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CO2的化学性质有: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能与Ca(OH)2反应生成碳酸钙。
2.温室效应主要是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其危害主要有: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土地沙漠化使农业减产。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2.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是生成的H2CO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是CO2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学习CO2的性质和用途时,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如①CO2是一种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②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用于制碳酸饮料;③干冰升华时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冷剂;④CO2能与石灰水反应,可用于CO2的检验和建筑业;⑤CO2还用于植物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_________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_________。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CO2不能燃烧也不能____________;(2)CO2能与____________反应;(3)CO2能与_____________反应。
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温室效应:(1)温室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等;(2)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三 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二氧化碳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1. (重庆中考)最近新闻报道,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
A.O2 B.N2 C.SO2 D.CO2
2.(咸宁中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供给呼吸 B.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用于灭火 D.作气体肥料
3.(百色中考)世博“零碳馆”是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这里“碳”是指(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二氧化碳
4. 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5.“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 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6.(南宁中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用于人工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7.(重庆中考)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
A.CO2可以使人窒息 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8.(泰州中考)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9.(泉州中考)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10.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用少量的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昆明中考)用制取的二氧化碳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Ⅱ)中溶液变________色;
(2)实验(Ⅲ)中加热之后,溶液又变为________色,解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回忆你曾观察、学习过的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
(Ⅰ)
(Ⅱ)
(Ⅲ)
(Ⅳ)
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
紫色纸花不变色
紫色纸花不变色
________________
分析
①实验(Ⅲ)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Ⅳ)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Ⅰ)、(Ⅳ),可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Ⅳ)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纸花又变紫,说明碳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往往可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粉末作用来获得所需的氧气,并合理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假如某宇航员在某次太空飞行中预计消耗氧气480 kg,则该宇航员应在太空舱中至少准备多少千克过氧化钠?(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可燃性;b.还原性;c.毒性。
2.CO和CO2的性质比较:①物理性质:CO2和CO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CO2的密度比CO大,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②化学性质:CO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O2没有可燃性和还原性,CO2能和水、石灰水反应,而CO不能,CO有剧毒,CO2无毒。
1.CO2和CO都能使人和动物死亡,CO2是不能供给呼吸,而CO有毒。
2.利用CO进行实验时,要对尾气处理,防止其污染大气,处理方法一般为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1.CO的检验方法:①点燃待检气体,检验燃烧的产物;②使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若黑色粉末变红,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被检气体为CO。
2.除去CO2中混有的CO,一般用还原CuO的方法,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中混有的CO2,用灼热的木炭或者澄清的石灰水。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中,把一氧化碳气体的通入和撤出,比喻为“早出,晚归”,把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比喻为“迟到,早退”。
知识点一 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O是一种_________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还原性(以CuO为例):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的毒性:煤气中毒即__________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___________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知识点二 一氧化碳的用途
4.CO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和在冶金工业中___________。
1.“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尼古丁 D.焦油
2.CO与CO2在性质上不同的原因是( )
A.CO2比空气重 B.CO难溶于水 C.分子结构不同 D.制法不同
3.(贵港中考)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于冶炼金属
D.CO2无毒,CO有毒
4.(南宁中考)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 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C. 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 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 )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既说明CO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③说明CO得到氧后的产物是CO2 ④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CO对空气的污染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咸宁中考)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7.(昭通中考)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C.测试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8.(十堰中考)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毒
B.可以燃烧
C.密度比空气的小
D.能还原氧化铁
9.(普洱中考)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CO2不能供给人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10.(成都中考)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1)碳可以做燃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g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g
一氧化碳应用广泛,其主要用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但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_ 。
11. 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 ,B. _______ ,C._______ ,D. _______ ,E. _______ 。
12.某同学为验证炭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CO又有CO2,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提示: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CO又有CO2;
(4)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制取铜。若用8 g氧化铜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反应,能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课前预习
1.无色无味 大 能 干冰 2.支持燃烧 水 氢氧化钙 3.CO2、O3、CH4和氟氯代烷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使用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 严禁乱砍滥伐等 4.灭火 作制冷剂 气体肥料 化工原料
当堂训练
1.D 2.A 3.D 4.B 5.D 6.B
课后作业
7.C 8.B 9.C 10.(1)CO2+H2O====H2CO3 H2CO3====CO2↑+H2O (2)Ca(OH)2+CO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11.(1)红 (2)紫 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12.紫色纸花变红色 ①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稀醋酸和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③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13.设至少准备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x 480 kg
x=2 340 kg
答:该宇航员应在太空舱中至少准备2 340千克过氧化钠。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课前预习
1.无色无味 略小 难2.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CO+O22CO2 黑色粉末变红 CuO +COCu +CO2 3.CO O2 4.作燃料 作还原剂
当堂训练
1.A 2.C 3.A 4.A 5.D
课后作业
6.C 7.A 8.C 9.D 10.(1) (2) 7g (3)作燃料或作还原剂 中毒或泄漏 11.A:C,B: CuO,C: CO2,D:Cu,E: CO 12.(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尽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事故 (3)A中出现浑浊,E中黑色粉末变为银白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没有尾气处理(吸收)装置
13.设能制得铜的质量为x。
CuO+COCu+CO2
80 64
8 g x
x=6.4 g
答:能制得铜的质量为6.4 g。
导学测评
1.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 )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
3.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
A.CO2可以使人窒息 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5.如图是一种叫“干水”的物质。每个“干水”粒子是外层包上沙质硅的小水滴,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是纯净物
C.“干水”就是干冰
D.“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6.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7.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
(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质。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并且导管中有气泡冒出);
(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见装置B),并轻轻振荡试管。
①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丽同学轻轻挤压C中胶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创新
10.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_____。
(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______和______ (写化学式)。
(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当将标①和②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当将标①和③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①和④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装置E、F。先在装置E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E装置后,出现如F装置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A
3.C
4.A5.D
6. C
7.(1) CO2+H2O===H2CO3, H2CO3===H2O+CO2↑(2) Ca(OH)2+CO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8.(1) 答案:图略 (2) CaCO3+2HCl===CaCl2+CO2↑+H2O (3)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4) 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9.(1)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①不燃烧,不支持燃烧;②密度比空气大(2) ①试管中液面上升,试管中液体呈红色②CO2+H2O===H2CO3 (3) 烧瓶内溶液变浑浊,气球逐渐胀大, 澄清石灰水吸收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同时,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
10.(1) 气密性(2) CaCO3 , HCl (3)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4) 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变成红色(5) 下层蜡烛先熄灭(6) 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1.下列有关CO2和CO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2、CO都能用于灭火
B.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密度也相同
C.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不能
D.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不需要进行尾气处理
2.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炭火炉上放置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煤燃烧一定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C.燃气热水器装在浴室内使用不会产生一氧化碳,很安全
D.液化石油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容易引起中毒
3.如图将插入胶塞的一根光亮的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一段时间后趁热迅速伸入盛有石灰水和X气体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看到变黑色的铜丝又变为红色,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集气瓶中的气体X是( )
A.H2 B.O2 C.CO D.CO2
4.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 ) (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同学们针对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你认为应该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合理使用煤气易引发事故,所以使用煤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煤气的成分进行科学探究。
(1)CO使人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从事故现场收集一瓶煤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煤气中一定含有CO(没有足量的煤气供实验证明使用)。
你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为(只要求写简单的实验步骤):
探究创新
8.A是非金属,E是金属,B、C、D是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1)在①②③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 (填序号)。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反应①选择下图中的_____ (选填甲、乙、丙,下同)装置进行实验,反应②选择下图中的_____实验。
参考答案
1. C
2. D
3. C
4. D
5.(1)B(2) 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 2CO+O22CO2、CO2+C2CO
6.(1)缺少尾气的处理装置,而把一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在出气口处添加一燃着的酒精灯,把未反应的一氧化碳燃烧掉 (2) 先通入一氧化碳(3) 黑色的固体逐渐变成亮红色的固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 全部为铜;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氧化铜、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铜、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7.(1)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氧(2) 将集气瓶装满水,在事故现场将水倒出,盖上玻璃片
①将煤气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
②通过澄清石灰水;
③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④将反应后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⑤在装置末端点燃尾气。(以上空格可不填满)
8.(1)③④(2)(3)丙, 甲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 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温室效应的防治。
2. 能完成检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化学实验,准确描述并分析实验现象。
1. 碳的氧化物有___二氧化碳__和___一氧化碳_,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__一个氧原子_,所以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异。
2. 证明CO2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_,证明已集满;检验CO2的方法是 __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__,化学方程式为__CO2+Ca(OH)2 = CaCO3↓+H2O___。
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__碳酸_,它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红_色,但是也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 _二氧化碳和水_,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_CO2+H2O=H2CO3 、 H2CO3 =CO2↑+H2O___。
4.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应先做__灯火实验__。深井救人时应先通__氧气__。
5. 小组交流并列举五种以上二氧化碳的用途。
6. 什么是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__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__等。导致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有 _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的乱砍滥伐等_。温室效应的危害有_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__;防治的措施有___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倡导“低碳”生活等__。
7. 讨论交流各自的“低碳”生活,相互借鉴,努力做好并宣传。
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分组完成课本【实验6-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完成课本P117第一个表格。
注意: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时,动作一定要慢,为什么?
探究活动二:CO2与Ca(OH)2反应。
(各小组打开一瓶可乐汽水,观察并思考)
打开后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该气体?由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此气体是二氧化碳;将汽水瓶塞上的导管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振荡汽水瓶,可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此气体是CO2;结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 CaCO3↓+H2O。
探究活动三:CO2能溶于水。
分组完成课本【实验6-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软塑料瓶为什么变瘪了”。
完成课本P117第二个表格。综合以上三个实验,完成课本P117第三个表格。
探究活动四:CO2能与水反应。
(1)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如何验证?
(2)分组完成课本【实验6-5】,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对比分析,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O3和H2O。
课件9张PPT。碳和碳的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一个氧原子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碳酸红二氧化碳和水 灯火实验氧气 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代烷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的乱砍滥伐等 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倡导“低碳”生活等探究活动一: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组完成课本【实验6-3】,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完成课本P117第一个表格。
注意: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气体时,动作一定要慢,为什么?探究活动二:CO2与Ca(OH)2反应。(各小组打开一瓶可乐汽水,观察并思考)打开后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如何检验该气体?由该实验得到什么结论?此气体是二氧化碳;将汽水瓶塞上的导管伸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振荡汽水瓶,可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此气体是CO2;结论:CO2能与石灰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 CaCO3↓+H2O。答案:探究活动三:CO2能溶于水。分组完成课本【实验6-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软塑料瓶为什么变瘪了”。
完成课本P117第二个表格。综合以上三个实验,完成课本P117第三个表格。探究活动四:CO2能与水反应。(1)二氧化碳溶于水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如何验证?
(2)分组完成课本【实验6-5】,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详细对比分析,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性质: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O3和H2O。答案: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