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11-02 10: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细胞学说的建立漫长而曲折,凝聚了多位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
①维萨里通过对尸体解剖揭示了人体在组织水平的结构
②罗伯特·胡克通过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③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质
④耐格里通过观察分生区细胞,发现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⑤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⑥依据细胞学说动植物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2.《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其诗句包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水中的蓝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其参与构成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有细胞和个体
B.一棵桃树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乱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浅草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
D.诗中的莺和树各属于不同的两个种群
3.水华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其中的蓝细菌、绿藻等生物异常增殖的一种现象。水华发生时,水体呈现绿色或蓝色,且生态平衡会被破坏,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关于蓝细菌和绿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的遗传物质是RNA,绿藻的遗传物质是DNA
B.蓝细菌和绿藻中含有叶绿体而导致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
C.蓝细菌和绿藻都含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
D.蓝细菌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
4.某同学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探究·实践活动过程中,用显微镜观察多种玻片标本,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为目镜镜头,安装在镜筒的上方,先选择b镜头对光
B.图④中100倍下视野中细胞为64个,则400倍下可看到4个细胞
C.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③中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叶绿体是逆时针流动的
D.若视野中图②所示细胞在左上方,则装片向右下方移动可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5.阿斯巴甜(非营养性代糖)是一种人工甜味剂,常用于无糖饮品。某研究小组对此展开实验,检测不同无糖饮品的营养成分,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无糖可乐 无糖发酵乳 无糖雪碧 无糖茶饮
本尼迪特试剂(斐林试剂)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注:“+”表示出现显色反应,“-”表示无反应
A.双缩脲试剂使用前需将A液和B液混合,现配现用
B.将上表中无糖发酵乳煮熟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会出现紫色反应
C.结果显示无糖发酵乳含葡萄糖
D.事先去除饮品所含色素可避免干扰结果观测
6.下图1为某动物细胞中化合物含量扇形图,图2为该细胞占比前三的元素(用abc表示)柱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图1、2表示正常细胞,则A是水
B.若图1、2表示正常细胞:则a、b依次为氧、碳
C.若图1、2表示细胞干重,则A是蛋白质
D.若图1、2表示细胞干重,则a、b依次为氧、氢
7.核磁共振技术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是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核磁共振图像中反映出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病变的器官,细胞中的某些代谢反应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
B.水在低温下结冰,利于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度过不利环境条件
C.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不断形成和被破坏使水在常温下具有流动性
D.水是良好溶剂的原因是带有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
8.如下图所示,图甲表示细胞中脂质的种类和关系,图乙①②③④表示物质合成与分解转化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脂肪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
B.胆固醇是构成动、植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两者均可以用图甲中的③来表示
C.若图甲①表示脂肪,则②参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D.图乙中的糖类均可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
9.维生素D3是维生素D的一种,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维生素D3活化(无生物活性转化为有生物活性)后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维生素D3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B.细胞中的维生素D和胆固醇均属于固醇类物质
C.肾功能下降可能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抽搐等症状
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
10.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氧的特殊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图甲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模式图,其含有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α链和β链不同),由574个氨基酸组成。图乙表示β链一端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乙所示多肽链片段由3 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据甲、乙两图可知,1条β链至少含有2个羧基,若2条β链完全相同,则1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8个羧基
C.构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在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D.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形成过程中形成了570个肽键
11.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研究蛋白质的折叠时发现,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去折叠(或变性),成为失去自然构象的松散肽链。当去掉尿素时,蛋白质又可以自发地重新折叠(或复性)成原来构象,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尿素使蛋白质变性是因为破坏了蛋白质的肽键
B.蛋白质变性后都可以复性
C.蛋白质变性后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D.尿素使蛋白质变性成为松散肽链后不影响蛋白质的正常功能
12.图1表示某种核苷酸的结构,图2表示一条核苷酸长链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的核酸初步水解后都能得到4种水解产物
B.在人体细胞中由A、C、T 3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5种
C.图2中标号2、3、4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D.图1与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在②处不同
13.如图是细胞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图,其中x、y代表元素,a、b、c、d代表小分子,A、B、C、D、E代表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部分B物质还含有S元素
B.图中B和C共有的化学元素x是P元素
C.图中A物质可以表示脂肪
D.图中E主要存在于细胞质,是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
14.科学家对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们经历了无数次提出假说和科学验证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欧文顿利用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证明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磷脂
B.科学家选择鸡的成熟红细胞制备纯净的细胞膜,对其进行化学分析
C.罗伯特森所描述的细胞膜的静态统一结构模型能很好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等问题
D.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技术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5.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
B.通过①可判断出 A 侧是细胞内
C.水溶性分子或离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膜与②相关
D.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的性质以及①和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二、多选题
16.如图表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受精时发生图B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
B.图C可以表示植物细胞依靠胞间连丝交流信息
C.图A、图B、图C中靶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从而接受信息
D.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17.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亲子鉴定等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是一幅DNA指纹技术应用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指纹能用于案件侦破,原因是个体的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具有多样性
B.DNA指纹显示,受害者和嫌疑人1、2、3与发现的样品中DNA 没有相同的区域
C.DNA指纹显示,嫌疑人2核酸彻底水解产物有8种,受害人DNA彻底水解产物有5种
D.罪犯样品和怀疑对象1、2、3进行DNA指纹比对,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
18.Ⅰ型胶原蛋白(ColI)主要由成纤维细胞(HDF)合成,由三条多肽链构成,每条链有1050个氨基酸。研究发现,被UVA 紫外辐照灯照过的HDF 会受到损伤,而使用芦荟胶可以进行简单修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氨基酸形成ColI的过程中产生3147个肽键
B.成纤维细胞中含有多个ColⅠ,其结构与功能是相同的
C.使用足量的芦荟胶可以彻底消除UVA辐照带来的损伤效果
D.该实验说明芦荟胶能提升紫外辐照后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水平,有助于皮肤屏障的修护和再生
19.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经典治疗方法———化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药物难以突破细胞膜进入细胞。传统纳米药物使用脂质体(磷脂、三酰甘油等)包裹药物进入细胞,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用细胞膜伪装纳米颗粒,整合细胞膜上各种蛋白质和分子的优势,利用膜蛋白的受配体识别机制实现靶向递送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纳米药物在肿瘤免疫治疗中面临的免疫问题。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溶性药物和脂溶性药物在脂质体中的包裹位置不同
B.传统纳米材料通过磷脂与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C.脂质体与细胞膜的成分相同
D.细胞膜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为细胞内部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20.油料种子萌发时,油脂(即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利用(如图F所示)。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均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油料种子中脂肪储存能量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
B.动物细胞中脂肪转化与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相同,脂肪可以少量转化为糖类
C.种子萌发初期,脂肪转化为糖类导致干重增加
D.油料种子中的脂肪酸长链中存在双键,熔点低,在室温时呈液态
三、解答题
21.泗河观光大道全长18.7公里,风景秀丽,是人们健身、休闲与娱乐的好地方,泗河也是重要灌溉水源。以下是泗河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图示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数字),判断依据是 。
(2)图中⑤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原因是其含有 。
(3)④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4)采集水样进行显微观察,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视野,若将视野1转换为视野2,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和箭头)。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抬高镜筒
②调节光圈使视野明亮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④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⑤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⑥向左上方移动装片
22.下图表示生物体内某些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其中A~E表示有机物,a~e代表组成有机物的单体或有机物的组成成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的病毒为HIV病毒,则与DNA型病毒相比,其特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HIV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会得到 种小分子。
(2)物质d是 ,其化学本质是 。
(3)若E是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多糖,则E是 ,等质量的物质F与E相比,在氧化分解时消耗更多的氧气,释放更多的能量,其原因是 。
23.蓖麻毒素是从一种称为蓖麻的植物所提取出来的毒素,又称蓖麻毒蛋白。此毒素能抑制蛋白质合成过程,进而对其他生物体造成伤害。蓖麻毒蛋白包含两条具有不同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A链(含有263个氨基酸)和B链(含有259个氨基酸),两条链之间由二硫键相连,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构成蓖麻毒素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 。将一个蓖麻毒素分子完全水解需要 个水分子。
(2)传统多肽和蛋白质的测序方法包含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用特定方法切下蛋白质N端的氨基酸残基并分析,初步判断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 (填“数目”“种类”或“数目和种类”)。
第二步:拆分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和断开二硫键。图3为某种胰岛素的结构示意图,断开二硫键时,所得到的多肽链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化为 (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第三步:分析每一条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先将完整的多肽链断开后形成若干小肽段,然后分析每个小肽段中的氨基酸序列。在分析小肽段中的氨基酸序列时,主要使用酸来完全水解肽段以得到各种氨基酸。酸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第四步:氨基酸全序列的重建。图3表示用两种方法处理同一种只由一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后得到的两套实验数据(图3中不同字母表示不同的氨基酸残基。下面用黑线连接表示的是一个肽段),请写出该蛋白质第7位到第11位的氨基酸序列:(N端) (C端)(用氨基酸对应的字母表示)。
24.下图1为动物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图2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粘度(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影响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图1中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 。
(2)各种生物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3)据图1可知,膜蛋白A可以作为受体与其他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 相互连接,实现该功能。
(4)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其对于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据图2分析胆固醇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胆固醇可 (填“提高”或“降低”)人工膜的流动性。
四、实验题
25.某研究团队发现蔗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减轻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产生的肝癌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蔗糖分子的水解产物是 ,水解产物被人体吸收后,一部分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产生能量,另一部分在 和肌肉等组织中合成糖原,糖原的功能是 。
(2)为验证蔗糖能够减轻DEN 诱导产生的肝癌症状,请完善实验步骤,并讨论分析。
材料用具:健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蔗糖、生理盐水DEN,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I.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若干只生理状况相似的健康大鼠,每周注射 ,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肝上结节大小和数目、光学显微镜下肝组织的病变程度,建立肝癌模型大鼠。
第二步:甲组:10只健康大鼠+饲喂适量的普通饲料;
乙组:10 只模型大鼠 +饲喂等量的普通饲料;
丙组:10只模型大鼠+ 。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
第四步: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肝上结节大小和数目、光学显微镜下肝组织的病变程度。
Ⅱ.预测实验现象:
验证蔗糖能够减轻DEN诱导产生的肝癌症状实验记录表,表格空白处预期结果是① ;② 。
时间/组别 第0天 第4周 第8周 第12周
甲 + + + +
乙 ++++ ++++ ++++ +++
丙 ① +++ ② +
注:“+”数目代表大鼠肝癌相关数据的严重程度,“+”越多,肝癌情况越严重。
Ⅲ得出实验结论:蔗糖能够减轻DEN诱导产生的肝癌症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①维萨里通过解剖尸体揭示了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而比夏提出组织由器官构成,①错误;
②罗伯特·胡克观察木栓组织并命名“细胞”,②正确;
③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壁等结构,描述符合史实,③正确;
④耐格里观察到细胞核分裂,但新细胞由分裂产生是魏尔肖提出的,④错误;
⑤细胞学说仅适用于动植物,不包括微生物,⑤错误;
⑥细胞学说强调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未涉及多样性,⑥错误。
综上错误项为①④⑤⑥,共4项,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C
解析:A.蓝细菌为单细胞原核生物,属于细胞和个体层次,但作为个体可参与种群(同种蓝细菌)、群落(湖中所有生物)和生态系统(湖水生态系统)层次,因此“只有细胞和个体”错误,A错误;
B.桃树为植物,其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无“系统”层次,B错误;
C.“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属于器官层次;“浅草”为草本植物个体,属于个体层次,C正确;
D.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莺”包含多种莺类(不同物种),不是一个种群;“树”包含多种树木(不同物种),也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A.蓝细菌和绿藻均为细胞生物,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
B.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绿藻含叶绿体,B错误;
C.蓝细菌含叶绿素和藻蓝素,绿藻含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两者均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C正确;
D.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DNA位于拟核区,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A.图①有螺纹,所以为物镜,物镜镜头安装在转换器上,对光应先选择低倍物镜a对光,A错误;
B.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由题干信息可知,在100倍下视野中细胞为64个,则400倍下,该细胞的长度或宽度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又放大4倍,故此时视野中看见的细胞数目为64÷(4×4)=4个细胞,B正确;
C.显微镜下呈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像,图③中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实际上叶绿体仍是顺时针流动,C错误;
D.显微镜下呈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像,若视野中图②所示细胞在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将其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故选B。
5.答案:D
解析:A.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需先加A液(NaOH)创造碱性环境,再加B液(CuSO4),无需混合,而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A错误;
B.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破坏,但肽键仍存在,双缩脲试剂可与肽键反应显紫色,因此煮熟的无糖发酵乳仍会显色,B错误;
C.本尼迪特试剂显色表明含还原糖,但无糖发酵乳可能含乳糖(还原糖)而非葡萄糖,结果无法直接确定具体糖类,C错误;
D.饮品原有色素可能干扰显色反应的观察,去除色素可提高检测准确性,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正常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物是A(水),A正确;
B.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O>C>H>N,因此,a、b依次为氧、碳,B正确;
C.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A是蛋白质,C正确;
D.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干重百分比:C>O>N>H,则a、b依次为碳、氧,D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发生病变的器官,其细胞内的环境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某些代谢反应速率发生变化,A正确;
B.水结冰形成的冰晶会破坏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损伤,而非帮助休眠,B错误;
C.水分子间的氢键在常温下不断断裂与形成,使水保持液态流动性,C正确;
D.水是极性分子,易与带电分子或离子结合,使其溶解,此特性使其成为良好溶剂,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A.脂肪是由甘油、脂肪酸组成的,不含磷酸,A错误;
B.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两者均可以用图甲中的③固醇来表示,④表示胆固醇、性激素或维生素D,B错误;
C.若图甲①表示脂肪,则②表示磷脂,③表示固醇,②磷脂可作为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C正确;
D.图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二糖、多糖(肝糖原、肌糖原)不能被细胞直接吸收利用,需要水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D错误。
故选C。
9.答案:A
解析:A.苏丹Ⅲ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呈现橘红色。维生素D3属于固醇类物质,而固醇类无法被苏丹Ⅲ染色,A错误;
B.维生素D和胆固醇均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B正确;
C.肾功能下降时,羟化酶减少,维生素D3活化受阻,导致钙吸收减少,血钙降低,引发抽搐;同时骨钙释放增加,长期导致骨质疏松,C正确;
D.肾功能障碍时,羟化酶不足,补充的维生素D3无法被活化,无法促进钙吸收,故无法缓解血钙下降,D正确。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A.分析图乙可知,①是氨基,分析题图中②④⑥⑧四个R基可知,⑥⑧R基相同,因此图乙显示的一段多肽链中含四个氨基酸共3种类型,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图乙表示的β链中有2个氨基酸中的R基含有羧基,因此该β链中至少含有3个羧基;若两条β链完全相同,则2条β链中的羧基至少是6个,2条α链至少含有2个羧基,因此1个血红蛋白分子至少含有8个羧基,B错误;
C.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C正确;
D.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因此,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形成过程中,肽键总数为574 4=570个,D正确。
故选B。
11.答案:C
解析:A.尿素破坏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其中肽键没有破坏,A错误;
B.高温使蛋白质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变性后不能再复性,B错误;
C.变性后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松散,暴露出更多酶切位点,更易被蛋白酶水解,C正确;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其功能,尿素使蛋白质变性成为松散肽链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因此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功能,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的核酸既有DNA又有RNA,DNA初步水解的产物为4种脱氧核苷酸,RNA初步水解的产物为4种核糖核苷酸,故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内的核酸初步水解后都能得到8种水解产物,A错误;
B.人体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含A、C、T碱基的核苷酸种类分析:A、C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所以A、C分别能参与构成2种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T是DNA特有的碱基,只能参与构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因此,由A、C、T3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5种,B正确;
C.图2含有T,表示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2脱氧核糖、3胞嘧啶、4磷酸不是同一个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不能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标号1、2、3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错误;
D.图1中五碳糖是核糖,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腺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在③处不同,D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分析题图可知,a、b、c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A、B、C分别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D和E分别是DNA和RNA,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元素,A正确;
B.图中B蛋白质(主要含有C、H、O、N)和C核酸(含有C、H、O、N、P)共有的化学元素x是N元素,B错误;
C.A是生物大分子,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C错误;
D.图中E(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A。
14.答案:D
解析:A.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但没有证明脂质的具体成分,A错误;
B.鸡为鸟类,其成熟红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膜,无法制备纯净细胞膜,应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B错误;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有蛋白质-磷脂-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的,且为静态统一结构模型,但不能很好的解释细胞的生长等问题,C错误;
D.科学家利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为建立生物膜模型提供了实验证据,D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中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能运动,不是都能移动(少数锚定的蛋白质运动受限,但整体体现流动性),A错误;
B.图中①为糖蛋白,糖蛋白仅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A侧),因此A侧是细胞外,而非细胞内,B错误;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水溶性分子或离子不能“自由通过”,需通过载体蛋白(②)等协助运输(如主动运输、协助扩散)C错误;
D.膜的选择透过性与两方面有关:磷脂分子的疏水性(阻止水溶性物质自由通过)膜蛋白(①糖蛋白、②载体蛋白等)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哪些物质能通过),D正确。
故选D。
16.答案:CD
解析:A.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的直接接触来完成信息交流过程,符合图B过程,A正确;
B.图C表示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有信息交流的作用,B正确;
C.图A和图B需要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并识别,从而接收信息,图C是通过胞间连丝形成通道传递信息,不需要细胞表面上的受体参与,C错误;
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CD。
17.答案:ACD
解析:A.大多数植物种子以贮藏脂肪为主,这是因为与糖类相比,相同质量的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能物质,油料种子中脂肪储存能量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A正确;
B.动物细胞中脂肪转化与油料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化所示过程有不同,动物细胞中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只能少量转化为糖类,且只有在糖类转化出现障碍时才会出现脂肪转化为糖类过程,B错误;
C.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由于大量脂肪转变为蔗糖,需要消耗水,从而导致干重增加,C正确;
D.油料种子中的脂肪酸长链中存在双键,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熔点低,在室温时呈液态,D正确。
故选ACD。
18.答案:AD
解析:A.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各不相同,这也是DNA指纹能获得嫌疑人信息的根本原因,A正确;
B.不同的人的DNA序列并不是完全不同,如DNA指纹显示,受害者和嫌疑人1、2、3与发现的样品中DNA有相同的区域,B错误;
C.DNA指纹并没有将DNA彻底水解,则不能得出彻底水解产物有多少,C错误;
D.DNA指纹显示,怀疑对象1的DNA指纹图与从受害者体内分离的样品最相似,故怀疑对象1最可能是罪犯,D正确。
故选AD。
19.答案:AD
解析:A.由氨基酸形成ColI的过程中产生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050×3-3=3147,A正确;
B.成纤维细胞中含有多个ColI,不同CoⅡ中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可能不同,导致不同ColI的结构和功能不同,B错误;
C.由图可知,使用芦荟胶可以部分恢复ColI合成量,但无法判断是否能彻底消除UVA辐照带来的损伤效果,C错误;
D.图形信息显示,使用芦荟胶后ColI合成量增加,说明芦荟胶能提升紫外辐照后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蛋白的水平,因此可以判断它有助于皮肤屏障的修护和再生,D正确。
故选AD。
20.答案:BC
解析:A.水溶性药物可包裹在脂质体的内部水相中,脂溶性药物可嵌入磷脂双层,位置不同,A正确;
B.磷脂与细胞膜融合依赖膜的流动性(结构特点),而非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B错误;
C.脂质体由磷脂、三酰甘油等组成,而细胞膜含磷脂、蛋白质、胆固醇等,成分不同,C错误;
D.细胞膜作为边界分隔细胞内外,维持内部环境稳定,D正确。
故选BC。
21.答案:(1)②④⑤;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叶绿素和藻蓝素
(3)细胞核
(4)⑥→④→②→③
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图中①是衣藻,②是草履虫、③是变形虫、④是细菌(大肠杆菌)、⑤是蓝细菌。图示细胞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④⑤,因为这两种细胞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图中⑤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原因是该细胞中含有光合色素藻蓝素和叶绿素。
(3)④细菌(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
(4)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要想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就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因此要想移向视野中央,首先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因为从视野1转为视野2是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所以应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⑥→④→②→③。
22.答案:(1)核糖核苷酸;6
(2)雄性激素;固醇
(3)糖原;F含氢量高,氧化分解耗氧多
解析:(1)HIV病毒的组成成分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则与DNA型病毒相比,其特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HIV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会得到四种氮碱基(A、U、C、G)、核糖、磷酸基团共6种小分子物质。
(2)物质d的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雄性动物第二性征,所以物质d是雄性激素,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固醇是脂质的一种。
(3)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E的组成元素是C、H、O,且是由单体e构成的多糖,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所以E为糖原。物质F组成元素是C、H、O,且等质量的物质F与E相比,在氧化分解时消耗更多的氧气,释放更多的能量,故物质F是脂肪。因为其含氢量高,氧化分解耗氧多。
23.答案:(1);520
(2)数目和种类;增加;SEOVE
解析:(1)蓖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蛋白质完全水解时,消耗的水分子数等于肽键数。蓖麻毒素由A链(263个氨基酸)和B链(259个氨基酸)组成,共含氨基酸数:263+259=522个。两条肽链(A链和B链)形成时,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即522 2=520个。因此,完全水解1个蓖麻毒素分子需要520个水分子。
(2)第一步:由图可知,利用特定方法切下蛋白质N端的残基并分析,可以初步判断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数目和种类。
第二步:形成1个二硫键时会脱去两个H原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则断开二硫键时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第四步:分析图3可知,H为N端残基,S为C端残基,分析两套肽段,可知(N端)起始序列为HOWT,结合第二套肽段接下来的序列为OU,再返回第一套序列为S,结合第二套肽段接下来序列为EO,再到第一套序列为VE,再到第二套肽段序列为RL,再返回第一套肽段序列为A,再回第二套序列为PS,再进行整理,则该蛋白质完整的氨基酸序列:(N端)HOWTOUSEOVERLAPS(C端),蛋白质第7位到第11位的氨基酸序列:(N端)SEOVE(C端)。
24.答案:(1)磷脂双分子层;流动镶嵌模型
(2)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3)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胞间连丝
(4)降低
解析:(1)图1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这种结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
(2)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膜蛋白A可以作为靶细胞上的受体与其他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专门的通道(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实现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4)图中显示不同温度下胆固醇对人工膜(人工合成的脂质膜)微黏度(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影响的曲线。图中显示胆固醇能抵抗因为温度的改变而导致的细胞膜微黏度的改变,根据图2分析,随着温度升高,含胆固醇的人工膜微黏度下降幅度比不含胆固醇的小(微黏度与流动性呈负相关),说明胆固醇可降低人工膜的流动性。
25.答案:(1)葡萄糖和果糖;肝脏;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储存能量
(2)等量DEN;饲喂等量含蔗糖的普通饲料;+++;++
解析:(1)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蔗糖分子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等组织中合成糖原,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功能是储存能量。
(2)二乙基亚硝胺(DEN)可诱导产生的肝癌,每周注射一定剂量(等量)的DEN可建立肝癌模型大鼠。
甲组设置10只健康大鼠+饲喂适量的普通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乙组设置10只模型大鼠+饲喂等量普通饲料和丙组设置10只模型大鼠+饲喂等量含蔗糖的普通饲料进行对照验证蔗糖的作用。
预测实验现象:各组大鼠肝上结节大小和数目、光学显微镜下肝组织的病变程度。验证蔗糖能够减轻DEN诱导产生的肝癌症状实验记录表,表格空白处预期结果是①++++,②++,因为第0天时,丙组模型大鼠肝癌情况越严重应该和乙组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丙组的大鼠肝癌情况越严重逐渐缓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