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课内外阅读理解 提升练 2025-2026学年
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
一、课内阅读
快乐阅读。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新题型 梳理盘古的变化,想象故事中的画面,补全思维导图。
2.同学们就故事的神奇之处展开了交流。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乐乐:盘古用斧头就劈开了天地,我觉得很神奇。
B.园园:盘古醒来看到周围黑乎乎一片,也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C.海海:盘古的身体能化为天地万物,真是神奇的想象啊!
D.亮亮:盘古的汗毛能变成茂盛的花草树木,实在太神奇了!
3.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续写。
他的手指变成了 ,他的眉毛变成了 ,他的 变成了 。
4.联系课文内容,下列词语不适合用来形容盘古的是( )
A.勇于开拓 B.力大无比 C.聪敏果敢 D.甘于献身
①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天上去盗取火种。
②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中驰过时,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批注:
③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众神的领袖宙斯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④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5.以上片段选自课文《 》,这是一篇古希腊的 。
6.文字有画面。“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让你仿佛看到 ,“火被带到人间”让你仿佛看到人间
7.请为语段②做一个简短的批注。
8.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描写和 描写。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的原因是
9.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只是火种吗?为什么?
这可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 )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 )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11.这段文字中哪个词表现出女娲找石头找了很多地方?( )
12.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女娲 的故事。
13.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觉到女娲是个怎样的人?
14.读书展示会上,新橙分享了《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请你先补全内容,再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______________。女娃游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请你先补全内容,再完成练习。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炎帝之少女:
②以堙于东海:
(3)在原文中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 。
(5)通过这篇文言文,我感受到精卫具有 的精神。
二、课外拓展阅读
种植春天
①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情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盼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却从不肯光临。
②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王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③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里,她遇到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④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白雪皑皑,但是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⑤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
15.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做法是 ,农夫的做法是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出农夫的 ,突出国王 的性情。
16.我们可以用( )来形容文中的国王,用( )来形容文中的农夫。
A.勤劳勇敢
B.冷酷无情
C. 热情善良
D.大公无私
17.春天不肯光临这个国度的原因是( )
A.国王把少女赶走了。
B.国王从来不愿意帮助别人,没有一颗善良的心。
C.这个国度没有春天这个季节。
阏伯盗火
佚名
①人类的火种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据传说,这是帝喾[注]之子阙伯付出了生命才得以保全的。
②阏伯住在商丘一带,他每天认真执行自己的使命。
③他发现祭祀商星的人类没有火种,抓住野兽只能连毛带血地吃生肉,黑夜里也没有火照明,只能爬着行走。于是,他决定到天庭盗窃火种。趁着上天报告工作的机会,他偷到了火种。可是火种不停燃烧,火苗乱窜,根本无法掩藏。第一次的盗火行动失败了。
④回到商丘,阏伯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再一次上天的时候,来到天火旁边,点燃了一条特意带来的粗草绳。他吹灭草绳的明火,只剩下暗火藏在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人类从此吃上了熟食,用上了照明的火把。
⑤可阏伯盗火的事情很快被天神发现。为了夺回火种,天神向人间降下一场大雨。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洪水滚滚而来,吞没了田野和村庄。人类措手不及,许多生命和火种一同消失在洪水之中。阙伯让百姓都去逃难,自己留在祭祀商星的高台上,看护最后的火种。
⑥洪水消退之后,人们来到祭台,发现宝贵的火种还在,但是阏伯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⑦为了纪念帝喾的儿子阙伯,人们把祭祀商星的高台改名叫阙伯台。这个祭台现在仍然保存在河南商丘。
(选文有删改)
【注】帝喾: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
18.请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1)冥思苦想:
(2)措手不及:
19.阅读上文,完成下面的填空,把阏伯“盗”火的故事补充完整。(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
②
③
20.文章第⑤段画线句体现了阏伯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阏伯让百姓都去逃难,自己留在祭祀商星的高台上,看护最后的火种。
大闹天宫(节选)
①玉帝听到报告,大发脾气,命令李天王和哪吒太子率领十万天兵天将,布下十八层天罗地网,一定要捉拿悟空回来。但是天兵天将都不是悟空的对手,一个个都败下阵来。于是观音菩萨就建议让二郎神到花果山去捉拿孙悟空。
②二郎神奉命,带领梅山六兄弟,点了些精兵良将,杀向花果山。悟空主动迎战,与二郎神打得难分难解。梅山六兄弟见悟空这时顾不上他们,就乘机杀进了水帘洞。
③悟空见自己的老窝被破坏了,心里一慌,变成麻雀想跑,二郎神摇身变成了捉麻雀的鹰,抖抖翅膀就去啄麻雀;悟空急忙又变成一只大鹏鸟,冲向天空,二郎神急忙变成了一只大海鹤,钻进云里去扑;悟空一见嗖的一声飞到水里,变成一条鱼。二郎神从照妖镜里看见了悟空,就变成鱼鹰,在水面上等着,悟空见了,急忙变条一条水蛇,窜到岸边,接着又变成花鸨,立在芦苇上。二郎神变回原来的样子,取出弹弓,朝着花鸨就打,把悟空打得站立不稳。
④悟空趁机滚下山坡,变成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追过来,见有个旗杆立在庙的后面,就知道是悟空变的,拿起兵器就朝门砸过去。两个人一边走一边打,又来到花果山跟前。
⑤各路的天兵天将一拥而上,把悟空团团围住,在南天门观战的太上老君趁机把金刚琢朝悟空扔过去,悟空被打中头部,摔了一跤。二郎神的哮天犬跑上去,咬住了悟空,其他天神扑上去把悟空按住,用铁链穿住琵琶骨捆了回去。(选自《西游记》)
21.孙悟空与二郎神大战的过程中,分别变成了什么?
22.孙悟空是怎样被抓住的?
23.用四个成语描述一下孙悟空。
24.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哪些故事?请写出几个。
哪吒闹海
①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②一天,哪吒带上他的两件法宝——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海边。他跳进海里,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海上便掀起滔天巨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夜叉钻出水面一看,原来是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哪吒可机灵了,身子一闪,躲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个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③龙王听说夜叉被打死了,气得嗷嗷直叫,就派他的儿子三太子带兵去捉拿哪吒。三太子跳出水面,气冲冲地对哪吒说:“你打死我家夜叉,该当何罪?”说着,举枪便刺。哪吒一闪身,大喝一声“变”,即变出三头六臂,一手取下混天绫,朝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哪吒又一手拿出乾坤圈,只一下,便把三太子也打死了。三太子一死,现出了原形,原来是条小白龙。
④从此,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根据《封神演义》相关情节改编)
25.语文要素 请梳理哪吒闹海的起因、经过、结果。
26.新情境 神话界将召开“英雄榜”争夺赛,请你帮哪吒将他参赛的身份认证资料填写完整。
27.语文要素 照样子,从不同角度说说这篇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参考答案
1.中心意思: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气息变风云 双眼变日月 血液为江河 2.B 3. 参天的大树 广阔的草原 牙齿 宝贵的玉石矿产 4.C
【导语】这段文字以奇幻想象展现盘古身化万物,用排比铺陈,从气息到汗水,层层递进呈现变化,语言简洁却构建宏大创世图景,让神话具感染力,尽显盘古奉献与创世神奇,是经典神话叙事的生动体现。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从文中找盘古身体部位变化。左框依“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填气息化风云、双眼变日月。
中心意思是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右框依“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填血液为江河。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A、C、D围绕盘古身体化万物等神奇情节;B中“周围黑乎乎一片”是神话背景,不体现“神奇”,故选B。
3.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模仿文中“身体部位→自然事物”逻辑,(合理想象即可)。
示例:他的手指变成了挺拔的竹笋,他的眉毛变成了弯弯的月牙,他的牙齿变成坚硬的石头。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盘古开天地(勇于开拓、力大无比)、身化万物(甘于献身);文中无“聪敏果敢”体现
故选C。
5. 普罗米修斯 神话故事 6. 人们在黑暗中瑟瑟发抖,生吃食物,夜晚被野兽袭击的悲惨场景 人们围着火堆取暖、烤熟食物、驱赶野兽,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7.普罗米修斯勇敢地从太阳车上盗取火种,不仅体现了他对人类的关爱,也展现了他不畏强权的勇气。 8. 语言 动作 普罗米修斯具有正义、善良、不畏强权的品质。 9.不是。他带给人类的还有为人类造福,不怕牺牲、不畏强权的精神。
【导语】这篇古希腊神话选段通过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展现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宏大主题。文本以简洁有力的叙事勾勒出神性与人性的冲突——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福祉甘愿承受神罚的牺牲精神,与宙斯维护神权统治的专制形成鲜明对比。火种作为文明象征,其传递过程被赋予仪式感。人物对话采用戏剧性对白,通过“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的反问句式,强化了英雄主义的悲壮色彩。火神角色的矛盾心理则增添了叙事层次,使神话在传递价值观时更具人性温度。
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结合片段内容可知,是选自课文《普罗米修斯》,这是一篇古希腊的神话。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是泰坦神,他为人类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却因此触怒宙斯,遭受严厉惩罚。《普罗米修斯》体现了古代希腊人对火的来源的想象,以及对普罗米修斯这种为人类福祉而勇敢抗争的精神的赞美。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有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来到了人间。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天上去盗取火种。”可知,“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仿佛看到人们在寒冷的夜晚瑟瑟发抖,只能挤在一起相互取暖,生食各种食物,因难以消化而导致疾病丛生,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对周围的危险毫无防备,生活充满了恐惧和艰辛。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中驰过时,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可知,“火被带到人间”仿佛看到人间一片欢腾,人们围着火堆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温暖。火光照亮了黑暗的夜晚,驱散了寒冷,人们开始用火烧煮食物,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跳动的火焰,眼中充满了新奇和兴奋,大家的生活因为火的到来而变得充满希望和生机。
7.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中驰过时,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可知,此段简洁生动地描绘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关键情节。“跑”“拿”等动词,精准展现出他行动的敏捷与果敢,面对太阳车喷射火焰的危险,毫不退缩,凸显其为人类盗取火种的坚定决心与无畏勇气。
8.本题考查句子分析和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可知,这句话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摇摇头”是动作描写,表明普罗米修斯拒绝火神提议的坚决态度;“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是语言描写,直接体现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结合上下文可知,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的原因是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盗取天火,这种为人类无私奉献、勇敢无畏以及坚定地为正义而战的精神,让火神深感敬佩。
9.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分析。
结合文章可知,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远不止火种,他的行为打破了人类无火的困境,给予人类光明、温暖与生存保障。同时,他展现出的勇敢、坚定和对正义的执着,为人类树立起精神标杆,激励人们为正义事业无畏前行,推动人类精神世界不断发展。
10.拣 燃 11.各地 12.炼石补天 13.女娲是个为民造福,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解析】10.本题考查补充词语。
结合所给语段,出自《女娲补天》,原句为: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因此补充动词为:拣、燃。
1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
结合语段句子“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可知“各地”一词说明了女娲找石头找了很多地方。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所给段落,抓住关键句子“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随着神火渐渐熄灭,五种颜色的石头被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可知描写了女娲炼石补天的事。
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句子“这可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工作。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燃起神火熔炼。”可知女娲为了造福人类,不怕艰难,可以看出女娲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人民着想。
14.(1)名曰女娃 东海 溺而不返
(2) 小女儿 填塞
(3)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
(5)坚韧、执着
【导语】《精卫填海》篇幅精短却意蕴深厚。它以简洁文言讲述女娃化鸟填海的故事,叙事凝练。从故事中能深切感受到精卫那股子认准目标、锲而不舍的韧劲,即便填海是如此艰难的事,也从未停歇,这种坚韧执着的精神,让这则古老故事历经岁月仍具感染力,也成了精神象征的经典载体。
【详解】(1)本题文言文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娃”“溺”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因此“少女”的意思是“小女儿”。
以堙于东海:用来填塞东海。因此“堙”的意思是“填塞”。
(3)本题考查朗读节奏的划分。
全文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没有返回,因此变成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上的木石,用来填塞东海。“炎帝”“少女”“女娃”“东海”“西山”“木石”是名词,“之”是助词,“名曰”“游”“溺”“为”“衔”“堙”是动词,“故”“常”是副词,“而”是连词。划分时结合词性、虚词停顿与语义断开,在动词与连词、名词与修饰语等成分间分隔,按照答案划分,故划分节奏为: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衔:衔着;堙:填塞。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故事中的精卫日日夜夜填海,让人感受到其坚韧、执着的精神。
【点睛】参考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于是就化身为精卫鸟。(精卫鸟)常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15. 驱赶 帮助 厚道 冷酷 16. B C 17.B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的提取。
作答时,学生要仔细阅读原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回答,体会文中人物的品质。
从文中第②段“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可以看出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做法是驱赶。
从第③段“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可以看出农夫的做法是帮助。
这里通过两位人物对待流浪少女的不同做法,表现出农夫的善良、厚道,突出国王冷酷、无情的性情。
16.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文中国王虽然富有,却不愿意救助一位可怜的少女,叫随从把少女赶走,可以看出国王的冷酷无情。故选B。
与国王相比,文中农夫虽然不富有,但是看到这位少女却热心地帮助她,送食物、帮助取暖,可以看出农夫的热情善良。故选C。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文章中,少女便是春天的象征。国王性情冷酷,面对流浪且又饿又累的少女,不仅不愿意提供帮助,还将其赶走。这种冷酷无情、毫无善良之心的行为,代表着这个国度缺乏温暖、关爱和善意。而春天代表着生机、希望和美好的事物,一个没有善良和关爱的国度自然无法迎来象征美好的春天。
故选B。
18. 阏伯费尽心思地思索“盗”取火种的方法。 洪水突然到来,人们来不及应付。 19. ①上天庭报告工作时“盗”取火种,但火苗乱窜,无法掩藏明火。 ②点燃粗草绳,吹灭明火,留下暗火,将火种带到了人间。 ③天神发现后,为夺回火种,降下暴雨,阏伯为了保护火种,牺牲了自己。 20.体现了阏伯为百姓着想、勇敢无畏、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
【解析】1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④自然段“回到商丘,阏伯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这个句子中的“冥思苦想”指的是阏伯回到商丘后,对盗取火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复琢磨,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妙计。这个词语表达了阏伯对于解决问题的认真态度和努力程度,也突出了他的智慧和谋略。绞尽脑汁的意思是深入地思索。 形容动脑筋,反复的思考。
第⑤自然段“暴雨倾盆,河水猛涨,洪水滚滚而来,吞没了田野和村庄。人类措手不及,许多生命和火种一同消失在洪水之中。”这个句子中的“措手不及”形容人类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生命和财产,许多生命和火种一同消失在洪水之中。这个词语突出了洪水来势之猛、影响之大,以及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和无力。措手不及的意思是指事情发生的很突然,让人没有想到,事先没有做好准备。
19.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题意我们可知可以体现起因是:阏伯发现人类没有火种,生活悲惨,决定到天庭盗窃火种。
第③自然段“趁着上天报告工作的机会,他偷到了火种。可是火种不停燃烧,火苗乱窄,根本无法掩藏。第一次的盗火行动失败。”这些句子体现阏伯第一次盗火失败的故事经过。
第④自然段“他再一次上天的时候,来到天火旁边,点燃了一条特意带来的粗草绳。他吹灭草绳的明火,只剩下暗火藏在身上,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火种带到了人间。人类从此吃上了熟食,用上了照明的火把。”这些句子体现阏伯第二次盗火成功并且将火种带到了人间的故事经过。
第⑤⑥自然段“可阏伯盗火的事情很快被天神发现。为了夺回火种,天神向人间降下一场大雨。人类措手不及,许多生命和火种一同消失在洪水之中。阏伯让百姓都去逃难,自己则留在祭祀商星的高台上,看护最后的火种。洪水消退之后,人们来到祭台,发现宝贵的火种还在。但是阏伯却永远闭上了双眼。”可以看出结果是:天神知道后,为夺回火种向人世间降下大洪水,阏伯让人们逃难,自己则留下看护火种却为此牺牲。
2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第⑤自然段“阙伯让百姓都去逃难,自己留在祭祀商星的高台上,看护最后的火种。”这个句子中看出阏伯让百姓都去逃难,自己却选择留在祭祀商星的高台上,看护最后的火种。这表明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愿意为了保护人民和火种而牺牲自己的安全。面对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时,没有选择逃避或逃跑,而是勇敢地留下来,看护火种。这表明他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能够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为保护人民和火种而奋斗。因此,通过描述阏伯在洪水中的表现,展现了其忠诚、勇敢、担当的人物形象。
21.孙悟空先后变成了麻雀、大鹏鸟、鱼、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先后变成鹰、大海鹤、鱼鹰。 22.孙悟空被天兵天将围住,太上老君金刚琢打中头部,摔了一跤,哮天犬咬住了悟空,其他天神扑上去把悟空按住,用铁链穿住琵琶骨捆了回去。 23.神通广大、上天入地、变化多端、武艺高超。 24.《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大战红孩儿》
【导语】这篇《大闹天宫》节选生动地展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斗法过程,情节紧凑,充满想象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双方变化多端的形态和激烈的战斗场面呈现得栩栩如生。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对话和动作描写相得益彰,突出了孙悟空的机智灵活和二郎神的沉着冷静。整个故事节奏明快,既有紧张刺激的打斗,又不乏幽默诙谐的元素,充分体现了《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
2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悟空见自己的老窝被破坏了,心里一慌,变成麻雀想跑,二郎神摇身变成了捉麻雀的鹰,抖抖翅膀就去啄麻雀;悟空急忙又变成一只大鹏鸟,冲向天空,二郎神急忙变成了一只大海鹤,钻进云里去扑;悟空一见嗖的一声飞到水里,变成一条鱼。二郎神从照妖镜里看见了悟空,就变成鱼鹰,在水面上等着,悟空见了,急忙变条一条水蛇,窜到岸边,接着又变成花鸨,立在芦苇上。二郎神变回原来的样子,取出弹弓,朝着花鸨就打,把悟空打得站立不稳。”与第④自然段“悟空趁机滚下山坡,变成一座土地庙。二郎神追过来,见有个旗杆立在庙的后面,就知道是悟空变的,拿起兵器就朝门砸过去。”可知,当悟空见自己的老窝被破坏了,先是“变成麻雀想跑”,对应此变化,二郎神“摇身变成了捉麻雀的鹰”,试图以天敌姿态追击;悟空见状急忙“变成一只大鹏鸟,冲向天空”,二郎神便“变成了一只大海鹤,钻进云里去扑”,始终紧追不舍;悟空“嗖的一声飞到水里,变成一条鱼”,而二郎神“从照妖镜里看见了悟空,就变成鱼鹰,在水面上等着”,凭借照妖镜识破真身并针对性变化;悟空见鱼鹰又“急忙一条变条水蛇,窜到岸边,接着又变成花鸨,立在芦苇上”,此时二郎神不再变化,而是“变回原来的样子,取出弹弓,朝着花鸨就打”,打断了悟空的变身逃脱;悟空“趁机滚下山坡,变成一座土地庙”,却因庙后立着的旗杆露出破绽,被二郎神识破,这一系列描写完整呈现了大战过程中悟空先后变成麻雀、大鹏鸟、鱼、水蛇、花鸨、土地庙,二郎神先后变成鹰、大海鹤、鱼鹰的动态变化,既体现出悟空为逃脱不断变换形态的机敏,也展现出二郎神能根据悟空变化精准应对、且有照妖镜辅助识破真身的能力,让二者的斗法情节充满紧张感与趣味性。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各路的天兵天将一拥而上,把悟空团团围住,在南天门观战的太上老君趁机把金刚琢朝悟空扔过去,悟空被打中头部,摔了一跤。二郎神的哮天犬跑上去,咬住了悟空,其他天神扑上去把悟空按住,用铁链穿住琵琶骨捆了回去。”可知,各路天兵天将一拥而上,将悟空团团围住,断了他的突围路,这是抓捕的第一步。南天门观战的太上老君抓住悟空被围困、无暇分心的时机,把金刚琢朝他扔去,正好打中头部,悟空瞬间摔了一跤,失去了反抗的主动权,这是关键一击。紧接着,二郎神的哮天犬迅速跑上前咬住悟空,进一步限制他的行动。其他天神见状,立刻扑上去按住悟空,最后用铁链穿住他的琵琶骨,彻底断绝他施法逃脱的可能,将他捆了回去。整个过程衔接紧密,从围困到重击,再到牵制、按压、捆绑,一步步让悟空无法挣脱,最终被擒。故可概括为:各路天兵天将把悟空团团围住,太上老君趁机把金刚琢朝悟空扔过去,悟空被打中头部摔了一跤,二郎神的哮天犬跑上去咬住悟空,其他天神扑上去把悟空按住,用铁链穿住琵琶骨捆了回去。
2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及成语积累运用能力。
文章讲述了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却接连败阵,后二郎神奉命带部将与悟空大战,二者斗法时悟空多次变换形态躲避追击,最终天兵天将合围,太上老君用金刚琢击中悟空,哮天犬与天神合力将其擒住的故事。从这段情节中,能清晰地看到孙悟空的特质:他“武艺高超”,面对十万天兵天将仍能让对方败下阵来,与二郎神也能打得难分难解,尽显强劲战力;他“变化多端”,老窝被破后先后变作麻雀、大鹏鸟、鱼、水蛇等形态逃生,每一次变身都紧扣危机局势;他“神通广大”,不仅有高超武艺和多样变化,还能在天空、水中等不同环境灵活应对,连天庭精锐都难以单独制服他;他更“桀骜不驯”,敢于公然反抗玉帝权威,即便陷入合围、最终被擒,也始终未显露屈服之意,全程主动迎战、奋力对抗。
24.本题考查对古典文学名著关键情节的掌握。
《西游记》中除了广为人知的《大闹天宫》,还有许多情节丰富、凸显师徒四人取经历程的经典故事,像《大闹五庄观》,师徒四人路过五庄观,孙悟空偷吃人参果还推倒果树,被镇元子困住,最后请观音菩萨用甘露救活果树才化解危机;《真假美猴王》里,六耳猕猴变作悟空模样搅乱取经路,两人难分真假,直到如来佛祖揭穿真相,悟空才打死假悟空;《通天河遇险》时,师徒遇灵感大王强索童男童女,悟空八戒变作孩童引出妖怪,后得知妖怪是观音菩萨的金鱼,由菩萨收服,还冻住河面助师徒过河;《盘丝洞斗蜘蛛精》中,蜘蛛精用蛛丝困住唐僧,又请来多目怪相助,悟空不敌多目怪的金光,最后请毗蓝婆菩萨才降伏妖怪救出唐僧。这些故事既充满奇幻打斗,也体现了取经路上师徒应对磨难的过程。
示例:《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车迟国斗法》。
25.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危害百姓。 哪吒大闹东海,打死夜叉和三太子。 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26.(1)混天绫 (2)喷出一团团火焰 (3)乾坤圈 (4)一座大山 (5)富有正义感、本领高强 27.哪吒 有神奇的武器,混天绫在水里一摆,就能掀起滔天巨浪。
【导语】这篇文章描写了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害得百姓不敢下海捕鱼,哪吒决心惩治他们,于是带着混天绫和乾坤圈来到海边,先跳入海中用混天绫掀起巨浪、用乾坤圈打死巡海夜叉,后又变三头六臂,以混天绫喷火裹住、乾坤圈打死龙王三太子(现原形为小白龙),经此,东海龙王不敢再胡作非为,百姓重归太平,而哪吒也凭借这些行为,展现出为民除害、打抱不平的正义感,不惧强权、勇敢战斗的无畏,以及凭借神奇法宝和自身神通彰显出的高强本领,成为传递“敢于对抗不公、守护百姓”价值观的神话正义英雄代表。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
起因:抓第①段“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作恶多端,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概括起因:龙王父子作恶,危害百姓。
经过:整合第②-③段“哪吒带混天绫、乾坤圈闹海,打夜叉、杀三太子”,概括经过:哪吒大闹东海,惩治夜叉和三太子。
结果:看第④段“东海龙王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人们过上太平日子”,概括结果:龙王收手,百姓太平。
26.本题考查提炼关键词句。
混天绫:从“取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海上便掀起滔天巨浪”“喷出一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提取“法宝1:混天绫;神力:摆水掀巨浪、喷火裹敌人”;
乾坤圈:依据“小小的乾坤圈,比一座大山还重,一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把三太子也打死了”,提取“法宝2:乾坤圈;神力:比大山重,能打杀敌人”;
自我评价:结合哪吒“为民除害、敢斗龙王”,提炼“富有正义感、本领高强”;
2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示例“混天绫在水里一摆,就能掀起滔天巨浪”,紧扣“法宝功能超现实(一块绫带掀巨浪)”;
还可从“哪吒变三头六臂”“乾坤圈比山重”等角度,挖掘“违背现实逻辑的神奇设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