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10-31 17: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能力综合试题
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上册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1)静静liú tǎnɡ( )的小河,虽没有海水的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江水的奔腾páo xiào( ),却自有一种安宁沉静的气质。
(2)夜深了,客车xī miè( )了车内的灯,缓缓向山上驶去。小张看着路旁的悬崖,不禁zhòu qǐ( )了眉头,他的心中充满了yōu lǜ( ),他喃喃自语道:“希望不要发生zāo ɡāo( )的事。”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蜷缩(juǎn) 飞溅(jiàn)
B.搀扶(cān) 揪着(qiū)
C.祭奠(diàn) 流淌(tǎng)
D.皱纹(zhòu) 胸膛(tǎng)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惊慌 渔夫 忧虑 跌跌撞撞 B.拥戴 渔网 探望 自做自受
C.猛然 吞没 健壮 心惊肉跳 D.照顾 虚弱 僵硬 忐忑不安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浪潮一波又一波,如火如荼,势不可当。
B.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C.乐乐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了老师的问题。
D.清晨的滨江公园里,一群年过花甲的老人在指手画脚地打着太极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章盼盼和卢小小比起来,她的学习成绩更优异。
B.尽管狂风大作,渔夫还是驾着小船沉着地在微波粼粼的海面上行驶着。
C.一个人能不能进步,靠他个人的努力。
D.关于怎样提高复习效率,大家提出并讨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词语积累
6.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势不( )( ) ②不( )( )索
③( )( )撞撞 ④ ( ) ( )
⑤喜出( )( ) ⑥指( )画( )
(1)面对朋友的求助,他( )地说没问题,立刻伸出援助之手。
(2)他讲的这个故事让在场的每个人都( )。
四、语言表达
7.口语交际。
六(1)班的同学想向学校提出建议,希望学校组织一次爱心义卖活动。你作为班级代表向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提出这一建议,根据给出的话语,想一想:怎样和大队辅导员交流,才能让他支持你呢?注意语言要有礼貌,有说服力。
你:
辅导员:请说说你的设想吧!
你:
辅导员:你想过组织这次活动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吗?
你:
辅导员:你想得挺周全,我会向学校领导反映的。
你:
五、诗词曲鉴赏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8.把诗句补充完整。
9.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 时偶然写得的。
10.本诗中通过诗人的“变 ”——“ ”和“不变”——“ ”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 ”,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六、现代文阅读
快乐阅读。
棉袄与玫瑰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儿杂活,以补贴家用。
②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批注:老人“黯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珍妮“微笑”则表现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④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珍妮提着一罐热汤,敲开了对街的房门。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⑤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⑥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娇艳的玫瑰上,是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11.根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老人敲门卖菜→ → →
12.语文要素 第①自然段画“________”的句子属于 描写,我们从中可以推测出的信息不包括( )
A.时间、地点、天气 B.珍妮的性格特征
C.珍妮家的生活环境 D.珍妮家的经济状况
13.新题型 小说经常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请将文中的批注补充完整。
14.“棉袄与玫瑰”的含义是什么?
感恩经营
①在我常去图书馆的一条路上,有一家花店,每天早上8时,花店门一开,便挤满了前来买花的人。有好几次,我总想近前看个明白——这家花店为何生意如此红火?后来从买花人口中得知,开花店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每天逢8时开花店门,第一笔生意都是照本钱卖给顾客。
②有一天,我想为妻子即将到来的生日买一束郁金香。我也赶早上8时挤进了这家花店。
③我果然买到一束我想要的黄色郁金香,昨天午后他开价80元,今天以开门第一笔生意的价钱只花了45元钱就买到了。我对小伙子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很感兴趣。
④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见小伙子忙完了一笔生意,正悠闲地修花剪叶。我连忙近前和他点头致意,然后,我问他:“为什么会有开市第一笔生意照本卖的想法呢?”
⑤他微微一笑说:“最重要的还是感恩吧!记得我刚在这条路上开花店时,我的父亲急需钱动手术,每进花店一个人,我总跟人说我赚的钱只是为父亲看病,奇怪的是人们听后很爽快且十分信任地和我做生意,后来我父亲用我开花店赚的钱动了手术,身体日益康复。于是我就想,鲜花不能吃不能穿,只是人们用来传递美好的感情,鲜花又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思前想后就定下了这个规定,每天以此形式答谢顾客。”
⑥噢,原来如此,他恐怕做梦也没想到,正是那颗感恩的心使他的生意得到更大的回报。后来,因这条路上的门市拆迁,小伙子搬到别处去了,可人们还想起他来。我敢肯定人们所挂念的不是小伙子的鲜花,而是他的那一颗感恩经营的心。
15.“日益康复”中“益”的音节是 ,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应查“皿”部,再查 画。词语意思是: 。“益”还可以组词: 、 。
16.照样子,写句子。句子中至少有这篇文章中的两个词语。
例:(红火、感恩):小伙子花店的生意很红火,这与他懂得感恩是分不开的。
( 、 ):
( 、 ):
17.为什么说花店小伙子的经营方式独特?小伙子用这种方式经营的目的是什么?
18.在小伙子的眼里,美丽的鲜花有哪些作用?
19.感恩节是 首创的节日,感恩节的时间是 。与感恩相关的成语有: 。
七、书面表达
20.习作乐园
“人间处处有真情”,这次习作,我们来写一写能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的环境是怎样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注意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写出真情实感。(自附纸页)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C B D D
1. 流淌 汹涌澎湃 咆哮 熄灭 皱起 忧虑 糟糕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流淌、汹涌澎湃、糟糕”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略
3.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的辨析,注意平时对易错字的字形积累。不要写错别字,在本题中书写有误的是B项。自做自受——自作自受
4.D
【详解】本题考查用词不当。
A.“势不可当”形容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用于形容改革浪潮恰当。
B.“汹涌澎湃”形容水流湍急、波浪相撞的样子,也比喻声势浩大,用来写海浪合理。
C.“不假思索”指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体现乐乐回答问题快,正确。
D.“指手画脚”多含贬义,形容乱指挥或随意批评,用来形容老人打太极拳的动作不恰当,可换“一招一式”。
故选D。
5.D
【详解】此题考查病句辨析。
A.这句话出现的语病是指代不明,句子中代词“她”同时代替两个人,造成指代混乱。
应改为:章盼盼和卢小小比起来,章盼盼的学习成绩更优异。或者:章盼盼和卢小小比起来,卢小小的学习成绩更优异。
B.这句话出现的语病是词序颠倒,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沉着地”应该放在动词“驾驶”的前面。
“狂风大作”时海面应该是波涛汹涌的,而句子中“微波粼粼的海面”不合事理。
应改为:尽管狂风大作,渔夫还是沉着地驾着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行驶着。
C.这句话的语病在于前后不一致,前面“能不能进步”表示的是两个方面(肯定和否定),而后面却只有肯定的方面。所以这句话应该改为:一个人能不能进步,靠他个人够不够努力。
故选D。
6. 可 当
假 思 跌 跌 惊 跳 望 外 手 脚 不假思索 心惊肉跳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
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选词填空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即可。
势不可当:来势凶猛,不能抵挡。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指手画脚:形容一边说话一边比画。也形容乱加批评或随意发号施令。
(1)面对朋友的帮助,他用不着想,立刻伸出援助之手。故此处使用词语:不假思索。
(2)“心惊肉跳”指每个人的心理描写,说明他讲的故事让人非常害怕,感到不安。
7. 辅导员,我们全班同学一致希望学校能组织一次爱心义卖活动,您看行吗? 我们会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确定活动方案、时间地点、活动主题、内容、目标、规模等问题,通过这次活动帮助偏远山区的小朋友。 我想我们遇到的困难可能会是会场的安全、秩序问题或是义卖物品的筹集等问题。 谢谢辅导员!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开头礼貌开场:要使用恰当的称呼,表达出自己的身份和来意,让交流有良好的开端。
阐述活动设想:需清晰说明爱心义卖活动的目的、大致流程、预期效果等,体现活动的可行性与意义,以此增强说服力。
分析困难与解决办法:要能想到组织活动可能面临的问题,比如场地、人员组织、物品收集等,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思路,显示出对活动的周全考虑。
结尾礼貌回应:对于辅导员的反馈,要表达感谢,体现礼貌素养。
示例:①辅导员您好!我是六(1)班的代表,我们班想建议学校组织爱心义卖活动。
②我们想把自己的旧书、玩具等拿出来卖,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③可能没场地,我们可以用操场角落;也可能没人买,我们会好好宣传。
④谢谢辅导员!
8.少小离家老大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9.回家 10. 容颜 乡音 客从何处来
【解析】8.本题考查的是古诗默写能力。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全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离、家、童、相”的正确写法。
9.本题考查的是古诗内容理解。
《回乡偶书》创作于诗人晚年辞官还乡之时,抒发诗人久客他乡的伤感,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从题目“回乡偶书”可知,本诗是贺知章回乡时所写;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10.本题考查的是古诗理解。
结合“乡音无改鬓毛衰(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可知其中本诗中通过诗人的“变”的是外貌,“不变”的是乡音。结合“笑问客从何处来”分析,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点睛】参考译文: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1. 珍妮买菜送汤 珍妮和丈夫为老头置办棉衣 老人送棉衣和玫瑰 12. 环境 B 13.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会买菜感到茫然 内心善良 14.小说中的棉袄与玫瑰极富象征意义,既指他们互赠的棉袄与玫瑰,也是他们纯洁美好心灵的象征。
【导语】《棉袄与玫瑰》这篇文章以小镇寒街为底色,借珍妮夫妇与卖菜老人的互动,串联起卖菜、送汤、制衣赠衣的温情链。玫瑰与棉袄互赠,以物载情,将邻里善意与人性美好娓娓道来,如冬日暖光,轻触人心。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理解。
①珍妮买菜并共情老人(对应第②段珍妮买老人菜,第③段提“爸爸挣钱养家”,体现共情)。
②珍妮送汤、准备棉袄(第④段“提热汤敲对街门”“商量做棉袄”,是互动加深)。
③老人回赠棉袄与玫瑰(第⑥段老人送棉袄给约翰、送玫瑰给珍妮)。
1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①“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描绘了约翰一家居住的地方,属于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能营造氛围、交代背景。
②A.句子里“小镇”“街角”是地点,“阴湿寒冷”关联天气,能推测出,排除。
B.仅从居住环境,无法直接知道珍妮性格是什么样,正确。
C.“阴湿寒冷的街角就是在说生活环境不好,能推测出,排除。
D.住在这样的地方,结合后文约翰工作苦、珍妮打零工,能推测出经济不宽裕。
故选B。
1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老人“黯然”:看到珍妮围裙有补丁,猜到她家不富裕,觉得菜难卖,感到茫然。
珍妮“微笑”:理解老人不易,用卖菜、微笑传递善意,表现她善良、共情。
14.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含义/作用。
表面:珍妮给老人做的棉袄,老人回赠的玫瑰。
深层:善意的传递——珍妮用棉袄暖老人身体,老人用玫瑰暖珍妮心灵;象征人与人互助的温情,让寒冷环境有了温度。
示例:“棉袄”是珍妮夫妇对老人的关怀,“玫瑰”是老人对珍妮的感恩,二者象征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的善意、温暖,体现陌生人互助的美好情谊。
15. yì 5/五 一天天康复,渐渐康复 益虫 有益 16. 勤奋 收获 小明每天坚持勤奋练习书法,年底终于在校园书画展上有所收获,获得了一等奖。 友谊 温暖 在我生病请假的日子里,同桌不仅帮我整理笔记,还每天打电话关心我,这份友谊像阳光一样给我带来温暖。 17.他每天逢8时开花店门,第一笔生意都是照本钱卖给顾客。为了答谢顾客,表达感恩之情。 18.鲜花可以用来传递美好的感情,答谢顾客。 19. 美国 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 恩重如山、结草衔环、知恩图报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花店小伙子的经营故事,生动地诠释了“感恩经营”的深刻内涵。文章以“第一笔生意照本卖”的独特方式为线索,采用先现象后本质的叙事结构,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主人公从受助到回报的心路历程。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如80元与45元的价格差异),并通过对鲜花象征意义的探讨,升华了“感恩之心比商品本身更珍贵”的主题。全文语言质朴却饱含真情,结尾的点睛之笔使“感恩经营”的哲理得到自然呈现,体现了商业伦理中的人文关怀。
15.本题考查查字典、词语解释和组词。
益:读yì,好处(跟“害”相对,同)。总笔画数为10画,部首是“皿”,音节是yì
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应查“皿”部,再查除去部首“皿”后再查5画;
“日益康复”的意思是指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更加趋向健康,其中“益”的含义为“更加”。“益”可组词为:益智、益友。
16.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先选了“红火”“感恩”两个词,再通过“花店生意”这一具体场景,将两词自然关联——“生意红火”是结果,“懂得感恩”是原因,句子表意完整且两词用法贴切。仿写时,需先选两个相关联的词,再设定一个具体场景,让两词在场景中合理出现,体现一定逻辑。
示例:(花店、经营):这家花店能一直受大家喜爱,和小伙子的感恩经营方式分不开。
(生意、顾客):小伙子总想着答谢顾客,他的生意自然越来越兴旺。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①段“开花店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他每天逢8时开花店门,第一笔生意都是照本钱卖给顾客。”可知,因为小伙子每天早上8时开花店门后,第一笔生意都是照本钱卖给顾客,这种不同于常规盈利的销售方式具有特殊性。
结合文中第⑤段“我思前想后就定下了这个规定,每天以此形式答谢顾客。”与第⑤段“记得我刚在这条路上开花店时,我的父亲急需钱动手术,每进花店一个人,我总跟人说我赚的钱只是为父亲看病,奇怪的是人们听后很爽快且十分信任地和我做生意,后来我父亲用我开花店赚的钱动了手术,身体日益康复”可知,他因顾客帮助而让父亲顺利手术、身体康复的经历,可知“答谢顾客”的本质是出于感恩,目的是以这种形式答谢顾客,表达对顾客的感恩。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第⑤段中,小伙子提到:“于是我就想,鲜花不能吃不能穿,只是人们用来传递美好的感情,鲜花又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从这句话可以明确,在他看来,鲜花的核心作用在于作为情感的载体,帮助人们传递美好的情感,而非具备实用的衣食功能。
19.本题考查重要节假日。
感恩节是美国首创的节日,起源于美国早期移民与印第安人的感恩庆典,最初是为了感谢丰收和彼此的帮助,后成为美国的传统节日,时间固定在11月第四个星期四,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享用火鸡等传统食物。与感恩相关的成语有: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结草衔环、饮水思源。
20.例文:
雨中的温暖
那是一个阴沉沉的傍晚,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我匆匆忙忙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想着赶快到家,免得被雨淋湿。
突然,天空划过一道闪电,紧接着“轰隆隆”的雷声响起,豆大的雨点瞬间倾盆而下。我赶紧跑到一家商店的屋檐下躲雨,望着眼前的雨幕,心中焦急万分。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吃力地推着一辆装满水果的三轮车在雨中艰难前行。雨水已经打湿了他的衣服,他的脸上满是焦急和无奈。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冲进雨中,跑到老爷爷身边,帮他一起推车。
“孩子,雨这么大,你快回去吧!”老爷爷感激地说道。“爷爷,我来帮您,咱们一起推!”我大声回答着,双手紧紧地握住车把,用力向前推。雨水打在脸上,模糊了我的视线,但我依然咬牙坚持着。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三轮车终于被推到了一个可以避雨的地方。
老爷爷看着我,眼里满是感动:“孩子,谢谢你啊!要不是你,我这一车水果可就麻烦了。”“爷爷,这没什么,您别客气。”我擦了擦脸上的雨水,笑着说。这时,雨渐渐小了,我和老爷爷告别后,继续踏上了回家的路。虽然我的衣服湿透了,但心里却暖暖的。
这件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也能让自己收获快乐。关爱他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世界。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一、审题。
要求以“人间处处有真情”为话题,能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二、立意。
通过描述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件,展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善良,传递正能量,弘扬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写作思路。
写文章时,需要注意的是,要把事情发生的环境、起因、经过等写清楚,还要着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开头:开门见山或修辞式开篇,简要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
中间:详细叙述事情的经过,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细致,突出人物之间的关爱。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或对关爱的深刻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