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模拟试题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地理高二年级人教版(2019)
一、单选题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1.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
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
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昼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三地的昼长相等 B.①地的昼长大于②地
C.四地的昼长一定不相等 D.③地的昼长大于④地
3.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的变化②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③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气势磅礴的阅兵式结束后,11:30“国旗方阵”通过天安门(下图),开始了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群众游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此时( )
A.太阳处于天安门广场的南偏东方向 B.伦敦正值早晨上班的高峰时段
C.在纽约(74°W)的华人8:30观看直播 D.全球处于10月1日的范围小于1/2
5.国庆假期期间( )
A.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逐渐提前 B.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子逐渐变长
C.北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霜降节气 D.北京天坛公园银杏叶铺下满地金黄
图1为某地地层剖面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1中甲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地质作用分别对应图2中的( )
A.b① B.d③ C.c② D.a④
7.甲岩体与其他地层接触地带最可能发育的岩石有( )
①页岩 ②大理岩 ③玄武岩 ④石英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8.根据剖面图可判断出该地( )
A.经历了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B.至少经历1次水平运动
C.经历了3次较大规模的地壳抬升 D.断裂活动形成时间一定早于岩浆侵入
读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时刻P地的气压值可能为( )
A.997hPa B.1000hPa C.1003hPa D.1011hPa
10.此时,东京主要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1.下列对图中各城市此时天气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乌兰巴托受高压影响,天气晴朗 B.天津受冷锋影响,降温显著
C.东京受反气旋控制,狂风暴雨 D.合肥处于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
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北部活火山带,由超过300个小火山岛组成。岛上居民以狩猎和捕鱼为生。群岛周边海域自然环境恶劣,附近事故多发,被称为“魔鬼海”。下图为白令海峡周边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方框内洋流流向及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向东北方向;增温增湿 B.流向东北方向;降温减湿
C.流向西南方向;增温增湿 D.流向西南方向;降温减湿
13.阿留申群岛周边海域被称为“魔鬼海”,居民驾船捕鱼时可能遇到的危险有( )
①暗礁②强风③赤潮④海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秘鲁鳀鱼主要分布在秘鲁沿海一带,喜冷水,其产量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有一定关联。当南美秘鲁附近海域的关键区(120°W-170°W,5°S-5°N)3个月平均海表水温度高于气候平均态0.5℃时,即为厄尔尼诺状态;3个月平均海表水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时,即为拉尼娜状态。下图为2018-2021年间关键区水温距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间,下列关于该海域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降温
B.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增温
C.东南信风势力减弱、赤道附近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增温
D.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降温
15.2018-2021年间,秘鲁鳀鱼产量可能大幅下降的时间段为( )
A.2018年2月-2018年9月 B.2018年9月-2019年6月
C.2020年4月-2020年10月 D.2020年11月-2021年7月
海——气间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高空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与潜热释放量大小大致呈正相关。下图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高空大气潜热释放和相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潜热释放多,气温升高,不利于降水形成
B.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主要是副高控制不利于潜热释放
C.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低,因为锋面气旋使气流上升很强
D.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不会形成降水
17.在海——气系统内部( )
A.大气降水,将能量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 B.大气辐射和运动,能量的根本来源主要是海洋
C.海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加了大气潜热释放 D.海面上升,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下面图1为大兴安岭中段东西坡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大兴安岭地区的水系及湿地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大兴安岭东坡基带的成因是( )
①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②有季节性冻土,乔木根系难以深扎
③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有大面积沼泽分布,乔木难以生长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大兴安岭东坡和西坡基带都为温带草原带分别体现了( )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③地方性分异规律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D.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21.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
A.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B.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C.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 D.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1月气压中心分布与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季节与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形成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
①东南信风 ②东北信风 ③亚洲高压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3.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与( )
A.M地区冬季风成因相同 B.N地区夏季风成因相同
C.M地区夏季风性质相同 D.N地区冬季风性质相同
二、综合题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山抽水蓄能电站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岩体裂隙发育。电站下库区附近存在一大型复杂堆积体,其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一侧的陡崖。陡崖由坚硬的砾岩和较软的粉砂岩组成。堆积体内部发育有风化层(需长期暴露在地表露天环境中形成)。下图示意某学者提出的堆积体多期次崩塌演化模式。
(1)根据演化模式图,描述Ⅲ阶段中的堆积体形成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
(2)结合风化层的形成条件,该学者推断堆积体并非一次性崩塌而成。请说明支持这一推断的依据。
(3)根据目前崩塌区的情况,请你就未来发生更大规模崩塌的可能性进行简要论述。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江属珠江水系,其上游某段两岸分布有多级河流阶地。随着地壳的抬升,在河流阶地埋藏水面后,溶解大量CO2气体的地表水下渗,不断地对基岩进行化学风化,形成风化壳层。研究表明,风化壳层的发育和保存与其上部深厚的河流沉积物层关系密切。下图示意武江上游阶地剖面。
(1)说明该地区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原因。
(2)指出同一阶地中河漫滩相沉积层、河床相沉积层和风化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河流沉积物层对风化壳层发育和保存的作用。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半球夏季,非洲南部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多股气流影响,内陆形成气流辐合中心。与西南气流相比,东南气流为南部非洲带来的降水量更大,但西南气流偏北的部分登陆后水汽含量常不减反增,为内陆带来丰沛降水。下图示意南部非洲2月大气环流形势。
(1)指出与陆地上的气团相比,图中西南气流的温度和湿度特征。
(2)分析2月份甲地形成气流辐合中心的原因。
(3)南大西洋高压与南印度洋高压之间形成稳定的偏南风,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洋性大陆是指由中国南海东面和南面的一系列大大小小岛屿及周边海域组成的群岛区域,该区域因表层海水温度高于周边海域又被称为印太暖池。冬春季节,该区域与中国华南地区之间形成一个局地经圈环流。
材料二下图为海洋性大陆与中国华南地区位置示意图。
(1)绘制冬春季节该海洋性大陆与我国华南地区的热力环流圈及甲处的盛行风向。
(2)中国南海南面群岛区域热带雨林气候海洋性特征突出,试分析其原因。
(3)指出印太暖池对该区域降水总量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A B D C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D B B D A C C
题号 21 22 23
答案 D B C
1.D 2.A 3.B
【解析】1.根据晨昏线的定义,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结合晨昏线的特点可知,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B不符合题意。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永远平分办道,C不符合题意。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D符合题意。所以选D。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春秋分日,①、②、③地所在光照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所以三地的昼长都为12小时,d图只给出了局部黑夜,看不出晨昏线的位置,因此无法判断④地的昼长,A正确,BCD错。所以选A。
3.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因此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而出现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各点依次自西向东穿过晨昏线,因而出现昼夜交替现象,②③正确。地球公转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导致地球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这不是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①④错误。所以选B。
【点睛】晨昏线特点:(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A 5.B
【解析】4.北京时间(东八区)11:30“国旗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接近正午(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太阳位于东南方向,A正确;伦敦(零时区)比东八区晚8小时,此时为3:30,还是夜晚,不是早晨上班的高峰时段,B错误;纽约74°W位于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小时,应在22:30观看直播,C错误;西三区比东八区晚11小时,此时为1日0:30,从西三区向东到东十二区为10月1日,全球处于10月1日的范围大于1/2,D错误,故选A。
5.国庆假期期间为10月1日—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缩短,日出渐晚,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时间逐渐推迟,A错误;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天安门广场正午旗杆影子逐渐变长,B正确;9月23日前后为秋分,霜降为秋分之后第二个节气,应在10月23日前后,国庆假期期间北京即将迎来的节气是秋分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寒露,C错误;国庆假期期间北京温度还较高,银杏还未落叶,北京天坛公园银杏叶铺下满地金黄应出现在10月底和11月初,D错误,故选B。
【点睛】结合直射点位置和地方时判断太阳方位: 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正午时分:直射点以北地区太阳在正南,直射点以南地区在正北。
6.D 7.C 8.B
【解析】6.由图1可知,甲所属岩石无层理结构且为岩浆侵入形成,所以甲应为侵入型岩浆岩。读图2可知,沉积物经过①形成b,所以①为固结成岩作用,b为沉积岩;沉积岩经过②形成c,所以②为变质作用,c为变质岩;变质岩经过③形成d,所以③为重熔再生作用,d为岩浆;岩浆经过④形成a,所以④为岩浆冷却凝固,a为岩浆岩。综上甲所属岩石类型及其形成地质作用应该为岩浆岩与岩浆冷却凝固,ABC错误,D正确,故选D。
7.本题考查三大类岩石。第一步,获取剖面图中的关键信息。结合图例信息可知,图中岩石类型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甲侵入体)。发育有断裂构造(M)。第二步,根据岩浆侵入、变质作用特点及断裂构造与地层的关系展开分析。甲岩体属于侵入体,构成该侵入体的岩石应为岩浆岩,岩浆侵入体与其他地层接触地带往往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容易形成变质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石英岩(可由砂岩变质形成)、大理岩(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属于变质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页岩属于沉积岩,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8.本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根据剖面图可知,该地在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岩浆侵入活动,发育有断层,沉积地层呈现了多次“石灰岩—砂岩—页岩”的成岩过程,所有地层均发生倾斜,且倾斜方向一致,表明该地区曾发生了1次水平挤压作用,形成了褶皱,B正确;该地地层中存在明显的不整合接触面,说明该地至少经历过1次较大规模的地壳抬升,但无法准确判断为3次,C错误;该地地层中并未发育喷出岩,因此无法推断出该地经历过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A错误;图示断层并未切穿岩浆侵入体,因此无法判断其与岩浆侵入发生时间的先后,D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判读关键:侵入岩:切穿围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变质岩:多分布于岩浆岩与沉积岩接触带。地质事件排序:被切割者形成早,切割者形成晚。
9.A 10.C 11.C
【解析】9.据图可知,该图等压距为5hPa,与P所在闭合区域的外围等压线相邻的等压线有两条,即1000hPa等压线和1005hPa等压线,由于P点西南方向有冷锋锋线分布,故P点位于低压中心,则可判断其外围等压线数值应为1000,则P点气压应为995~1000hPa,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读图可知,东京北部等压线大致是西北—东南走向,其西南是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南指向东北,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右偏转成西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据图可知,乌兰巴托受高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A叙述正确;天津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影响,降温显著,B叙述正确;东京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C叙述错误;合肥处于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温暖晴朗,D叙述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故选C。
【点睛】冷锋与天气: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天气状况:(1)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2)过境时: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充足,可能出现雨雪天气。如果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带来较大的风;(3)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2.C 13.D
【解析】12.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图中方框内的洋流是阿拉斯加暖流 。暖流的特性是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阿拉斯加暖流在该区域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受陆地轮廓影响在该处流向西南,它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效果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
13.阿留申群岛周边海域,岛屿众多,存在大量暗礁,船只航行易触礁,①正确;该海域地处西风带,风力较大,常有强风天气,②正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阿留申群岛周边海域水温较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赤潮现象相对较少,不是渔民驾船捕鱼时常见的危险,③错误;该海域水汽充足,且暖流流经带来暖湿空气,遇冷易形成海雾,影响船只航行,④正确。所以渔民驾船捕鱼时可能遇到的危险有①②④ ,D 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阿留申群岛周边海域被称为“魔鬼海”,居民驾船捕鱼时可能遇到多种危险。首先,该海域多暗礁,船只容易触礁受损;其次,该地区多大风天气,航行条件恶劣,船只容易翻覆;此外,该海域还容易出现海雾天气,能见度低,增加了航行难度和危险性。因此,居民在驾船捕鱼时需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
14.D 15.B
【解析】14.从图中及材料可知,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关键区3个月平均海水温度低于气候平均态0.5℃,处于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状态下东南信风势力应增强,AC错误;拉尼娜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降温,而非增温,D正确,B错误。故选D。
15.观察关键区水温距平图,2018年9月-2019年6月,关键区3个月平均海水温度高于气候平均态0.5℃,处于厄尔尼诺状态,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异常增温,秘鲁寒流减弱,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减少,秘鲁鳀产量可能大幅下降,B正确;结合图示信息,2018年2月-2018年9月、2020年4月-2020年10月、2020年11月-2021年7月或处于拉尼娜状态,或水温距平不符合厄尔尼诺状态,秘鲁鳀产量不会大幅下降,ACD错误。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带来的影响: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往往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大。同时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往往降水减少。
16.B 17.D
【解析】16.由图可知,0°~10°高空气温升高幅度大,说明潜热释放多,水汽大量凝结,利于降水形成,A错误;30°~40°潜热释放数量较少,主要是副高控制,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不利于潜热释放,B正确;锋面气旋使气流上升很强,应导致50°~60°潜热释放高度较高,C错误;80°~90°潜热释放数量最少,不会形成降水,该说法绝对化,D错误。故选B。
17.大气降水,是将物质直接传递给了海洋表面,而不是能量,A错误;大气辐射和运动,能量的根本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B错误;海面反射太阳辐射,与大气潜热释放无关,C错误;海面上升,水域面积扩大,海水体积增加,海水能容纳更多热量,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故选D。
【点睛】通过水的物理相态变化,在蒸发和凝结之间,热量就完成了从海洋到大气的“旅程”(热量输送),也就是完成了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这个热量就是“潜热”。
18.A 19.C
【解析】18.读图可知,大兴安岭东坡基带是温带草原,该自然带形成与纬度、坡向、海拔等因素有关。大兴安岭夏季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但是山麓地带海拔较低,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山麓地带降水少,①正确,该坡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有季节性冻土发育,乔木根系难以深扎,②正确;图中显示该地区有大面积沼泽分布,土壤湿度大,乔木难以生长,④正确;西北风主要是冬半年的盛行风,且西北风来自内陆,较为干燥,对当地降水量的影响较小,不是决定基带植被的主要因素,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体现为纬度方向上自然带的更替。大兴安岭东西坡基带均为温带草原带,并非是因热量差异导致的纬度地带性分异,①错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体现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更替。大兴安岭东坡和西坡基带形成温带草原带,与当地水汽受山脉阻挡以及距海远近等因素导致的水分差异有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②正确。地方性分异是受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局部因素影响,导致自然带出现与地带性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大兴安岭东坡本应因夏季风迎风坡多雨而发育森林,却因地形抬升弱、季节性冻土、大面积沼泽等地方性因素,形成温带草原带;西坡也受局部地形等因素影响形成温带草原带,这属于地方性分异,③正确。垂直地域分异是指随海拔升高,水热组合变化导致自然带更替。题目问的是东西坡基带,并非不同海拔的自然带更替,④错误。综合可得,②③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包括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区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
20.C 21.D
【解析】20.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③处为变质作用,④处为岩浆活动,两者的内力作用不同,B错;⑤处是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D错;根据图中断层两侧同一岩层的位置关系,可判断出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C对。故选C。
21.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D对;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C错;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B错;d处为喀斯特地貌(有地下溶洞),属于流水侵蚀地貌,A错。故选D。
【点睛】向斜槽部、断层处可找水、打井等;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常出现地下水出露成泉。向斜槽部可采煤矿、背斜处可找油、气:向斜部分的地下储存着煤矿,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22.B 23.C
【解析】22.澳大利亚北部的西北风的成因是,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故和东北信风以及地转偏向力密切相关,故B②④正确,ACD错误, 故选择B。
23.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M地冬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成因不同,故A错误。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风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N地夏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故B错误。M地夏季风性质是温暖湿润的,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风性质是温暖湿润,故两者性质相同,故C正确。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西北风性质是温暖湿润,N地冬季风性质是温暖干燥,故性质不同,故D错误。因此本题选C。
【点睛】南亚西南季风的成因: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穿越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转向西南方向,路经热带海洋,携带大量水汽,为印度半岛和东南亚一带降水的主要来源。经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向东,可影响到中国华南一带;当西南季风发展强盛时,也可深入到长江流域。南亚东北季风的成因:强大的大陆冷高压在北半球的秋冬季节盘踞蒙古和西伯利亚,顺著高压梯度的空气流动以及科氏力的影响,在中国华北地区风向是西北,华中地区转为正北,华南以南转为东北。
24.(1)区域构造运动使陡崖岩体发生破裂;风化、河流侵蚀导致较软的粉砂岩层被掏空;上部坚硬的砾岩受重力作用沿裂隙崩塌,形成堆积体。
(2)风化层需长期暴露在地表露天环境中形成;堆积体内部发育风化层说明崩塌过程中存在间歇期,使地表物质有充分时间形成风化层;随后被新的崩塌物质掩埋,导致风化层出现在堆积体内部,反映了堆积体形成具有的阶段性。
(3)可能性较小。理由如下:目前河流已经远离陡崖,陡崖受到的流水侵蚀减弱;堆积物覆盖了陡崖底部的粉砂岩,增强了陡崖的稳定性;陡崖坡度减缓,稳定性增强;经历了多次崩塌后,陡崖的危岩体和裂隙已经很少,不易发生更大规模的崩塌。
【分析】本题以某学者提出的堆积体多期次崩塌演化模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详解】(1)Ⅲ阶段中陡崖岩层有明显的裂隙,这说明当地的构造运动使得陡崖岩体发生破裂,出现众多裂隙;Ⅲ阶段中陡崖附近有河流流经,陡崖岩层会受到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对岩层中相对较软的粉砂岩层侵蚀更显著,导致其被掏空;由于陡崖下层岩层物质被掏空侵蚀,上部坚硬的砾岩受重力作用沿裂隙崩塌,崩塌的物质不断堆积,形成堆积体。
(2)据上题分析得知崩塌堆积体的形成与风化有关,而风化层需长期暴露在地表露天环境中形成,不会只发生在短时间内;而陡崖岩层有众多的裂隙发育,堆积体来自陡崖岩层沿裂隙崩塌滑落,有多处裂隙,说明崩塌不止一次,所以堆积体内部发育风化层说明崩塌过程中存在间歇期,使地表物质有充分时间形成风化层;随后被新的崩塌物质掩埋旧的崩塌掉落物质,导致风化层出现在堆积体内部,这反映了堆积体形成具有的阶段性。
(3)据阶段Ⅳ可知目前河流已经远离陡崖,陡崖受到的流水侵蚀大幅度减弱;阶段Ⅳ图中显示堆积物覆盖了陡崖底部的粉砂岩,使得粉砂岩减少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受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减少,从而增强了陡崖的稳定性;与Ⅲ阶段的陡崖相比,阶段Ⅳ陡崖坡度减缓,稳定性有所增强;阶段Ⅳ图中显示陡崖的裂隙大为减少,经历了多次崩塌后,陡崖的危岩体和裂隙已经很少,所以不易发生更大规模的崩塌。
25.(1)地壳稳定时期,武江流速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流沉积物层;地壳抬升,落差增加,武江以下切侵蚀为主,原沉积物层形成河流阶地;随着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多级阶地。
(2)河床相沉积层、河漫滩相沉积层、风化壳层。
河流沉积物质地疏松,利于地表水下渗;基岩顶部的河流沉积物层厚度和孔隙度大,利于储水,增加化学风化时间;河流沉积物层能减少外力对风化壳层的直接侵蚀,利于其保存。
【分析】本题以武江阶地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以及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地壳稳定时期,武江河流流速减缓,侵蚀和搬运能力降低,以沉积作用为主,在河床及河漫滩区域形成沉积物层;地壳抬升导致河流落差加大,武江流速加快,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原来的河漫滩沉积物相对抬高,出露于河床之上,形成河流阶地;地壳间歇性抬升(多次抬升—稳定交替)导致形成多级阶地。
(2)河床相沉积层最先形成(河流主流活动区沉积),河漫滩相沉积层随后形成(洪水期在漫滩区沉积),风化壳层最后形成(在阶地被抬升后地表水下渗风化形成)。
沉积层对风化壳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沉积物质较疏松,多孔,疏松的沉积物利于地表水下渗,水能到达基岩;基岩上部的沉积物厚度较大,厚度大、孔隙度高的沉积层可以储存更多水,延长风化时间,使得基岩遭受风化的时间更长;沉积层覆盖可以减少风化壳直接遭受外力(如流水、风等)侵蚀,有利于风化壳的保存。
26.(1)温度较低,湿度较大。
(2)2月甲地受赤道低压影响,气流辐合;周围气流向中心汇聚,形成辐合中心。
(3)两大高压之间气压低,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稳定偏南风。
【分析】本题以“南部非洲2月大气环流形势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气流性质、气流辐合中心的形成原因、偏南风的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西南气流从海洋上来,海洋比热容大,2月正值南半球的夏季,海水升温慢,使得气流温度偏低,同时挟带了大量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气流湿度大。
(2)联系已学可知,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到甲地所在区域,使得甲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气流辐合的基础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周围气流会向中心汇聚,从而形成气流辐合中心。
(3)读图可知,南大西洋高压和南印度洋高压之间气压相对较低;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在这两个高压之间,部分源自西风带的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左偏北上,受两大高压约束,偏南风难以转向,径直北上,持久稳定。
27.(1)
(2)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且分散,深受海洋影响。
(3)影响:降水总量增加。
理由:温度升高,对流增强;蒸发增强,水汽增加,导致降水量增加。
【分析】本题以海洋性大陆与中国华南地区位置示意图设置试题,涉及海——气交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印太暖池地区在赤道地区附近,纬度低,气温高,气流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华南地区相对纬度较高,且冬春季节,气温较低,气流应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由华南地区指向印太暖池,高空气流方向相反,形成热力环流。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北指向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故甲地此时盛行东北风。绘图如下:
(2)中国南海南面群岛中的岛屿众多且分散,岛屿四面环海,且海域面积较广阔,深受海洋性气团影响,水汽来源充足;据图示信息可知中国南海南面群岛岛屿多海岸线曲折,加剧了海洋对岛屿气候的影响。
(3)印太暖池海水水温高,蒸发较旺盛,空气中水汽来源丰富;海水水温高,下垫面气温高,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导致该区域降水总量少增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