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乡村与城镇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5.2 乡村与城镇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度粤人版七上地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11-01 08: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乡村与城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和资料,描述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明聚落的形成、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能够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聚落及其空间分布形态
1.定义: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形成了各种形式的聚居地,我们将其统称为_____。
2.类型:_____和_____。一般来说,城镇的出现___于乡村。
3.分布:受_____、气候、_____、交通线路等因素影响,不同的聚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同的形态。有的聚落因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方式,房屋多_____分布;有的聚落房屋往往集聚在一起,在平原地区呈_______分布,在河谷、公路等处呈_______分布。
二、乡村和城镇
乡村与城镇基本信息比较
项目 乡村 城镇
定义 从事各种_________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主要从事_____、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人口规模 较小 较大
类型 _____、牧村、_____、______
建筑 建筑物低矮且密度较小 建筑物密度较___,高层建筑较多
交通 道路较稀疏 有许多道路
商业和公共 服务设施 较少 齐全
景观 周边往往有农田、果林、鱼塘、草场等
三、乡村和城镇景观及其变化
1.乡村景观并不是_________的。一方面,位置、交通、资源等条件优越的乡村,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聚集,非农产业增多,乡村景观会逐渐变为_____景观。另一方面,乡村景观本身也会发生变化。
2.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居民不断增多,城镇景观也随之发生变化,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同时,随着建设用地的范围扩大,城镇规模也不断_____,逐渐发展成为_______或特大城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城镇数量也会不断增加,逐渐演变成_______。
四、传统聚落及其保护
1.传统聚落的价值: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景观,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聚落与当地_________融为一体,反映了当时的_________、文化艺术、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等。
2.传统聚落的保护: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许多聚落列入了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我国也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作为_________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醒:
聚落形成的有利条件
一般情况下,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拓展延伸
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气候特点 房屋特征
气候干旱 平顶
降水多 斜顶
高温多雨 竹楼
气候寒冷或昼夜温差大 墙壁厚、窗小
【核心要点探究】
主题 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
情境创设 
 公元前1世纪,巴黎只是塞纳河边的一个小渔村,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法国最大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2024年7—8月,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黎举办。图甲为巴黎的地形图,图乙为巴黎的气候分布图。
思考1
 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最初巴黎形成小渔村的条件。
思考2
 结合地图,分析后来巴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自然条件。
思考3
 影响聚落空间分布形态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知识归纳 
 环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会优先发展成聚落。
【过关训练】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宅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1~3题。
1.文中描述的民居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镇,这里有住房
D.城镇,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
A.崎岖的山区 B.寒冷的高原
C.漫漫的荒漠 D.平坦的平原
3.下列地理环境有利于形成城镇的是( )
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交通闭塞,通信不畅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气候湿热,森林茂密
  城镇通常由乡村演变而来。下图示意乡村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据此完成4~5题。
4.乡村演变为一般城镇的过程通常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5.从乡村发展为城镇,在空间上表现为( )
A.人口数量增多 B.生活水平提高
C.占地面积扩大 D.环境得到美化
6.关于保护特色城乡景观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注意保护,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没有影响,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C.换种形式,拆除后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D.注意保护,要避免过度旅游对特色城乡景观的破坏
  喜欢旅游的小明在我国某地看到一种传统民居——“蚝宅”(如下图)。当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黄泥、红糖、蒸熟的糯米等材料搅拌均匀,把蚝壳整齐地黏在墙上。这种“蚝宅”结实耐用,防潮降温,不怕虫蛀。据此完成7~8题。
7.最初建造“蚝宅”时( )
①当地是乡村 ②当地是城镇 ③当地居民大多从事工业生产 ④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根据“蚝宅”的建筑特点,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①以高原为主 ②以沙漠景观为主 ③气候湿热 ④动植物种类
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风雨桥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整体由桥、塔、亭组成,桥顶盖瓦,两侧通透,形成长廊式走道,如下图所示。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风雨桥桥顶盖瓦,两侧通透的主要作用分别为( )
A.利于避雨,便于通风
B.利于遮阳,便于观察
C.更加美观,便于欣赏
D.更加坚固,便于防守
10.风雨桥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参观。为此下列当地政府采取的举措中,合理的是( )
A.加固桥梁,桥面通车
B.桥头建设宣传牌,介绍桥的历史和工艺
C.桥面两侧出租,发展经济
D.周围建高楼,便于眺望风雨桥
11.某班开展“我爱家乡”研学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石家庄素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京广、石太、石德、朔黄四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使该地成为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枢纽之一,被誉为“南北通衢,燕晋咽喉”。
材料二 冉庄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镇,地处保定市西南约30千米的冀中大平原上。村庄仍保持着20世纪30—40年代冀中平原中部典型的传统村落格局和风貌。房屋多为青砖平房,采用简单的砖雕。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6年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材料三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石家庄市风貌和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风貌。
甲 乙
(1)图甲表示的是   景观,图乙表示的是   景观。与石家庄市区居民相比,居住在冉庄村的人们主要从事   生产活动。
(2)许多年来,石家庄从一个小村庄迅速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根据材料写出石家庄发展的有利条件。
(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游客人数迅猛增加,冉庄村也面临着古村落保护的问题。你有哪些建议 (至少答出两点)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聚落 乡村 城镇 晚 地形 河流 零散 团块状 条带状
农业生产 工业 农村 渔村 林场 大 一成不变 城镇 扩大 大城市 城市群
自然环境 风俗民情 《世界遗产名录》 乡村振兴
【核心要点探究】
思考1. 巴黎位于塞纳河沿岸,农业生产活动以捕鱼为主,形成小渔村。
思考2. 读图甲可知,巴黎位于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位于塞纳河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读图乙可知,巴黎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气候适宜。
思考3. 地形 气候 河流 交通线路
【过关训练】
1~10.BDCBC DBBAB
11.(1) 城镇 乡村 农业
(2) 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宜人类居住;多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交通便利。
(3) 应该文明旅游,不乱刻乱画;宣传文明出游的理念;控制游客数量;及时修缮古建筑;开展网上游览;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