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密
封
线
外
不
写
考
号
、
姓
名
)
七年上 · 语文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考 号
七年上期中测试 语文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下面是小兴同学为这次主题班会准备的“开场词”。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8分)
亲爱的同学们,在这金秋送爽的季节里,我们携手没步在青赤的起点,心中带着烂没的梦 想,脸上洋溢着稚气的笑容。回望过去,或许有徘徊于新环境的茫然无措,或许有与同学并肩 奋斗的深厚情谊,或许有初尝成功的满心欢喜口但正是这些点滴,让我们的成长之路更加多 彩。今天,我们聚集一堂,( )为了留恋过去的足迹,( )为了在彼此的眼中看见光芒, 共同绘初中生活的新篇章。让我们据手并进,在初中这片广阀的天空,勇敢地飞翔,共同创 造属于我们的辉煌!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1)洋溢( ) (2)徘徊( )
2.语段中加点词语“笑容”“绘制”的词性分别是( )(2分)
A. 名 词 形 容 词 B. 名 词 动 词 C. 形 容 词 动 词 D. 量 词 助 词
3.语段中“口”处应填入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逗 号 B. 句号 C.省略号 D. 破折号
4.语段中括号处应填人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所以 B.无论……都 C.不是……而是 D.只有 … …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
吟诵古典诗文,赴一场传统文化盛宴,读“(1)
(王湾《次北固山下》)体悟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读“不知何处
(
吹芦管,(2)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体会将士们
闻笛而生发的思乡之情。
李白与友人分别,吟咏“(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牵
挂;杜甫与故人重逢,吟咏“(4)
(《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抒发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① 语 文 试 卷 第 1 页 ( 共 8 页 )
(
二、阅读(45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
材料一:
《 论语 》 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革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共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材料二:
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货,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 必抉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益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 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⑨以古义合之。 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竞日 继以夜。
(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序》)
【注释】①赀(zī): 价格。②傅:凭借。
6.《论语》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 的一部书。(2分)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
A. 学而时习之(按时)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C. 不逾矩(越过) D. 匹夫不可夺志也(夺取)
8.用“/”给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而 有 不 合 则 深 湛 思 之 竞 日 继 以 夜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10.关于时间,材料一中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阐述了什么道理 这一道理,在 材料二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3分)
考 生 座位序号
① 语 文 试 卷 第 2 页 ( 共 8 页 )
七年上 · 语文
11.材料一和材料二两文共同阐述了怎样的读书态度 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3分)
父亲书语
(
话、事
)①学
②去年秋天,父亲因病住院,我边陪护父亲边看着书。此时,听到父亲发出轻轻地叹 息:“唤,一个人堕落是多么可怕!”
③“爸,您说什么呢 怎么啦 ”我连忙问。
④“看到你们读书我真英慕,年轻的时候我最爱读书了,走到哪里坐在哪里总有书相 伴,而我现在却不读了,这不是堕落是什么 ”
⑤“爸!您怎么这样说自己呢 您是看不清已无力再读了。”
⑥“唉……”父亲吃力地摇摇头,一脸无奈。
⑦父亲的话语及当时的场景好长时间在我的脑海萦绕,往往让我动情。父亲一生主 要从事救育事业,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历任过当年雁北地区小学、中学、师范、大学各级 校长。对于这些,父亲很淡然,始终认为自己底子薄,必须坚持读书,读大量丰富的书才 能让自己成长、拓展、提升。年近90岁的父亲,几年前眼悲白内障,再加上浙渐体弱,读 书已经很艰难了。可父亲把这认为是堕落,足见读书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⑧也是去年,在第一届《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之际,一天,我们兄妹几家聚在父母家集 体观赏,大家没有像平时那样总低头看手机,而是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氛围很好。当节 目结束各自要离开时,爸爸很认真地叫住我们说:“我郑重地与大家说一句:今天我们家 更像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以后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听了都默默地点头。是 啊!老爸的话让我们总是保持“书香之家”应有的追求和品位。
⑨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远行的路上带上一本书才感觉踏实。 我们聚焦《汉字听写大会》《中国健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并在家庭微信群里相互 推荐、加以评论,深深感受“中国语境”的博大、“自成智慧”的深遮,感受到“学习中国” “熬知中国”的迫切与重要,更感受到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使命。
⑩在书的力量下,我们形成了良好家风:仁德、仁爱、严谨、朴实、勤俭、热情待人、诚 信交人。我也把这些理念融入我的教学中,提醒同学们写一封家书,与同学们共享诗、 书、文。
说到教学,我又想起父亲的一件事。当年我刚大学毕业,担任文学概论课程的讲 投任务。 一天,父亲步行给我送来了一本蔡仅主编的《文学概论》教材。当时已是傍晚, 看着爸着急的样子,我说:“周末我去咱家拿回就行了,您何必亲自送过来呢 ”父亲却说: “备课时材料愈丰富愈好,选择凝练后才能讲起来自如踏实。你下一周回家拿,这周的课 就耽误了。 一本书对备课有一点点参考作用,讲课就更有效。”
父亲常常叮咛我们及孙辈:“讲原则,守规矩,多吃亏。”今年春节刚过,假期结束, 我的孩子要回北京上班,分别的时候,姥爷正好病弱在床,当把这叮咛的话语又一次说完 后,孩子热泪不止,当晚写下一文《我的姥爷》:“我的姥爷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每次回来, 都会跟我们说几句智慧的话,姥爷经历了多少风雨沉浮,是大人物,也是小人物。有大人
物的风采,也有小人物的琐碎。是大家长,也是平凡人…… "
上行下效,父亲的书语影响着我们,鞭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代代相传。
①现在写文章,文字一般都是用电脑打出来,然而此次提笔就是想用信纸一格一格 写出来,因为这是父亲书写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传递着父亲的话语和品格:规矩行事、 方正做人。
12.选文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3分)
① 语 文 试 卷 第 3 页 ( 共 8 页 )
13.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14.选文第 段画线部分用孩子的文章写父亲,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3分)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1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 —19题。(12分)
追 忆 栾 花
①入秋的时候,满街的案树添了盛装,黄粉色的彩衣在空中摇曳生姿,煞是好看,早 晚的空气中透出丝丝凉意…… ·这个秋天姆姗来迟,如今渐行渐远,倒数的秋日里,我留恋 起栾树开花的模样。
②“栾树花开满院香,秋风瑟瑟送清凉。金黄一片如仙境,独做枝头韵味长。”要说什 么花最能代表秋天 栾树花一定榜上有名。它怒放的生命、绽放的花朵是对秋天最浓烈 的深情。
③我们这里,栾花开在六月到九月间。初见时,那细碎的小黄花绽放在满树的绿色 中,密密匝匝,远远地看去,绿色的树顶仿佛戴上了一顶金色的凤冠,雅静不失贵气。当 九月的风吹过,纤细的花朵就从树上迫不及待地跳入过往路人的身上,维而又是一个俯 冲順着衣衫滑下,落满整个地面,飘飘洒洒,远远望去一片细碎的金黄。我欣赏它这份洒 脱,着实喜欢它小小的模样,掂圆形细长的花排向外反卷着,露出长长的花蕊,花辨和花 蕊连接的末端呈现一抹鲜艳的红色,分外亮眼。那玲珑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有种想拥入 怀中细心呵护的冲动。
④秋日里的楽树更似一位晚熟的人,在沉淀中不断积蓄着力量,在秋日里迎来了属 于自己的“春天”。我时常思考究竟来花具有什么魅力值得我追忆呢
⑤爱之所爱,栾花似乎一生在用它的花语诉说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注定是一场属 于秋日里的浪没,一段独属于秋日里的邂逅。无关乎风花,无关乎雪月,只是义无反顾地奔赴 一场轮回之下的秋日之约。虽如苔米,也一样有自己的光。这是信仰,也是追逐。
⑥它把自己仅有的一抹鲜艳奋力地涂染在初秋的调色板上,即使没有海棠花、菊花、 月季的浓艳,也没有松柏的苍翠;即使会被早早地淹没在整个秋日五颜六色的海洋中,找 不到存在的痕迹;即使热情的拥抱得不到一丝丝的回应;即使这秋日的美色多得让人眼 花缭乱,世人早已遣忘它纤弱的样子,可它还是爱得义无反顾,爱得轰轰烈烈、从容不迫。 即便是只有在入药和做染料时才被真正忆起,它也无怨无悔。
⑦栾花年复一年,在四季中往返,和时光相拥。在重复中坚守着自己,默欢地从夏站 到秋,从青葱到繁花,一半相拥,一半相守,从初见到归来,依旧还是它年少时的模样。好 像“鲜衣怒马”才应是它的本色。
⑧栾树知秋,夏末秋初,绿叶在栾树花装点下,串串荫果如灯笼般高高悬挂在枝头,
安静地在空中等待,等那风起的时刻,去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随着秋意渐浓,枝头那绿 色、黄色、藕粉色、橙色、红色,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在眼前转换,流光溢彩。秋日的 暖意也在这色彩的更迭中慢慢流淌开来,温润而泽。
⑨会装点生活的人,往往在这时会选几株带若“灯笼果”的栾树枝条带回家,把秋插
① 语 文 试 卷 第 4 页 ( 共 8 页 )
七 年 上 · 语 文
密
…
(
封
)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在瓶中,让这最后一抹绚烂的美留在家里,也借此希望更能像“钱串串”一样,为家带来好 运。还有手巧的人,会收集“灯笼果”用丝线串起来,做成风铃,挂在屋内。剥开荫果轻薄 的三校柱胚衣,里面变黑的种子经过清洗,也会被喜欢的人串起来做成精美的手链,这一 层又一层的惊喜像拆盲盒一样,在人们的惊艳声中,栾树的花与果,就这样和秋天一起悄 悄地退场了。
⑩即使平凡,即使不堪,也能坦然接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即使卑微到跌进尘埃,也 有向下扎根,向上奋力生长的勇气。
栾树用绚丽多彩的一生,用它的花朵和果实,带给人们太多的惊艳和震撼,让我怎 能不偏爱,不留恋,不回望。
16.第②段引用诗句“栾树花开满院香,秋风瑟瑟送清凉。金黄一片如仙境,独做枝头韵 味长。”有什么作用 (3分)
17. 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18.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19.请结合全文分析,栾花为何值得“我”迫忆 (3分)
(四)名著阅读(5分)
20.小文发现名著中也有人物成长的故事。《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 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表格。
地点 篇 目 主要内容
故乡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对阿长的感激。
①《_ 〉 (1分)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的痛苦感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 ② _ (2分)
南京 ③< 》 ( 1 分 )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写 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 影响。
日本 《藤野先生》 在日本的学习生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④《朝花夕拾》原名《_ 》,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讲述了作者的 成长经历,也透露出鲁迅求学和职业的两次选择。(1分)
① 语 文 试 卷 第 5 页 ( 共 8 页 )
(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21.小湘升人初中已有一段时间,他的小学同学为了留下曾经的美好回忆,准备制作班级 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该电子相册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2个字。(2分)
(2)为了给该电子相册配乐,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一首歌曲。从歌词来看,你认为这首 歌曲适合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栀子花开(节选)
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 我们的青春灌溉/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 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3)该电子相册做好后,你代表班级将相册作为毕业礼物,发送到王老师的邮箱,同时 发送了一封邮件。下列邮件正文拟写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我代表六(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查收、惠存。
B.您将非常荣幸地收到我们六(1)班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惠存。
C. 我代表六(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务必查收。
D. 我代表六(1)班把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惠赠给您,请您查收。
(二)写作(50分)
22.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秋天,我们会与谁相遇 也许是一片落叶,也许是一丛秋菊;也许是一种心 境,也许是一缕遐思;也许是初识的新朋友,也许是阔别的旧相知……
请以“相遇在金秋”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窗台上的多肉植物生长缓慢,叶片总是皱巴巴的,毫不起眼。浇水时不过是随手 泼洒,甚至在换盆时差点把它遗忘在旧花盆里。直到某个清晨,它竞从气根处长出墩 绿色新芽,在晨光里闪闪发亮。原来在那些被忽视的日子里,它默默扎根,在沉默中 积蓄着破土的力量。
生活中,总有一些看似平淡的存在,曾被我们匆匆掠过…… ·或许是一种不声张的 坚持,或许是一份被忽略的温柔,又或许是生命本身的韧性。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① 语 文 试 卷 第 6 页 ( 共 8 页 )
七年上 ·语文
19×23=437
①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19×23=437
①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七年上期中测试 语文 参考答案
一、1 . (1)yì (2) huái 2 . B 3 . C 4 . C 5 . (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一夜征 人尽望乡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 又逢君
二、(一)6 . 儒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7 . D
8 . 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
9 .(他为此)缩减衣食( 用度的开支)作为( 购书的)费用,即使忍饥挨冻也不在乎。 (意对即可)
10 . 阐述了时光飞逝,应珍惜时间的道理。在材料二 中的具体表现是 “每巡行田陌,必 挟策以随”“或如厕,亦必手一编”。
11 . 爱好读书;乐学忘艰;勤思博学;惜时刻苦。(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 二)12 . ①住院的父亲因自 己无法读书叹息、自责。②看《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 时,父亲教导我们要传承书香精神。③父亲为了“我 ”能备好课,傍晚步行亲自为 “我 ” 送书。④父亲教育、叮咛我们以及孙辈。(答出三点即可)
13 . 插叙。交代了父亲的身份、经历和喜爱读书的原因;使父亲热爱读书这一形象更加 丰富;这样行文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 出两点即可)
14 . 用孩子的文章所表达出的感悟烘托出父亲的言行和人格给后辈带来的巨大影响, 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5 . ①热爱读书、坚持读书:父亲爱读书,始终坚持读书,读了大量丰富的书让自己成 长、拓展、提升。他年近 90 岁,眼患白内障,因无法读书还自叹堕落。②做事严格、认 真负责:已经傍晚,父亲还步行给“我 ”送教材。他告诫“我 ”,备课时材料愈丰富愈好, 选择凝练后才能讲起来自如踏实。③善于教育后代:看《中国诗词大会》时,一家人没 有看手机而是积极参与、互相交流,爸爸借机肯定了我们,并郑重提出要传承书香精 神。(答出两点即可)
(三)16 . 写出绽放的栾花金黄一片,清香,傲然绽放的景象,富有画面感,引 出下文对 栾花的描写和抒情,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意蕴。
17 . 第④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栾花在秋日里怒放的描写,引 出下文追忆栾花品格的 具体内容,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18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蒴果 ”比作 “灯笼 ”,并赋予其以人的情 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颗颗饱满的栾树果实挂在枝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栾花的喜 爱之情。
19 . 栾花无怨无悔地尊重、热爱生命;栾花在四季时光的往返重复中坚守自己;栾花和 果实带给人们太多的惊艳和震撼;栾花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堪,也有向下扎根和 向上奋力生长的勇气。(答出两点即可)
- ① -
( 四)20 . ①五猖会 ②回忆儿时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经历,展现 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③琐 记 ④旧事重提
三、(一)21 . (1)示例:回忆如歌,唱响未来
(2)适合。“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直接点出毕业时既舍不得过往欢乐,又要面对离 别的复杂心情,贴合小学同学毕业时的真实感受;“光阴好像/流水飞快 ”则能让大家 在翻看电子相册里的旧照片时,感慨小学六年时光的匆匆流逝;“淡淡的青春/纯纯的 爱 ”精准概括了小学同学间没有复杂杂念的真挚情谊,像相册里的笑脸一样干净温 暖。清新的栀子花开意象,也能与电子相册中校园的绿树、同学的笑容搭配,营造出美 好又略带不舍的纪念氛围,让回忆更显温柔。
(3)A
( 二)22 . 写作略
- ① -七年上·语文
七年一 上期中测试 语文 得分评卷人学 校 二、阅读(45分)题 号 二 三 总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6—11题。(15分)
材料一:
得 分
姓 名 《论语》十二章
得分评卷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班 级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下面是小兴同学为这次主题班会准备的“开场词”。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8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亲爱的同学们,在这金秋送臾的季节里,我们报手没步在青春的起点,心中带着烂没的梦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想,脸上洋溢着雅气的笑容。回望过去,或许有徘徊于断环境的茫然无措,或许有与同学并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奋斗的深厚情谊,或许有初尝成功的满心欢喜口但正是这些点滴,让我们的成长之路更加多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考 号 彩。今天,我们聚集一堂,( )为了留恋过去的足迹,( )为了在彼此的眼中看见光芒,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彩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忱,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共同绘制初中生活的断篇章。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初中这片广闯的天空,勇敢地飞翔,共同创 也!”(《雍也》)造属于我们的辉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迷而》)
(1)洋溢( ) (2)徘徊(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迷而》)
2.语段中加点词语“笑容”“绘制”的词性分别是( )(2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A.名词 形容词 B.名词 动词 C.形容词 动词1D.量词 助词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语段中“□”处应填人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材料二:
、密封线外不写考号 A.逗号 B.句号 C.省略号 D.破折号 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赀①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4.语段中括号处应填人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必抉策以随。或如周,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步猎殆遍。益欲以揽求王粉之余略,A.因为 所以 B.无论 ·都 C.不是 而是 D.只有 ·力 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②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 继以夜。 (选自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序》)吟诵古典诗文,赴一场传统文化盛宴,读“(1) 【注释】①赀(zi):价格。②傅:凭借。6.《论语》,__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____的一部书。(2分)(王湾《次北固山下》)体悟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读“不知何处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按时)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吹芦管,(2)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体会将士们 C.不逾矩(越过) D.匹夫不可夺志也(夺取)
8.用“/”给材料二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闻笛而生发的思乡之情。
姓名 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竞日继以夜。李白与友人分别,吟咏“(3)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牵
10.关于时间,材料一中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阐述了什么道理 这一道理,在
挂;杜甫与故人重逢,吟咏“(4) 材料二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3分)
考 生
(《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抒发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座位序号
①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①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
七年上·语文
11.材料一和材料二两文共同阐述了怎样的读书态度 请简要概括。(3分) 13.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 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3分) 14.选文第 段画线部分用孩子的文章写父亲,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3分)
父亲书语
①学院推荐我中报学校女职工“书香世家奖”,心存感激,不由想起了父亲关于书的
话、事
②去年秋天,父亲因病住院,我边陪护父亲边看着书。此时,听到父亲发出轻轻地叹 1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4分)
息:“唉,一个人堕落是多么可怕!”
③“爸,您说什么呢 怎么啦 ”我连忙问。
④“看到你们读书我真英慕,年轻的时候我最爱读书了,走到哪里坐在哪里总有书相
伴,而我现在却不读了,这不是堕落是什么 "
⑤“爸!您怎么这样说自己呢 您是看不清已无力再读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2分)
⑥"唤 "父亲吃力地摇摇头,一脸无奈。 追忆栾花
⑦父亲的话语及当时的场景好长时间在我的脑海禁绕,往往让我动情。父亲一生主 ①入秋的时候,满街的案树添了盛装,黄粉色的彩衣在空中摇曳生姿,煞是好看,早
要从事救育事业,作为一名师范毕业生,历任过当年雁北地区小学、中学、师范、大学各级 晚的空气中透出丝丝凉意 这个秋天烟姗来迟,如今渐行渐远,倒数的秋日里,我留恋
校长。对于这些,父亲很淡然,始终认为自己底子薄,必须坚持读书,读大量丰富的书才 起栾树开花的模样。
能让自己成长、拓展、提升。年近90岁的父亲,几年前眼患白内障,再加上浙渐体弱,读 ②“亲树花开满院香,秋风易瑟送清凉。金黄一片如仙境,独做技头韵味长。”要说什
书已经很艰难了。可父亲把这认为是堕落,足见读书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⑧也是去年,在第一屈《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之际,一天,我们兄妹几家聚在父母家集 么花最能代表秋天 枭树花一定榜上有名。它怒放的生命、绽放的花朵是对秋天最浓烈
体观赏,大家没有像平时那样总低头看手机,而是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氛围很好。当节 的深情。
目结束各自要离开时,爸爸很认真地叫住我们说:“我郑重地与大家说一句:今天我们家 ③我们这里,栾花开在六月到九月间。初见时,那细碎的小黄花绽放在满树的绿色
更像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以后一定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听了都默默地点头。是 中,密密匝匝,远远地看去,绿色的树顶仿佛戴上了一顶金色的风冠,雅静不失贵气。当
啊!老爸的话让我们总是保持“书香之家”应有的追求和品位。 九月的风吹过,纤细的花朵就从树上迫不及待地跳入过往路人的身上,继而又是一个俯
⑨在父亲的教导下,我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远行的路上带上一本书才感觉踏实。 冲顺着衣衫滑下,落满整个地面,飘飘洒洒,远远望去一片细碎的金黄。我欣赏它这份洒
我们聚焦《汉字听写大会》《中国健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 ·并在家庭微信群里相互 脱,着实喜欢它小小的模样,椭圆形细长的花拇向外反卷着,露出长长的花蕊,花瓣和花
推荐、加以评论,深深感受“中国语境”的博大、“自成智慧”的深逗,感受到“学习中国”
“熬知中国”的迫切与重要,更感受到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和使命。 荔连接的末端呈现一抹鲜艳的红色,分外亮眼。那玲珑的样子,让人忍不住有种想拥入
⑩在书的力量下,我们形成了良好家风:仁德、仁爱、严谨、朴实、勤俭、热情待人、诚 怀中细心呵护的冲动。
信交人。我也把这些理念歇入我的教学中,提醒同学们写一封家书,与同学们共享诗、 ④秋日里的栾树更似一位晚熟的人,在沉淀中不断积蓄着力量,在秋日里迎来了属
书、文。 于自己的“春天”。我时常思考究竞来花具有什么魅力值得我追忆呢
说到教学,我又想起父亲的一件事。当年我刚大学毕业,担任文学概论课程的讲 ⑤爱之所爱,来花似乎一生在用它的花语诉说着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注定是一场属
投任务。一天,父亲步行给我送来了一本蔡仅主编的《文学概论》教材。当时已是傍晚, 于秋日里的浪漫,一段独属于秋日里的邂逅。无关乎风花,无关乎雪月,只是义无反顾地奔赴
看着爸着急的样子,我说:“周末我去咱家拿回就行了,您何必亲自送过来呢 ”父亲却说: 一场轮回之下的秋日之约。虽如苔米,也一样有自己的光。这是信仰,也是追逐。 封线内不要答题
“备课时材料愈丰富危好,选择凝练后才能讲起来自如踏实。你下一周回家拿,这周的课 ⑥它把自己仅有的一抹鲜艳奋力地涂染在初秋的调色板上,即使没有海棠花、菊花、
就耽误了。一本书对备课有一点点参考作用,讲课就更有效。” 月季的浓艳,也没有松柏的苍翠;即使会被早早地淹没在整个秋日五颜六色的海洋中,找
父亲常常叮咛我们及孙辈:“讲原则,守规矩,多吃亏。”今年春节刚过,假期结束,
我的孩子要回北京上班,分别的时候,姥爷正好病弱在床,当把这叮咛的话语又一次说完 不到存在的痕迹;即使热情的拥抱得不到一丝丝的回应;即使这秋日的美色多得让人眼
后,孩子热泪不止,当晚写下一文《我的姥爷》:“我的姥爷是个有大智慧的人,每次回来, 花缭乱,世人早已遣忘它纤弱的样子,可它还是爱得义无反顾,爱得轰轰孤烈、从容不迫。
都会跟我们说几句智慧的话,姥爷经历了多少风雨沉浮,是大人物,也是小人物。有大人 即便是只有在入药和做染料时才被真正忆起,它也无怨无悔。
物的风采,也有小人物的琐碎。是大家长,也是平凡人 " ⑦栾花年复一年,在四季中往返,和时光相拥。在重复中坚守着自己,默欢地从夏站
上行下效,父亲的书语影响着我们,鞭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代代相传。 到秋,从青葱到繁花,一丰相拥,一半相守,从初见到归来,依旧还是它年少时的模样。好
③现在写文章,文字一般都是用电脑打出来,然而此次提笔就是想用信纸一格一格 像“鲜衣怒马”才应是它的本色。
写出来,因为这是父亲书写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传递着父亲的话语和品格:规矩行事、
方正做人。 ⑧栾树知秋,夏末秋初,绿叶在案树花装点下,串串荫果如灯笼般高高悬挂在枝头,
12.选文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 请简要概括。(3分) 安静地在空中等待,等那风起的时刻,去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随着秋意渐浓,枝头那绿
色、黄色、藕粉色、橙色、红色,犹如一幅五彩斑烟的画卷在眼前转换,流光滋彩。秋日的
暖意也在这色彩的更迭中慢慢流淌开来,温润而泽。
⑨会装点生活的人,往往在这时会选几株带着“灯笼果”的来树枝条带回家,把秋插
①语文试卷 第3页(共8页) ①语文试卷 第4页(共8页)
七年上·语文
在瓶中,让这最后一抹匈烂的美留在家里,也借此希望更能像“钱串串”一样,为家带来好 得分评卷人
运。还有手巧的人,会收集“灯笼果”用丝线串起来,做成风怜,挂在屋内。剥开荫果轻薄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的三枝柱胚衣,里面变黑的种子经过清洗,也会被喜欢的人串起来做成精美的手链,这一
层又一层的惊喜像拆盲盒一样,在人们的惊艳声中,栾树的花与果,就这样和秋天一起悄 (一)综合性学习(10分)
悄地退场了。 21.小湘升人初中已有一段时间,他的小学同学为了留下曾经的美好回忆,准备制作班级
⑩即使平凡,即使不堪,也能坦然接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即使卑微到跌进尘埃,也 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任务。
有向下扎根,向上奋力生长的勇气。 (1)请你为该电子相册拟一个标题,要求不超过12个字。(2分)
密 栾树用绚丽多彩的一生,用它的花朵和果实,带给人们太多的惊艳和震撼,让我怎
能不偏爱,不留恋,不回望。
16.第②段引用诗句“栾树花开满院香,秋风瑟瑟送清凉。金黄一片如仙境,独做枝头韵 (2)为了给该电子相册配乐,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一首歌曲。从歌词来看,你认为这首
味长。”有什么作用 (3分) 歌曲适合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封 栀子花开(节选)
扼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光阴好像/流水飞快/日日夜夜将
我们的青春灌溉/栀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像晶营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
17.请简要分析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子花开呀开/栀子花开呀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线
18.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内
(3)该电子相册做好后,你代表班级将相册作为毕业礼物,发送到王老师的邮箱,同时
发送了一封邮件。下列邮件正文拟写最得体的一项是( )(2分)
19.请结合全文分析,栾花为何值得“我”迫忆 (3分)
A.我代表六(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查收、惠存。
不 B.您将非常荣幸地收到我们六(1)班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惠存。
C.我代表六(1)班给您发送了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请您务必查收。
(四)名著阅读(5分) D.我代表六(1)班把我们班级的毕业留念电子相册惠赠给您,请您查收。
20.小文发现名著中也有人物成长的故事。《朝花夕拾》里有鲁迅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轨 (二)写作(50分)
要 迹,请你根据地点的转换,完成下面表格。 22.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地点 篇目 主要内容 作文(1)秋天,我们会与谁相遇 也许是一片落叶,也许是一丛秋菊;也许是一种心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对阿长的感激。 境,也许是一缕遐思;也许是初识的新朋友,也许是阔别的旧相知
答 请以“相遇在金秋”为题,写一篇作文。①《_ 》 盼望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作文(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故乡 (1分) 的痛苦感受。 窗台上的多肉植物生长缓慢,叶片总是皱巴巴的,毫不起眼。浇水时不过是随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②_ 泼洒,甚至在换盆时差点把它遗忘在旧花盆里。直到某个清晨,它竞从气根处长出墩
题 屋》 _(2分) 绿色新芽,在晨光里闪闪发亮。原来在那些被忽视的日子里,它默默扎根,在沉默中
回忆隔壁衍太太和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写 积蓄着破土的力量。
南京 ③《 》(1分)出了进化论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对进步青年的 生活中,总有一些看似平淡的存在,曾被我们勿匆掠过 ·许是一种不声张的
影响。 坚持,或许是一份被忽略的温柔,又或许是生命本身的初性。
日本 《藤野先生》 在日本的学习生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
》,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讲述了作者的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朝花夕拾》原名《_
成长经历,也透露出鲁迅求学和职业的两次选择。(1分)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①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 ①语文试卷 第6页(共8页)
七年上·语文
密封线内
不要答题
19×23=437 19×23=437
①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①语文试卷 第8页(共8页)
七年上期中测试 语文
参考答案
一、1.1(.1()1y)ìy ì( 2()2h)uháui á2i. B2 .B3 .3C. C 44.C.C 55..((11))海日生残残夜夜 江春入入旧旧年年 ((22))一夜征
人尽望乡 ((3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西 ((44))正正是是江南好风景 落落花时节
又逢君
二、((一一))66..儒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77..DD
88..而有不合//则深湛思思之之/竟/竟日日继继以以夜夜。。
99..((他为此))缩减衣食((用用度度的的开开支支))作作为为(购(购书书的的)费)费用用,,即即使使忍忍饥饥挨挨冻冻也也不不在在乎乎。。
((意对即可))
1100..阐述了时光飞逝,应珍惜时间的道理。在材料二中的具体体表表现现是是““每巡行田田陌陌,,必
挟策以以随随””““或如厕厕,,亦必手手一一编编””。。
1111..爱好读书;;乐学忘艰;勤勤思博学;惜惜时时刻刻苦苦。。((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二))1122..①住院的父亲因自自己己无无法法读读书书叹叹息息、、自责。②②看看《《中国诗词大会会》》这个节目
时,父父亲亲教导我们要传承书香精精神神。。③③父父亲亲为为了了““我我””能备备好好课课,,傍晚步行行亲亲自自为为““我我””
送书。④父亲教育、叮咛我们以及孙辈。((答出三点即可))
1133..插叙。交代了父亲的身份份、、经历和喜爱读书的原因;使使父亲热爱读书这一形象更加
丰富;这这样样行文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避免免平平铺铺直直叙,更更能能激激发发读读者者的的阅阅读兴趣。((答
出两点即可))
1144..用孩子的文章所表达出的感悟烘托出父亲的言行和人人格格给给后后辈辈带带来来的的巨巨大大影影响响,,
使父亲的形象象更更加加丰丰满满,,深化了文文章章的的主主旨旨。。
1155..①热爱读书、坚持读书:父父亲亲爱爱读读书书,始始终终坚坚持持读读书书,,读读了了大大量量丰丰富富的的书让自己成
长、拓拓展展、、提提升升。。他他年年近近9900岁,眼眼患患白白内内障,因因无无法法读读书书还自叹堕落。②做事严格格、、认
真负责:已经傍晚,父父亲还步行给“我”送送教教材。他告诫“我”,,备备课课时材料愈丰富愈愈好好,,
选择凝练后才能讲讲起起来来自自如如踏踏实实。。③③善善于于教教育育后代后:代看:看《《中国国诗诗词词大大会会》》时,一家人没
有看手机而是积极参与、互相交流,爸爸爸爸借借机机肯肯定定了我们,并并郑郑重重提提出出要传承书香精
神。((答出两点即可))
((三))1166..写出绽放的的栾栾花花金金黄黄一一片片,,清香,傲然绽放的景象,富有画面感,引出下文对
栾花的描写和抒情情,,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文文学学意意蕴蕴。。
1177..第④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栾花在秋日里怒放的描写,引出下文追忆栾花品格的
具体内容,通过设问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和思思考考。。
1188..这句话运用了比比喻喻、、拟人的修辞手手法法,,将“蒴果”比比作“灯灯笼笼”,并,并赋赋予予其其以人的情
态,生生动动形形象象地地写写出出了了颗颗颗颗饱饱满满的的栾树果实挂在枝头的情景,表表达达了作者对栾花的喜
爱之情情。。
1199..栾花无怨无悔地尊重、热爱生命;栾栾花花在在四四季季时光的往返重复中坚守自己;栾花和
果实带给人们太多的惊艳和震撼;栾花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堪,也有向下扎根和
向上奋力生长的勇气。((答出两点即可))
--① --
书
((四))2200..①五猖会 ②②回回忆忆儿儿时时在在百百草草园园的的快快乐乐生生活活和和在在三三味味书书屋屋的的学学习习经经历历,,展现
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以以及及封封建建教教育育制制度度对对儿儿童童天天性性的的束束缚缚。。 ③琐
记 ④④旧旧事重提
三、((一))2211..((11))示示例例::回忆如歌,唱响未来
((22))适合。。““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直接点出毕业时既舍不得过往欢乐,,又要面对离
别的复杂心情,贴合小学同学毕业时的真实感受受;;“光光阴阴好像//流水飞快”则能让大家
在翻看电子相册里的旧照片片时时,,感慨小学六年时光的匆匆流流逝逝;;“淡淡淡的青春//纯纯的
爱”精精准准概概括括了了小小学学同同学学间间没没有复杂杂念的真挚情谊,像像相相册册里的笑脸一样干净温
暖。清新的栀子花花开开意意象象,,也能与电子相册中校校园园的的绿绿树树、、同学的笑容搭配,,营造出美
好又略带不不舍舍的的纪纪念念氛氛围围,,让回忆更更显显温温柔柔。。
((33))AA
((二))2222..写作略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