糖溶液,外界是清水,水分子进入壳内,重量增加,蛋壳将会下沉,D正确。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实验中葡萄糖的吸收受抑制剂影响,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A正确;
B、蛋白酶抑制剂处理后葡萄糖吸收速率为0,说明吸收需要转运蛋白(蛋白质)协助,B正确;
C、外界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呼吸抑制剂处理后吸收速率为0,说明主要通过主动运输吸收(需能量),而非协助扩散,C错误;
D、外界葡萄糖浓度为5mmol/L时,呼吸抑制剂处理后吸收速率为0,说明此时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运输,细胞内葡萄糖浓度≥5mmol/L,D正确。
故选C。
11.答案:A
解析:A、该细胞器含A、G、C、U不含T,说明含RNA不含DNA,应为核糖体;①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都有核糖体,正确;②核糖体无膜结构,与内质网膜化学成分不同,错误;③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会产生水,正确;④核糖体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需电子显微镜,错误;因此①③正确,A正确;
B、②错误,③正确,该选项不完全正确,B错误;
C、③正确,④错误,该选项不完全正确,C错误;
D、①正确,④错误,该选项不完全正确,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静息状态时突触后膜上NMDA通道关闭,谷氨酸结合后才开放,A正确;
B、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会导致Na+大量内流,而非外流,B错误;
C、谷氨酸是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而非主动运输,C错误;
D、氯胺酮作用于NMDA受体产生麻醉效应,会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使突触后膜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维持或增大,但题干未明确其使电位差增大,且麻醉效应是抑制兴奋产生,可能维持静息电位,D错误。
故选A。
13.答案:A
解析:A、角蛋白烫发过程中,二硫键断裂(失去H)和重组,分子质量发生改变,A正确;
B、S-S键是在多肽链形成后,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不在核糖体上(核糖体形成肽键),B错误;
C、肽链盘曲折叠程度由氨基酸序列、二硫键等多种因素决定,并非仅由S-S数量决定,C错误;
D、卷发剂处理仅涉及二硫键的断裂和重组,肽键未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植物病毒无细胞结构,二者最大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而非核膜,A错误;
B、蓝细菌含叶绿素和藻蓝素,植物叶肉细胞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光合色素种类不同,且蓝细菌无类囊体薄膜,B错误;
C、叶绿体与蓝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叶绿体中能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C错误;
D、前体蛋白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合成后转运到叶绿体,说明叶绿体自身不能合成所有关键酶,是半自主细胞器(需核基因调控),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A、a到b过程中,半透膜两侧浓度差逐渐减小,水分子进入半透膜的速度V1由快变慢;b到C过程中,施加压力使半透膜内压力增大,水分子出来的速度V2由慢变快,A错误;
B、V1由快变慢,V2由慢变快,并非都是由慢变快,B错误;
C、a到b:浓度差减小,V1由快变慢;b到c:压力增大,V2由慢变快,C正确;
D、V2由慢变快,并非由快变慢,D错误。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能折叠成多种空间结构(如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A错误;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因排列顺序不同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B正确;
C、鸡蛋清溶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会发生盐析,盐析不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生物活性不会丧失,C错误;
D、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空间结构密切相关,空间结构改变可能导致活性丧失,D错误。
故选B。
17.
(1)答案:单糖(或葡萄糖);糖原;淀粉(或淀粉和纤维素)
解析:图中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单体A是单糖(或葡萄糖);B是由单糖聚合形成的多糖,在动物细胞内是指糖原,在植物细胞内主要是指淀粉(或淀粉和纤维素)。
(2)答案:核苷酸;核酸;5
解析:若单体A中加入N、P元素,则A是指核苷酸;B是由核苷酸聚合形成的核酸;核酸包括DNA和RNA,含有的碱基有A、T、C、G、U共5种。
18.
(1)答案:N、P
解析:图中C是RNA,组成元素除C、H、O外,还含N、P,因此X为N、P。
(2)答案:葡萄糖;核糖核苷酸;淀粉
解析:小分子物质a是组成多糖(A)的单体,中文名称是葡萄糖;C是组成RNA(C)的单体,中文名称是核糖核苷酸;物质A是植物细胞内的多糖,应为淀粉。
(3)答案:苏丹Ⅲ染液(苏丹Ⅳ);橘黄色(红色)
解析:d是脂肪,检测脂肪用到的试剂是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现象是呈现橘黄色(或红色)。
(4)答案:21;双缩脲试剂
解析:B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小分子b是氨基酸,大约有21种;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19.
(1)答案:③④⑤
解析:图中①是高尔基体、②是中心体、③是线粒体、④是核糖体、⑤是细胞核;含有核酸的结构有③(线粒体含DNA和RNA)、④(核糖体含RNA)、⑤(细胞核含DNA和RNA)。
(2)答案:动物或低等植物;[②]中心体;细胞壁、液泡、细胞膜
解析:该细胞含中心体,可表示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因此需要删去[②]中心体;还需要添加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液泡、细胞膜(图中未明确画出细胞膜)。
(3)答案:细胞骨架;蛋白质纤维;维持细胞形态、与细胞的运动密切相关
解析:支持细胞器的结构是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加入细胞松弛素后细胞形态改变、运动能力降低,说明细胞骨架具有维持细胞形态、与细胞的运动密切相关的功能。
20.
(1)答案: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生命活动供能
解析:图1中H+与O2结合生成水,伴随ATP合成,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主要生理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答案: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垂体
解析:图2中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受体蛋白结合,说明受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是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3)答案:暗反应
解析:图3中类囊体薄膜上发生光反应产生ATP,ATP参与的主要生理过程是暗反应(C3的还原)。
(4)答案:1、2
解析: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1(线粒体内膜)和图2(细胞膜,可作为激素受体的膜结构)中的膜结构,图3是类囊体薄膜,人体肝脏细胞无。
(5)答案: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解析:生物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决定,图1~3中生物膜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6)答案:跨膜运输、信息交流、能量转换等
解析:图1体现能量转换和物质跨膜运输,图2体现信息交流和物质跨膜运输,图3体现能量转换和物质跨膜运输,因此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跨膜运输、信息交流、能量转换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